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月下寫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蘇軾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2020-12-14 美詩美文

在兩宋文壇,蘇軾的受歡迎程度,是很多人想像不到的。當年東坡在海南為當地人發明了一種防曬鬥笠,結果沒多久,京城的士子們便依它的樣式改成了時髦的帽子。哪怕已離開京城多年,被貶至「天涯海角」,東坡仍有這樣的影響力。

名氣大,鐵桿粉絲自然也就不少,哪怕到了南宋也是如此,比如本期要說的這位南宋文學家周紫芝。說起來,這周先生也算是個當時挺有名氣的文人,也有挺多作品存世,但從他對蘇軾的崇拜程度來看,就是一個妥妥的「小迷弟」。蘇軾號東坡居士,周先生就自稱竹坡居士。

周先生對蘇軾的作品十分推崇,對他的很多詩作都是一頓吹。當然,蘇軾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擔得起他的讚譽。但有一次,周先生逛西湖時,無意發現一位和尚寫的詩,卻不得不感嘆:蘇軾不如他。這是為何?

原來是蘇軾曾寫過一首五言小詩,名字叫《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周先生早年就讀到過它,覺得寫得很妙,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覺得寫得「清絕過人,不愧大作家風範」。雖然這首詩名字上已經寫了是和韻一位和尚所寫,但因為作者沒什麼名氣,周先生並沒有見過原詩。直到這次遊西湖,他才看到了原作。讀完後,周先生才意識到蘇軾詩不如原詩。這件事,被記錄在《竹坡詩話》中。

到底是怎樣一首詩作,能讓蘇軾鐵桿粉絲都無法再「袒護」自家偶像了呢?我們把兩首詩放在一起比較一二,其實就高下立判了:

第一首詩就是守詮和尚所寫。關於這位和尚史書上記載不多,只知其與蘇軾、黃庭堅等人關係不錯。從他這首詩的意思來看,是月下歸寺時所寫。全詩最大的特點是它通篇無一靜字,卻句句都寫靜。

從遣詞來看,這首詩風格質樸,頗有當年王維寫禪詩的意境。一、二句,落日、寒蟬、樹林、寺廟,再加上詩人自己,一起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僧歸圖。短短10個字,就已經夠美了。三、四兩句更是高水準,「片月隨行履」寫活了天上那輪明白,本是靜景卻寫得靈動自然。五、六兩句落筆也是一樣耐人尋味,明明寫了犬吠聲,但卻讓人更覺得四下靜謐,這是以動寫靜 。

第二首是蘇軾仿寫的作品。題目取得很有意思,「可愛」二字用來形容和尚的詩,確實是沒錯的。東坡的次韻詩寫得其實也並不差,同樣是高水準之作。但是與守詮的詩相比,差在了以下兩點:

首先,蘇軾詩寫禪意,略顯刻意。守詮寫禪意,是頗有王維之風,用景寫心中的閒適。但蘇軾詩,卻點破了景中意。比如前兩句的「但聞」和「不見」就已顯痕跡,第五句「惟應山頭月」也是如此。

其次,蘇軾詩的整體意境,不如守詮原詩。同樣是寫月亮,同樣是表達月隨人行,但蘇軾用的是「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雖讀來朗朗上口,但卻過於直白了。但守詮原詩就不一樣了,「片月隨行履」把月與人完美融合,用一個「片」字來形容月亮,月之輕盈,人之閒適,都躍然紙上。這正是,一切景語皆有情。

