瀘州龍馬潭:產業扶貧拔「窮根」 「春見」豐收鼓荷包

2020-11-25 中國新聞..

  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6日電 (鄒立楊 楊尚威)記者16日從龍馬潭區委宣傳部獲悉,借著產業扶貧的東風,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金龍鎮曹壩村於2016年規劃建設水果產業園,通過專合社帶動農戶發展水果種植,進而實現了整村脫貧。如今,當年種下的春見耙耙柑迎來了第一年大面積掛果,近幾天,黃橙橙的果子掛滿枝頭,等待著果農們的採摘。

耙耙柑喜獲豐收。

  在金龍鎮曹壩村內靠近坡地的一片果園裡,舉目望去黃橙橙的春見耙耙柑掛滿枝頭,一個個比成年人拳頭更大的果實,硬生生的把果樹壓彎了腰,豐收場面甚是喜人。果農範世福滿臉堆笑,正忙為前來購買的顧客採摘耙耙柑。免費品嘗、現場稱重、現摘現賣,加上柔嫩甘甜、入口化渣的優良口感,今年,曹壩村的耙耙柑已吸引了不少客人專程前來購買。

  「這個果子個頭大,好看又好吃,不管是買來自己吃還是送給親戚朋友都很安逸。」瀘州市民曾紅強談到,「聽到說這個地方的耙耙柑安逸,我都專門過來買,這不馬上過年了嘛,買些大果子放在家頭,多喜慶嘛。」

  「這個地方的耙耙柑好吃,價格也比外面賣的要便宜。」市民唐遠蓮談到,「果樹些都比較矮,把小孩子帶來讓他自己摘果子,體驗下也比較有意思。」

  果農範世福家的耙耙柑今年長勢較好,保守估計畝產能達到2000多斤,按今年的市場價計算,每畝收入都能上萬元。看著自家近8畝的耙耙柑喜獲豐收,範世福想想都覺得高興。

  「我手裡這個果子大概1斤半以上,按照市場價算,這一個果子就差不多值10多塊錢,你說我咋個不高興嘛。」範世福舉著手裡剛剛摘下的春見大果笑到。

  經過三年多的規劃和培育,曹壩村形成了「春見耙耙柑——枇杷——翠冠梨」共同組成水果產業核心區,園區成立3個專業協會幫助解決技術、培訓和生產銷售等瓶頸問題,目前水果產業項目包裝和商標註冊正待審批之中,全村已初步形成了多元發展的特色水果產業優勢。當年的脫貧產業已逐步發展成為了全村群眾的致富產業。

  據了解,金龍鎮曹壩村共種植春見耙耙柑240餘畝,今年預計收成能達到20萬斤,產值120萬元,能帶動種植戶每戶增收1萬餘元。

  「我們的水果種植園區內種植春見的農戶有100戶,結合目前的市場價格,按照預估產量,今年能讓種植戶戶均增收1.2萬元。」金龍鎮曹壩村第一書記呂煌斌談到,「目前我們曹壩村的特色水果產業已經發展起來並形成了規模,而我們也將會借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中,把我們村發展成產業興旺村,帶領我們全村老百姓奔向小康生活。」(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採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相關焦點

