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一個孩子越聰明,嬰幼兒期表現越明顯,爸媽多留心

2020-12-27 布穀媽媽

寶寶出生後,家長除了關心他身體狀況外,還特別關心的,就是他的智商了。看到自家娃慢慢對外界、對家人做出一系列反應,媽媽會毫不掩飾喜悅之情:"我家娃真聰明!"

養育一個高智商娃,可以說是大部分父母的心願。那麼,智商是怎麼劃分等級的呢?心理學家認為:

90分以下,智力偏低90-109智力普通110-119智力較高120-139智力超常140以上,天才

一個孩子的智商高不高,不用等長大,在他嬰兒時期就能看出一二了。家長只要平時多留心,就能判斷自家寶寶是不是個"高智商"娃。

01"有秘密任務"的寶寶

在網上刷到一個高贊視頻。只見一個穿著毛茸茸、帶著兔耳朵帽子的娃,人都站不穩呢,扶著櫃門就把箱子裡的東西一件件翻出來扔地上。扔完箱子裡的又把抽屜翻個底朝天。家長無奈配文:

"你已經在我家潛伏一年多了,我嚴重懷疑你是帶著什麼任務來的,天天翻箱倒櫃。你到底要找什麼?我幫你找還不行嗎?"

有不少家長忍著笑回覆:"原來有同款娃,這下放心了。"

不少家長發現,寶寶能從爬開始,他們就像上了發條似的,不遺餘力在家裡翻東西。那感覺,還真像來執行啥秘密任務似的。

其實啊,這正是寶寶發展智力的一種表現,他們大腦,正馬不停蹄地發育呢。

因為,在心理學上認為,智力是由3種能力組成的:推理能力、短期記憶力和語言能力。並且,孩子越聰明,在嬰幼兒時期表現得就越明顯。布穀媽就跟大家聊聊,關於寶寶智力發育的那些事~

02推理能力

如果你離開還沒幾分鐘,回來後發現家裡被"打劫"了:凳子東歪西倒躺在地上;抽屜、櫃門都是打開的;衣服、物品散落一地;你還意外發現了找了很久的東西。

恭喜,你正喜提一個"科學家"寶寶。沒錯,你家寶寶正像個優秀的科學家一樣,研究每一個物品的特點。

通過扔,他理解了形狀:圓的可以滾動,方的不行;通過摸,他理解了質地:有些物品粗糙,但有些卻很光滑;通過看,他理解了大小:小一點的東西,可以塞進大物體裡邊;通過咬,他理解了味道:酸甜苦辣味道各不一樣。他還通過觀察和體驗,理解了顏色、冷熱、軟硬......

你以為他在調皮搗蛋,但其實,他卻是在不斷增加認知,建立物體間的聯繫,從而發展出推理能力來。

之後,你會看到他自己拿著牙刷刷牙,或者拿起電話就喊:"喂。"儘管這些你都沒有教過他,但他曾經看你這麼做過。所以,寶寶就會推理出,周圍物品,分別有什麼樣的用途。這是他自己思考出來的。

03記憶能力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在嬰幼兒時期,環境和經歷,會對寶寶大腦發育產生巨大影響。

在布布出生的時候,我給她買了一個早教機,裡邊儲存了上千首兒歌。雖然偶爾會拿出來放歌給她聽,但其實用得比較少,有些歌甚至都從沒有播過。

有次我邊拖地邊哼歌,在一旁玩的布布突然走了過來,向我指了指桌上的早教機。我這才明白,她在告訴我,我哼的這首歌曾在早教機播放過。這首歌只播過一次,但布布居然記下來了。不得不佩服,小朋友的記憶力真厲害。

寶寶記憶力越強,他反應就越快。反之,如果孩子記住一件事或一個物很吃力,那麼他需要思考的時間就越長,反應越慢,智力自然就不會太高。

04語言能力

蒙特梭利提出: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在發展語言能力,並且語言敏感期會持續到6歲。

雖然每個寶寶發展不一樣,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遲。但總體來說,寶寶學說話有這樣一個規律:

6-10個月,能發"baba""mama"等簡單的音節;1歲左右,能有意識咿咿呀呀學語;1歲半出現"詞語的爆發期",嘴裡可以蹦出很多詞組;2歲左右出現"句子的爆發期",可以完整表達出一句話。

