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說莆仙話才是中國最難懂的方言?

2020-12-14 騰訊網

社長說

宿舍裡放一個東北人,

四年後還你一個家鄉。

宿舍裡有一個莆田人,

打電話聊天自動加密。

●●●

憑什麼它是中國最難懂的方言?

中國網際網路上常年流傳著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中,溫州話位列第一,榮獲「中國最難懂方言」稱號,而四川話,陝西話等方言也入選了榜單,不過也有許多網友表示這些方言都沒有自己的家鄉話難懂,這份榜單排行不切實際。

無論「老鐵,雙擊666」的東北人,還是「我老家是H開頭的胡建」的福建人,甚至一開口就會被認為在「說鬼話」的溫州人,都在網際網路上打得熱火朝天。那麼,全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們來嘗試終結這個議題。

越不像普通話,越難懂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到底什麼地區的方言才有資格被叫做」方言」?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採用的方言劃分方法是按照各方言的詞彙,語法結構和語音等特徵之間的相似程度來劃分的,漢語的方言通常可以被劃分為七個較大的方言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

2017年3月13日,重慶,地鐵站出現趣聞十足的「重慶言子」,

讓外地遊客了解「摸不著頭腦」的重慶話

同一方言區的方言親屬關係越近,相互理解起來的難度也就越小。反之,方言之間的」親屬關係」越遠,相互理解起來的難度就越大。這在語言學上被稱為可懂性(intelligibility),即「一種語言或方言的使用者,在沒有先期接觸或學習的情況下,在聲音交流中對於另一種語言的理解程度」。

在排列不同方言的難度大小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比較不同方言之間的「可懂度」。

需要注意的是「可懂度」這個概念並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有可能某種方言對於一個地區的人來說,聽懂80%-90%都沒有問題,但另外一個地區的人聽起來可能就完全像是在聽天書。因此,在研究哪種方言最難懂之前,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共同語言作為共通標準。

由於當前中國有70%以上的人都能理解和使用普通話,因此如果尋找一個共同標準,應以普通話為標準。如確定一門方言難度大小,也應該以其與普通話的差距大小為判斷標準。

某實驗小學為推廣普通話展開手抄黑板報活動

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就可以開始尋找最難懂的方言了。

按照親屬關係的遠近,第一個出局的就應該是北方方言下屬的所有方言。因為普通話便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產生的。北方方言的使用人口也是最多的,有超過70%的中國人使用北方方言。

雖然北方不同地區方言裡有獨特含義的詞,比如北京話裡「遛彎」指散步,成都話裡「擺龍門陣」意為聊天,但無論從語音還是構詞語法的層面,這些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都算不上有多大。

成都市雙流彭鎮,老茶館每天都有中老年茶客在這裡喝茶擺龍門陣

而且北方方言的語音系統相對簡單,不僅聲調個數少,輔音韻尾也少(入聲消失)。比如,成都話只有五個聲調,北京話和西安話都只有四個聲調。而除去揚州話,幾乎所有的北方方言中的入聲都已消亡。

舉個例子,「抑鬱」一詞在粵語裡讀(yik wat),兩個連續的入聲讓人聽起來就抑鬱。而普通話則只讀(yi yu),顯得平淡了不少。因此從語音的角度上講,北方方言也算不上是什麼難懂的方言。

方言難度如何衡量

而且,從音韻系統來看,普通話只有23個聲母和38個韻母以及4個聲調的語言,因此發音難度在漢語的各個方言中算是比較少的,也就非常好學。

但普通話並不孤單。老派湘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湖南方言也只有23個聲母和41個韻母,而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新湘語更是只有20個聲母和38個韻母,這對聽慣了北方話相對簡單發音的北方人來說,可以算得上是相當友好了。

而且湘語的基本詞彙與北方話大致相同,尤其是受北方話影響較大的新湘語地區(比如長沙),發音、詞彙上的區別就更加小了。比如在老派湘語的雙峰話中,「你」、「卬」(我)、「他」還讀作「n」「a?」「 t?o」,但長沙話已經完全變成了類似普通話的「ni」、「?o」、「t?a」。