兩首詩對比下來,守詮確實是完勝了。難怪周紫芝先生作為蘇軾鐵桿粉,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不過,咱們不能憑此就認為蘇軾水平差。很多詩人,都會有靈機一動,詩興大發的時候,守詮這首詩想來也是一時靈感來了寫下的,這種詩蘇軾比不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大家覺得守詮這首詩寫得如何?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王維水平很高的一首詩,被譽神品,無一靜字卻寫出了靜的最高境界
    古詩中有一個最難寫的意象,就是「靜」。為什麼它難寫?因為直接寫靜,則落了俗套;而所謂以靜寫靜,以動寫靜,也是多一分則過,少一分則不夠。所以詩壇高手那麼多,能將此意象寫出經典的卻並不多,我們可以來數一數。
  • 史上爭議最大的詩,蘇軾批惡詩,白居易愛不釋手,明人說堪比李白
    首先李白和杜甫到底誰更厲害,詩聖和詩仙的稱號哪個更牛,爭論了那麼多年;其次初唐四傑的排名「王楊盧駱」,到底對不對,王勃排第一有沒有問題,討論了千年也沒個定論;再次辛棄疾和蘇軾的豪放詞,水平到底相差多少,沒上過沙場的蘇東坡寫豪放詞底氣真的不如辛稼軒嗎?凡此種種爭議,一般都是針對詩人水平高下之爭,對於某一首詩本身卻基本上是高下立判的。
  • 蘇軾和辛棄疾誰更厲害?兩人失眠各寫《西江月》,水平高下立判
    不過很多人都說辛棄疾跟蘇軾完全沒法比。因為蘇軾出自書香門第,詩、詞、散文、書法樣樣精通。而辛棄疾則是武將出身,大家覺得他的文學功底並不紮實。而且在詩詞的數量上兩人就有很大差異。蘇軾一生共有362首詞,2700多首詩存世;而辛棄疾詩基本已佚,詞作存世600多首,詩詞總量不及蘇軾。
  • 魚玄機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柳」字,卻句句有柳!
    魚玄機,初名魚幼微,字蕙蘭,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女詩人。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其詩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除了是一位詩人外,她還是一位女道士。據《唐才子傳》記載,魚幼微為補闕李億為妾,為李妻不能容,出家於長安鹹宜觀為女道士,改名魚玄機。
  • 蘇軾寫的一首連環詩,只用了十四個字,便構成了一首七言詩
    說起連環詩,據說蘇軾有一首連環詩最為著名,就是下面這一首:《賞花歸去》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十四個字,倘若循環反覆來讀,就成了一首七言詩。大致的意思是:賞花回來的時候,馬跑得飛快。騎在奔馳的馬上,漸漸感覺酒醒過來的時候,天色漸晚。天黑了下來,酒也完全醒了,賞花也已成為過去 。
  • 餘秀華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寫進痴情人心坎裡
    「紅了就拋棄農村的丈夫」、「詩作又俗又露骨」,這是一些人對她的評價,但不管這些人有多看不順眼餘秀華,也不管大詩人們有多看不慣她的生活作風,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肉麻情詩,確實夠有水平。此詩名叫《我愛你》,是餘秀華水平很高的一首情詩,全詩雋永唯美,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寫進了痴情人心坎裡,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詩是餘秀華最經典的詩作之一,曾被網友大量轉發, 不少人因為這首詩開始關注這位農村女詩人。全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詩名明明是「我愛你」,但通篇卻不用一個「愛」字,只用一系列內心的獨白,詮釋詩人對愛的定義。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無一喜字卻句句是喜,其中10字千古名句
    有人喜歡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相思之雨,有人喜歡孟浩然「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喜雨,更有人喜歡志南和尚「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杏花雨。而當這一場場雨落盡後,又是怎樣一幅光景呢?很少有詩人提及,除了李商隱。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商隱在雨過天晴後寫的一首詩,全詩字字珠璣,為我們描寫了一幅晚晴之景,堪稱最美的初夏。
  •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了然
    1076年的那一個中秋夜,蘇軾給弟弟蘇轍寫了首詞,後來的近一千年裡,這首詞成了中秋詞中的經典,這就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眾多中學必背課文中,這是一首讓學生們心甘情願背誦全文的作品。「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宋代文人無法超越之作,事實上連蘇軾自己後來也寫不出來能達到如此高度的作品。這首詞一問世就大獲成功,6年後的一個中秋夜,同樣是一個失眠之夜,東坡自己又模仿了一首。
  • 歲月靜好,生活本味。如果可以把生活過成一首詩,你會選哪一首?
    蘇軾曾在《望江南》中寫到:「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劉禹錫的《秋詞》裡有:「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許巍的歌中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詩情畫意的生活,從古到今,都令人心嚮往之。