  • 龍馬潭區這條扶貧產業路通往幸福
    12月16日,在三禾幸福產業扶貧路通車儀式上,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興街道幸福村村民舒守奎興奮地摸著腳下這嶄新的水泥路面。舒守奎口中的三禾幸福產業扶貧路位於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興街道幸福村,全長720米,寬4.5米,這條道路起點與鄉道和農村公交站相連,沿途建有花椒基地、冰糖橘種植實驗基地,還有奶牛飼養場及眾多淡水魚塘,建成通車後,幸福村的村民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踏著嶄新的水泥路就可以乘著農村公交進城了。
  • 工行瀘州分行產業扶貧項目 月明村青蝦養殖喜獲豐收
    8月24日,工商銀行瀘州敘永支行對口幫扶水尾鎮月明村產業扶貧項目青蝦養殖喜獲豐收。最近兩天,水尾鎮黨委政府、村幹部和部分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積極參與到收穫中來,幫忙捕蝦、抬蝦、搬筐和過稱,蝦池塘岸邊呈現一派「蝦躍人歡」的豐收景象。「第一批青蝦收成達到了1.3萬斤。今年的『蝦分紅』肯定少不了。」貧困戶們抬著青蝦,笑呵呵地說道。
  • 瀘州酒業大動作!龍馬潭與郎酒攜手構建百億酒業產業園
    兩項目籤約落地後將與郎酒濃醬兼香基地共同形成龍馬潭區百億級白酒產業園郞酒濃香生產基地產業園籤約前瀘州郎嘉陶瓷有限公司負責人對項目情況進行了介紹此次集中簽約項目總投資約65億元,其中郎嘉陶瓷生產線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郞酒濃醬兼香基地擴建項目總投資約45億元,兩項目籤約落地後,將與總投資40億元的郎酒濃醬兼香基地共同形成龍馬潭區百億級白酒產業園——郞酒濃香生產基地產業園。此舉是龍馬潭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大招商、招大商助推白酒千億產業發展的具體體現。
  • 政企聯手 四川瀘州龍馬潭消費品行業強勢崛起
    「像好利、維維豆奶、瀘州肥兒粉等,龍馬潭區食品企業雖少而精,他們體現著一批一批的酒城工匠們敬業、精益、專注、創新,不斷突破自我的優良品質,他們在酒城味道的傳承和創新,探究和推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龍馬潭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馮廷婷說。
  • 用中醫之「道」拔「窮根」
    11月27日,湖南婁底市委網信辦組織十名網絡正能量骨幹和部分新聞媒體「走農村、看成效、聚力量」採訪調研,共同見證扶貧的力量。雙峰縣印塘鄉嶽家村的文風禽業農民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經濟共同體形式,採取委託、直接、勞務等三種模式,全年帶動全縣55個貧困村2118戶共4000餘貧困人口脫貧。
  • 「花開天府 復工提速」瀘州龍馬潭吹響復工集結號 跑出項目建設加...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瀘州市龍馬潭區切實落實好中央、省、市相關部署要求,咬定全年目標不放鬆,狠抓產業項目不停頓,團結一心,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將全區復工項目納入網格化管理,全力推動項目復工復產。3月16日,記者從龍馬潭區委宣傳部獲悉,該區目前65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全部復工,復工率100%。
  • 引來「活水」拔「窮根」——沅陵縣多措並舉打出金融扶貧「組合拳」
    拔掉「窮根」,走上「富途」,「先人一步」的沅陵縣大膽實驗,多措並舉打出金融扶貧「組合拳」,擘畫出一幅引來「活水」拔「窮根」的動人畫卷。脫貧路引來了「金鳳凰」作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6年底,謝紹崩申請到了一筆5萬元的小額信貸,建起了養殖牛蛙基地,日子開始慢慢有了起色。
  • 餘慶縣構皮灘鎮扶貧扶到群眾心坎上:精準「澆灌」拔「窮根」
    扶貧不給力,措施不精準,「窮根」難拔除……  如何把扶貧措施精準「澆灌」在
  • 四川瀘州龍馬潭:酒企「外衣」生產忙
    陳希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3月25日,位於瀘州市龍馬潭區石洞街道的瀘州大鵬玻璃製品有限公司貼花車間裡,工人們正爭分奪秒趕製年前的訂單。瀘州大鵬玻璃製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郭昌全介紹說,公司主要生產銷售高端白酒玻璃瓶,為瀘州老窖、五糧液、茅臺、劍藍春等酒企量身訂製「外衣」,2019年實現年產值約3億元,今年還將計劃新增2條貼花生產線和1條烤花生產線。「增加生產線固然好,但害怕不好招工。」
