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個季度成為高瓴美股持倉第一股,張磊為何如此看好ZooM

2020-12-19 互金圈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Zoom是高瓴資本在美股的第一重倉股,從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高瓴資本開始重倉Zoom,第一季度末的數據顯示,Zoom是高瓴資本第一重倉股,Zoom已經連續三個季度成為高瓴資本在美股的第一重倉股。

今年開始到現在,Zoom的市值已經上漲了6倍多,市值超過了老牌藍色科技巨頭IBM,這是劃時代的時刻。

2020年第三季度末高瓴資本每股持倉情況

Zoom

談起Zoom必須得提其創始人袁徵,袁徵出生在山東泰安,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對技術非常熱愛,對矽谷非常嚮往,但是英文非常不好。

為了去美國矽谷,袁徵申請籤證被拒8次,直到第9次籤證才通過,初到美國,英語差的袁徵,找工作四處受阻,但是工作非常努力,後在WebEx創始人朱敏的公司工作,這又是一位IT屆的傳奇人物。

2007年思科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ebEx,袁徵成為思科工程的副總裁,在美國科技企業中,華人能有這樣的成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但是袁徵在2011年決定創業,因為在思科這樣的巨頭企業裡,產品已經多,視頻會議不是其主要產品,收購WebEx更多的是想豐富產品線,而不是想繼續大力投入WebEx,而且在和客戶的溝通中,袁徵發現企業客戶對視頻會議的需求很旺盛,但是花了10幾年心血做的WexEx並不能夠得到客戶的滿意。

2011年袁徵和幾十名WebEx的工程師從思科離職,創立Zoom,幾個月的時間,第一個版本的Zoom上線發布,能這麼快研發出新產品,這得益於袁徵幾十年專注視頻會議軟體的經驗。

2012年Zoom以其簡單易用、高清畫質的視頻會議功能迅速受到歐洲商務人士喜愛,一炮打響。

靠著簡單易用,而且視頻具有高清晰、高保真、高流暢,Zoom得到以快速的發展,2017年Zoom的收入為6080萬美元,2018年這個數字達到了1.5億美元,2019年更是高達3.3億美元。

2019年4月18號,Zoom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為36美元,募集7.5億美金。袁徵擁有Zoom約22%的股份,是公司的最大股東。

2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人們居家從事線上會議和社交,對在線會議軟體的需求劇增,Zoom由於高品質已經在市場得到了認可, Zoom的業績得以快速增長。

Q1季度Zoom營收為3.28億美元,同比增長116%,Q2季度營收為6.63億美元,同比增長355%,A2季度營收7.772億美元,同比增長367%。Zoom已經連續兩個賽季營收超過300%。

用戶規模、淨利潤也大增,進而帶動Zoom的股價和市值齊飛。Zoom的市值早已經超過千億美元,袁徵的身價早已經進入了全球富豪榜前100,今年財富增長超過百億美元。

Zoom市值狂飆的同時,還有一個投資人也獲益頗豐,他就是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早在2014年,高瓴資本就開始投資Zoom,在Zoom後續幾輪融資中,高瓴資本繼續加倉。

Zoom上市後,高瓴資本又繼續加倉,現在Zoom是高瓴資本在美國的第一重倉股,為何張磊如此看好Zoom?

高瓴資本為何如此看好Zoom?

1、市場前景

2018年視頻會議的市場規模約78億美元,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55億美元,這是一個千億規模的行業,Zoom的市場規模約10%,隨之行業的發展,加上Zoom簡單易用、高清畫質的優質產品性能,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將會選擇Zoom。現在全球50%的世界500強企業都在用Zoom雲會議產品。這說明好的產品必然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遠程辦公成為疫情期間保持工作的最佳選擇,視頻會議迎來了大爆發期,在疫情期間Zoom提供不限時長免費的在線視頻會議,得到了眾多企業和辦公一種的認可。疫情相當於免費給Zoom做了個廣告。