在寶寶的大腦皮層中,有兩個"中心區域"與語言相關。一個是感覺中樞,負責接收外界聽到的語言;另一個就是運動中樞,負責語言的表達。

寶寶如果積累的詞彙多、表達早而且順暢,那就說明大腦中的兩個中心區域很發達。那麼,寶寶智力自然也就偏高了。

053個方法,幫你養出"聰明娃"

雖然孩子智力會受父母遺傳,但後天影響也不能小覷。如果想要孩子在繼承我們智商的基礎上,再多加一些分數,那就需要做家長的平時多留心。在與孩子互動時,多加引導,開發寶寶智力。以下3個方法或許能幫到你:

1、 不一樣的玩法

家長帶娃時,不要讓寶寶一個人玩,我們卻在旁邊忙著自己的事。高質量的互動,能有效促進寶寶智力發育。

在家裡準備一些安全的玩具,這些玩具不需要太貴重,方便寶寶隨意探索。我們可以帶著寶寶搖晃、敲打這些玩具,或者乾脆拋出去、扔地上。調動寶寶全身感官去感知這些物體的屬性。

還可以陪娃玩"體驗生活"的遊戲。比如用杯子喝水、梳子梳頭、毛巾洗臉、掃把掃地等。既可以教會他正確地使用生活物品,還可以增加對環境的認知,促進大腦發育。

2、 教孩子物品名稱

要鍛鍊孩子記憶能力,首先要教會孩子"認識"一件事或物。當孩子與事物"打交道",並且對它有印象時,他才會在大腦中產生聯想,形成記憶。

我們可以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物品,介紹給孩子,告訴他這些物品叫什麼名字。或者為孩子準備認知卡片。比如這套益智拼圖卡,通過認識圖片、叫出名稱以及圖形配對,來增加孩子印象,鍛鍊記憶能力。

孩子能把名稱和相應物體配對,並知道它的特徵、長相,自然就能牢牢記住它了。

3、 多說話、多表達

想要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家長就得跟他多互動,多說話,並且鼓勵他也說出來。當然,這不需要我們專門找個時間跟他嘮嗑,平時在寶寶穿衣、洗澡、吃飯、走路、玩耍過程中,就可以多跟他說話。

即使在寶寶還不能說話的階段,如果他有肢體上或面部表情的反應,比如笑、手舞足蹈,那我們也要對他有回應,表示鼓勵。

另外,要多給孩子讀書講故事。寶寶在讀書時,不僅能增加詞彙量,還能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06布穀媽媽說:

要發展孩子智力,就要從記憶能力、推理能力和語言能力三方面著手。只有有方向、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幾個方面,才能使寶寶更聰明。

每日一篇科普原創,解決育兒路上百種難題,喜歡就關注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相關閱讀推薦:

