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沒完沒了」?麻省理工發現:孩子越會聊天,長大越聰明

2020-12-19 育兒點金術

文丨小凡媽媽-育兒點金術(歡迎新手爸媽交流育兒經驗,老手爸媽探討養娃心得)

有寶媽抱怨:家裡的孩子4歲半了,一遇到別人跟他討論動畫片上的東西,就跟水庫開了閘一樣,說的滔滔不絕。比如說裡面誰更能打,是怎麼打敗壞人的,涉及到的壞人事跡也要提一遍,整套下來就要小半天,和他玩的小朋友早就跑光了。

有的時候,為了講自己的東西,很少正面回答問題,羅裡吧嗦一大堆,讓人琢磨半天才知道答案是什麼。

面對孩子囉裡囉嗦、儼然一副「小話癆」的樣子,很多家長表示擔憂,因為在公共場合,會讓親戚朋友感到反感,久而久之喪失了自己的面子。

比如說每天都要面對孩子這樣說:

媽媽,你知道我今天在樓下遇到什麼事嘛?媽媽,今天的動畫片那個大壞蛋……媽媽,明天晚上我想吃……等。

而面對滔滔不絕的孩子,父母不僅要認真聽講,還要時不時的發表意見,不然就會打擊到孩子的心靈,見過孩子最話癆的一種場景是,當孩子把父母聊困了之後,自己翻開故事繪本,又自言自語聊了半天,期間還把自己聊得哈哈大笑。

上面這種情況還算好的,最可怕的是孩子的表達欲上來,顛三倒四的說話。比如說上一秒還在說今天看到動物園裡的猩猩,下一秒就聊到了冰箱裡的香蕉,緊接著還要看動畫片裡的孫悟空等。

但是細想想,這三者都是孩子思維活躍的表現,猩猩喜歡吃香蕉,喜歡吃香蕉的還有孫悟空。

但是很多新手爸媽並不是這麼想的,他們往往是「我們快被他煩死了」的想法和回復。

不僅如此,會在孩子每次開始說話時阻止孩子,讓孩子只回答問題,而不是講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外面的公共場合,為了怕自己丟面子,往往是非常嚴厲的方式喊哭孩子,甚至是動手打孩子。

證明這些父母錯誤的道理有很多,最近有一則麻省理工的研究發現給這些父母提了個醒:

美國早教界一項「3000萬字差距」的調查發現,從小愛說話、會聊天的孩子,長大後不僅詞彙量豐富,成績也比同齡人高!這個結果來自於對42個家庭2年半的觀察。

麻省理工的研究發現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通過簡單的分析就知道。

話癆的孩子,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也說明他們的認知在不斷的發展,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不再滿足於觀察認識,或者是從父母的口中引導中探索世界。而又不具備旅遊的條件。

而說話可以最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最省力的途徑。在描述的過程中,孩子的表達欲、想像力、創造力和學習能力都在提升,探索世界的能力也在隨之提高。

但是孩子也不是說得越多越好,要激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用會說話代替「話癆」!

關於說話這個事,有位科學家曾經研究發現:人的智力很大一部分在3歲前就被決定,而影響孩子智力的最關鍵因素,就是父母與孩子的對話數量。

比如說在3歲前聽到5000萬個單詞的孩子與僅聽到1000萬個單詞的孩子相比,他的優勢不僅在於收穫了大齡的詞彙,還激發了大腦中3.7倍「流暢」的突觸結構,當這些突觸與大腦細胞相連接,大腦可以進行一種更加複雜的方式思考。

簡單來說,在孩子3歲左右,父母開始多和寶寶溝通,孩子長大後可能變得更加聰明。

所以只要家長們耐心啟蒙,做好孩子的語言能力激發,就能收穫一個聰明的小「話癆」。

所以每當孩子「嘮叨」時,父母不要煩惱,也不要及時的制止,而是採取良好的溝通方式。

做一次孩子的傾聽者,找到孩子的節奏,用幾句巧妙的反問,引導孩子正面回答問題,而不是扯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改掉話癆的習慣,表達變得言辭有理!