  • 老對頭冰心寫首《我勸你》,林徽因在同一刊物也發首詩,高下立判
    雖然當事人沒有承認,但大家其實都是懂的,而且這不是冰心第一次寫這樣有隱射內容的作品。1930年冬,林徽因因病從東北回到北平療養,此時她的丈夫梁思成因工作需要還留在了瀋陽。在香山修養期間,徐志摩時常去探望她,林徽因也在他的指導下寫下了多首經典詩作。二人雖清者自清,但卻仍擋不住很多人的議論。
  • 秦觀美夢醒來寫了首詞,蘇軾讀完落淚,最後5字很多人經常掛嘴邊
    如果說,柳永詞裡更多的是人生無出路的迷惘和遊戲態度;秦觀詞則浸潤著對人生的透徹領悟。就是這一份領悟,讓秦觀詞美不勝收,又含情帶淚,在絕美中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悲傷。誠如人生,何來恆久的靜好,卻總有淚痕划過的時分。笑著笑著就不覺落淚,才是真的人生。秦觀有一首詞,最能體現他的這種特點,水平高,境界寬,格局大,又美中帶淚,徹悟人生。
  • 張先半路與才女一見鍾情,回家後失魂落魄寫下這首詞,句句有水平
    明明是個才氣縱橫的文人,卻偏偏因多情而出名,蘇軾的一句「一樹梨花壓海棠」讓張先為許多人所熟知,卻總是忽略了他在詞壇的地位。《石林詩話》用這9個字概括了張先的文筆:「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張先的婉約詞在當時影響很大,人稱「張三影」。
  • 李白登山太白山寫下一首詩,全文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
    《登太白峰》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它寫於李白在京供奉翰林時。由於「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李白的政治抱負始終無法實現,感到十分惆悵與苦悶。這首《登太白峰》便是李白在這樣的心情下創作出來。至於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除了想像奇特,含有豐富的想像力外。還運用了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
  • 蘇軾最夢幻的一首詩:句句都像在仙境!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詩人,與南宋的陸遊並稱「蘇陸」,這兩人都是宋代詩壇的佼佼者。蘇軾的詩其實與「夢幻」這個詞似乎沒有太大的聯繫,因為大家都喜歡把「夢幻色彩」這樣的字眼用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身上。但是蘇軾有一首詩,就像是身處仙境一般,給人如夢如幻的感覺: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雲捧玉皇。
  • 和尚指著天說了7個字,才子聽完寫首妙詩,短短28字令人醍醐灌頂
    一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若無一定的領悟力,當真是理解不了。正是因為佛法高深,所以古代的詩人們也總是愛與高僧們一起參禪。一千多年前,詩魔白居易不理解佛法中的「空」字,便登山拜訪鳥巢禪師,他寫了首詩相問,其中兩句是這樣的: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 晚年的蘇軾,有天晚上失眠,在村裡散步,寫了一首傷感的小詩
    晚年蘇軾更是感覺自己的政治抱負沒有實現,而自己卻時日不多,這種無奈與傷感無以寄託。於是在深夜無眠時寫了這一首《倦夜》,寄託自己的思緒。「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一首小詩僅僅有20個字,開篇就點題寫到「倦」,其實詩人自己已經很累了,很想睡去,但是偏偏是徹夜難眠。
  • 唐代最寧靜的一首詩,短短4句寫出靜的最高境界,能治癒各種煩躁
    而在母親的影響下,王維從少年時代起就對佛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很努力鑽研的各種佛經。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蘇軾自帶仙氣的一詩,開篇就挑戰李白《月下獨酌》,美得令人心醉
    對於王國維先生的這個說法,不少人頗有異議,但對於蘇軾和李白之比,倒是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同。李白是謫仙,永遠那麼浪漫;相比之下,蘇軾的仙氣藏得更深,全在他遇事的豁達和灑脫中。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自帶仙氣的一首詩,名為《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 描寫「風」的詩,全無一字寫風,卻句句是風,你評一評誰更厲害?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開播,第一場的飛花令,飛來的就是「風」字。可是,以下這幾首題目為《風》的詩,全都用不上,因為它們全都無一字寫風,卻句句是風。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一陣風帶來清涼的感覺,吹入山谷,頓時山谷林間頓時變得清爽涼快了。它吹走了山間農戶的炊煙,捲走了山中的霧氣,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山澗裡農家的房屋。風來去自然都沒有任何的痕跡,但它動或者停就好像帶著情感。
  • 《詩經》:「靜女」不靜,那麼,這個「靜」字是我們理解錯了?
    依照我們現在的理解,這是一首愛情詩,詩中寫了男孩女孩在一個融融春日相約郊遊的故事。開篇寫兩人相約城牆角,男孩子去了,卻沒有發現戀人,只好心急火燎地等。——原來女孩子早來了,只不過她躲在了一個地方在偷看男孩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