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那份極致的孤獨,世上幾人能懂

2020-12-13 微雨憑瀾

詩仙李白給大家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以及傳奇的故事。但是仔細品讀李白的一生,給人的感覺是孤獨的,或許可以理解為「高處不勝寒」。

李白的孤獨在詩作中盡顯無餘,而《獨坐敬亭山》更是李白精神世界極度孤獨的突出表現。短短的二十個字,通俗易懂的語言,情景交融的描述,但是那份孤獨卻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01.先欣賞一下全文

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爭論:

關於「只有敬亭山」的事兒,有的人糾結於到底是「只有敬亭山」,還是「唯有敬亭山」,兩個字都有道理,意思也差不多,我認為已經不太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感受詩人表達的心情,融入詩人的意境之中。

譯文:

山中群鳥一隻只高飛遠去,天空中的最後一片白雲也悠然飄走。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

02.詩作分析

寫作背景: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在天寶十二年,即公元753年,另一種說法是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我更認同的是第二種說法,因為那時候的李白已經更加蒼老,感受到的人生滄桑顯得更加孤獨,並且已經到了極致。

孤獨對比——趣解:

李白在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的時候,曾經寫下了著名的月下獨酌。那時候的李白已經很孤獨了。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但是這時候的李白雖然很孤獨,還有花,還有酒,還有明月,舉起酒杯,對著影子,相邀明月,還能勉強湊一桌,也就是「對影成三人」,還能從孤獨中找到一絲慰藉。

可是李白在寫這首詩的時候,花凋謝了,酒沒得喝了,月亮也不見了。自己感覺可以「雲」和「鳥」做伴,可是估計詩人那孤獨的氣質,讓「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鳥飛走了,雲也飄走了。敬亭山呢?敬亭山沒有腳,無法移動。詩人看著敬亭山,心中想著:「還好你在,聊以解憂。」而敬亭山沒有腳走不了,也只好陪著這位詩仙,和李白「相看兩不厭」了。

詩句賞析——正解:

前兩句看似寫眼前之景,眾鳥飛「盡」、孤雲去「閒」,詩人用兩個字「盡」和「閒」兩個字,寫「動」見「靜」,以「動」襯「靜」,正烘託心靈的孤獨寂寞。所有的鳥不願意和詩人作伴,連孤獨的雲也飄走了,這是什麼樣的境遇,什麼樣的孤獨,景色是簡單的,孤獨是深刻的。

後兩句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儘管鳥飛雲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他自己。用「相看」點出此時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與「兩」字相重,山與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用山的「有情」,比喻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悽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03.結語

