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我們又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古語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我國立春有些習俗一直流傳下來了,比如在立春這天喝春酒、吃春餅。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自然界與人們的心目中,也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所以呢,立春這天吃的東西也比較講究。
喝春酒
喝春酒在我國古代就有,現在很多地方仍然延續著這一傳統習俗。初春的溫度忽冷忽熱,風乾物燥,人們的免疫力隨之下降,適宜飲酒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吃春餅
古代每逢立春日,民間有吃春餅、春卷的飲食習俗。春餅是用麥麵烙制或蒸製的薄餅,以豆芽、韭黃、粉絲等炒成的合菜作餡兒包著使用。以往,吃春餅時講究去醬肉鋪叫盒子菜,店家送菜上門。盒子菜分格碼放著燻大肚、松仁小肚、爐肉、清醬肉、燻肘子,食用時切成細絲,再配上幾份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菜、攤雞蛋,一起卷進春餅裡吃。吃春餅講究將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名為「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