相信很多新手爸媽,第一次面對話癆的孩子總會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就會打罵孩子,孩子為了表達可能會哭著說,還說不清楚等。問題的根源在於孩子不知道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是怎樣的,沒有自己的邏輯,這就需要父母做好從小從日常生活中做好語言啟蒙。

專業的事情可以藉助專業的工具,比如說我在教育大寶二寶的時候,用的是下面這套《 寶寶學說話 語言啟蒙書》,就是專門激發孩子語言潛能的階梯訓練繪本,一共18冊。

別看這套書一共18冊,但裡面的故事都是按照孩子發展的規律排列的,做到了專家般科學引導。

在孩子的關鍵期,或者是有成為小話癆的苗頭時,就是給孩子看的好時候,裡面有豐富的生活場景對話,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還能增強親子關係。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18冊《寶寶學說話 語言啟蒙書》搭配了有趣的卡通插畫,加上生動有趣的故事,在擴充孩子詞彙量的同時,為孩子的衣食住行的對話方式作出了明確的指導。

孩子天生就喜歡模仿,在閱讀這套書中的故事時,會跟著故事裡的哥哥姐姐學會如何正確表達一件事。

不僅如此,這18冊書還涵蓋了自然、認知、辨識、社交、表達等多方面的知識,最終培養的是孩子愛護自然、關愛親人,友善待人、表達情緒一系列的文明用語。

想讓家裡的「小話癆」成為說話有理有據的「演講家」,父母不妨就從這套《語言啟蒙說》開始,通過在「滔滔不絕」的基礎上面科學有效的訓練,讓寶寶全面發展。

《寶寶學說話 語言啟蒙書》一共18冊,從文章下方【去看看】購買,

可以享受活動團購價。

孩子說話「沒完沒了」?麻省理工發現:孩子越會聊天,長大越聰明

孩子的未來是家長的希望,正確的教育可以促使孩子的成長事半功倍。

我是小凡媽媽,希望跟新手爸媽分享"過來人的經驗",跟老手爸媽交流"育兒點金術"!

