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事人之一的關景東,在回憶錄裡對劉少奇、王光美的到來,也作了回憶。他說:
大約是1958年8月中旬的一天,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也到了我們東方紅社。這一天,風和日麗,周振華、強華、曹文忠以及盧王莊鄉黨委書記劉永會、東方紅社婦女主任陳桂芝和我一起受到劉少奇的接見。接見時我向劉少奇匯報了全社的情況,王光美不時地作記錄,並不時提出問題。由於劉少奇是湖南口音,有時問話、說話我們聽不懂,王光美及時進行重複。當劉少奇問唐山情況時,周書記做了扼要匯報。之後王光美提出到試驗田看看,我說:「試驗田很遠,坐車去吧!」王光美問:「有多遠?」我回答:「有一裡多地。」王光美說:「少奇同志可以走五裡多路,我們還是走著去吧。」
路上,劉少奇詢問了社員生活情況,對政府有什麼要求。我說:「社員生活水平提高很多,每個勞動日工值1元8角。男勞力全年可幹270個到310個勞動日,全年可收入490元到560元;收入最高的是飼養員,達到365個勞動日,年收入660元。」劉少奇又問:「幹部都掙多少?」我回答:「主任280個勞動日,收入504元;其他幹部259個到270個;婦女勞動日在150個到220個,年收入270元到400元。」劉少奇又問:「幹部還參加生產勞動嗎?」我說:「因為高級社有試驗田,幹部每天到那裡輪流參加勞動,幹活就記工分。」劉少奇聽到這裡,點點頭說:「社大了,事情多了,但不能完全脫離生產勞動,否則時間長了會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一定要注意這一點,這對農村幹部是十分重要的。」王光美又作了重複,告訴我們要時刻注意與群眾的關係。我還向劉少奇提出社員們迫切希望豐富文化生活,想常看看電影。劉少奇問:「社員們多長時間能看到一次電影?」我說:「幾個月才能看到一次電影,希望領導能給解決一臺電影機。」王光美當時就記了下來。
到了試驗田,多穗高粱正在吐穗,長得十分茁壯,地頭上有標牌,上面寫道:「多穗高粱2.2畝,畝產雙千斤。」劉少奇看了後,問:「過去畝產多少斤?」我回答:「在600斤左右。」劉少奇說:「由600斤一下提高到2000斤,你們採取了什麼措施?」王光美怕我們聽不清楚,每句都詳細重複一遍。我說:「我們的措施是加大了種植密度,一般種法是一壠單株,而這塊地是大壠雙株,株數增加了三分之一。大田每畝施肥2000斤,試驗田每畝施肥8000斤;大田追肥一次,每畝30斤,試驗田追肥兩次,每畝60斤,並保證旱時澆水。以每畝5000株計算,每株分櫱4個穗,每個穗1兩,可產2000斤。我們再進一步加強後期管理,不讓1棵苗早衰,增加顆粒重。從現在長勢看,雙千斤是有把握的。」劉少奇聽了點點頭,他說:「要多施粗肥,這就要號召社員多養豬,廣積粗肥,農家的粗肥可以改良土壤。」又說:「一般田也要有井,做到適時灌溉。平原地都要改為水澆地,達到每人有1畝旱澇保收田。」
之後,劉少奇問到其他生產隊搞沒搞試驗田,當聽到第二隊有3畝穀子試驗田時,就要去看看。到了穀子地,穀子已吐完了穗,因為是畦播的,長的像刀一樣齊,一片金黃,十分喜人。劉少奇和其他領導看了都非常高興。
劉少奇說:「每個生產隊的地都這樣,增產的幅度就大了。」隨後,二隊隊長趙玉先匯報了穀子從整地、播種到管理的做法,主要是水、肥、播種形式及合理密植。劉少奇聽完對我們說:「農業增產,水、肥是主要的。你們一定要緊緊抓住這兩項。多打井,多積肥。都要向二隊學習,科學種田。」
這時劉少奇要吸菸,王光美從她的公文包裡拿出一盒「恆大」牌香菸,分送給大家,每人一支。大家拿著煙,誰都捨不得吸,要留著作紀念。
要離開穀子地時,王光美拿出照相機,親自攝影,給大家拍照留念,劉少奇站在中間,我和婦女主任陳桂芝左右相陪,還有趙樹春、趙佔春、關福順、趙殿朋、趙玉先、祖少會,都站在劉少奇身邊。
分別時,王光美十分親切地對我們說:「麻煩了你們半天,謝謝你們,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好,希望你們繼續努力。關於電影機的事我們回去商量。」
