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最大的衛星島嶼,有一處紅磚古厝建築群,始建於明朝年間

2020-12-18 悠遊遠方行

三年前,我來過大嶝島一次,但是並沒有到這個紅磚古厝建築群遊覽,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去了臺灣免稅公園,很好奇,就在裡面看了來自寶島的商品,有很多小東西,還品嘗了一些臺灣的小吃美食。對於大嶝島的這一處閩南古建築群並沒有十分的關注,直到這次來重新做了一些攻略,才只知道這個紅磚古厝建築群的歷史由來。

大嶝島上的古厝建築群其實也是抗戰時期的金門縣政府舊址所在地,這一片區大大小小的古民居至少有幾十棟,其中當時政府用來辦公的樓房就有10多棟。

這一處的古厝民居歷史其實遠不止與此,這裡最早的建築可以追溯到明崇禎年間,可謂是歷史非常久遠。後來又經過多次的重修翻修才有了今天的規模。這一張圖是當年金門縣政府的會議樓,算是目前在這個建築群裡面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個樓。

這一棟類似於小洋樓的建築是當時政府的文書房,有上下兩層,是整個紅磚建築群裡最高的樓了,保存也相當完好,房子可以進去參觀,裡面還展出了一些當年的物品。

其實,走在這一個古厝建築群的小巷裡面,發現很多的居民樓已經荒廢,無人居住,裡面雜草叢生,有的牆體已經大量脫落開裂,有的屋頂的瓦片早已松垮掉落。

這裡面的古厝民居很多是當地人的老民房,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統一保護,看到這樣荒廢破敗的現象,難免會覺得有一些可惜和傷感。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次去雖然看到了一些不好的跡象,但是還是看到了讓人高興的事,目前整個古厝已經開始了修繕工作,所有的巷子道路在重修,部分倒塌破舊荒廢的房子也陸續進行還原重建。

當然也有一些至今保存比較好的古民居,遊覽其中,可以讓人感受閩南特色的古厝民居生活氣息。對於這樣的古厝民居群,希望它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

