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試點

2020-12-18 江蘇頻道

導讀:這段文字雖然言辭激烈,火藥味濃厚,帽子很大,但也說明了劉少奇、王光美與桃園的歷史淵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

王光美(圖片來源於網絡)

1963年11月至1964年4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化名董樸)隨河北省委「四清」工作隊到撫寧縣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搞「四清」試點。1964年7月5日,她在河北省委地委書記座談會上作了《關於一個大隊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經驗報告》(即桃園經驗)。9月1日,經劉少奇審核、毛澤東批准,中共中央轉發了這個報告,在全國各地推廣,轟動全國。當時王光美為什麼要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呢?

2006年1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黃崢執筆的《王光美訪談錄》一書。其中王光美回憶:「當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正在全國一些地方試點。有一天,少奇對我說,他提議我下基層工作一段時間。他沒有多說理由,我想是為了帶頭響應中央的號召。」「經過考慮和聯繫,我選擇去河北省。時間方面設想下去一年左右。當時想得很簡單:我是北方人,到北方農村可能適應快一些。」「再說,河北離北京相對比較近,家裡有事也能儘快趕回來。」「我是11月下旬正式離開中南海下去的。」「我拿著中央辦公廳的介紹信,找到河北省委書記劉子厚同志,請他幫助安排。劉子厚同志很歡迎我去,說:『河北「四清」現在有兩個點,一個在邯鄲,一個在撫寧。撫寧的點是林鐵同志在那裡掛帥,你就去撫寧吧!』」「劉子厚同志把我去撫寧參加『四清』的事告訴了林鐵同志。林鐵同志後來到北京時上我們家來了一次,向少奇同志匯報河北的抗洪救災工作,同時談了談我下去的安排。」「11月下旬,我正式到工作隊報到。我參加的是河北省委組織的省、地、縣『四清』工作隊。這個工作隊的任務,是負責一個公社的『四清』運動,具體就是到唐山專區撫寧縣盧王莊公社。」「在進村之前,工作隊在秦皇島集訓,學習了一個星期。我也參加了。學習完我們就下鄉。我被分配到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

在回憶中,王光美說是劉子厚定的她去撫寧,她是被分配到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的。她在這裡說了事情的最後結果,至於為什麼被「分配」到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沒有說明。其實,王光美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是與1958年「大躍進」時劉少奇、王光美曾經到過這裡,並留下很深的印象有關。

「大躍進」之初的桃園

桃園是撫寧縣南部平原區一個小小的村落,原屬榆關區盧王莊公社(今屬牛頭崖鎮),與盧王莊相距不過一公裡。南距避暑勝地北戴河十餘公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歷史上就是撫寧的主要糧倉之一。

桃園有一個農民,叫關景東。他上過幾年學,腹中有些墨水,聰明機靈,記憶力強,天生富有講演才能,為人能幹,辦事公正,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1949年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擔任榆關區團委委員,負責14個村團的工作。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毛澤東、黨中央號召農民組織起來,搞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撫寧縣委書記閻柏文、榆關區委書記王殿福找關景東談話,讓他搞一個初級農業社。為什麼縣委領導要把這項工作交給關景東呢?據關景東回憶:「因為當時的村支部書記嶽廣玉自由脫黨,去了東北,支部宣委兼民兵連長吳臣去了北戴河海濱經商,支部組委趙樹春常年有病,不能參加工作。其他黨員都沒有文化。而我是縣裡、區裡重點培養的入黨對象,因此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回村後,關景東組織5名團員建起了初級社,命名為「關景東農業社」。經過一年的艱苦奮鬥,糧食產量居全縣第一,受到縣委的表揚,關景東出席了全省青年團先進代表大會,受到了團省委的嘉獎。經過實踐對比,群眾認識到,組織起來的農戶確實比單幹有優勢,抗風險。秋收後,在當時強大的政治壓力下,各農戶都「紛紛要求入社」,一下子全村70多戶農民全部入了社,關景東任社長。又經過一年的努力,獲得了大豐收,畝產量達到423斤,居全縣第一(全縣平均200多斤);分紅值全縣最高,達到1.7元(全縣平均0.8元),糧棉油大大超過了定購任務。1956年,黨中央、毛澤東發出組織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號召。按照縣委的要求,他們以盧王莊、桃園兩個村為主體組建了東方紅高級社,當時只有25歲的關景東被選為副主任。1956年是成立高級社的第一年,糧食產量居全縣第一,在唐山地區名列前茅。1957年,東方紅高級社糧食平均畝產580斤,連續五年獲全縣第一。1958年關景東當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出席了全國勞模會,受到中央和省地縣各級領導的關懷和重視。

