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運動始末:毛澤東與劉少奇徹底分裂

2020-12-15 搜狐網

  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席捲神州大地的"四清運動",持續時間達四年之久。運動期間中央領導親自掛帥,指導"四清";數百萬幹部下鄉下廠,開展革命;廣大工人和農民參與其中,積極響應;"四不清"幹部紛紛檢討,"洗手洗澡",從而上演了共和國歷史上特殊的一幕。這場運動在農村被稱為"四清",在城市被稱為"五反",統稱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後來又改稱四清運動。

  起 源

  四清運動開展之時,正是國內處於嚴重的經濟困難時期,全黨上下正集中精力進行國民經濟的調整。那麼,毛澤東和黨中央為什麼在這一時期開展這麼一場以階級鬥爭為主旨的政治運動呢?

  從國內形勢看,由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嚴重"左"傾錯誤,使黨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如何認識這一危局以及怎樣化解?黨中央高層出現了意見分歧,導致了毛澤東在八屆十中全會上大講階級鬥爭,決定在城鄉發動四清運動。

  黨內特別是上層中出現了意見分歧,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如何看待國內的困難形勢。二是包產到戶。

  對於1958年以來三年"大躍進"造成的困難和經濟形勢的估計,在黨內是有一些不同看法的。以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等人為代表,由於直接面對國民經濟第一線,使他們對形勢有了更加接近真實的看法,劉少奇最為典型。他突破了對形勢看法固有的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係,認為是三個指頭和七個指頭的關係,有些地區,缺點和錯誤不止是三個指頭,並得出了"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結論。針對一線領導人對形勢的估計,毛澤東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困難並不大,形勢仍然是好的,三面紅旗必須堅持。因此,對劉少奇等人對形勢的估計,毛澤東非常不滿。1962年夏,在中南海遊泳池,毛澤東當面斥責劉:"你急什麼?壓不住陣腳了?為什麼不頂住?""西樓說得一片黑暗,你急什麼!""三面紅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頂不住?我死了以後怎麼辦!"劉激動地說:"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在隨後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和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把一線領導人對形勢的估計當作"黑暗風"來批判了。

  對於包產到戶問題。面對三年嚴重的經濟困難,安徽省委對群眾要求包產到戶的意見加以變通,試行"定產到田、責任到人"的包工包產責任制,即"責任田",得到了毛澤東可以實驗的謹慎同意。同時,中央和地方許多領導都對包產到戶予以支持。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毛澤東沒有同意包產到戶的主張。他指出:"單幹勢必引起兩極分化,兩年也不要,一年就要分化。""赫魯雪夫還不敢公開解散集體農莊呢?"

  這一切,促使毛澤東認為必須"重新提起階級鬥爭",他指出:"我們這個國家要好好掌握,好好認識,好好研究這個問題。要承認階級長期存在,承認階級與階級鬥爭,反動階級可能復闢,要提高警惕,要好好教育青年人,教育幹部,教育群眾,教育中層和基層幹部,老幹部也要研究教育。不然我們這樣的國家,還會走向反面。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開大會講,開黨代會講,開全會講,開一次會就講,使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一條比較清醒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於是,在毛澤東看來,開展階級鬥爭,已勢在必行。

  從國際形勢看,主要的因素就是中蘇關係的破裂以及周邊局勢的惡化,引發毛澤東對"反修防修"的戰略思考。

  建國後中蘇關係經歷了曲折而又複雜的歷史進程,可謂一波三折。就四清起源的角度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意識形態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評價史達林、戰爭與和平、和平共處、和平過渡、全民國家、全民黨等問題上,這使毛澤東明確地認識到,蘇聯黨和國家的領導現在被修正主義者篡奪了,認為南斯拉夫和蘇聯都已變成"修正主義",而且國內存在著一個"官僚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二是蘇聯對中國國內政策特別是"三面紅旗"的批評。1958年11月30日,赫魯雪夫在與波蘭領導人哥穆爾卡會談時,表示了對人民公社的反感。他說:"中國人現在正在組織公社。在我國30年前就曾有過,對這個我們膩了。可是中國人嘛,就讓他們去嘗試吧。當他們碰得頭破血流時,就會有經驗了。"蘇聯對"三面紅旗"的批評,激怒了正在廬山的毛澤東。他給時任對外聯絡部部長的王稼祥寫信指出:"一個百花齊放,一個人民公社,一個大躍進,這三件,赫魯雪夫是反對的,或者是懷疑的。我看他們是處於被動了,我們非常主動,你看如何?這三件要向全世界作戰,包括黨內大批反對派和懷疑派。"