2018年8月10日晚,長沙市橘子洲頭,777架無人機盤旋在空中變換著各種造型,打造大型告白現場。用長沙話跟北方人表白,一點也不難懂

儘管長沙話中還保留著部分特色詞彙,像把妻子叫成「堂客」(dan ke),媽媽叫成「姆媽」(m ma)等,但這類詞彙基本是少數,湘語詞彙大體上都與北方話相同。

因此湘語所代表的湖南方言也並不能稱得上是什麼「難懂的方言」,北方人聽長沙話基本上毫無壓力。不信看《爸爸去哪兒》裡,李湘一個湘語長沙話的使用者,和使用北京話的王嶽倫交流基本毫無障礙。

那麼一向低調,在網絡上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客家方言和贛方言到底難不難懂呢?由於長期的文化交流和人口遷移的影響,兩種方言也一度被合稱為客贛方言,因此我們可以把兩種方言放在一起討論。

福建客家土樓。由於居住在山區,與外界交流不便,客家方言經常會給人不好懂的感覺

客家話雖然有看上去令人絕望的74個韻母,17個聲母和6個聲調,但其實在音韻學上與北方官話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客家話與北方方言的韻母體系相似度達到了52.8%,而與普通話在音韻學的互相可理解程度更是達到了82%左右,要想努力聽懂,其實並沒那麼難。

而在詞彙、構詞法乃至語法方面,贛方言由於長期受到周邊各方言的影響,導致自身特點已經漸漸不明顯,因此把贛語和客家語從難懂方言列表中去掉才是最為合適的。

接下來是吳語。儘管吳語與北方官話的音韻相互理解度比較起其他方言來並不算高(60.7%),在同源詞彙上,吳語也只有31.1%。

《溫州一家人》如果把語言切換成溫州方言,絕大多數觀眾可能都聽不懂

吳語中存在的「文白異讀」現象也很能說明問題。一個詞的讀法與往往有兩種。比如說「覺」字,在「覺得」「覺著」中讀作「gou」,而等到了「覺醒」或「感覺」的讀音卻是類似於普通話的「jio」。

網絡上被稱為「惡魔之語」的溫州話,其難點也主要是在發音上。溫州話有35個聲母,卻只有30個韻母,與北京話的韻母體系相似度只有39%,難怪北方人聽溫州話就像聽天書。

但就算這樣,吳語或者溫州話都不是最難懂的方言。

最難方言堪比外語

從音韻上看, 還有比吳語更難懂的方言,就是粵語和閩語。

閩南話作為閩語代表,有14個聲母和79個韻母,與北方話的音韻互通度僅為62%,粵語雖沒有那麼多韻母(53個),但它有9個聲調,更是讓習慣了四個聲調的北方人聽不懂,粵語與北方話的音韻互通度更是低至52%,這兩種方言足以讓北方人產生聽外語的錯覺。

再來看一下詞彙和語法方面。由於長期遠離北方官話區,粵語與北方方言的同源詞語僅為19.4%,而作為閩語的兩大次方言,閩北話不過20%,閩南話更是只有可憐的15.1%。

乍一聽粵語和閩語的方言詞彙,北方人基本會懵逼。比如粵語中的球被稱為「波」,麵包稱為「多士」,草莓叫做「士多啤梨」,這些都是直接音譯自英語的詞。

香港品牌嘉頓威化餅草莓味

閩語也是不在話下,以閩南語為例,最簡單的「你」、「我」、「他」在閩南話中則是「li」、「gua」、「i」,你能想像「愛pia加誒呀」在閩南話中的意思是「愛拼才會贏」嗎?

即便是最基礎的量詞,閩南語中也有很多與普通話不同,如普通話的「一輛車」、「一盞燈」在閩南語中則是「一頂車」、「一泡燈」。差異如此之大,這兩種方言叫做「最難」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在街上隨便找一個路人,播放一段粵語和閩語給他聽,能聽懂粵語的人一定會更多,這是因為粵語仍然保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屢屢遭打壓的閩語則鮮為人知。因此媒體影響力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和粵語相比,閩南語可以說得上是命途多舛了。早在1956年,國務院就發布了《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普通話推廣讓閩南話迅速淡出公眾視野,就算到了臺灣,由於「國語運動」的影響,老師和學生講閩南話也會遭到批評。

2015年對福州小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家庭完全使用普通話的達到了85%。無疑,能聽懂閩語的人越來越少。