2、長期價值

張磊從五礦工作5年後前往耶魯大學攻讀碩士,為了解決學費,張磊在耶魯大學基金找到了一份實習工作,在耶魯大學實習期間,張磊師從和巴菲特齊名的價值投資大師大衛·史文森教授學習價值投資。張磊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耶魯大學師從史文森的經歷,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2005年張磊放棄國外高薪和舒適的工作,回國創立高瓴資本,把價值投資的理念帶給了高瓴資本。

張磊認為價值投資關鍵是企業能否給社會創造價值,一旦企業給社會創造價值,解決社會問題,社會總有一天會回饋企業。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跨時區、跨地域的商務溝通越來越頻繁,組織的生產形態越來越靈活,這時候需要有高效的視頻會議提高溝通的效率,Zoom簡單易用、高品質的產品能夠提高工作溝通效率,解決了社會的痛點,具有長期價值。

張磊在和袁徵的溝通中發現,Zoom創立之初就推崇產品的極客精神,推崇符合市場邏輯的用戶導向文化,打造讓用戶開心的產品,袁徵把「傳遞快樂」作為Zoom的企業文化,員工快樂了,工作自然有熱情,Zoom的員工都有很強的工作熱情,不斷學習、不斷追問、不斷滿足用戶需求,讓企業都圍繞共同的產品和邏輯做事情,因為出色的管理能力,2018年袁徵因此獲得了全美最佳CEO。

因此Zoom具有長期價值,張磊從2014年就開始投資Zoom,後持續加碼。

除了Zoom,張磊在企業服務行業還投資了廣聯達、寧德時代等,除了企業服務,高瓴資本在網際網路、物流、製造業、大健康、消費等多個行業投資了幾百家企業。

如網際網路行業的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拼多多、百度、美團、攜程、滴滴等企業。

製造業的美的、格力、公牛集團、福耀玻璃等。

得益於這些成功的投資,最新的胡潤百富榜上,張磊的財富高達280億元,高瓴資本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從創業之初的2000萬美元上漲到現在的5000億人民幣,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公司,張磊無疑是成功的,稱張磊為中國投資一哥也不為過。

最近張磊把過去15年幾百家投資案例所涉及的投資理念、方法寫成了自己的唯一本新書《價值》,張磊在其新書中首次公開了高瓴的7大公式,這本書張磊花了5年的時間才完成,不像有些大佬寫的書概念、理論、公式太多,晦澀難懂,張磊用10個投資案例和11個親自手繪的插畫貫穿全文,加上張磊文科狀元的文筆,讀故事一樣讀投資,很容易讀懂,值得一讀。