  與此同時,中國的周邊環境也日趨緊張。客觀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大陣營之間的冷戰對峙在繼續,美蘇之間既對抗又在進行單獨的大國政治和軍事交易;中印邊境上的衝突與對抗正在加劇;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火日益擴大;美國和國民黨蔣介石不時對大陸東南沿海進行騷擾等等。

  在這種形勢下,毛澤東更加警覺"中國出了修正主義該怎麼辦"的問題。1962年8、9月間,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和八屆十中全會上重新強調階級鬥爭,他認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出修正主義。他明確指出:"要花幾年功夫,對幹部進行教育,把幹部輪訓搞好,不然,搞一輩子革命,卻搞了資本主義,搞了修正主義。"提出要提高警惕,防止國家"走向反面"。不久之後,一場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變為主旨的四清運動在全國展開了。

相關焦點

  • 王海光:劉少奇與毛澤東在四清運動中的分歧
    當時中央具體指導「四清」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劉少奇,既對它的「左」傾錯誤的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又在企圖抑制「左」傾錯誤的進一步升級中與毛澤東發生重大分歧,成為以後被打倒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時期,錯誤和正確的東西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在「反修防修」的口號下罩上了「左」的面紗。
  • 王海光:劉少奇與四清運動
    一、劉少奇對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最初認識和「反修防修」的誤導「四清」運動是毛澤東1962年重提階級鬥爭的產物。毛澤東重提階級鬥爭問題,使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的「調整」思路發生了重大變化,全黨的注意力迅速向階級鬥爭方面轉移。
  • 四清運動:毛澤東與劉少奇的關係從默契到衝突
    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大地上開展了一場以「反修防修反覆闢」為宗旨的政治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這場運動在農村被稱為「四清」,在城市被稱為「五反」,後來統稱為「四清」運動。
  • 楊尚昆談「四清」運動: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裂痕由此產生
    農村開展「四清」運動的歷史照片劉少奇對毛澤東歷來是十分尊重的。但是,在指導「四清」運動中,通過一些具體問題,毛、劉之間逐漸產生了裂痕。這是「四清」運動中的一件大事,對「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有直接的影響。楊尚昆對這件事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他和我們簡要地談了談這方面的情況。
  • 四清運動始末
    為防止"中國出赫魯雪夫",在會議上,毛澤東還提出了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問題。  中央工作會議後,經毛澤東同意,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四清、五反指揮部。8月5日,中央書記處會議正式決定:四清、五反指揮部,由劉少奇掛帥。此後,劉少奇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領導四清運動上來,實際上處於運動領導工作的第一線。
  • 四清運動:文革的預演,劉少奇厄運的開場
    一、劉少奇對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最初認識和「反修防修」的誤導  「四清」運動是毛澤東1962年重提階級鬥爭的產物。毛澤東重提階級鬥爭問題,使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的「調整」思路發生了重大變化,全黨的注意力迅速向階級鬥爭方面轉移。
  • 劉少奇抓四清挖根子直至中央 與毛澤東分歧公開
    原標題:劉少奇抓四清挖根子直至中央 與毛澤東分歧公開   運動第二階段:比土地改革更為廣泛更為複雜更為深刻的大規模的群眾運動   四清運動的鋪開和深入階段,劉少奇指導運動的思想和實踐,集中體現在四件事情方面。
  • 毛澤東因何事決心必須搞掉劉少奇
    進入1965年,經歷了由《十七條》到《二十三條》後,毛澤東下決心拿掉劉少奇。1970年12月18日,當斯諾問毛澤東從何時明顯感覺到必須把劉少奇從政治上搞掉,毛明確回答:是制定《二十三條》那個時候。他認為劉少奇不能當接班人,劉要走資本主義道路。這一年劉少奇「掛帥」領導「四清」運動,一聲號令,一百五十萬幹部下鄉蹲點。
  • 四清運動中高層分歧 毛澤東尖銳批評劉少奇
    毛澤東對社教運動中的一些提法和做法提出了尖銳批評,指責「有人搞獨立王國,尾巴翹得很高」,還談到黨內有產生修正主義的危險。薄一波後來回憶說:「黨內高層領導中發生的這些思想分歧,影響是深遠的。就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和劉少奇對社教運動的看法出現了嚴重分歧。12月15日下午,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全體會議。會議由毛澤東主持,劉少奇就各地社教運動中反映出的一些問題,提請會議討論。劉少奇說:「陶鑄同志有一封信給我,提出了一個農村新興的富裕階層,特貧階層的問題。還有一些地方提資產階級分子。
  • 劉少奇「大兵團作戰」搞四清 令幹部人人自危