福州市華僑小學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

粵語的命運則完全不同。1967年後香港政府想統一中文語言,由於當時用粵語的族群在香港人口佔四成,佔比較大,香港政府決定以粵語為電視廣播、政府工作甚至教學的唯一語言。

如今香港有89.5%的人以粵語為第一語言。而在大陸,1980年代當局考慮到鄰近港澳地區,加強政治宣傳,當局特別批准南方衛視、廣州電視臺和佛山電視臺等頻道使用粵語廣播。

粵語的影響力遠大於閩語,更不為人熟悉的閩語無疑才是那個「更難懂的方言」。不過,閩語這個概念並不準確。因為閩語包含了閩南、閩北、閩中、閩東以及莆仙話等,這些方言彼此間也基本無法交流。那麼問題又來了,到底哪個才是更難懂的呢?

語言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母語遷移」,即「學習外語的人會受到母語的影響」。一般,母語和所學的語言差異越大,對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福建省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來分析,哪個閩方言區的普通話測試成績最差,該地區的方言也就最難。

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

根據福建某大學普通話測試中心的數據統計,在普通話測試的「二級乙等」得分段(80-86.99)裡,閩南方言和閩東方言使用者的得分情況大體相同,分別為81.69分和81.57分,而莆仙方言不僅總得分偏低,只有81.49分,在「說話題」一項中的失分更是位居首位,平均扣分達8.69分。

不僅如此,在測試中莆仙方言使用者表現出的失分點也更多,除了福建人普遍有的不分平翹舌、n-l、f-h以外,還出現了聲調語調偏誤和前後鼻音錯誤。所以莆仙同學想歡迎你來玩,會說「帆銀離來我們胡建玩」。

因此可以認定,莆仙話才是中國最難懂的方言。這也難怪為什麼只有莆田的高仿鞋和醫院這麼出名,因為外地人如果想打入他們內部,就需要先學習全國最難懂的方言。

參考文獻

[1]張榮榮.漳州市外來人口語言使用及語言態度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5,25(11):71-75.

[2]殷曉雲.福建推廣普通話工作60年回顧與展望[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4):137-145.

[3]陳素梅.方言和普通話的使用頻度及其影響因素——閩東和閩南方言區初中生語言使用調查[J].寧德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59-63.

[4]陳海倫.方言間韻母系統相似度測度研究[J].中國語文,2000(02):139-145+190.

[5]趙峰.閩東方言的形成、發展及對推廣普通話的影響[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4):62-65.

[6]陸小玲.普通話與客家話的差異比較[J].職業,2012(09):176-177.

[7]孫宜志,陳昌儀,徐陽春.江西贛方言語音的特點[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04):122-127+133.

[8]謝俊英,李衛紅,姚喜雙,魏暉.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11(03):2-10.

[9]湯朝菊. 漢語方言互懂度的實驗測試[A]. .中國社會語言學(2006年第2期)[C].:,2006:13.

[10]田範芬.近代長沙話聲母特點及演變[J].語言研究,2008(03):111-117.

[11]陸致極.漢語方言間親疏關係的計量描寫[J].中國社會科學,1987(01):155-166.

[12]王華,崔榮昌.從基本詞彙看普通話與漢語諸方言的親疏關係[J].語文知識,2007(02):44-47

[13]吳寧鋒. 對閩方言區PSC中「二乙」特徵的分析和思考[A].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2007:8.

[14]施思. 廣東地區普通話電視新聞發展戰略研究[D].廈門大學,2009

[15]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23-308.

[16]Cheng Chin-Chuan, "Measuring Relationship Among Dialects: DOC and Related Resources",

