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它不是人類史上最先進的探測器,但它一定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測器。根據測算,截止到2019年10月23號,旅行者1號已經連續飛越了211億公裡的距離,這使得它成為人類目前為止飛得最遠的探測器。
211億千米有多遙遠,要知道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只有1.5億千米。但是你可能不會相信,旅行者1號舊沒有飛出太陽系,它依舊處於太陽引力的依統治範圍。那麼按照現在的飛行速度,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還需要多長時間呢?
1977年9月5號,旅行者1號探測器搭乘「泰坦三號E半人馬座火箭」飛天,它攜帶者人類最美好的希望一飛沖天,飛向了茫茫的宇宙深空。從次,旅行者1號離開家鄉,開始了一場不回頭的冒險傳奇之旅。這是一場註定沒有歸途的旅行,一路上只有寒冷與孤獨作伴。截止到2020年,旅行者1號的這場已經持續了43年的孤獨之旅還沒有結束。
43年過去了,200多億公裡的距離,旅行者1號依舊還在太陽系的懷抱裡遨遊。根據測算,我們知道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光是太陽的質量就佔據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9%,包括8大行星在內的所有天體的質量加起來只佔了0.14%。
在太陽系內,最核心是太陽,然後就是四顆類地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在火星以外,則是一片巨大的小行星帶,這裡充斥著大量的小行星,我們看到的流星大多來源於此。這片小行星帶將八大行星分割成了四顆巖質類行星和四大氣態行星,旅行者一號飛到這片小行星帶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1978年九月,旅行者1號離開了小行星帶,進入到了四顆氣態行星的統治範圍,它們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要知道,100年前,人們對於太陽系的認知只停留八大行星和太陽之間,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提高,觀測手段也在不斷發展,人類終於在海王星以外又發現了大量的天體。這些天體隱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黑暗地區,這裡只有漆黑和寒冷,科學家將這裡命名為柯伊伯帶。在柯伊伯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冥王星,曾經的九大行星之一(後被除名),現在定級為矮行星。
在柯伊伯帶以外,還有一片巨大的雲帶世界,科學家們將之命名為奧爾特雲。這是一個假設出來的球體雲團,它包圍著我們整個太陽系,科學家們認為這裡存在著大量的不活躍彗星,它們距離太陽大約為50000-10000個天文單位,最大半徑能達到1光年。
經過進一步研究,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奧爾特雲形成於約50億年前,其物質的主要來源是形成太陽和行星之後的星雲殘餘,從這樣來看,奧爾特雲或許才是太陽系的真正邊緣。
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的邊緣不應該從物質分布來看,而是應該通過太陽的引力範圍進行計算。這樣算出來的太陽系半徑約為1-2光年。如果以半徑1光年來計算,旅行者1號以現在的速度飛出太陽系還需要多少年呢?
2011年,NASA公布了一項旅行者1號的飛行數據:旅行者1號在2011年3月9號距離太陽大約116.406個天文單位,其中1個天文單位約為1.5億千米(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旅行者一號的相對速度為17.062千米/秒(折合61452千米/小時),每年大約可以飛行3599個天文單位。
經過簡單計算,1光年大約為63241個天文單位,這樣簡單一算,我們可以發現,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大約需要17571年。
接近1.8萬年,這就是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系所需要的時間,要知道人類文明才不過區區數千年,旅行者一號更是只飛行了43年,想要等到它飛出太陽系的那一天真的是遙遙無期。
其實直到今天,我們對於太陽系究竟有多大依舊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畢竟旅行者一號也才飛行了200多億公裡,僅僅只相當於光走了不到23個小時。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是比鄰星,它位於半人馬座,如果一切順利,那麼大約在7.4萬年以後,旅行者1號將會達到比鄰星。
但是遺憾的是,那時候旅行者1號早就壽終正寢了。雖然旅行者1號攜帶了3枚核衰變電池,但是這也僅僅只能保證它持續運行到2025年,一旦電池耗盡,它將徹底與地球與人類失去聯繫。當然,由於慣性,它將按照原來的速度繼續朝著銀河系中心飛行,成為宇宙中最孤獨的流浪者,永不回頭,也無法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