9月2日,《撫寧報》對劉少奇、王光美到東方紅社視察,以《劉少奇委員長來我縣視察,給我縣人民帶來很大的鼓舞和力量》為題進行了報導。
劉少奇一家入社
在大批中央領導前來視察的「鼓舞」下,東方紅社的「衛星」也越放越大。1958年9月27日《撫寧報》報導:「元帥升寶帳,星群衝破天——我縣實現多穗高粱千斤元帥縣」,說,全縣107600畝多穗高粱,共收穫5160萬斤,平均畝產1002斤,最大衛星達畝產16000斤,一般3000斤至5000斤。其中東風人民公社51.2畝,收穫187708斤,平均畝產3642斤。原東方紅社2591畝,畝產1820斤,其中36.7畝平均畝產2974斤,有1.7畝高達9200斤。我曾就此問題採訪過當事人關景東,他說,畝產1800多斤,怎麼也達不到2000斤,只好把別的地塊的高粱拿來算帳。以今天來看,就當時的技術條件,1800斤也達不到。怎麼達到的呢?這些產量不是打出來的,而是算出來的,1畝多少株,每株分幾個櫱,每個穗能打多少,1畝能打多少,都是一筆一筆算出來的。
9月,王光美給關景東來信,告訴他:「少奇同志同意送你們一臺電影放映機,電影機就做為我們全家入社的股金,今後我們一家就是你們社的社員。電影機將很快送到。」幾天以後,電影機轉到河北省委,由省委派人送來,省委和唐山地委負責同志親自到社參加會議。9月22日,東風人民公社在盧王莊召開慶豐授獎大會,社員「熱烈歡迎少奇同志入社」。9月25日《撫寧報》以《我縣全體人民的光榮,少奇同志加入東風公社》為題進行了報導。
東風人民公社是在東方紅高級社的基礎上於9月成立的。關景東任副社長兼盧王莊管理區(即東方紅社)書記。後來,關景東等人去北京,向劉少奇匯報了東風人民公社成立的情況,劉少奇聽後很高興,說:「社員的幹勁越大,越要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疾苦。」又說:「人民公社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沒有經驗,要一步一步地摸索前進,不要一下子想得很高,邁出很遠,一定要腳踏實地地為人民工作,一定要把公社的各項工作做好。」
正因為「大躍進」期間劉少奇、王光美與盧王莊、桃園有這樣一段淵源,才有了後來「四清」運動時王光美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1967年7月唐山市工農紅代會揪劉少奇、王光美專案組撰寫的《打倒資產階級分子王光美——徹底揭發批判王光美在桃園假「四清」真復闢的滔天罪行(第一集)》的材料,對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有所分析。這個材料說:「為什麼選中桃園?在我們遼闊的國土上,有數不清的公社和大隊。為什麼王光美單單看中了桃園呢?經過調查才知道,劉少奇、王光美早已在這裡開始培植他們的反革命勢力了。他們早已看中了這個復闢資本主義的黑試驗場。早在1958年,劉少奇來撫寧縣『東方紅』高級社進行所謂『視察』時,憑著他那反革命的敏銳嗅覺,一下子就發現了他復闢資本主義的黑爪牙『東方紅』高級社副主任關景東,從此,劉少奇的魔爪就伸向了桃園。關景東是原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治保主任、民兵連長,是地地道道的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十幾年來,他串通該大隊副支書兼大隊長關福順,狼狽為奸,大肆破壞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極力篡奪生產大隊的黨政領導權,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大搞資本主義復闢。」這段文字雖然言辭激烈,火藥味濃厚,帽子很大,但也說明了劉少奇、王光美與桃園的歷史淵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李利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