[17]http://mail.tku.edu.tw/cfshih/ln/paper18.htm

相關焦點

  • 《莆仙方言研究》:全面系統描寫莆仙話全貌
    莆仙方言分布區域處在閩南方言和閩東方言的過渡帶,兼有閩南、閩東方言的部分特徵,又自成一格,其樣貌並非簡單的「混合」或「過渡」。結合閩南話、閩東話來探析莆仙話的特點是作者多年來的努力方向,部分成果已經專業期刊上陸續發表。其對莆仙方言「合」字句、「厄」字句的研究、對「乞」字來源和用法的研究都頗為深入,引起學界關注。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是溫州話
    中國網際網路上常年流傳著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中,溫州話位列第一,榮獲「中國最難懂方言」稱號,而四川話,陝西話等方言也入選了榜單,不過也有許多網友表示這些方言都沒有自己的家鄉話難懂,這份榜單排行不切實際
  •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編輯:聞道 圖:石瞞宇莆仙話是中國最古老的聲音之一,現在莆田年輕一輩很多人都不會了。為保護好、運用好莆仙方言,今年莆田市政協牽頭,委託莆田學院組織專家學者編撰《莆仙方言大詞典》,近日,莆田方言和仙遊方言的拼音方案設計好了,這對於想學習莆仙方言的有心人來說,是個大福音。搶救莆仙話,時不我待
  • 福建大學宿舍最難懂方言排名出爐!第一名竟然不是閩南語?
    咱們福建有閩北方言閩南方言閩東方言莆仙方言閩贛方言閩中方言客家方言官方言等。舉個慄子閩北方言你要是在建甌那我說松溪話和你就不太一樣你就可能有點懵逼  @bunny_lepetitprince:這個是福州方言,純福州方言哈哈哈哈哈!!!和閩南話什麼的也不太一樣。
  • 莆田歌手 發行莆仙話專輯
    MV的大部分參演者都是莆田籍音樂人,並有莆田老年大學和莆田學院的部分學生,除了歌詞、對白全部是莆仙方言外,配樂也有莆仙傳統的「十音八樂」。在當晚的婚禮現場,《結婚了》播放後,賓客們歡呼聲不斷,大呼過癮。 市民小李告訴記者,去年自己結婚時,一位親戚曾在現場用莆仙話「喊四句」道賀,不少從外地來的同學都覺得非常有趣。
  • 讓全國人民都聽不懂的莆仙話,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語言
    聽不懂的莆仙話,是一種什麼語言?圖:石瞞宇福建話曾被網友列入中國最難聽懂語言的排行版。因為莆仙話比較特別,所以在非莆田地區使用確實會讓人摸不著頭腦。莆仙話相對於國人最多使用的官話來說確實讓大部分人聽不懂,並且連一個字都難以抓住。那這種奇特、又小眾的語言是怎麼產生的呢?其實,莆仙話是中國最古老的聲音之一,被喻為中古漢語的活化石。
  • 中國哪裡的方言最難懂?溫州話、閩南話、潮汕話、還有東北話?
    中國哪裡的方言最難懂?溫州話、閩南話、潮汕話、還有東北話?大家下午好啊!又是一年開學季,許多新生面對全新的生活或許迷茫或許興奮,而有一個問題是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的——方言差異。中國地大人多,個個地方都有當地的方言。一個省、甚至一個市縣,都會出現雙方無法溝通的情況。而對於什麼方言最難懂這件事的討論,網上一直沒有停歇過。
  • 《莆仙方言大詞典》編撰 預計在2021年完成
    昨日,記者從莆田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獲悉,截至11月,該校《莆仙方言大詞典》編撰工作已收集1萬個左右詞條,目前正抓緊整理,同時進行注音、釋義等,預計在2021年完成。  據了解,今年3月初,《莆仙方言大詞典》編撰工作正式啟動。該項目由市政協委託莆田學院編撰,指定近年來承擔多項國家語委語言保護工程的文化與傳播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黃國城主持該項目。
  • 消逝事物 莆仙話裡能尋跡
    N海都記者 陳小芳 海都訊 方言詞彙能直接表現社會生活和文化風俗觀念。詞彙代代相傳,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雖然有時所敘說的事物已經消亡,但在語言中還會有蛛絲馬跡可循。現在通行的莆仙話中,就可以找到一些已經消逝事物的蹤跡。
  • 莆仙方言「肺花大開」表示心情好 俗語寓有至理
    也許沒有人會聯想到,這個帶著器官字眼的莆仙方言詞語,所表達的意思是「高興」。像這樣的詞語或者諺語,莆仙方言中還有很多,都表達出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觀察,可以說是莆仙人民智慧的結晶。專家表示這類的方言諺語還有很多,如「雞曝腿」要「做大水」包羅了氣象、農時等天文地理常識,是古人傳下來的寶貴經驗。
