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來過大嶝島一次,但是並沒有到這個紅磚古厝建築群遊覽,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去了臺灣免稅公園,很好奇,就在裡面看了來自寶島的商品,有很多小東西,還品嘗了一些臺灣的小吃美食。對於大嶝島的這一處閩南古建築群並沒有十分的關注,直到這次來重新做了一些攻略,才只知道這個紅磚古厝建築群的歷史由來。
大嶝島上的古厝建築群其實也是抗戰時期的金門縣政府舊址所在地,這一片區大大小小的古民居至少有幾十棟,其中當時政府用來辦公的樓房就有10多棟。
這一處的古厝民居歷史其實遠不止與此,這裡最早的建築可以追溯到明崇禎年間,可謂是歷史非常久遠。後來又經過多次的重修翻修才有了今天的規模。這一張圖是當年金門縣政府的會議樓,算是目前在這個建築群裡面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個樓。
這一棟類似於小洋樓的建築是當時政府的文書房,有上下兩層,是整個紅磚建築群裡最高的樓了,保存也相當完好,房子可以進去參觀,裡面還展出了一些當年的物品。
其實,走在這一個古厝建築群的小巷裡面,發現很多的居民樓已經荒廢,無人居住,裡面雜草叢生,有的牆體已經大量脫落開裂,有的屋頂的瓦片早已松垮掉落。
這裡面的古厝民居很多是當地人的老民房,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統一保護,看到這樣荒廢破敗的現象,難免會覺得有一些可惜和傷感。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次去雖然看到了一些不好的跡象,但是還是看到了讓人高興的事,目前整個古厝已經開始了修繕工作,所有的巷子道路在重修,部分倒塌破舊荒廢的房子也陸續進行還原重建。
當然也有一些至今保存比較好的古民居,遊覽其中,可以讓人感受閩南特色的古厝民居生活氣息。對於這樣的古厝民居群,希望它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