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辛棄疾仿寫一首青山見我,氣勢不輸李白

2020-12-13 馨賞詩詞

想用一個詞來描述李白,很難,他是自帶仙氣的,孤傲狂放卓爾不群,自負才高卻被官場難容;放逐山水,朋友遍天下卻常常形單影隻;熱情奔放時如日中天,悽清落寞時如月下弦;千百年來,我們感受著他的洋洋灑灑,激越熱烈,也感受著他的孤高傲岸,遺世獨立。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政治失意的李白是孤獨的,空有抱負無處伸展的李白只好隱逸山水之間,這一日他獨自登上敬亭山,山中空氣清新,景色怡然,心中的愁煩也隨之滌蕩一空。山中是那麼的安靜祥和,遠處天空中,一群飛鳥已經越飛越遠,好象猶能聽到它們的鳴叫之聲,它們一定是歡快的吧?能夠自由自在的遨翔天際,有同伴有朋友或者還是夫妻眷侶,多好呀,他想道。

他把目光收回來,一片孤獨的雲兒竟從他的頭頂飄過,那麼輕悠,那麼靜謐,好象扯上一根線,就能變成他手中的風箏,他目送著白雲漸漸遠去,飄散……

山中真靜呀,這會兒所有人世的一切都離他遠去了,天地間只留下他一個人,寥遠空曠,寂靜幽獨。唉,他自嘲般地搖搖頭,嘆息一聲,還是好好欣賞這敬亭山的美景吧:只有這敬亭山還默默守候陪伴著我了,它必是懂得我的胸懷抱負,那麼我也是懂得它的幽深秀美了。

和李白一樣,辛棄疾也是一生抑鬱不得志,空有滿腔殺敵報國的志向,卻被一心求和的朝庭所不容,落寞寡和,潦倒鄉間。他的這一首詩,看起來是仿寫的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可是氣勢一點也不輸給李白。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棄疾

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唉,我已經老了,平生交遊的好朋友零落四方,如今還剩下幾人呢?太令人惆悵了!白髮漸長,功名未竟,都隨它去吧,我已經都看開看淡了。如今還有什麼能令我開心的呢?我看那青山蔥翠,嫵媚多嬌,能令我心胸為之開闊,我想那青山見到我也一樣開懷吧?看來只有它和我的胸懷和氣度能一樣吧?哈哈哈……

在東窗前把酒吟詩,多麼愜意。想當年陶淵明寫成《停雲》之時也是和我一樣的自得吧。江南那些沉醉於功名利祿的人,又怎能體會到飲酒自得的樂趣?酒喝到盡興的時候,轉回頭朗聲長嘯,云為我起舞,風為我盤旋,多麼快活瀟灑!我一點都不為自己沒有見到我所敬佩仰慕的古人而感到遺憾,我遺憾的是古人沒有見到我這個疏狂傲氣之人!唉,能夠理解我的,只有那么二三個人而已呀!

詩人果然夠狂,可是這狂的背後,又是多麼悲憤無奈!