相關焦點

  • 孩子是越早說話就越聰明麼?你家的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呢
    很多家長喜歡拿孩子和別的孩子作比較,例如寶寶長牙快慢、何時戒尿布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窮緊張,沒有必要的,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表,有個體差異,遇到實在很擔心的媽媽,我會這樣安慰她:你看有哪個孩子最後不會走路,沒有長牙?既然遲早都會發生,那麼就安心等待好了。
  • 麻省理工研究表明:相較閱讀而言,親子交流更有利於孩子思維開闊
    聰明大概是每對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希望之一,父母們希望自己孩子的智商能高人一籌,這意味著孩子的將來更光明,比如孩子能夠學習成績更好、讀更優秀的學校、找到更好的工作。聰明孩子無疑都具備兩點:一是智商二是思維,智商90%是天生註定的,而思維開闊與否卻要靠父母后天的培養。
  • 這3位學霸會師麻省理工,網友:看著心酸,越天才越不是滋味
    顧昱洲顧昱洲小學一年級上課的第一天,因為剛入學的孩子們不知道規則,所以有兩個學生在他面前說話。顧昱洲直截了當地說:「請不要說話,你不想聽課,我得聽課。」這個孩子太喜歡學習,平時喜歡兩樣東西,一種是網上下棋,另一種是去書店。其他家庭擔心他們的孩子沉迷於網絡。
  • 心理學家:一個孩子越聰明,嬰幼兒期表現越明顯,爸媽多留心
    看到自家娃慢慢對外界、對家人做出一系列反應,媽媽會毫不掩飾喜悅之情:"我家娃真聰明!"養育一個高智商娃,可以說是大部分父母的心願。那麼,智商是怎麼劃分等級的呢?並且,孩子越聰明,在嬰幼兒時期表現得就越明顯。
  • 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親子遊戲,國外父母都和孩子玩「上癮」了
    文|海小嘮孩子慢慢長大,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之後,父母就可以開始和孩子玩親子遊戲了,其實親子遊戲有很多,父母不需要拘泥在以前的那些給孩子做搞怪表情包和捉迷藏上面。這些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親子遊戲,國外父母都和孩子玩「上癮」了,今天海小嘮就推薦給大家看一下。把電視聲音關掉,讓孩子只看畫面這個遊戲讓很多父母疑惑孩子能看得懂嗎?
  • 孩子拆家,一個頂仨!麻省理工教授:「拆家」是好事,家長別阻攔
    實際上,當孩子開始愛上翻箱倒櫃\時,家長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說明孩子長大了!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自主意識開始增強,希望自己能主動去發現,研究,親自嘗試做點什麼。於是,當他們能爬會走,他們開始運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世界。他們發現,把油倒在地上,地面光滑滑的像在滑冰;也許牆壁裡面住著奧特曼和小怪獸;他們把沙發墊子翻起來,因為感覺像滑梯......
  • 寶寶睡醒後有這3種表現,說明小腦袋瓜子槓槓的,越長大越聰明
    生一個聰明的寶寶,是很多家長的心願。那麼,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家長們怎麼才能判斷自家的孩子聰不聰明呢?畢竟,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況,才對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好讓孩子更加聰明啊!一般來說,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良好,長大了多半會很聰明的。睡醒後有這3種表現,說明大腦發育好1、常常微笑有的寶寶睡醒後習慣哭鬧,而有的寶寶一睡醒了笑眯眯的,看的家長也心情好了起來。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小孩子越來越難管了,常常是你說一句什麼,他們能找到十句反駁你的話,對於聰明的小孩兒更是。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聰明伶俐,但往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而且他們未來也不一定有所成就,如果這個聰明沒有好好加以管教的話,可能跌的更慘,所以家長們對於聰明的孩子更要好好教育。
  • 越早會笑的嬰兒越聰明?美國專家:第三天會笑的孩子6歲時智商180
    美國兒童專家伊林沃夫跟蹤觀察發現,第三天會笑的孩子在6歲時智商是180。可見,不同專業人士也普遍認為笑和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可以說越早會笑的嬰兒越聰明。父母雙方各貢獻一個遺傳細胞,但遺傳信息的分配是隨機的,如果聰明基因分配較多,孩子會聰明。如果聰明基因分配較少,孩子會比較平庸。孩子是否聰明和基因有明確的關係,但又有一定運氣成分。有的爸爸媽媽很聰明,孩子也不聰明。有的爸爸媽媽很普通,孩子反而很聰明。遺傳時,時間、環境等等都有一定的關係,是個複雜的過程。
  • 「女大十八變」,小時候長相普通的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好看?
    如果孩子小時候長得不好看怎麼辦?老一輩兒的人經常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確實有不少孩子小時候長相普通,長大後漂亮的不像話,所以家長也不要著急。☆徐嬌看過《長江七號》的都知道,裡面那個小男孩古靈精怪,很受觀眾歡迎,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大家才發現原來是個漂亮的小女孩;五官雖然沒什麼變化,留起了長發後妥妥一個美少女。