1958年下半年,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口號的鼓動下,全國浮誇風盛行一時。剛開始時關景東他們計劃每畝產量達到650斤,力爭700斤。在當時條件下,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了。撫寧縣委第一書記強華找到關景東,要求他們「膽子要再大一點兒,勁兒再鼓一鼓,產量再提高一些。」他們被迫又提出畝產「保700斤、爭800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縣委決定在東方紅高級社搞試驗田,由強華親自掛帥,縣農林局局長劉林清和一名技術員長期駐守,指導全面工作,並拿出30畝地搞試驗田,計劃畝產「保1000斤」。在這一年裡,在黨中央、毛澤東提出的「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指引下,東方紅高級社社員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早出晚歸,辛勤耕耘,精心管理,加之風調雨順,農作物長勢十分喜人,形勢一派大好。

劉少奇前往視察

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擴大工作會議。8月初,一些領導同志陸續抵達北戴河。8月4日,劉少奇也到了北戴河。

北戴河會議前夕,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連警衛都沒帶,騎著高頭大馬,信馬由韁,由北戴河向西北方向奔來,沿途邊走邊看,進入東方紅高級社地界後,看到莊稼長勢喜人,和沿路其他地方一比,形成了明顯差異。他到生產隊隊部、飼養處一看,管理得也是井井有條。回去後向鄧小平匯報。

8月1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鄧小平、國防部長彭德懷等,在河北省副省長高樹勳、唐山地委第二書記周振華等人的陪同下,到撫寧縣盧王莊鄉東方紅社和王各莊鄉東升社參觀考察。他們參觀了雙萬斤多穗高粱、雙萬株玉米、800斤皮棉的棉花和第二隊5000斤穀子等紅色衛星田,並參觀了養豬場和養兔場。在王各莊鄉東升社觀看了周振華搞的多穗高粱試驗田和東升社的試驗農場。「領導同志們的視察給了這些鄉社的人民巨大的鼓舞,更增強了人們的革命幹勁,他們決心要用更大的豐收來答謝領導同志們的親切關懷。」「在朱德副主席等離開以後,盧王莊鄉立即召集了全鄉的支部書記會議,當即修改了生產指標:全鄉糧食畝產量由原來定的保證3936斤、爭取5100斤,提高到保證5000斤、爭取6500斤。東方紅社的糧食畝產由原來的保證5300斤、爭取6000斤,提高到保證8000斤、爭取10000斤。」8月16日《撫寧報》以《朱德副主席等來我縣視察,勉勵我縣人民鼓足幹勁爭取更大豐收》為題進行了報導。

195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及夫人王光美也來到東方紅社視察。唐山地委第二書記周振華、撫寧縣委第一書記強華、縣長曹文忠陪同。大家告訴劉少奇,今年全縣播種107600畝多穗高粱,平均畝產可達3000斤以上。在多穗高粱試驗田裡,東方紅社副主任關景東和農業技術員關希順向劉少奇介紹了多穗高粱的生長情況。劉少奇問:「1畝地多少株?」關景東答道:「8400株。」劉少奇問:「每株平均幾個穗?」關景東說:「平均4個,不到5個穗。」接著問:「曬乾了之後,一個穗能打多少糧食?」回答說2兩半。劉少奇笑著說:「那總可以超過10000斤嘍!」大家說:「10000斤是有把握的!」劉少奇說:「還可以想些辦法爭取15000斤嘛!」劉少奇又來到第二隊隊長趙玉先種的穀子試驗田,他問了穀子種植情況後,趙玉先答道:「深翻1尺半,施肥20000斤,每畝地密植96000株。」劉少奇說:「山東的穀子深翻5尺,施肥11萬斤,密植264000株,1畝地可產50000斤!」劉少奇問:「全社11000畝土地,平均畝產5000斤有沒有保證?」東方紅社主任趙佔春答道:「有保證。」縣長曹文忠給劉少奇介紹趙玉先要搞1畝越冬白薯:讓白薯長到明年2月,要畝產50萬斤,命名為「東風號」。明年還要用越冬薯秧栽種,要搞畝產160萬斤的試驗田。劉少奇很感興趣,問:「越冬白薯?怎麼個越法?」趙玉先說:「鋪上2尺馬糞,蓋上暖室,搞成沼氣池發電,用電燈照明,促它生長。」劉少奇連連稱讚說:「好!搞上溫室,不只種白薯,還要種韭菜、黃瓜、西紅柿等蔬菜,讓農村食堂冬天也能吃鮮菜,好不好?」大家都說好。