2-3歲寶寶,愛父母多一點還是愛自己多?答案有些出乎你的意料

「你會把寶寶寵壞的」,新手媽媽常遇2大難題,做對了不會慣壞娃

「媽媽,我能記住你了」,0-2歲寶寶發展的秘密,很多你都不知道

相關焦點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小孩子越來越難管了,常常是你說一句什麼,他們能找到十句反駁你的話,對於聰明的小孩兒更是。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聰明伶俐,但往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而且他們未來也不一定有所成就,如果這個聰明沒有好好加以管教的話,可能跌的更慘,所以家長們對於聰明的孩子更要好好教育。
  • 家裡的老大聰明,還是老么聰明?心理學家的答案很一致
    隨著中國二胎政策的推行,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生二寶。有些媽媽,認為二寶要比大寶聰明,並且給出了三個理由。1、因為有養育老大的經驗,父母對第二個孩子的關注更少。2、有一個比自己的兄長,意味著兄長的一言一行都直接知影響了老么。家裡時刻有學習和模仿的對象,這有利於第二個孩的成長。3、很多育兒理論提過:太精心地養育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放養更有利於孩子成長!而第二個孩子放養比較多!
  • 腦袋越大就越聰明,是真的嗎?
    我們從小就經常聽到一些人的近似玩笑的話:誰誰腦袋真大,他的腦子肯定很聰明。那麼一個人真的是腦袋越大越聰明嗎?人們之所以說腦袋越大越聰明無非是因為人們覺得腦袋大的人,腦子肯定也比別人的更大一些,腦細胞自然比別人更足一些,所以認為腦袋越大越聰明就可以理解了。
  • 孩子說話「沒完沒了」?麻省理工發現:孩子越會聊天,長大越聰明
    文丨小凡媽媽-育兒點金術(歡迎新手爸媽交流育兒經驗,老手爸媽探討養娃心得)有寶媽抱怨:家裡的孩子4歲半了,一遇到別人跟他討論動畫片上的東西,就跟水庫開了閘一樣,說的滔滔不絕。上面這種情況還算好的,最可怕的是孩子的表達欲上來,顛三倒四的說話。比如說上一秒還在說今天看到動物園裡的猩猩,下一秒就聊到了冰箱裡的香蕉,緊接著還要看動畫片裡的孫悟空等。但是細想想,這三者都是孩子思維活躍的表現,猩猩喜歡吃香蕉,喜歡吃香蕉的還有孫悟空。
  • 寶寶的囟門閉合越晚越聰明?答案在這裡
    媽媽圈裡又在討論一個問題"寶寶的滷門閉合的越晚越聰明?」有位寶媽說她家大寶滷門閉合的晚,而二寶閉合的特別的早,後來二寶的學習成績不如大寶.....這種說法有科學根據嗎?新生兒頭上有2個軟軟的部位,會隨著呼吸高低起伏,新手爸媽看了是不是覺得很神奇?這就是寶寶的滷門,有利於分娩中避免寶寶頭部嚴重變形。寶寶的滷門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的脆弱,新手爸媽用太擔心輕輕碰一下它就會受傷,因為上面覆蓋著一層緊密的保護膜,隨著寶寶的成長慢慢的就會閉合。腦後的滷門一般在6-8周完全閉合,前滷門在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會閉合。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說明你家娃很聰明,家長應該高興1、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人人家裡都有一個淘氣的娃,但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的娃卻在少數,這類娃只要是自己用手碰到的東西,趁家長不注意就會拆散架(拆不開就往地上摔),家裡有這樣一個
  • 玩具越少越聰明?這3樣東西要少而精,越多對孩子危害越大!
    現在家庭經濟條件變好了,很多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給孩子,而且什麼東西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別人家有的,自己家孩子當然也要有,但是很多東西,不是一定要多就是好的,反而對孩子可能有不好的影響心理學家巴裡施瓦茨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
  • 心理學家:這是娃聰明的表現,別動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新生寶寶都特別喜歡打臉,尤其喜歡打媽媽的臉。有時候寶媽正在逗孩子開心,小傢伙直接一巴掌上來,力氣還不小呢?很多寶媽都會疑惑,是孩子不喜歡自己嗎,還是自己做什麼讓他不高興的事?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難帶」的表現,父母別嫌煩
    正因如此,家裡的寶寶在父母面前表現得很乖巧,這讓父母誤認為孩子是一個乖寶寶。可是最近這段時間,孩子卻是「原形畢露」了。因為工作太忙,小陳將孩子送到了鄉下的父母家。本以為乖巧的孩子會成為兩位老人的開心果,可是結果卻是讓小陳大跌眼鏡。原本乖巧的孩子就像是換了個人一樣,原本的乖巧蕩然無存,直接化身成小魔王,著實是把兩位老人折騰得夠嗆。
  • 孕吐反應越重,說明胎兒越聰明?孩子智商高低的關鍵在於這2點
    孕吐反應越嚴重,寶寶智商越高,完全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表明我的一個朋友小張整個懷孕期間都非常辛苦,跟她差不多同時間懷孕的另一個朋友,基本過了第三個月之後就不怎麼孕吐,但小張卻一直在持續地孕吐。並且小張在孕期根本聞不了任何油煙的味道,每天吃的本來就少,還不大一會兒就全都吐了出來。