    在人民共和國當時所處的國際和國內的歷史環境下開展四清運動,是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的一致決定。當時,作為中共中央一線主持工作的劉少奇,對四清運動極為重視。因此,有必要系統地梳理劉少奇在四清運動中的思想和實踐,這對於科學地全面地研究四清運動是重要的。四清運動,大體分成:發動和試點;鋪開和深入等幾個階段。在運動的每一個階段,劉少奇都提出了指導運動的新觀點、新判斷、新結論。
  • 揭秘:為何"四清"運動王光美選擇到桃園試點?
    9月1日,經劉少奇審核、毛澤東批准,中共中央轉發了這個報告,在全國各地推廣,轟動全國。當時王光美為什麼要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呢?2006年1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黃崢執筆的《王光美訪談錄》一書。其中王光美回憶:「當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正在全國一些地方試點。有一天,少奇對我說,他提議我下基層工作一段時間。他沒有多說理由,我想是為了帶頭響應中央的號召。」
  • 揭秘:「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試點
    導讀:這段文字雖然言辭激烈,火藥味濃厚,帽子很大,但也說明了劉少奇、王光美與桃園的歷史淵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王光美(圖片來源於網絡)1963年11月至1964年4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化名董樸)隨河北省委「四清」工作隊到撫寧縣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搞「四清」試點。
  • 揭秘:為何"四清"運動王光美選擇到桃園試點?(1)
    四清」工作隊到撫寧縣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搞「四清」試點。9月1日,經劉少奇審核、毛澤東批准,中共中央轉發了這個報告,在全國各地推廣,轟動全國。當時王光美為什麼要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呢?2006年1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黃崢執筆的《王光美訪談錄》一書。其中王光美回憶:「當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正在全國一些地方試點。有一天,少奇對我說,他提議我下基層工作一段時間。他沒有多說理由,我想是為了帶頭響應中央的號召。」
  • 「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試點?
    作為當事人之一的關景東,在回憶錄裡對劉少奇、王光美的到來,也作了回憶。他說:   大約是1958年8月中旬的一天,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也到了我們東方紅社。這一天,風和日麗,周振華、強華、曹文忠以及盧王莊鄉黨委書記劉永會、東方紅社婦女主任陳桂芝和我一起受到劉少奇的接見。
  • 王光美為什麼會選擇到河北省桃園進行「四清」試點?
    原標題:王光美為什麼會選擇到河北省桃園進行「四清」試點?核心提示:正因為「大躍進」期間劉少奇、王光美與盧王莊、桃園有這樣一段淵源,才有了後來「四清」運動時王光美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
  • 第十二章、第三節 開展「高標準」「四清」運動
    第三節 開展「高標準」「四清」運動 一、推廣「桃園經驗」 1963年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讓王光美參加「四清」工作隊
  • 劉少奇提出大饑荒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毛澤東公開檢討
    [導讀]1961年的大饑荒劉少奇提出,三分自然災害七分人禍,對上下都是很震動。大會上,劉少奇做了3個小時的口頭報告,代表中央帶頭承認錯誤。毛澤東也做了檢討。這是建國後毛澤東的第一次公開檢討。劉少奇當時對具體執筆陳伯達、吳冷西和胡繩談到自己的意見,成績講夠,缺點講透,既要繼續高舉「三面紅旗」又要明確問題所在。劉少奇最後歸納,這幾年的錯誤中央負主要責任,黨內鬥爭過火,黨內民主不夠,報告完成後,劉少奇交給毛澤東過目。黃崢:在這個時候毛澤東提出來一個想法,他就覺得呢,因為時間比較緊,說你不要在大會上念,這個報告你發下去作為書面報告。
  • 延安時期朱德六十大壽: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寫賀詞
    編者按:《人民政協報》發表文章《延安時期不尋常的祝壽活動》,文中記述,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六十歲誕辰,中共中央及各中央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為其六十大壽題詞、撰文等,以示祝賀。
  • 對劉少奇使團1949年秘密訪問莫斯科的幾點看法
    史達林在會談中詢問了毛澤東的身體情況,劉少奇向史達林表示感謝,同時向史達林轉交了毛澤東致史達林的親筆信。毛澤東在信中對蘇聯給予中國的巨大援助表示感謝,並請史達林接見中共代表團。[③]在中蘇雙方的首次會談中,史達林就中共方面早在米高揚訪問西柏坡時提出的各項問題向中方給予了明確答覆。
  • 廬山會議後的劉少奇:贊大躍進 大搞個人崇拜
    本文摘自:《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作者:黃嶺峻,原題:《劉少奇與大躍進》  大躍進的發動,直接源於中共領導層的錯誤決策。這中間,作為始作俑者的毛澤東自然應該承擔主要責任。而在黨內地位僅次於毛的劉少奇,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說的「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1〕或者從1958年開始就「反對浮誇風和『共產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