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業行業塑造者吳厚剛向全球推介海洋牧場模式

2020-12-20 中國網

中國網3月11日訊 吳厚剛,中共黨員,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現任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大連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漁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會長、遼寧省漁業協會副會長、大連海參商會會長、大連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生於、長於距離大連市65海裡黃海深處的小島——獐子島,是土生土長的漁民的後裔。經歷了獐子島人建設「海上大寨」、轉戰海外從事遠洋捕撈的艱苦創業階段,在成長中經歷並熟悉、了解海洋一線的各項工作。現在,每年都要到涉海產業鏈各個環節一線調研。

點擊進入 2013年度海洋人物評選專題

吳厚剛主要從事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工作。獐子島集團是一家以海洋牧場、海珍品育種、育苗、養殖、海洋食品加工貿易、活鮮品冷藏物流、漁業休閒、客運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海洋產業集團。在涉海行業中已工作27年。2013年最令吳厚剛引以為豪的是以「行業塑造者」身份參加冬季達沃斯,向全球推介海洋牧場模式,以促進全球漁業生態、可持續發展。他帶領團隊,不斷完善海洋牧場模式,推動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質量增長。

據了解,2013年,獐子島集團大洋活品銷售取得突破,獐子島海二維碼可追溯體系啟用;蝦夷扇貝育苗用佔市場不到1%的水體規模產出佔市場23%的二級苗種;集團獐子島貝類加工中心正式開業,保稅區中央冷藏物流基地竣工等。