相關焦點

  • 「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試點?
    接見時我向劉少奇匯報了全社的情況,王光美不時地作記錄,並不時提出問題。由於劉少奇是湖南口音,有時問話、說話我們聽不懂,王光美及時進行重複。當劉少奇問唐山情況時,周書記做了扼要匯報。之後王光美提出到試驗田看看,我說:「試驗田很遠,坐車去吧!」王光美問:「有多遠?」我回答:「有一裡多地。」王光美說:「少奇同志可以走五裡多路,我們還是走著去吧。」
  • 揭秘:為何"四清"運動王光美選擇到桃園試點?(1)
    1964年王光美在河北撫寧縣桃園蹲點時搖水車 1963年11月至1964年4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化名董樸)隨河北省委「
  • 王光美為什麼會選擇到河北省桃園進行「四清」試點?
    原標題:王光美為什麼會選擇到河北省桃園進行「四清」試點?核心提示:正因為「大躍進」期間劉少奇、王光美與盧王莊、桃園有這樣一段淵源,才有了後來「四清」運動時王光美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
  • 揭秘:為何"四清"運動王光美選擇到桃園試點?
    (化名董樸)隨河北省委「四清」工作隊到撫寧縣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搞「四清」試點。1964年7月5日,她在河北省委地委書記座談會上作了《關於一個大隊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經驗報告》(即桃園經驗)。9月1日,經劉少奇審核、毛澤東批准,中共中央轉發了這個報告,在全國各地推廣,轟動全國。當時王光美為什麼要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呢?2006年1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黃崢執筆的《王光美訪談錄》一書。其中王光美回憶:「當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正在全國一些地方試點。
  • 王光美談「桃園經驗」
    黃崢:桃園大隊的「四清」經驗,後來影響比較大。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王光美:1964年五一節前我回到北京。在鄉下5個月確實比較辛苦,自我感覺身體有點差,我想休整一段時間再說。要不要再去參加一期「四清」?下一期到哪裡?
  • 王海光:劉少奇與四清運動
    為了全面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5月,毛澤東把各中央局書記和部分政治局委員召集到杭州,研究制定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的文件。會議通過了由毛澤東反覆修改的《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後來稱為《前十條》),作為指導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綱領性文件。5月會議後,農村社教運動進入試點階段。
  • 楊尚昆談「四清」運動: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裂痕由此產生
    他的回憶,既談了帶領中辦30多位同志去陝西長安縣蹲點的經歷,也談了對「四清」運動中若干重要問題的看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新中國成立以後,蘇維民曾長期擔任楊尚昆的秘書,也曾跟隨他到長安縣蹲點,他將楊尚昆的這幾次談話整理了出來。2015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一書收錄了此文,原題《聽楊尚昆談「四清」運動》。
  • 四清運動:文革的預演,劉少奇厄運的開場
    為了全面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5月,毛澤東把各中央局書記和部分政治局委員召集到杭州,研究制定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的文件。會議通過了由毛澤東反覆修改的《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後來稱為《前十條》),作為指導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綱領性文件。5月會議後,農村社教運動進入試點階段。
  • 「智擒王光美」:黨史上「史無前例」的惡作劇
    原標題:「智擒王光美」:黨史上「史無前例」的惡作劇   王光美到了清華大學的情景,劉平平、劉源源、劉亭亭三人後來在聯名回憶文章中如此記述:   媽媽嚴肅地對「造反派」說:「你們為什麼用這種手段騙我出來?」
