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島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四面環海,有豐富的海濱資源,海灣遼闊,沙灘平緩,有福建省「十大旅遊品牌」、「十大濱海旅遊精品」、「福建十大美麗海島」等榮譽稱號;同時這裡緊鄰臺灣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曾經在這裡發生過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東山戰役;東山島還存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中銅陵鎮是一座歷經六百餘年的文化古城,文物古蹟豐富,素有"海濱鄒魯"之稱。
來到了漳州東山島旅遊,有幾個問題困擾著我,為什麼這裡海島居民無一戶姓關,但家家戶戶供奉著關公為帝祖 ,而不是媽祖神像?為什麼關公沒有南下到這裡,但關公文化卻在這裡盛行?
要了解東山島居民的關公情結,一定要去銅山古鎮的去看看這座有600多年歷史的關帝廟,東山關帝廟面向大海、背倚山崗,整座廟宇雖然沒有磅礴恢弘的氣勢,但布局精巧、工藝精湛。集中國古代建築、園林、石雕、木刻、灰雕等藝術於一身,猶顯富麗堂皇,堪稱是一件藝術精品,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單位,至今保存完好。
全國各地關帝廟無數,但東山關帝廟可以與湖北當陽關陵廟、河南洛陽關林、山西解州關帝廟、山西運城關王故裡並稱我國五座著名關帝廟,確實是不簡單的,其他著名關帝廟要麼與關帝出生地、安葬地或徵戰地有關,但東山關帝廟跟這些確實是搭不上界,但為什麼在這裡被奉為神明,並且流傳至臺灣一帶,還被臺灣人奉為祖廟。
為什麼關帝廟會在東山島落腳並向南傳播呢?據史料記載,唐朝將領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開拓閩南,駐軍東山島,為安撫將士,帶來了家鄉所奉祀的關羽神像香火入閩,從此關帝神像就成為了戰士們心靈依託,關帝廟也就在閩南一帶成為祭祀祖先之地。明末,鄭成功駐軍銅山,關帝成了軍隊的精神支柱,成了收復臺灣的精神力量。關公是武神,他忠、勇、仁、義、信的精神,正是東山漁民需要的「風雨同舟,生死以共」的義氣表現,同時在凡塵世俗之中,難免有許多不平、不順、煩憂之事,皆渴望關帝顯靈相助。由此種種原因,形成了東山島「關帝崇拜」的普遍與狂熱,將關帝奉為神明大加推崇。
東山島為了弘揚關帝文化,每年在關帝聖誕期間,都要舉辦隆重的關帝文化節, 臺灣和大陸的各大關帝廟以及世界各地研究關帝文化的專家學者,都會聚集到東山參加祭禮關帝盛典,如果你有機會遇到,一定會被關帝精神所感染。關帝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積澱的效應,在其傳播過程中形成的海峽兩岸地緣相連、親緣相近、神緣相同的新理念,迸發出不可估量的凝聚力和誘人的向心力。通過弘揚關帝文化,在海峽兩岸共同鋪架起一座通向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橋梁。
東山島不僅供奉著關帝神位,也供奉著媽祖神位。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民間在出海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媽祖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
在東山島銅陵鎮南門灣還有一座真君宮,這裡供奉著明代真人神像和《保生大帝藥籤》,因東山島地處海隅,缺醫少藥,島民來真君宮祈求藥籤治病療傷者絡繹不絕。
媽祖與關羽一樣,不是杜撰出來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的歷史人物,關羽是英勇的武夫,而媽祖是善良的漁女。信仰前者,更多的是獲得精神支持,就像現代社會傳播正能量一樣,鼓勵著人們團結奮鬥、勇往直前;信仰後者,更多的是獲得心靈安慰,祈求出海順利,國泰民安。但媽祖與關帝哪個神位會大些呢,各個地方可能會不一樣吧,你們那裡也有這種習俗嗎?
歡迎來評論並分享你們的這種風俗習慣,謝謝點讚加關注,我會繼續為大家分享更多的旅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