張磊在直播推廣本書提到,這本書所有的版權收益捐給慈善機構,在提升自己的同時,還能做慈善,也蠻好。

眾大佬共同推進張磊新書《價值》

相關焦點

  • 高瓴資本760億海外持倉曝光:385億重倉中概股,新進硬核科技和...
    北京時間今天(8月15日)凌晨,高瓴資本披露了今年二季度的美股持倉數據。根據其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報告顯示,高瓴資本在美股持有74隻股票,持有市值達109.4億美元,合計約760.38億人民幣。
  • 高瓴資本看中的醫藥股,10倍股
    高瓴資本張磊在12月8日線上大會表示,今年疫情影響下,顯然醫療健康是最大的投資機遇,生命科學、生物技術有望迎來寒武紀大爆發時代。>持倉:7900萬股收益:400%4、泰格醫藥:成本:38(2018年大宗轉讓)現價:150持倉:750萬股
  • 高瓴清倉蔚來:誰失之東隅,誰收之桑榆
    作者 | 吾人  昨天,一則高瓴資本清倉蔚來汽車的消息在市場中引起軒然大波: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瓴資本已不再持有蔚來汽車股份。這則消息被視為高瓴不看好蔚來發展的佐證。  要知道,高瓴曾經對蔚來青睞有加,高瓴資本是蔚來上市前的重要投資者。而且在創辦蔚來之前,創始人李斌便於與高瓴資本張磊探討過造車事宜。
  • 對抗不確定性:高瓴張磊的「三把火」「三哲學」和「七公式」
    」 ——語出高瓴張磊 的確,「人尚未奔跑,時代卻已策馬揚鞭」。 黑天鵝亂飛的2020年,疫情蔓延、油價崩盤,股市走勢好比心電圖忽上忽下。在這樣的局勢下,9月初,在線視頻會議軟體Zoom登陸美股,短短幾個小時內大漲近50%。多年前就重倉Zoom的高瓴,一夜之間狂賺8.9億美元。
  • 跟著高瓴去炒股,不愁沒有鈔票數
    由於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外界了解高瓴的投資情況一般只能通過上市公司公告、或是年報中的股東變化信息,很難實時跟蹤高瓴的操作情況。「炒高瓴作業」之所以還會成為風潮,其投資標的的長期收益表現是關鍵。作為京東、貝殼等中概股的投資方,同時也是「重倉中國」的代表,高瓴的投資標的遍布A股、港股、美股三地市場,其中中國企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 已經不看好了?林園投資連續三個季度減持片仔癀
    從財報的數據看,片仔癀的業績表現似乎還不錯,然而,主張長期持股的林園投資旗下產品卻已經連續三個季度選擇賣出片仔癀,難道「股神」林園已經開始不再看好片仔癀了嗎?林園的操作對於投資者又具有怎樣的參考價值呢?
  • 私募富豪榜來了:沈南鵬300億張磊220億 還有這些大佬們
    騰訊背後的男人張磊220億因競購格力再次刷屏今年47歲的張磊身家也從去年的200億攀升到了220億元,最近兩年高瓴資本和張磊格外受關注,其投資的公司包括騰訊、蔚來、百度等。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高瓴資本共計持有美股58家公司,持有市值為76.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4億元),持有市值相較於一季度末的59.87億美元增加了超16億美元(112億元),即27%;而相較於去年底的37.46億美元持倉則更是翻倍。
  • 藍月亮往事:被高瓴張磊「養大」的「中國版寶潔」?
    以13.16港元/股發行價計算,創始人羅秋平、潘東夫婦身家暴增近500億元,有望晉級中國富豪榜前70位,而陪跑藍月亮10年的高瓴資本也將斬獲近20倍收益。高瓴是目前藍月亮最大的外部股東,持有藍月亮上市前10%股份。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曾表示,藍月亮就像是早期的「中國版寶潔」。
  • 高瓴資本張磊:創業者只有留在牌桌上,才有機會最終贏得時間
    而隨之而來的一切變化,又重新構築了VC/PE大變局下的市場再平衡:「二八效應」行業分化的格局已然成為現實。 這背後,一個顯而易見的邏輯是,頭部機構在這場「危機」中,彰顯出「應付自如」的實力。 典型如高瓴資本。
  • 「洗衣液第一股」來了,能否成為中國的「寶潔」?
    來源:政商參閱微博「洗衣液第一股」來了,能否成為中國的「寶潔」?兩度被傳上市,後均被官方否認,中國的「洗衣液之王」,如今真的上市了。2020年6月29日,藍月亮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11月18日,藍月亮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12月4日,藍月亮啟動招股;12月16日,藍月亮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本土日化第一股」。
  • 金元順安、東吳、長安旗下三隻基金連續多季度十大重倉股高度雷同...