李白獨坐敬亭山,我們感受到的是詩人的」傷心人獨有懷抱「,他的孤獨竟也是那麼清逸脫俗,仙氣繚繞;而辛棄疾的縱橫狂蕩,如聞金戈鐵馬的鏗鏘激蕩,自負不可一世之感。詩裡畫外,那種孤獨,那種抱負不得伸展的遺憾,如今讀來依然令人心酸!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其中最負盛名的這首《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是一首五絕詩,詩人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實則是抒發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
  • 從「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探尋李白生命歷程中曠世孤獨之感
    年邁的李白,回顧往事,有恣意江湖的快樂;有權貴愛戴的虛榮;也有被賜金放還的無奈;經歷過安史之亂後的漂泊流離;也嘗過蒙冤被囚禁的牢獄之災;更體驗過帶罪流放的屈辱……宣城的敬亭山,在李白的心中,佔據了一個重要的位置。細細算來,李白一生中去過敬亭山七次,最後一次來到宣城,也是晚年多病時。
  • 為了李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我們特意留下來看夕陽
    1300多年前唐朝最負盛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應邀來到宣城,並登上了其從弟口中」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的那座耳目早聞的敬亭山。看到了風景,領略了閒情,大詩人李白揮手寫下一首詩《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詩詞賞析: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原文】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兩相對看不生煩厭,只有我和這默默無言的敬亭山。【賞析】此詩是詩人漫遊安徽宣城時所作,寫了詩人獨遊敬亭山時的情趣。詩的開頭,以眾鳥飛盡、孤雲獨去營造出一個空寂遼遠的氛圍圍,同時襯託了詩人的寂寥和孤獨。
  • 宣城敬亭山——詩仙口中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它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連綿起伏的山脈,和深深的森林山谷。雖然這裡沒有怪石嶙峋、飛瀑直下、峰巒疊嶂的山谷,但這裡卻有300多位詩人和著名書法家留下了近1000件作品,使敬亭山成為江南一個詩人必去之處的詩意之地。但是,最有名氣的,還得是詩仙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這首詩寫盡了閒適也寫盡了孤獨!
    李白大詩仙大家肯定都十分喜歡,他一生愛酒性情疏放,他各地遊覽詩作經典……「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千古名句曾被多少人無數次吟唱;然而今天我們這裡推賞的這首《獨坐敬亭山》則寫盡了李白內心的孤獨,一起來品——
  •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安徽宣城敬亭山,你去過嗎?
    ,是歷史文化名山,因李白一首《獨坐敬亭山》而聲名遠揚,詩中寫道: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意為:鳥兒都從高空飛走了,孤獨的雲也悠閒地飄走了。只有我和你-敬亭山,相互不厭煩。這首詩是李白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可能性大。作者經歷安史之亂,蒙冤入獄,帶罪流放的屈辱,第7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宣城,再也沒有往日東樓縱酒,敬亭論詩的意氣風發。
  • 「相看兩不厭」的關鍵什麼?看看我們偉大的詩人李白怎樣表述的吧
    以後的發展到底是唐雲主動約俞亞聲,還是俞亞聲主動約唐雲,連他們自己也講不清了。男女之情,如日月風雲,都是極其自然的事情。可以說,他們是以畫為媒,才逐漸進入了「相看兩不厭」的佳境。「相看兩不厭」,多麼動人思緒的情景,多麼令人嚮往的境界。你看我不厭,我看你不厭。彼此看去看來,淡淡的,卻又不是白開水;濃濃的,但也不是化不開……此情此境,此地此人,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 《獨坐敬亭山》:李白非常孤獨的一首詩,把孤獨描寫的淋漓盡致!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的到來,引爆了宣城文壇,宇文太守、李昭、崔侍御等人率眾粉絲盛情款待,天天組團胡吃海喝,遊山玩水。李白在詩中寫道:「屈盤戲白馬,大笑上青山」、「時遊敬亭山,閒聽松風眠」、「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歌舞共謳吟,歡笑相拜賀」……真是嗨皮的不行。在這種狀態下,李白是不太可能有機會「獨坐敬亭山」的,也就不太可能有那麼濃重的孤獨感。
  • 人到中年,才讀懂《獨坐敬亭山》:孤獨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就連豪邁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有《獨坐敬亭山》一詩,來寫自己的孤獨。《元和郡縣誌》記載,敬亭山在宣城縣北十裡,山有萬松亭、虎窺泉。「一生好入名山遊」的李白,曾七次來到宣城,與詩朋文友「時遊敬亭山,閒聽松風眠」、「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
  •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名作《獨坐敬亭山》
    李白喜歡四處遊歷,每當遇到名山大川,他就會留下詩篇。這首《獨坐敬亭山》寫於何時,歷來都有爭議。總結一下共有三種觀點。觀點一,認為寫於天寶三年。觀點二,認為寫於天寶十二年。觀點三,認為寫於唐肅宗年間。為什麼一定要研究這首詩的創作年代呢?那是因為在一些古人的詩話文章中提到,這首詩和大唐的玉真公主有關。
  • 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作品賞析  [注釋](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群鳥高飛,絕盡蹤影,一片孤雲獨自悠閒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 李白很驚豔的一首詩,表面上句句是景,實際上句句寫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獨坐敬亭山》,便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一首千古絕唱。 於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人世間深重的孤獨之情,顯而易見。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獨坐敬亭山》: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31首:李白《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唐】 李 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一位偉大的詩人就是人類的一顆偉大心靈。這顆偉大心靈的每一聲哼鳴都是人類靈魂和人類精神的詠嘆,因此,一首偉大的詩作會超越時空,說不定什麼時候,什麼情境下就會撥動你的心弦。李太白這首平實恬靜的《獨坐敬亭山》就是一首永恆撥動人們心弦的傑作。唐天寶十二年秋,公元753年,李白在敬亭山上吟唱這首詩作,其時距他離開京城長安已經整整十年。
  • 《獨坐敬亭山》亦為李白山水詩中的名篇,素以語淡味永見稱
    《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此詩亦為李白山水詩中的名篇,素以語淡味永見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正是他此種心態的表現。至於「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不過是一時的憤激之言。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常有一種被冷落乃至被遺棄的感覺。當獨坐敬亭,看鳥飛雲散,這種感覺便瀰漫開來,似平無所不在。「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獨坐敬亭山》:那份極致的孤獨,世上幾人能懂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爭論:關於「只有敬亭山」的事兒,有的人糾結於到底是「只有敬亭山」,還是「唯有敬亭山」,兩個字都有道理,意思也差不多,我認為已經不太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感受詩人表達的心情,融入詩人的意境之中。
  • 李白最經典的五言詩,精美絕倫!
    「蓬萊文章建安骨,青蓮居士謫仙人」,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是李白。特別喜歡餘秋雨老師對李白的評價:「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喜歡李白的酒,喜歡李白的詩,尤其喜歡李白的五言詩。
  • 古來唯有謫仙詞——李白山水詩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偉大作家之一,他的詩篇被認為是詩歌的典範作品,他的名字向來與屈原、杜甫並列。李白的詩歌作品具有強烈的吸引人的藝術力量,並以此在歷史上爭取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地位。李白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祖國美麗山河的描繪和歌頌。
  • 讓古詩《獨坐敬亭山》告訴你什麼是最有詩意的發呆?
    雖然李白胸有抱負,但終究沒有遇到賞識他的伯樂和適合他一展抱負的平臺。當然這可能也和李白奔放不羈、高度自信、天真爛漫的性格有關,雖然朋友眾多,但敢為他推舉的人並不多,因為都怕擔風險。第3句的意思是:我和敬亭山對看著,彼此之間互不相厭;第4句的意思是:此時我的眼中就只有敬亭山了。第3名和第4句都把敬亭山人格化了,似乎此時只有敬亭山才是李白的知己,無需多言,只需相互對看,便可明白對方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