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朱德六十大壽: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寫賀詞

2020-12-21 黨史頻道

編者按:《人民政協報》發表文章《延安時期不尋常的祝壽活動》文中記述,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六十歲誕辰,中共中央及各中央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為其六十大壽題詞、撰文等,以示祝賀。現對文章摘編如下: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六十歲誕辰紀念日,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了祝壽活動。

之前的11月26日《解放日報》即發表了中共中央祝賀朱德六十壽辰的祝詞和《朱德將軍年譜1886—1946》。祝詞說:「人民慶祝你的六十年生活,因為你是中國人民六十年偉大奮鬥的化身」,「你對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無限忠誠,你的不怕艱難危險,不求個人利益的犧牲精神,你的聯繫群眾、信任群眾、視民如傷、愛民如子的群眾觀點,正在鼓舞著全黨全軍為獨立和平民主而奮鬥到底」,「全解放區軍民,一定要用勝利的自衛戰打退和粉碎反動派的進攻,作為替你祝壽的紀念品!」

從11月29日起接連三天,延安城大張旗鼓,黨、政、軍、農、工、商、學各界,紛紛舉行慶祝活動。

中共中央及各中央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林伯渠、劉伯承、鄧小平、賀龍、聶榮臻、葉劍英等為朱德六十大壽題詞、撰文、致電,以示祝賀。

毛澤東的題詞是:「朱德同志六十大壽人民的光榮」。

劉少奇的題詞是:「朱總司令萬歲」。

周恩來的祝詞激情澎湃:「舉世人民公認,你是中華民族的救星,勞動群眾的先驅,人民軍隊的創造者和領導者」,「你為黨為人民真是忠貞不貳。你在革命過程中,經歷了艱難曲折,千辛萬苦,但你永遠高舉著革命的火炬,照耀著光明的前途,使千千萬萬的人能夠跟隨著你,充滿了信心向前邁進」,「你是那樣平易近人,但又永遠堅定不移,這正是你的偉大。對人民,你是那樣親切關懷;對敵人,你又是那樣憎惡仇恨,這更是你的偉大」,「全黨中,你首先同毛澤東同志合作,創造了中國人民的軍隊,建立了人民革命的根據地,為中國革命寫下了新的紀錄。在毛澤東同志旗幟之下,你不愧為他的親密戰友,你稱得起人民領袖之一」,「你的革命歷史,已成為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裡程碑」。

11月30日,祝壽活動達到高潮。這天的《解放日報》用兩個整版、以《祝朱德司令六秩大壽解放區軍民賀電紛馳》為題,發表了來自晉察冀中央局、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李達及前線全體將士、西北民主聯軍38軍、陳賡、謝富治、葉劍英、新四軍第6師、晉綏邊區參議會常駐會、晉綏邊區農聯會、戰委會、總工會、婦聯會、中央西北局、中央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全體指戰員、華東中央局、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司令部、山東省參議會、省政府、各界救國聯合會、省文化協會等各方的賀詞。

中共中央的賀詞稱:

人民慶祝你的六十年生活,因為你是中國人民事業偉大勝利的活證明。各式各樣的敵人殘酷地迫害過你。但是他們都被打倒了,都被消滅了、失敗了、死了,再也不能復活了,而你和人民的隊伍卻十分健康十分愉快地活著,領導著最後的鬥爭,迎接著最後的勝利……

次日的《解放日報》報導11月30日的祝壽盛況說:

朱德六十大壽之際,在中央大禮堂大廳,門首垂紅布簾,上以黃米膠成一壽字。壽堂正中牆壁上,有毛主席題寫的「人民的光榮」5個大字,以及中央委員會的賀幛「萬年長青」,兩旁是中央書記處的賀聯。室內桌上盡置壽桃,牆壁為各方所送之賀詞布滿。

