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德宏,吃點什麼「撒」?

2020-12-26 騰訊網

我說國慶長假要去德宏參加一個「美麗德宏 萬象山水」的活動,就有朋友說一定要去體驗一下「撒苤」,還說「不吃撒苤,就不算到過德宏」。

德宏是雲南西部的景頗族傣族自治州。「撒苤」來自於傣語,「撒」是涼拌食物的意思,「苤」也經常寫作「撇」,是指食草動物的苦腸

撒苤的製作非常「暗黑」。

它的主料是生的牛羊肉,需要挑選純瘦的部位,用木槌持續敲打成為肉泥,把韭菜、芫荽等多種新鮮植物去汁切碎加入,再加入鹽等調料,混合攪拌均勻。做好之後,扔到牆上能夠像牛屎一樣粘住而不掉下來,所以也有人戲稱為「牛屎菜」。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說,這些生的蔬菜都問題不大,而生的牛羊肉還是存在一定的寄生蟲和細菌風險。它的安全性,完全依賴於牛羊養殖和屠宰過程中的衛生與健康。傳統的撒苤都使用生肉,而隨著人們對於生肉的顧慮增多,也就出現了把肉煮熟了再製作的「熟撒苤」。

撒苤真正的「暗黑之處」並非生肉,而是「苦腸」製作的「苦水」。苦腸」是指胃到腸的那一段,其中含有經過胃初步消化的食物。上好的苦腸在牛被屠宰之前需要餵當地一些清苦的植物,經過初步消化,出了胃之後還會有膽汁流入。在中國的許多地方,民間傳統會把動物的苦膽以及許多苦的植物作為「清熱解毒」「下火去燥」的藥物——經過了牛胃這種「純天然」加工的「多種集成苦」,被人們認為具有治病強身的功效,也就順理成章了。

苦腸在鍋裡焙乾之後,半消化的胃腸內容物會散發出香味。再加入清水慢慢熬煮,然後過濾去掉雜質,就得到了「苦水」。把苦水倒入肉團中,就是得到了撒苤的主料。

對普通人來說,這個「主料」更像是一碗蘸水,而「配菜」——煮熟的米線、熟制的牛肚、牛肝、脾,時令生蔬菜,更像主要的食材。

德宏撒苤

上圖是一套傳統的撒苤。右邊的配菜中那塊紅豔豔、軟塌塌的食材,是大半顆「涮涮辣」。涮涮辣可能是中國大面積種植的辣椒中辣度最高的品種,只需要把它放入撒汁中涮幾下,就足以滿足大多數人對辣的需求了。

把配菜放入撒苤浸透,撈起來放入口中,苦、辣、酸立刻瀰漫整個口腔,深入肺腑。酸是植物食材那種恬淡而豐富的酸;辣度可以由涮的次數來控制,也還不是問題;而苦——對於偶爾能喝純黑咖啡的我,也還是苦了一些。尤其是米線和熟肉,浸透了這種「苦撒」之後味道就變得完全陌生。

後來又嘗過幾次撒苤,都是差不多的感受。我想,對於外地的人,這實在是一種太有地方特色的食物了——或許,就像豆汁之於老北京、尿蛋之於東陽、活珠子之於南京、折耳根之於西南吧。

地方美食也從來不是一成不變,撒苤本身也是不斷發展而來。據說,撒苤源於土司貴族吃剩下的「幹撒」——前面說了,「撒」是指涼拌的食物。處理殘羹剩菜的下人們,在幹撒中加入了「苦水」——苦水源於「苤」,也就成為了「撒苤」。苦水被認為具有治病防病的功效,而撒苤也就大受歡迎。