  • 瀘州龍馬潭區與神州天立教育集團舉行籤約儀式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9日電 (鄒立楊 陳希 王奕)19日,瀘州市龍馬潭區與神州天立教育集團就瀘州天立旗艦學校項目舉行籤約儀式。籤約儀式現場。
  • 瀘州龍馬潭區:酒業在創新提質中傾力謀變
    2017年9月5日,瀘州市龍馬潭區五豐酒業「情滿天下52度」以其「酒體豐滿、綿甜爽淨」的特製,在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亞太區頒獎典禮上喜獲金獎,標誌著該區酒企創新提質促發展再邁新臺階。 近年來,該區多向發力為酒企保駕護航、搭建平臺促酒企融合發展、創新品牌為酒企尋找新路子,於全國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期時,走出了屬於龍馬潭酒業發展的新路徑。
  • 滁州市拔思想「窮根」引領脫貧「志」富
    近年來,滁州市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志」「智」雙扶,拔除思想「窮根」,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定了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開啟了扶貧扶志新模式。  文化惠民拔思想「窮根」。
  • 四川龍馬潭區雙加鎮新漁村 養殖業支撐產業發展
    四川龍馬潭區雙加鎮新漁村 養殖業支撐產業發展2010-05-24 09: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瀘州日報        瀏覽量: 4828 次 我要評論   龍馬潭區雙加鎮著力實施區委確立的「新村惠民」戰略,充分依託地處瀘州城郊的區位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瀘州近郊萬畝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在新漁村初步呈現
  • 瀘州表揚這些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個人
    、古藺縣德耀鎮燕巖村第一書記羅子人 瀘州外國語學校第四黨支部書記、古藺縣石寶鎮長坪村第一書記崔靜可 古藺縣扶貧開發局扶貧服務中心綜合股股長、龍山鎮苗溝村第一書記劉 江 古藺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茅溪鎮民心村第一書記彭良永 古藺縣農發行辦公室主任、椒園鎮犀牛村第一書記
  • 【記者調查】如何破解豐產不豐收難題?瀘州桂圓出路在哪裡
    近10天來,在瀘州桂圓(又稱龍眼)主產地瀘縣、江陽區、龍馬潭區的一些鄉鎮,瀘州桂圓出現了低價銷售的情況:每公斤售價1元。在瀘州城區,瀘州桂圓大部分售價也為每公斤2元至4元。一些店鋪銷售品牌桂圓——張壩桂圓,每公斤售價則為10元至12元。
  • 四川瀘州:奇石產業規劃是當務之急
    中國園林網5月9日消息: 瀘州奇石產業該怎麼發展,協會應該扮演什麼角色?近日,瀘州日報記者專訪了市奇石協會副會長周軍然。瀘州日報記者:有一些商家質疑奇石協會在引導市場上的作用有限,您怎麼看?周軍然:協會主要是為市場服務,不是引導市場。
  • 春天種下「扶貧板慄」「扶貧茶」 產業扶貧助力老區群眾「拔窮根」
    金山網訊 人勤春早,產業扶貧是拔掉「窮根」的根本之策。
  • 蔡宇:因戶制宜析「病因」 找準措施拔「窮根」
    蔡宇,是荊州市應急管理局派駐沙市區岑河鎮定向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從2017年駐村起,他按照上級領導扶貧工作指示,嚴格遵守駐村紀律,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他多次走訪定向村48戶貧困戶,根據每家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因戶制宜分析「病因」,找準措施拔「窮根」。
  • 「菜單式扶貧」拔了老王的窮根
    幾十個扶持選項,任由老王挑選  2016年開春,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義勒力特鎮民生嘎查,市職業教育中心副書記王文海和副校長徐建民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志春的幫扶對子。「沒啥用,還不是走過場。」老王心裡嘀咕,壓根沒指望精準扶貧扶出什麼樣。
  • 跨越千年歷史 瀘州首個文旅扶貧產業項目堯壩驛開街
    開街儀式  四川新聞網瀘州9月27日訊(記者 嶽東 攝影報導)位於瀘州合江縣的4A級景區堯壩古鎮,始於北宋興於明清,是古江陽到夜郎國的必經之道。依託悠久歷史文化,瀘州以「文化+旅遊+扶貧」為理念,打造首個文旅扶貧產業項目堯壩驛,9月27日,迎來該項目的開街運營。  儘管下著蒙蒙小雨,但周圍群眾滿懷激動早早來到這裡參觀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