  • 孩子聰明不聰明到底和什麼有關係?看看心理學家這個雙胞胎實驗吧
    有的人認為小孩的聰明是與父母的基因有關係的,比如說父母都是高學歷的,孩子的學歷通常也很高。從這方面來講,孩子的聰明確實與父母的聰明是有關係的。這一點,從心理學的氣質類型也可以講得通。所以,「多血質」的人由於反應迅速,看上去要比「抑鬱質」和「粘液質」的人聰明。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我們很多人看問題都只是局限於某個角度,不夠全面。實際上「粘液質」的人和「抑鬱質」的人雖然反應不及「多血質」的靈敏,但是他們更容易堅持,更有韌性,而這也是做成功一件事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
  • 心理學家:你越說,孩子越不會聽,因為你少說了這兩句話
    概括地講,對於一個人而言,一生中兩次比較明顯的生理與心理變化便是在嬰兒階段及青春期。衝動的性格人們在青春期之後會逐漸變得成熟,改掉之前的一些不成熟習慣,但這種改變仍然有別於成年人,對於某些事情的認知、以於自我控制等方面,會存在一些不足。
  • 孩子智商越高,越容易有這三個問題,心理學家:家長早明白早引導
    常言說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的人真的往往會劍走偏鋒、執著狂傲。心理學家們就曾經說過,智商高固然是優點,但是有時候也會帶來明顯的壞處:1.因為自己智力超群,就總是傲慢,看不起他人高智商的人,因為他們常常看問題很通透、很容易一針見血,所以他們總會取笑別人的無知、愚鈍、不可理喻。
  • 它是「聰明菜」,2塊錢一斤,多給孩子吃,越吃越聰明
    隨著我們地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我們飯桌上的食物是越來越豐盛,吃的也越來越雜,我們體內的垃圾毒素也越堆越多,這時體內的排毒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還在為每天排不出便而苦惱嗎?不用擔心了,小編給大家介紹一款潤腸通便的食物,排出體內的「垃圾」根本就不是事。龍鬚菜,大家吃過嗎?龍鬚菜,又叫豌豆苗,龍鬚菜裡面含有極其豐富的鈣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有著利尿、消腫、止痛和助消化等作用。
  • 天冷了,這湯再貴也要多給孩子喝,補氣補腦,孩子越吃越聰明
    天冷了,這湯再貴也要多給孩子喝,補氣補腦,孩子越吃越聰明,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負。深秋在我們當地有一種魚大量上市,肉多刺少,價格實惠,並且還有「最有營養的海魚」之稱,它就是鮁魚,也叫馬鮫魚。
  • 天冷了,多給家人做3道菜,增長智力還補鈣,越吃越聰明!
    作為祖國的花朵,家裡未來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是爸媽手上的掌上寶,對於自己的孩子每個家長都希望能夠成績出眾,成為別人嘴中「別人家的孩子」,因此很多家長都會拼命賺錢,為孩子報這樣那樣的班級,就是想要孩子能夠經得起考驗,以後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找到一個好工作,要知道如果沒有一個聰明的腦子,
  • 孕期吐得越厲害,寶寶越聰明?錯了,影響智力發育的是這3個因素
    #孕期#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孕期吐得越厲害,寶寶越聰明?錯了!想胎兒聰明,要注意3方面! 每個女性的體質不同,懷孕期間的孕吐表現也大有不同。有的人懷孕期間和平常無異,該吃吃,該喝喝,順順利利就會生下寶寶。
  • 這湯是「天然健腦丸」,多給孩子喝,能增強記憶力,越喝越聰明
    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孩子身體棒,學習好。先天因素我們無法改變,只能通過後天的努力。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每天讓孩子吃好睡好,多給孩子吃一些含鈣多的、能健腦的食物會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非常有幫助。今天就分享到大家一款湯——魚頭豆腐湯。
  • 腦科學最新研究:這些食物,真能讓孩子越吃越聰明?
    你家孩子呢,說是多動吧,有一點,但也沒必要去吃』專注達』……要想提高他的專注力呢,三個辦法:行為管教,多運動,飲食控制。」說實話,行為管教我還能理解,但是「吃東西居然還能影響孩子的學習模式」,這個知識點有點刷新認知。
  • 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親子遊戲,國外父母都和孩子玩「上癮」了
    這些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親子遊戲,國外父母都和孩子玩「上癮」了,今天海小嘮就推薦給大家看一下。把電視聲音關掉,讓孩子只看畫面這個遊戲讓很多父母疑惑孩子能看得懂嗎?因為孩子不像大人,聲音關了,還可以通過字幕來了解劇情,孩子認識的字不多,甚至有些孩子根本就不認識字,把聲音關了,孩子就只能通過畫面和人物表情來猜測劇情內容了,其實這個遊戲的意義也就在於此,這個小遊戲可以考驗孩子的觀察力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