相關焦點

  • 獐子島:海洋牧場裡的全產業鏈
    這一幕出現在一些海洋牧場,目的是建設可持續的漁業發展模式。什麼是海洋牧場?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比較陌生。的確,人們會經常聽說養牛、牧馬或放羊的草原牧場,卻很少聽到這個新鮮的詞兒——海洋牧場。簡單說,海洋牧場是在特定的海域裡有計劃地培育和管理漁業資源而設置的人工養魚場。
  • 第三屆中國國際海洋牧場博覽會和遼寧(大連)國際漁業博覽會在大連...
    新華網大連10月23日電(記者郭翔)23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海洋牧場博覽會和遼寧(大連)國際漁業博覽會在大連同期開幕。展會共設立展位909個,吸引參展企業343家,其中,遼寧省外企業130家。  據了解,中國國際海洋牧場博覽會已於2018年、2019年連續舉辦兩屆。第三屆中國國際海洋牧場博覽會以「綠色發展、智慧升級」為主題,集中展示國內海洋牧場發展成果、漁業裝備及配套設施、漁業技術與服務、產業融合成果以及國內外先進技術等。
  •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肖寶華:發展海洋牧場 助力休閒漁業
    《海洋與漁業》記者日前採訪到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肖寶華,他指出,開發海洋牧場是發展休閒漁業的必由之路。打造全生態鏈海洋牧場如果說蔚藍生態是海島的最大優勢,海洋牧場就是維持這一優勢的重要方式。在他看來,發展海洋牧場,要聯動生態牧場、珊瑚花園,修復保護、水下體驗、水上運動、濱海旅遊以及海洋文化於一體,擴展海陸空間,協同岸線資源、帶動產業鏈條,建立全生態鏈、全產業鏈、模式創新、資源聯動、品牌高端、典型示範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生態綜合體。海洋牧場不是固定模式當前,沿海地區建起了不少海上風機。
  • 深耕海洋:煙臺創新海洋牧場產業模式
    2005年,啟動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統籌謀劃海洋牧場建設,注重全產業鏈打造、全價值鏈延伸、全生態鏈構建、全服務鏈支撐,推動傳統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煙臺是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多的城市。目前,全市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佔全國的1/8;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23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00萬畝,佔全市海水養殖面積的近1/3。
  • 30餘家媒體聚焦煙臺 看海洋牧場如何帶動休閒漁業
    8月7日,「媒眼看煙臺·聚焦品牌農業」全國媒體行採訪團來到位於煙臺牟平區的東宇海洋牧場,通過實地體驗了解該牧場如何致力於海洋漁業發展和海洋生態健康發展,堅持「科技開發,生態應用」,帶動休閒漁業等相關行業發展。
  • 廣西建海洋牧場促海洋漁業轉型升級
    編者按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集約化海水健康養殖,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大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是優化海洋生態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漁業轉型升級、推動漁業供給側改革的有效途徑。
  • 順豐陽光海洋牧場:從淺灘走向深藍,休閒漁業轉型升級
    集海洋牧場智能管護、休閒漁業觀光旅遊、海上垂釣、科研等多種功能於一體近年來,隨著旅遊富市的發展,日照順風陽光海洋牧場創新休閒漁業創新發展模式,將增養殖業與旅遊、休閒相結合,推動休閒旅遊轉型升級,打造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漁民直接受益的海洋牧場,
  • 遼寧大連金州新區:大力建設海洋牧場 打造海洋漁業航母
    以投放人工魚礁為基礎,以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為手段,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全面打造新區海洋漁業航母。  二、繼續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加強近岸漁場建設  近年來,金州新區累計放流中國對蝦苗16.5億尾,日本對蝦苗14.6億尾,三疣梭子蟹3.3億粒。共投入資金6040萬元。
  •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張顯良局長到山東日照調研海洋牧場建設和...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張顯良局長到山東日照調研海洋牧場建設和休閒漁業發展2016-10-13 11:51:00&nbsp&nbsp&nbsp&nbsp調研組一行實地查看了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冷水團養殖工船、休閒海釣平臺改造平臺、開發區中心漁港、嵐山區西潘漁港、順風陽光海洋牧場等現場。
  • 大海深處有「良田」 海洋牧場正在改變傳統漁業生產方式
    「傳統模式養殖,養殖戶從幼魚苗到成魚養殖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中間發病概率高,且養成後市場銷售狀況不確定,養殖收益不能保證。」陳德剛說,海洋牧場網箱及平臺建成後,公司與周邊中小型養殖戶籤訂中苗魚供應合同,養殖戶按照公司要求及標準養殖,養殖到一定規格後,公司負責收購,並投入海洋牧場網箱中繼續養殖。這種「接力養殖」對養殖戶及海洋牧場來說可謂「雙贏」。
  • 科學認識漁業資源增殖、海洋牧場、增殖漁業內涵及其發展定位
    關於漁業資源增殖、海洋牧場、增殖漁業及其發展定位3月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主持的中國工程院諮詢研究項目在驗收會上,專門針對「漁業資源增殖、海洋牧場、增殖漁業」等常用科學基本術語的差別和各類增殖活動發展定位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明確了漁業資源增殖、海洋牧場、增殖漁業三個概念並無科學意義上的差別;縱觀國際一個半世紀的增殖漁業史,實現資源恢復意義的增殖比較難;世界海洋漁業資源數量波動的歷史也表明,自然界的漁業資源恢復是一個複雜而緩慢的過程;提出了實事求是,準確、適當地選擇增殖漁業(海洋牧場)發展定位,採取一類一定的精準單向措施來保證增殖目標實現的建議
  • 海洋牧場的中國樣本
    近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海洋牧場發展論壇在遼寧大連舉辦。論壇研討了海洋牧場在修復海域生境和生物資源養護中的作用,並交流先進技術和典型經驗。會上,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19年度4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年度評價結果,其中被列為「好」的示範區有5個,被譽為「海上塞罕壩」的唐山祥雲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排在首位,成為海洋牧場的中國樣本。
  • 海洋牧場+休閒旅遊!青島著力推進現代漁業融合發展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11月26日,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了落實市委關於向濱海休閒度假旅遊、海上觀光旅遊轉型的要求,實現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市政府近日印發《青島市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方案
  • 局長+區長直播賣蛤蜊 30多個青島本土漁業品牌上線向全國推介
    局長+區長直播賣蛤蜊30多個青島本土漁業品牌上線向全國推介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5月9日,2020青島漁業品牌線上推介會在國內知名B2B農產品電商平臺「一畝田」上線,30多家青島本土品牌企業同時在線做推介
  • 海洋牧場建設走在前列 「煙臺模式」在全國推廣
    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擁有海參、鮑魚、對蝦等各類海洋生物資源500多種,海洋生態環境優良,海洋資源豐度指數較高。據了解,煙臺是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
  • 全球首艘!打造海上「移動牧場」 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
    這是中國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該船的建造向世界提供了深遠海養殖的「中國方案」。具有3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介紹,近年來,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總體狀況不容樂觀,過度捕撈導致海洋漁業資源衰退,而傳統的網箱等近岸養殖方式面臨養殖密度過大、局部水域環境汙染等諸多問題,養殖病害及赤潮、綠潮頻發,水產品質、安全與環境矛盾日益突出,成為現在海洋產業面臨的一大問題
  • 第三屆中國國際海洋牧場博覽會在大連舉行
    記者楊少明報導 10月23日,以「綠色發展、智慧升級」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海洋牧場博覽會在大連開幕,遼寧(大連)國際漁業博覽會同期舉行。2018年和2019年,中國國際海洋牧場博覽會在大連連續舉辦兩屆,農業農村部決定將其永久落戶大連。
  • 海上巨型移動牧場!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開建
    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介紹,近年來,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總體狀況不容樂觀,過度捕撈導致海洋漁業資源衰退,而傳統的網箱等近岸養殖方式面臨養殖密度過大、局部水域環境汙染等諸多問題,養殖病害及赤潮、綠潮頻發,水產品質、安全與環境矛盾日益突出,成為現在海洋產業面臨的一大問題。
  • 煙臺打造海洋牧場示範區 將規劃建設4條海洋牧場帶
    記者日前從山東省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獲悉,煙臺市在現有海洋牧場的基礎上,將規劃建設4條海洋牧場帶,打造全國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區。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成為全國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在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的實踐過程中,煙臺闖出了「海工+牧場」聯動模式、「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等一批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
  • 2019-2023年中國海洋漁業發展預測分析
    月1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兩艘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藍海201」在上海下水。  (二)海洋漁業現代化建設  2018年10月25日,農業農村部在山東煙臺召開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會上強調,要加快推進海洋牧場建設,促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為實現漁區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