下午1時,朱德驅車駕臨。總司令披鬥篷,著灰布軍裝,戴黑皮帽,精神奕奕,健壯如中年人。下吉普車後,途中人群爭望並舉手向其致敬。至壽堂後,即聞鑼鼓喧天。各方拜壽者絡繹於途,道路為之擁塞。王家坪機關最先整隊前往,氣球凌空,下垂「總司令萬歲」穗子。聯防軍司令部、政治部以總司令大幅肖像置隊首,後殿一荷槍之部隊。延市商會暨各界市民則在民間吹鼓手歡奏聲中來到,畢光鬥、吳漢寧、王克溫等先生亦親臨。各方賀禮中,以商界獻贈紅色駿馬最引人注目。壽堂前邊保劇社演出秧歌。總司令除一一接待致謝外,並發表簡短演說。

……外賓中,蘇聯醫生米尼柯夫斯基,美軍觀察組謝路士上校、雷克中校、白特樂少校,美記者史特郎女士、羅德利先生等均持禮物前往祝賀。下午5時,總司令延請延安幹部及各界名流聚餐。

入晚,中央大禮堂舉行幹部晚會。在晚會上,林伯渠致詞後,劉少奇上臺講話。周恩來朗讀時聲音激昂洪亮,全場鼓掌不絕。繼由邊府李鼎銘副主席講話……

最後由朱總司令致詞。他首先對邊府和各界來賓致謝……晚會上演出平劇《捉放曹》、《定軍山》,並同時在舞廳舉行盛大舞會。

同延安一樣,各解放區軍民以不同形式表達了共同的祝賀,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也紛紛慶賀朱德的六十壽辰。

11月30日晚,在千裡之外的香港,中共中央華南分局設宴祝賀。赴會的有何香凝、彭澤民、陳銘樞等60多人。外賓侯利嘉副主教、路透社記者威爾遜也應邀出席,宴會由中共華南分局書記方方少將致詞,略述朱德生平事跡,繼由彭澤民代表來賓致祝詞,最後由何香凝起草祝壽電文:

延安朱總司令玉階先生勳鑑:欣逢六秩榮壽,普海同欽,同人等躬逢盛會,遙申慶祝之誠,謹電馳賀,並祝民主勝利。

此次祝壽活動正值解放戰爭中的一個重要時刻,國民黨向陝北、山東發動了重點進攻。中共中央在緊張緊急的備戰氣氛中,祝賀朱德六十壽辰,期望通過對軍隊最高領導人的祝壽活動,將中共軍隊的命運同中國人民的命運聯繫在一起,鼓舞人民的鬥志,增強人民勝利的信心。

僅僅四個月之後,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並分成前委和後委兩部分領導解放戰爭。在此後的嚴酷戰爭環境下,舉行有規模、公開的祝壽活動已不可能。更主要的是,隨著中共力量的快速增長,祝壽原本具有的打破敵人封鎖的意義已不復存在。

在1949年3月5日至13日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議:「不祝壽;不送禮;少敬酒;不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國的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之後,中共黨內公開的祝壽活動即成為歷史。

推薦閱讀


盤點: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的四個經典外交瞬間

劉少奇外交相冊:出訪期間與國外領導人珍貴合影(組圖)

1943年周恩來三次機智化解胡宗南灌酒

誰的臨終遺言讓聶榮臻潸然淚下

盤點開國元帥原名:朱德三易其名 徐向前原名取自《易經》

中蘇關係掠影:毛澤東與赫魯雪夫的10張珍貴合影(組圖)