  • 四清運動:毛澤東與劉少奇的關係從默契到衝突
    他同夫人王光美在陳毅副總理的陪同下,於4月12日至5月16日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和越南4國。杭州小型會議結束時,劉少奇還在國外。他回到昆明後,看到《前十條》,很贊成文件的內容。他認為三年經濟困難之後,出現許多不良的現象,脫離群眾、官僚主義、貪汙腐化等,對此不能熟視無睹,應該解決。同時,劉少奇為了能夠了解「四清」運動的實際,要求王光美下鄉搞「四清」。
  • 四清運動始末
    這場運動在農村被稱為"四清",在城市被稱為"五反",統稱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後來又改稱四清運動。  起 源  四清運動開展之時,正是國內處於嚴重的經濟困難時期,全黨上下正集中精力進行國民經濟的調整。那麼,毛澤東和黨中央為什麼在這一時期開展這麼一場以階級鬥爭為主旨的政治運動呢?
  • 第十二章、第三節 開展「高標準」「四清」運動
    第三節 開展「高標準」「四清」運動 一、推廣「桃園經驗」 1963年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讓王光美參加「四清」工作隊
  • 惡作劇「智擒王光美」的幕後指揮
    周恩來一聽,立即給清華大學「井岡山」紅衛兵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明晨5點之前,必須讓王光美回到中南海! 王光美到了清華大學的情景,劉平平、劉源源、劉亭亭三人後來在聯名回憶文章中如此記述:媽媽嚴肅地對「造反派」說:「你們為什麼用這種手段騙我出來?」
  • 劉少奇抓四清挖根子直至中央 與毛澤東分歧公開
    第一,起草和批發了一系列關於四清運動的文件。四清運動的鋪開和深入階段,毛澤東、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在總結運動上一階段經驗的基礎上,對四清運動的具體方針政策進行了研究及調整。1964年5月,中央召開工作會議,決定成立「五反」「四清」運動指揮部。8月初,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正式決定由劉少奇掛帥「五反」「四清」運動指揮部。
  • 追思王光美
    軍調處的工作結束後,王光美到了延安。當她第一次碰到劉少奇並給劉留下良好印象時,還不是中共黨員。  1948年,表示「要求進步」的王光美與「關心剛到解放區的青年同志」的劉少奇,最終走到了一起。那年,王光美27歲,劉少奇50歲。當王光美從一名女學生變為中共領導人的夫人後,她的命運再不僅僅是一個中國普通女性的命運了。
  • 四清運動始末:毛澤東與劉少奇徹底分裂
    運動期間中央領導親自掛帥,指導"四清";數百萬幹部下鄉下廠,開展革命;廣大工人和農民參與其中,積極響應;"四不清"幹部紛紛檢討,"洗手洗澡",從而上演了共和國歷史上特殊的一幕。這場運動在農村被稱為"四清",在城市被稱為"五反",統稱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後來又改稱四清運動。
  • 劉少奇「大兵團作戰」搞四清 令幹部人人自危
    ,主持了對《後十條》的全面修改,為中央起草和批轉了一系列關於四清運動的文件,如:桃園經驗、小站地區奪權的報告、白銀廠奪權報告、北大社教試點經驗、《關於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奪權鬥爭問題的指示》等,使四清運動由「小四清」(清帳目,清倉庫,清財物,清工分)演變為「大四清」(清政治,清經濟,清思想,清組織),進一步向「左」的方向發展。
  • 中國新聞周刊:王光美:傳奇人生謝幕
    軍調處的工作結束後,王光美到了延安。當她第一次碰到劉少奇並給劉留下良好印象時,還不是中共黨員。  表示「要求進步」的王光美與「關心剛到解放區的青年同志」的劉少奇,最終走到了一起。1948年,王成為了劉的妻子。那年,王光美27歲,劉少奇50歲。王光美後來在晚年回憶這段姻緣,還記得當年中組部副部長安子文對她的囑咐:和少奇同志在一起,不該知道的不問,不該看的不看,領導同志談話你不要聽。
  • 王海光:劉少奇與毛澤東在四清運動中的分歧
    當時中央具體指導「四清」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劉少奇,既對它的「左」傾錯誤的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又在企圖抑制「左」傾錯誤的進一步升級中與毛澤東發生重大分歧,成為以後被打倒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時期,錯誤和正確的東西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在「反修防修」的口號下罩上了「左」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