沒有苦水的涼拌食物,依然可以叫「撒」,只是不能帶「苤」(或者「撇」)了。到了當代,「幹撒」已經不再是土司貴族的奢華,價格也不比其他的「撒」貴多少了。

這是一家小店裡的菜單。或許是因為「撇」字比「苤」更加好認,所以現實生活中「撇」字用得更為廣泛。「苦撒」就是傳統的撒苤,而「土司幹撒」就是撒苤的起源。

傳統的撒苤是生肉製作的苦撒,「生」和「苦」是它的兩大「暗黑」之處。針對「生」進行改良,是前面提到的「熟撒苤」;而針對「苦」進行的改良,最常見的就是上面圖中的「檸檬撒」和「油辣子撒」。它們都去掉了非常「暗黑」的苦水,檸檬撒突出檸檬的酸味,油辣撒突出油炸辣椒的香辣,也就更容易被現代人、尤其是來自外鄉的現代人接受。

檸檬撒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撒苤還有一些其他的變種。比如把牛羊肉換成魚肉而稱為「魚撒」,換成凝固的牛血而稱為「血撒」——不同的食材,不同的獲取難度,不同的風味口感,也使得它們的流行程度大不相同。

「撒苤」是德宏的代表。從經典傳統的「生苦撒」到最容易被接受的「檸檬撒」,代表著地方食物的發展變遷——如果到了德宏,不妨,或者說應該,去體驗一下。

作者:雲無心

來源:松鼠雲無心

本文是今日頭條籤約稿件,媒體轉載須經授權。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

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

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記得點「在看」

相關焦點

  • 德宏撒撇 ——「巴撒」
    提到德宏傣家人地地道道的一道味道 「巴撒」,德宏的吃貨們大概都知道「巴撒」傣家人叫魚撒撇,魚撒撇酸甜,口感極佳,是我們這種青年人特別喜愛。圖來自網絡選料都非常講究: 「巴撒」的選材非常講究了,最重要的是選魚,必須是鯉魚,一般要選用3斤以上的魚肉質較好
  • 到德宏一定要吃的10大美食
    放上韭菜、香柳、緬芫荽、小米辣、涮涮辣等佐料,再加入動物的「苦腸」熬製的「苦水」,配合米線、蔬菜、烤肝臟等蘸食,根據不同的原料,有牛撒、魚撒、豬肉撒、苦子撒、橄欖撒等。漸漸地,手抓飯受到德宏人的青睞,成為宴請友人的一道特色美食。 悄咪咪告訴大家,德宏的米飯和菠蘿飯空口都特!別!好!吃!
  • 德宏:這座寶藏之城,好吃到驚心動魄
    德宏人好像沒酸就吃不下東西,牛肉吃酸的,餌絲吃酸的,烤魚吃酸的,木瓜吃酸的,燒烤醬也一定要調成酸的。想要都要自動分泌口水的酸青梅 / 大靜就連酸到不能開口的青梅還要放酸水裡泡了再吃,不過不得不說最後出來的成品都很!好!吃!
  • 德宏:吃一次就上癮的雲南小城
    吃德宏,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當地人帶路。為了成為大家的德宏朋友,我們先行一步,從德宏首府芒市吃到了瑞麗,連畹町、隴川都沒放過。都說不吃撒撇等於沒到德宏,為了不白來,我們在德宏的每一天都在認真吃撒撇。除了牛撒撇,傣族人還會吃生魚撒(巴撒)和豬肉撒(撒達魯),近兩年也衍生出很多新口味,像是油辣子撒、檸檬撒。
  • 看看~德宏人有多能吃「苦」!
    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夠了生活的苦、愛情的苦,不如多嘗嘗德宏人飯桌上的「苦」。夏天涼拌苦瓜,秋天就吃苦瓜炒肉,冬天喝苦瓜雞蛋湯,無論什麼季節,你都能在菜市場看見苦瓜的身影。苦青菜可以用來醃臘醃菜、爆醃醃菜、水醃菜各種,吃不完儲存起來,可以食用到下一個青菜季,便宜實惠又美味。苦圈圈煮雞蛋湯,煮幹醃菜也是德宏人桌上的常客,除了葉尖煮湯,苦圈圈的果子也非常美味哦!
  • 在雲南德宏,吃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德宏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各種熱帶亞熱帶辛香植物種類繁多,且許多是珍貴的藥,德宏人習慣利用了這些辛香植物烹飪出極其豐富多彩的民族風味菜餚;在德宏居住的五個世居少數民族,在飲食習俗上取大同而存小異,交織形成了德宏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撒】從廣義上講,是涼拌肉食的代名詞,主要有牛撒苤、撒達魯、巴撒。