相關焦點

  • 周恩來為何出席齊白石的90大壽慶祝會
    此外,馮玉祥將軍60大壽時,周恩來撰寫了《壽馮煥章先生六十大慶》的專文,發表在《新華日報》上,以示慶賀;著名作家郭沫若50歲生日時,他親自安排專人組織慶祝,並為《新華日報》特設的《紀念郭沫若先生創作二十五周年特刊》題寫刊頭,撰寫熱情洋溢的代論《我要說的話》……專程回延安向朱德祝60大壽
  • 周恩來慶賀生日的故事
    此外,馮玉祥將軍60大壽時,周恩來撰寫了《壽馮煥章先生六十大慶》的專文,發表在《新華日報》上,以示慶賀;著名作家郭沫若50歲生日時,他親自安排專人組織慶祝,並為《新華日報》特設的《紀念郭沫若先生創作二十五周年特刊》題寫刊頭,撰寫熱情洋溢的代論《我要說的話》…… 專程回延安向朱德祝60大壽 1946年12月1日,是朱老總的60
  • 毛澤東周恩來等書法一覽:字如其人 才華了得
    都說字如其人,正如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寫字者,寫志也。」如何從字看出作者的性格、審美和品德呢?「品高則下筆妍雅」即是說,一個人若品格高尚,書法就脫俗;若品德清純,則書法瀟灑。下面,請跟小編一起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胡適、梅蘭芳的書法作品中,欣賞他們的性格魅力。
  • 王光美憶與劉少奇最後對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原標題:「被帶走前,少奇對我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王光美連忙站起來,劉少奇和她緊緊握手。四目相對,劉少奇輕輕對她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這是他們此生的最後對話——這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風雨無悔——對話王光美》一書中,王光美講述的一個故事。   該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黃崢執筆。他從1983年開始,陸續記錄了與王光美的多次談話。王光美如何與劉少奇相識相戀?劉少奇是怎麼當上國家主席的?
  • 1947年初,胡宗南急調重兵進攻延安,延安全城為何一片歡騰?
    可是中共首府延安,在1947年元旦到春節,雖然大軍壓境,戰火在燃燒,全城仍然是一片歡騰,機關、學校、農村、部隊都在扭秧歌、演節目,歡慶節日,人們喜氣洋洋,毫無恐懼和慌亂的感覺,延安城充滿了歡樂,生機盎然。毛主席、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這些中共首腦人物,和群眾、幹部、戰士在一起歡度春節。特別是在元旦前夕,還舉行了一次為朱德總司令祝壽的大活動。
  • 【偉人誕辰專輯-1】毛澤東16個「最後一次」,不少細節耐人尋味...
    就是在這次訪蘇期間,毛澤東對中國留蘇學生發表了「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著名演講。毛澤東曾兩次訪問蘇聯,1957年這次是他最後一次出國。
  • 《古今名人》第三輯:朱德-氣吞山河總司令
    歡迎會後,朱德就立刻到毛澤東那裡去。毛澤東、朱德,從井岡山起就一直親密無間,同甘苦,共患難。只有在與張國燾鬥爭的草地風雲中,不得不蘧然分手,現在這兩位戰友的手又緊緊地握在一起。那是嚴寒的天氣,他們圍坐在一盆旺盛的炭火旁邊,從下午一直談到深夜......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中共中央決定朱德同志出任總指揮,統帥全軍。
  • 困難時期毛澤東:決不碰肉蛋 不拒絕野食
    面對工農業生產跌入谷底導致的生活資料匱乏和饑饉的嚴酷現實,最難過的莫過於為了以最快的速度使國家強盛富庶而發出大躍進號召的毛澤東本人了。他對全體工作人員宣布:「我們要實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毛澤東當年在延安的一句口號「忙時吃幹,閒時吃稀」再度被寫刷到了牆上。
  • 四清運動:毛澤東與劉少奇的關係從默契到衝突
    出門上車後,毛澤東又說:「也可以寫活點,何必一個樣?你(李雪峰)還是帶幾個人去,助助你的威麼。」26日,劉少奇從南方回京。27日,即找李雪峰、陶魯笳、劉子厚談話。據陶魯笳回憶,劉少奇同志不但沒有聽取他們的意見,還對他們進行了批評。
  • 朱鴻召:延安時期的陳伯達
    1939年3月,陳伯達在延安被調任毛澤東秘書。1970年8月,陳伯達在廬山被毛澤東發動的「批陳整風」運動打倒。三十餘年政治秘書生涯中,陳伯達的學問是三流的,政治是二流的,文筆是一流的。延安時期,他在毛澤東思想形成中的作用被海外學者高估了,在毛澤東領導下思想路線鬥爭中的作為被低估了。
  • 小市民看抗戰中的延安抗大
    中央領導同志毛澤東、劉少奇、陳雲等在會上檢閱學員隊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全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其前身是「中國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初改為此名,校址在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培養抗日軍事、政治幹部的大學。