相關焦點

  • 廈門翔安:講述紅磚古厝的文化味兒
    不久前,「來去翔安住一晚 兩岸攝影師聚焦紅磚古厝」的主題拍攝活動在廈門翔安舉行。「透過鏡頭捕捉古厝景觀時,也發現古村落中民風淳樸,景美人更美。」 受邀的福州攝影師唐希說。  古民居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型代表,主要建築材料就是紅磚,因而得名紅磚古厝。在翔安,不僅古村落多,且村落中的紅磚建築規模大、保護完整、歷史悠久。
  • 紅磚古厝:那一抹閩南紅的風情
    國家文物局日前公布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包括大運河、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哈尼梯田等在內的45項文化遺產上榜,南安、廈門聯合申報的閩南紅磚建築群名列其中。這也意味著,南安紅磚建築朝著「世遺」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那麼,南安目前有多少紅磚建築?它們都有哪些動人的故事?本報記者帶您一起尋找和領略南安紅磚建築的魅力。
  • 蘭琴古厝,廈門中山路鬧市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典型閩南紅磚古厝
    廈門蘭琴古厝位於廈門市中山路定安路大字酒巷25號,據傳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原來真正的主人已無資料可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如今廈門地區保留完好的極少數古厝之一。1916年,遷居廈門,開設俊明醫院。1921年,任浙江樟腦總局局長。1930年,在廈創設「廈門中華醫學校」。1938年,廈門淪陷,輾轉香港。1940年,在港成立國民黨「臺灣黨部籌備處」。
  • 金門紅磚古厝的前世今生(圖)
    驅車金門,不時有紅磚古厝的飛簷越過鬱鬱蔥蔥的道旁樹撲入眼帘。因「固若金湯,雄鎮海門」而得名的金門,至今遺存2600多幢紅磚古厝,它們猶如大地上最美麗的語言,道出這一方土地的歷史變遷與璀璨人文,也連結著閩臺間的特殊地緣文緣。
  • 閩南紅磚古厝博物館,《西虹市首富》在此取景,廈門周邊好去處
    說起福建省內的城市,每個人都能列舉一二,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等,其中以廈門最為出名,甚至蓋過了省會福州,廈門,已經成為了全國人的廈門,但其實在廈門周邊,還藏著很多更有歷史的更值得去看的景點。從廈門北站坐動車,只需20分鐘就可以到晉江,交通非常方便,這裡也是許多廈門工作但買不起房子的人置業的地方之一,而令人驚奇的是這片傳統街區,這一片紅磚古厝就隱藏在繁華的高樓大廈間,它的旁邊便是晉江萬達廣場,現代與傳統,就這樣融合貫通在一起。五店市傳統街區可以說是青陽現今存在的最後一片傳統街區了,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 在臺灣鹿港遇見閩南紅磚古厝
    這是鹿港民俗文物館內的一處紅磚古厝建築群(4月24日攝)。  走進與福建泉州隔海相望的臺灣西海岸鹿港古鎮,在街巷深處可常見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印證著閩南傳統文化對鹿港古鎮的影響。
  • 福建有一座水上古村落,紅磚古厝群如迷宮,建築格局500年不變
    在福建,有一座明清時期的水上古村落,一幢幢完美的紅磚古厝整齊劃一,有著極致的對稱美,建築格局500多年堅持不變。福建埭美村始建於明朝,至今有560年的歷史。先來看看埭美村的建築風格與格局,古村莊四面環水,村落由族人統一規劃,統一建築,全村260餘座建築布局合理,整齊有序。當地百姓中流傳一句話「有埭美的厝無埭美的富,有埭美的富無埭美的厝」。隨著時間的推移古厝有所磨損,但從古厝精巧的構造和裝飾,依然能聯想埭美村當年富甲一方的輝煌。
  • 蘭琴古厝:隱匿於廈門中山路保存完整的明代老宅,竟然可以入住
    你有想過在廈門繁榮的中山路步行街之中還隱藏著一座始建於明代的老宅嗎?你有想過有一天你可以住進明代的宅子嗎?今天我們要去拜訪的正是位於廈門中山路步行街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老宅,不僅各色各樣都留存著原來的格局,而且竟然還是一家可以入住的民宿,這麼難得的機會我又怎麼會錯過呢?
  • 廈門翔安的便民候車亭呈紅磚古厝造型,還有花窗樣式...
    (通訊員 陳秋美 攝)「紅磚古厝」候車亭頂部的人字形飛簷充滿閩南風情,也能為乘客遮陽擋雨。 (廈門日報記者 邵凌豐 攝)從遠處望過去,紅色的人字形飛簷下,有情侶坐在條石凳上竊竊私語,有穿校服的孩子抱著書埋頭苦讀,還有媽媽抱著孩子伸長脖子張望……一抹陽光灑過來,恍惚是在一座閩南農家小厝的門前。
  • 走進傳統紅磚古厝,品位隱於廈門鬧市中的本地美味
    關鍵詞:傳統古厝 | 廈門美食 | 招待宴請 | 私密性強在廈門各式餐廳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今天,紅厝8號更像是有種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錯覺...其實餐廳自開業至今,靠各行各業的資深老饕的口口相傳,夏夏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為了一頓飯驅車很遠來這兒吃飯了。
  • 閩南最大古建築群:晉江五店市
    和幾位好友同行周邊遊,今年跨年遊的最後一站,收穫滿滿。五店市傳統街區,以成片保護和開發規模來說,紅磚古厝建築群是閩南最大古建築代表,僅有此有。那片古香古色的古厝群顯得頗具特色, 別有風情。這裡有成片的閩南傳統古厝、番仔樓、獨具南洋風格的連排商鋪,還有石鼓廟、蔡氏、莊氏等家廟宗祠,小橋流水的古建築,如此多樣的古建築風格齊聚實屬罕見。
  • 再一次金門紅磚古厝內的淳樸民風,靜謐安寧的清淨小島
    這屋厝是否有些熟悉,形似殿宇,富麗堂皇,前埕後厝,坐北朝南,三或五開間加雙護厝,紅磚白石牆體,硬山式屋頂和雙翹燕尾脊。這山門,這寺廟建築是否又分外眼熟?熟悉的鄉音,熟悉的閩南古厝,沒有廈門的繁華熱鬧,卻有著金門的慵懶與舒適。
  • 丁建南:」閩南古厝「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廈門思明區政協委員、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丁建南(左一)  在廈門思明區政協委員、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丁建南看來創意和商品並重  在提案中,丁建南提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創意化與商品化」保護紅磚古厝:要求政府對老房源進行摸底調查,並且接受房主的申請,對保存完整、有文化根源的古建築進行保護、修繕、包裝。
  • 看厝去~廈門周邊這些地方居然藏了這麼多特色建築
    多年前的清嘉慶年間。 紅磚古厝群 南安·漳裡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安市官橋鎮漳裡村的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至宣統三年興建。前後座之間鋪寬10多米的石埕,山牆之間有2米寬的防火通道。建築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種題詞,人們給與了這裡「閩南小故宮」的美譽。這裡至今依舊有人居住,邊看古厝,邊參觀古厝裡的人居生活,這種開放的旅遊方式,讓來人貼近閩南生活日常。閩南紅磚古厝,是閩南的地方建築的標籤,蔡氏古民居是熱愛閩南建築文化的遊客,必去的一處,說它是閩南建築大觀園也不為過。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有許多東西被其車輪碾碎,歸於塵土,而也有許多東西在時代的潮流中堅強地保留了下來,這些寫滿了歷史痕跡的古老事物,如今就如一本本恢弘的史書,為我們講述著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廈門市中心藏著一片紅磚古厝,被摩天大樓包圍,遊客稀少拍照超美
    壯麗的閩南紅磚古厝主要分布於福建廈、漳、泉等地。紅磚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成為閩南文化的重要體系。「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是對閩南紅磚建築特色的形象表述。在廈門現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很難看到紅磚古厝的痕跡了,但在市中心的廈門中醫院附近,其實就藏著這樣一片,卻很少人知道。
  • 藏在連江400年的古厝群,有詩人筆下「雲深不知處」的唯美意境
    超愛福州周邊遊的主播小姐姐為小夥伴們找到一處超適合一家三口周末時間來遊玩的好去處。作為修舊如舊的明朝古民居群,它藏在朱熹曾今遊學講課的連江丹陽,有詩人筆下「雲深不知處」的唯美意境。在連江丹陽一片青山環抱、綠草蔭蔭的農田邊,坐落著一處明代古民居建築群。
  • 廈門古建築之蔣厝,思明南路上罕見的一座300多年的紅磚古厝
    在廈門思明南路上有一座叫做「蔣厝」的古厝,位置很容易找,就在靠近鐵路文化公園一側的博物館公交站正對面。廈門蔣厝在平時,路過此地,更吸引路人注意的是門前的那顆漂亮鳳凰木,而今天,我們要更深入了解一下這座古厝背後隱藏的故事
  • 龍海藏著一處百年古村,有「閩南第一村」之譽,門票0元好評如潮
    福建是東南沿海很低調的省份,以「媽祖文化」「客家文化」而聞名,歷史上誕生了很多名人,境內旅遊資源十分的豐富,出名的就有武夷山、鼓浪嶼、廈門大學等,但要說到古村古鎮,那就不得不提龍海的埭美古村,它有著「閩南第一村」的美譽,門票免費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