  • 聽說囟門閉合越晚孩子越聰明?
    前不久,有寶媽問我關於寶寶囟門閉合的問題,說她家寶寶都快2歲了,囟門還沒閉合,非常擔心孩子是不是缺鈣。這讓小編不由想起來之前的一個鄰居,她的寶寶在5個月的時候囟門就已經閉合了,她也擔心孩子囟門閉合的太早,會不會將來長大後智力發育有問題。
  • 孩子越愛哭,長大後情商越高?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說「別哭了」
    01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情商越高據統計,有大約超過七成的父母很難理解孩子愛哭這一行為,都覺得愛哭的孩子就是不勇敢的,以後很難堅強的面對所有的事情所以說,愛哭的孩子,並不是不好的,相反的,愛哭的孩子長大之後情商會高於普通的孩子。娛樂圈中何炅是出了名的愛哭鬼,但是不可否定的是,何炅的情商是最高的,和他交往過的藝人明星們,都覺得和何炅說話是非常舒服的,從來沒有任何負擔。其實孩子愛哭,究其原因,主要是共情能力強。
  • 孩子的「頭旋」越多,就代表越聰明?科學的解釋在這裡!
    對於人體上的一些不同之處,人們往往會非常好奇,甚至向其中添加迷信的認知,比如說手指上的「鬥」,頭上的「頭旋」,其個數都會成為人們的討論的談資。有的寶媽比較迷信,或是太關心孩子的發育,因此聽信一些不知所謂的流言,為之擔心為之發愁;而很有趣的是,不同的地方關於頭旋的說法還不同,有的地方認為頭旋多的寶寶長大後會更聰明,有的地方卻認為寶寶頭旋如果有兩個以上那就說明不太正常,長大後不是身體有問題就是性格會有問題,還有的地方認為頭上有多個頭旋的寶寶天生就是做壞事的惡人……
  • 玉米粒這樣做 孩子把它當零食 越吃越聰明
    玉米作為五穀雜糧深受大家的歡迎,因為它不僅味道清甜可口,而且經常吃能刺激大腦細胞,增強人的腦力和記憶力,一般人都能吃,尤其適合正處於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吃。所以,各位家長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聰明的話就可以經常給孩子吃玉米。普通的玉米做法如果孩子已經吃膩了,不妨給他做一份椒鹽玉米粒吃,清甜的玉米配以椒鹽獨特的香味兒,獨有一番風味,孩子完全可以拿它當零食吃。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椒鹽玉米粒的做法吧。
  • 孕吐反應越重,說明胎兒越聰明?孩子智商高低的關鍵在於這2點
    小張婆婆便跟小區裡的其他婆婆媽媽們聊天,想問問她們都有什麼好辦法沒。不料他們卻表示很羨慕小張孕吐這麼嚴重,她們說因為孕吐越嚴重,就表示寶寶越健康。小張婆婆聽了便高興了起來,也沒再管小張孕吐的問題,每天還是換著花樣給小張做好吃的,小張依然是吃了吐,吐了再接著吃,別提多難熬了。
  • 益智補腦的核桃酥餅,在家就能做,酥脆香甜,孩子越吃越聰明!
    每天都會發布新文章的喲~前陣子和幾個媽媽們一起聊天,媽媽們的聊天,肯定不免聊到孩子,有的媽媽就抱怨,說孩子特別愛吃零食,哪怕剛吃完飯不久,還吵著要吃零嘴,但是零食的添加劑那麼多,對孩子身體沒有好處,不給吃又怕孩子委屈傷心,實在是難辦。
  • 賭王女兒麻省理工畢業,卻選擇去清華深造?網友點評:飢不擇食!
    都知道這個女孩從小就很聰明,在12歲的時候開始出國留學,後來更是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就在昨天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有消息透露,這一期所錄取的學生當中,何超欣榜上有名!很多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為何這個一直生活在國外的女孩,會突然間選擇去清華大學念書呢?
  • 據說聰明的孩子,都有這幾種表現
    每個家長都會希望自己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孩子聰明不聰明,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徵兆的。下面這三種情況,媽媽們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家孩子有沒有,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對孩子好好培養。孩子聰明有哪些表現?
  • 孩子三歲前,說話時有這三種習慣的,長大後想不聰明都難!
    這句話仔細想想其實非常有道理,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各方面都會逐步發育完善,這個時候通過孩子的表現,基本上就可以看到孩子長大後的情形了。尤其是還在在三歲前,說話時有這三種習慣的,長大後想不聰明都難!說明寶寶的思考能力比較強,這樣的寶寶,長大之後想不聰明都難呢!習慣二:懂得舉一反三有些小朋友在兩三歲的時候,就懂得舉一反三的道理,比如:媽媽說:你是小壞蛋!結果寶寶張嘴就來一句:媽媽是大壞蛋。從寶寶這樣的表現就能看出來,這樣的寶寶不僅聰明而且反應和學習能力都特別強。
  • 天冷了,這湯再貴也要多給孩子喝,補氣補腦,孩子越吃越聰明
    天冷了,這湯再貴也要多給孩子喝,補氣補腦,孩子越吃越聰明,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負。深秋在我們當地有一種魚大量上市,肉多刺少,價格實惠,並且還有「最有營養的海魚」之稱,它就是鮁魚,也叫馬鮫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