  • 【我支持南方美食】德宏傣族撒撇
    作者:寶寶知道花容為何失色撒撇,大家知道是什麼嗎!這兩個字對於雲南德宏的人來說不會陌生。撒撇是德宏傣族的一道名小吃,我是在騰衝縣一家德宏人開的小店裡吃過,吃了一次就愛上了撒撇酸酸辣辣的味道,也常常和朋友一起去吃。
  • 還在搜羅德宏美食?這裡全給你打包好了!
    根據不同的原料,還有牛撒、魚撒、豬肉撒、苦子撒、橄欖撒等。圖源:食在德宏這是德宏美食最響亮的一張名片,鹹、酸、苦、辣的蘸水,配合各種蔬菜、肉和米線,那滋味真的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在這裡,除了孔雀宴,德宏其他特色美食基本也都能吃到。 滿足感絕對大於火鍋的——手抓飯董綠葉 /攝影手抓飯傣族和景頗族都有,主要的區別在於配菜不一樣。
  • 滿嘴血色,德宏胭脂果,吃過就會愛上!
    滿嘴血色,德宏胭脂果,吃過就會愛上!"↑免費訂閱本刊 德宏有一種果子 一口下去酸到靈魂深處 吃完後滿嘴都是「血」 這種神奇的果子總讓德宏人心心念念 它就是胭脂果!
  • 德宏芒市必吃的一家景頗菜、傣味菜,味道好到要搶!顏值高到爆!
    喜歡小丫的文章請點讚、關注、分享噢!小丫會不斷為大家更新優質內容!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啦,全國各地的遊客陸陸續續到達滇南,參加景頗族、傣族的特色節日——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景頗族人民的新年,每年這時候德宏州、西雙版納等自治州都要放少數民族「年假」。
  • 酸甜苦辣,每一口都好吃到靈魂深處!這就是德宏的特色美食!
    撒苤 1 撒苤,德宏最出名的風味美食之一,將牛、豬等生肉、熟肉拌苦水(苦腸製作)或檸檬水做成調料,用烤熟的肉、野菜和 涼米線蘸著吃,因此,有人又稱撒苤為德宏的過橋米線。
  • 油燜、白灼、刺身……練塘茭白還能怎麼吃?雲南德宏人解鎖新吃法...
    目前除了界桃基地外,還在芒市風平鎮弄麼村、遮放鎮戶弄村、隴川縣戶撒鄉芒東村等建立了茭白種植基地,德宏已種植茭白800餘畝,品種為美人茭、大白茭、北京茭等。茭白還在路上訂單就已湧來要使茭白產業真正讓德宏當地的貧困戶受益,光種得好還不夠,還得賣得好。茭白種出來之後賣到哪兒去?上海的援滇幹部和德宏當地的商家動足了腦筋。
  • 正月十五到雲南德宏 共慶2018中國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節
    2018中國_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節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微紀錄片德宏影展新聞發布會2月23日,記者從2018中國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節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微紀錄片德宏影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次目瑙縱歌節將於3月1日至3日在芒市舉行,期間將舉行織錦大賽、刀舞大賽、民族文化展等豐富的民族民間特色文化展示活動。
  • 來德宏沒吃過這個,那你只是路過
    #美食原創直通車#雲南絕對是一個重口味的地方,相較於四川重慶能吃辣,廣州上海喜甜,山西喜酸,雲南那直接是酸甜苦辣鹹都能接受,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很多人沒聽過沒吃過的神仙級的蘸水-醃菜膏。醃菜膏,雲南德宏特產,到過德宏的客人,都被他酸酸的滋味所吸引。從字面意思就理解,」醃菜膏「和醃必有瓜葛,和酸定有牽扯,和蘸必有關聯。
  • 雲南德宏:「壕」氣沖天的手抓飯,想吃什麼抓什麼
