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CNN旅遊業刊物出一篇名為「臺灣最美麗所在」的文章,文章介紹兩位生活在臺灣的遊客眼中的美景,泰國攝影師稱最愛攝影的地點是臺北的「中正紀念堂」,他認為這是臺灣最美麗的地方,就在市中心交通便捷,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儀仗隊,還有小鳥、人群與日出。看似一篇正向報導的文章,但孰不知這位外國朋友最愛的景點「中正紀念堂」,卻是「臺獨分子」的眼中釘,前幾天才剛被潑紅漆將臉丟到全世界去了。
其實自「中正紀念堂」自1980年落成以來,歷經了38個寒暑見證了臺灣解嚴民主化的過程,因為「中正紀念堂」顧名思義就是紀念蔣介石,但「臺獨人士」稱國民黨為外來政權,蔣介石是罪人等謬論,平時都稱「中正紀念堂」為「中正廟」。
後來,在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在「去中國化」的影響下,臺灣多少青年人對於歷史的認知產生了謬誤,多少青年世代因為政客們操作下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呢?2000年民進黨籍的陳水扁當選後開始新一波「去蔣去中」運動,2007年所謂的「正名」運動,硬生生將「中正紀念堂」廣場前的「大中至正」拆下掛上「自由廣場」,並且在「紀念堂」的銅像周邊放上裝置藝術稱是為了自由民主多元而發聲,比起前幾天少數「臺獨分子」的潑漆行為,真正的「臺獨分子」陳水扁利用行政大權強拆「大中至正」,可謂完成「臺獨分子」拆除「中正紀念堂」的第一步吧!
今日的臺灣,雖然歷經國民黨馬英九執政的八年,「中正紀念堂」的爭議看似告一段落,但是島內的「臺獨勢力」們卻仍舊蠢蠢欲動,直到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再次上臺後,「去中國化」和政治的鬥爭再次開啟,先是年初蔣介石陵寢被「臺獨分子」潑紅漆,更為離譜的是在開庭的上午先至「中正紀念堂」再次潑紅漆,蔡當局無疑就是放縱「臺獨分子」在島內撒野,這些事件都是臺灣民主變民粹造就的負面產物,或許人們仍舊喜歡臺灣的風景,但當他親眼見證「臺獨分子」在「中正紀念堂」潑灑紅漆時又會作何感想?(中國臺灣網網友:羅鼎鈞)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