極致孤獨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讓這首詩在李白的詩中獨樹一幟,似乎缺少一些豪邁氣概,沒有《俠客行》《將進酒》的灑脫和不羈,但是這是一種思想感情的內斂和描寫,簡簡單單、情景交融,讓人不勝感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才讀懂《獨坐敬亭山》:孤獨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夏目友人帳》裡有一段我很喜歡的話:「我必須承認,生命中大部分時光是屬於孤獨的,努力成長是在孤獨裡可以進行的最好的遊戲。」很多人害怕孤獨,因此而迷茫、不知所措。其實,人在孤獨的狀態裡,才能進行真正的創造。
  • 《獨坐敬亭山》:李白非常孤獨的一首詩,把孤獨描寫的淋漓盡致!
    李白在詩中寫道:「屈盤戲白馬,大笑上青山」、「時遊敬亭山,閒聽松風眠」、「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歌舞共謳吟,歡笑相拜賀」……真是嗨皮的不行。在這種狀態下,李白是不太可能有機會「獨坐敬亭山」的,也就不太可能有那麼濃重的孤獨感。
  • 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作品賞析  [注釋](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群鳥高飛,絕盡蹤影,一片孤雲獨自悠閒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 獨坐敬亭山的詩意解釋 獨坐敬亭山的意思全文
    《獨坐敬亭山》是李白為了表現自己精神世界創作的一首詩,作者在詩中將敬亭山擬人化,賦予山水生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資料,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李白的內心世界吧。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胎教古詩 | 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閒。
  • 獨坐敬亭山:失落還是灑脫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有人說,晚年李白,步履蹣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十分傷感,孤獨悽涼襲上心頭,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獨坐敬亭山》這首千古絕唱。我不太贊同這個看法。李白生性豪邁豁達,年輕時「銀鞍照白馬,千裡不留行。」由內而外,帶了橫行萬裡建功立業的萬丈光芒。
  •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名作《獨坐敬亭山》
    這首《獨坐敬亭山》寫於何時,歷來都有爭議。總結一下共有三種觀點。觀點一,認為寫於天寶三年。觀點二,認為寫於天寶十二年。觀點三,認為寫於唐肅宗年間。為什麼一定要研究這首詩的創作年代呢?那是因為在一些古人的詩話文章中提到,這首詩和大唐的玉真公主有關。玉真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親妹妹,據說王維能夠在長安城裡聲名鵲起就是走了玉真公主的門路。
  • 從「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探尋李白生命歷程中曠世孤獨之感
    大千世界,惟餘莽莽,人如滄海一粟,蘇軾泛舟赤壁,感慨世事無常,「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然而,大唐王朝裡,有這樣一個詩人——李白,他為孤獨而生,因孤獨而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他在月下孤獨的表白;「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是他在秋夜裡的觸景生情;「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獨坐敬亭山》亦為李白山水詩中的名篇,素以語淡味永見稱
    《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此詩亦為李白山水詩中的名篇,素以語淡味永見稱。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城縣北。山上有敬亭,為昔年謝跳吟詠處。謝胱本人有《遊敬亭山》一詩,描述了敬亭山的景物,賦予敬亭山…種仙境般的神奇感。但引發李白詩興的卻不是敬亭山的美景。而是敬亭山的寂寞。不錯、敬亭山的秀美的確吸引過詩人的日光:「敬亭愜素尚,彌樟流清輝。冰谷明且秀,陵巒抱江城。」
  • 聽聽就懂了,詩詞裡的小故事(小學必背古詩80首):獨坐敬亭山
    今天,咱們來學——《獨坐敬亭山》。《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獨坐敬亭山李白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大家都聽過這首詩嗎?咱們來一起讀一讀: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獨坐敬亭山
  • 讓古詩《獨坐敬亭山》告訴你什麼是最有詩意的發呆?
    01李白獨坐敬亭山的故事744年,44歲的李白厭倦朝廷御用文人的生活,辭去翰林一職,此後再也沒有踏入仕途半步。當然這可能也和李白奔放不羈、高度自信、天真爛漫的性格有關,雖然朋友眾多,但敢為他推舉的人並不多,因為都怕擔風險。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31首:李白《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唐】 李 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一位偉大的詩人就是人類的一顆偉大心靈。李太白這首平實恬靜的《獨坐敬亭山》就是一首永恆撥動人們心弦的傑作。唐天寶十二年秋,公元753年,李白在敬亭山上吟唱這首詩作,其時距他離開京城長安已經整整十年。十年前,這位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詩人,進京不過兩年就被「詔許歸山,賜金放還」了。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那其實是詩人的自我放逐。
  •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這首詩寫盡了閒適也寫盡了孤獨!
    李白大詩仙大家肯定都十分喜歡,他一生愛酒性情疏放,他各地遊覽詩作經典……「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千古名句曾被多少人無數次吟唱;然而今天我們這裡推賞的這首《獨坐敬亭山》則寫盡了李白內心的孤獨,一起來品——
  • 詩仙李白一首著名的五言絕句,寫出了一種曠世的孤獨!
    當然,李白還有許多傑出的五言絕句;譬如《獨坐敬亭山》一詩,就寫出了一種曠世的孤獨,極富藝術感染力。《獨坐敬亭山》全詩如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一詩,短短20個字之中,就包含了極大的藝術容量和思想容量。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表面上看起來是寫景。其實,寫景的同時,就把詩人內心深處豐富的思想感情形象地展示了出來。天上的鳥兒都高飛而去,幾片雲彩也各自去偷閒。這個時刻,仿佛萬物都消失了,只留下詩人自己。這是一種曠世的孤獨,是一種深邃的寂寞。
  • 詩詞賞析: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原文】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兩相對看不生煩厭,只有我和這默默無言的敬亭山。【賞析】此詩是詩人漫遊安徽宣城時所作,寫了詩人獨遊敬亭山時的情趣。詩的開頭,以眾鳥飛盡、孤雲獨去營造出一個空寂遼遠的氛圍圍,同時襯託了詩人的寂寥和孤獨。
  • 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其中最負盛名的這首《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是一首五絕詩,詩人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實則是抒發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賞析之《獨坐敬亭山》,古詩詞的美麗與哀愁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如此長時間的被詩詞薰陶,怎麼能不會受到一些影響?讓古詩詞紮根於心,這也就是要小學生,必須背古詩詞的最高境界吧。獨坐敬亭山--李白作者簡介重點詞、詞語注釋古詩今譯古詩賞析
  • 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辛棄疾仿寫一首青山見我,氣勢不輸李白
    獨坐敬亭山唐 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政治失意的李白是孤獨的,空有抱負無處伸展的李白只好隱逸山水之間,這一日他獨自登上敬亭山,山中空氣清新,景色怡然,心中的愁煩也隨之滌蕩一空。山中是那麼的安靜祥和,遠處天空中,一群飛鳥已經越飛越遠,好象猶能聽到它們的鳴叫之聲,它們一定是歡快的吧?能夠自由自在的遨翔天際,有同伴有朋友或者還是夫妻眷侶,多好呀,他想道。
  •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五句孤獨詩,送給孤獨的你
    什麼是孤獨?是有心事也只能默默放在心中,無可語言;是身邊有很多人,卻沒有一個真正懂你;是一個人的夜晚,一個人的等待……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今天這五句孤獨的詩,送給孤獨的你。這是一種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孤獨,讀來令人傷感。3.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一句出自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一開始以為這首詩寫的李白對敬亭山的喜愛,了解了背景之後,才知這句詩有多孤獨。
  •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安徽宣城敬亭山,你去過嗎?
    ,是歷史文化名山,因李白一首《獨坐敬亭山》而聲名遠揚,詩中寫道: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意為:鳥兒都從高空飛走了,孤獨的雲也悠閒地飄走了。只有我和你-敬亭山,相互不厭煩。這首詩是李白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可能性大。作者經歷安史之亂,蒙冤入獄,帶罪流放的屈辱,第7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宣城,再也沒有往日東樓縱酒,敬亭論詩的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