    德宏地處雲南西南,是個典型大多民族聚居地,也正因如此,這裡的美食包羅萬象又極具特色。其中,景頗族的手抓飯最為特色。如果你到景頗族朋友家做客,招待你的第一餐一定是一頓豐盛的手抓飯。牛乾巴是用黃牛腿肉配上德宏地區特有的香料,用炭火烤制,再手工捶打成絲狀。當肉香混合著煙燻的原始味道在口中散開,美味無法言說。「鬼雞」名字嚇人,味道卻好得出奇。細嫩的雞腿肉撕成條狀,與小米辣和香菜混合在一起,再用青檸汁調味,顏色鮮亮,入口香、辣、酸味齊齊炸開,洗洗咀嚼,雞肉的柔嫩口感混合著香菜的獨特香味,讓人慾罷不能。
  • 這個美味有望成為德宏農特產業新寵,你吃過沒有?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提質增效之年,芒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與勐穩村委會為破解勐穩村農業產業單一問題,培育優化新興產業,推動產業不斷優化升級,經多方考察協調引進了德宏壹棵農業有限公司到勐穩村香菜塘村民小組開展檳榔芋種植,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動員下,在了解了檳榔芋的種植前景與經濟效益後,村民李應付積極報名種植檳榔芋,成了村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 看沿邊開發開放的德宏風採
    中國的改革開放分為沿海開放、內陸開放再到沿邊開放三個階段。德宏緊緊抓住沿邊開放的歷史機遇,積極融入雲南從建設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建設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再到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進程,以全局謀劃發展,從寫意轉向工筆,正成為「一帶一路」的國際重要陸港、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關鍵節點、中緬經濟走廊的門戶樞紐。
  • 德宏美食,諸如牛撒苤、涼拌魚生、等叫人垂涎欲滴,愛不釋手
    1953年7月建立德宏泰族景頗族自治區,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駐芒市芒市鎮。「牛撒撇」,在雲南省景谷縣傣族地區,有一道傣家入用來宴請賓客的世傳名菜,稱之為「牛撒撇」。牛撒苤在製作上較為講究,有苦撒和檸檬撒之分。當地人在吃法上也有區別,一般是冬季喜歡食用苦撒,夏季喜歡食用檸檬撒。 傣家人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充滿了濃鬱的民族風味,成為雲南省德宏州特色小吃中一枝絢麗的奇葩。 傣家人擅長製作各種風味小吃,許多大自然裡的飛禽走獸,山芼野菜便成了傣家人廚中的美味佳餚。諸如牛撒苤、醬燴田螺,涼拌魚生、酸扒菜等叫人垂涎欲滴,愛不釋手。
  • 德宏這家傣味太特別了,一桌子沒幾個見過的,有的菜愣是沒敢吃!
    喜歡小丫的文章請點讚、關注、分享噢!小丫會不斷為大家更新優質內容!潑水節快到了,全國各地的人民都湧到了滇西南,德宏的大小城市突然好多人,連酒店就訂不到了!過完潑水節,迎來來年一整年的好運氣,然後是不是該清清爽爽去吃個大餐呢?今天小丫就為大家介紹一家傣味菜——德宏味道。
  • 德宏國際目瑙縱歌節活動亮點搶先看!
    2018中國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節將於3月1日—3日在德宏芒市拉開狂歡的帷幕,這場狂歡節日將會有些什麼樣的主要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麼亮點吧!朋友們,還等什麼?快來一起目瑙縱歌吧!景頗族的舂菜、燜菜、拌菜、燒烤、鬼雞、比撒、竹筒菜、煮雜菜,以天然、綠色、生態的動植物產品為原料,採用舂、拌、烤、煮、炸等方法精心烹製,因酸、辣、苦等獨特風味而聞名,無論是鳥獸魚蟲,還是花果野菜,只要是身邊觸手可及的都可做出美味來。景頗水酒用糯米、山泉水和純天然植物製作的酒麴發酵而成,回味甘甜、醒腦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