  • 毛澤東因何事決心必須搞掉劉少奇
    劉少奇總在談「四清」的主要矛盾既在黨內,也在黨外,既有敵我矛盾,又有人民內部矛盾,並且是相互交叉著。毛澤東也不相讓,說「四清」主要矛盾是群眾與走資派的矛盾……劉少奇馬上插話:「我個人認為是『四清』、『四不清』的矛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參加會議的其他常委暗暗為劉少奇捏著一把汗。大家看得出來,劉少奇總是打斷毛澤東的話頭,此舉一定會讓毛澤東動怒。
  • 劉少奇要和王光美結婚,王光美心裡願意卻拒絕了,還提了一個要求
    王光美和劉少奇在延安時就認識。1948年,他們在河北西柏坡再一次相遇。正在西柏坡的時候,兩人更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了解,並且確定了關係。直到後來到了延安,她才寫了申請要求入黨。誰知此時卻變難了。因為組織上還要經過北平市委去調查王光美的家庭情況,這樣一拖就拖下來了。
  • 毛澤東是怎樣成為領袖的?
    毛澤東原本認為自己的軍事能力勝人一籌,但沒想到,1933年2月至3月,周恩來和朱德指揮的第四次反「圍剿」,戰果比他還要輝煌。面對此種情形,毛澤東只好借養病為名,韜光養晦了。  毛澤東雖然在軍事上靠邊站了,畢竟未遭厄運,在那個「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年代,實為不易。究其原因,是莫斯科發揮了關鍵作用。莫斯科曾經來電,嚴厲禁止對毛澤東採取任何組織措施,只能運用「同志式的影響」。
  • 「新三人團」為何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
    前排右起:王明、項英、朱德、王稼祥、毛澤東、康生。後排右起: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秦邦憲、陳雲。(《黨史博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軍事鬥爭是長徵中壓倒一切的問題。軍情多變,複雜嚴峻,軍事指揮需要高度集權,果斷處之。
  • 90歲高齡醞釀寫回憶錄 楊尚昆嘔心瀝血憶黨史
    他對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黨的重要領導人非常熟悉。在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他親歷了許多重大事件。他晚年曾任中央黨史領導小組組長。1993年3月,楊尚昆辭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職務,開始醞釀寫回憶錄。
  • 四清運動始末:毛澤東與劉少奇徹底分裂
    起 源  四清運動開展之時,正是國內處於嚴重的經濟困難時期,全黨上下正集中精力進行國民經濟的調整。那麼,毛澤東和黨中央為什麼在這一時期開展這麼一場以階級鬥爭為主旨的政治運動呢?  從國內形勢看,由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嚴重"左"傾錯誤,使黨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如何認識這一危局以及怎樣化解?
  • 陳晉:從毛澤東支稿費看延安知識分子待遇
    11939年初,毛澤東辦公室的秘書長李六如、秘書和培元,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寫了本《陝甘寧邊區實錄》。初稿出來後,毛澤東感覺不甚理想,決定另請人修改。《陝甘寧邊區實錄》於1939年12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時,版權頁上,只署有總編「齊禮」一人。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給周揚信中,提到每千字1.5元的稿費。全書10萬字左右,算下來150元不是一個小數。據當時在延安的作家陳學昭寫的《延安訪問記》,以及徐懋庸的《回憶錄》記載,1938年至1939年,延安物價為小米每斤0.13元,豬肉每斤0.2元,雞蛋每個0.01元。
  • 東湖毛澤東舊居
    東湖毛澤東舊居這裡就是東湖毛澤東舊居,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曾31次下榻這裡,每次短則十天,長則半年。東湖賓館(當時叫東湖客舍)是中南海之外毛澤東居住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地方。包括南山甲所和梅嶺一號、二號、三號的毛澤東故居,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又融入現代建築的理念,外牆用天然石材,室內或用香樟木或用雲南大理石鋪就,淡雅別致。毛澤東喜歡武漢,詩意地稱其為「白雲黃鶴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