  • 不是莆仙人卻說莆仙話!這裡曾是莆仙貨物的集散地
    不是莆仙人卻說莆仙話!這裡曾是莆仙貨物的集散地文:聞道 圖:木痴在福州永泰,一座繞水而過的千年古鎮,嵩口,這裡竟然還有10多個村落說莆仙話,鄉音未逝,莆仙人翻山越嶺,擇居於此,修建了天后宮,縱然千年已過,可那些在渡口出發的船隻,都會先拜過媽祖,祈求這一路平安。
  • 福建最難聽懂的方言,比客家話都難懂,很多當地人聽完都一臉懵
    但客家話還不是福建最難聽懂的方言,比客家話還難懂的是莆田話,屬於漢藏語系的漢語方言。目前使用莆田話的使用人口僅500萬,與客家話的使用人數相差甚遠,主要分布在莆田市荔城區、涵江區一帶。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陝西話排名第五 你同意嗎?
    原標題: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陝西話排名第五 你同意嗎? (點擊圖片翻頁)  近日,一份來自微博網友總結的《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走紅,溫州話排名第一,廣東話排名第二,閩南話和蘇州話並列第三,而陝西方言則排名第五。
  • 十大最難懂方言,黟縣話位列其一!
    (他說馬上就走,已經半天了怎麼還在家裡?)……」聽不懂? 好吧,那要開始懷疑你是不是安徽人了。不過確實,安徽的很多方言確實是很難懂,為啥咧?安徽方言包括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贛語,吳語以及徽語。有些真的是很難懂的說~~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對於方言和家鄉的熱愛。尤其是在外地聽到方言,就「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了有木有!
  • 「打工人」用莆仙話怎麼說?
    最近「打工人」這個詞挺火的 小編就想著趁著梗還沒過氣 結合莆仙話出一期蹭熱度教學
  • 莆仙話的「行」字有五個讀音?解析《清明》中的文白異讀
    ▲b站視頻 文白異讀是莆仙話中存在的一字多音現象,文讀通常用來朗讀古詩文、文言文等 文讀與白讀反映的是莆仙方言字音多種歷史層次,文讀主要來自中古漢語,古代文人通過模仿中古漢語讀書音,進而影響了方言,形成了文讀,如莆仙話的「清」ci ng[ i ],中古擬音為 i *。
  • 又一首莆仙方言歌曲火了,莆田人都來聽一聽!
    點藍色字關注「莆田旅遊網」導語近日,一首由韓偉菁作曲,秋生、林倩倩演唱的莆仙方言歌曲《我是莆田人》火遍朋友圈。莆仙方言歌曲《我是莆田人》作詞:陳建輝作曲:韓偉菁演唱:秋生 林倩倩木蘭溪水藍,我是莆田人,荔枝甜帶紅,我是莆田人,
  • 莆仙方言歌謠:句句瀰漫山川靈氣 字字散發泥土芬芳
    民謠是看不見的文化,也屬於原生態的「瀕危文化」,多位民俗專家提出,莆田方言歌謠保護工作應和保護莆仙戲列為同等重要的位置。為了讓民間歌謠重新走近人們的生活,讓打著鮮活烙印的鄉土文化源遠流長,莆仙方言歌謠該怎樣唱聊以慰鄉愁?鄉音 有聲記憶老而彌篤 憶鄉愁,贊故鄉,展群藝。
  • 莆仙話保留大量古漢語語法:「不」字不否定 常引起誤解
    閩南網3月25日訊在普通話中,「不」字一直是否定的意思,可在莆仙方言中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學者稱,莆仙方言作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語法和詞彙,「不」字作為語首助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90後的王小姐常聽長輩們用方言說「不」字,但表達的意思卻和她理解的不同,這讓她很費解。王小姐說,常常有人問起爺爺,「你要來老年會了嗎?」
  • 莆仙方言打油詩 用詞俚俗詼諧具有民間歌謠性質
    東南網4月1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小芳)「莆仙方言打油詩,和俗語諺語一樣,都十分生動有趣,在一些場合還被當做贊句傳唱。」看完昨日的《聽鄉音·識莆田》欄目後,讀者王老太致電海都熱線,和記者分享了幾段莆仙方言打油詩。記者了解到,方言打油詩具有民間歌謠的性質,多為民間普通人的作品,通俗易懂,鄉土氣息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