    如果同一城市的三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的三隻基金,在連續三個季度內持有的前十大重倉股均高度雷同,你會怎麼想?  《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獲知,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長安產業精選混合這三隻分別屬於三家不同基金公司、不同基金經理的基金卻出現了神奇一幕:三隻基金2017年度第三季度前十大重倉股100%相同,二季度80%以上相同;一季度其中兩隻基金70%相同。  此外,這三隻基金近一年來的業績曲線也極為相近。
  • 從格力電器到凱萊英,高瓴資本的「選股」密碼
    第一財經消息,凱萊英(002821.SZ)連夜更新再融資方案後,股價毫無疑問地衝擊漲停。作為唯一投資人的高瓴資本,再一次進入公眾視野。醫藥創新、品牌消費、網際網路,這些依然是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最青睞的行業,而這些企業的共同點,幾乎清一色都是各自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
  • 高瓴資本158億元高位建倉隆基股份 張磊打的什麼算盤?
    高瓴資本成為第二大股東12月20日午後,隆基股份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6%股權,本次交易的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本次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
  • 中國洗衣液老大藍月亮IPO獲批,高瓴張磊當年看中了什麼?
    這要從藍月亮的創始人羅秋平以及背後的支持者,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說起。01高瓴當年看中了什麼?「中國第一PE」高瓴資本的領導者張磊曾在美國求學工作多年。當他回國並於2005年創立高瓴資本時發現,雖然超市裡滿貨架的日化用品幾乎都是他熟悉的國外品牌,但他卻怎麼都找不到已經在美國用慣了的洗衣液。
  • 百麗,高瓴的鞋櫃-虎嗅網
    百麗自從在去年成為了高瓴的「鞋櫃」之後,就開啟了「變形」之路,如今,這家曾經的鞋業巨頭,在私有化完成近一年之後,開始放大招了。於是,百麗國際的鞋類業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之後幾年的表現,在其公開的數據上有著明顯的體現:2014財年Q4以來,其同店銷售額錄得連續13個季度負增長,其股價也在與日具減。
  • ...進34家公司 林園再買一家中藥股!高毅、景林、淡水泉最新持倉揭曉
    而分析二季度私募基金重倉行業,可發現其倉位最重的三個行業恰恰正是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和電子。此外,從增持角度看,私募基金在二季度還重點加倉了家用電器行業,該行業的整體漲幅也高達40.75%。其中,私募新進268隻個股、增持167隻個股、214隻個股持倉無變化,另有160隻個股雖然繼續重倉,但相較一季度末的持倉水平有所下降。從行業配置情況看,醫藥生物是私募最為看好的品種,其自2019年二季度至今,已連續5個報告期成為私募持倉最重行業。二季度末,79隻私募重倉的醫藥股合計被持倉市值高達233.76億元。
  • 今日美股三大指數最新消息 美股又創一個1987年來最差
    好壞參半消息使得周二美股震蕩下跌  美國時間周二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美股在盤中一度上漲但在收盤時仍然以下跌結束了今天的交易。今天盤中有一些好壞參半的消息,導致大盤的走勢較為震蕩。
  • 馮柳新進34家公司林園再買一家中藥股!高毅、景林、淡水泉最新持倉...
    而分析二季度私募基金重倉行業,可發現其倉位最重的三個行業恰恰正是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和電子。此外,從增持角度看,私募基金在二季度還重點加倉了家用電器行業,該行業的整體漲幅也高達40.75%。其中,私募新進268隻個股、增持167隻個股、214隻個股持倉無變化,另有160隻個股雖然繼續重倉,但相較一季度末的持倉水平有所下降。從行業配置情況看,醫藥生物是私募最為看好的品種,其自2019年二季度至今,已連續5個報告期成為私募持倉最重行業。二季度末,79隻私募重倉的醫藥股合計被持倉市值高達233.76億元。
  • 馮柳新進34家公司林園再買一家中藥股 高毅、景林等持倉揭曉
    高毅、景林、淡水泉、重陽最新持倉揭曉記者 | 劉增祿二季度以來,在滬指漲幅超過20%的牛市背景下,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行業分別累計上漲了71.8%、45.96%、40.75%,明顯強於市場平均。而分析二季度私募基金重倉行業,可發現其倉位最重的三個行業恰恰正是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和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