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瀘州話土的很,但是很有味道,瀘州方言淺談

2020-12-07 江陽沽酒客

瀘州語音瀘州話屬北方話系統,它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與普通話大同小異,但在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原音韻時期的語音遺痕,同時了受到客家話的影響。其中最能代表瀘州語言特色的是有入聲調。瀘州方言中的聲母共有二十個如圖:

瀘州方言中的韻母有三十七個:

瀘州方言有5個聲調,和普通話相比瀘州方言多了「入聲」這個聲調。如:肉、曲、漆等。如下圖:

當然瀘州方言中也有兒化音,從兒化在韻母系統的分布情況看,出來個別的韻,大多數的韻母都可以兒化。

從具體情況看,有的音節在此處可以發生兒化,在另一處卻不能兒化。瀘州話和普通話中,詞義和音義相同的一個詞,它的末音節在兩個音系中的兒化情況並不完全一致。例如:「蒼蠅」「電燈」「扳手」等在瀘州話中要兒化,而普通話中不兒化;而「八哥」「敗家子」「飽嗝」等詞相反,在瀘州話中不兒化,在普通話中要兒化。還少數詞意義本來相同,但兒化後意義就發生了改變。如「愛人」本來都可指妻子或丈夫,兒化後瀘州話仍指配偶,但在普通話中就有「逗人喜愛的意思」。

「兒化」詞主要有這幾方面

1、第一種是代詞的兒化。

有人稱代詞:別個兒(別人)自家個兒(自己);

指示代詞:弄個兒、從個兒、弄根兒(這樣辦)浪個兒、浪根兒(那樣辦);

疑問代詞:問人:哪個兒、啥個兒(誰)。問事物:啷根兒、件兒,問處所:那點兒、啥點兒、啥跟兒、啥跟堂兒、啥堂壩兒、哪根堂兒、哪根兒(哪裡、哪兒),

問時間:哪會兒、哪陣兒、哪時兒、啥兒會、啥時候(哪會兒),問方式:啷個兒、怎個兒(怎麼、怎樣辦)。

2、第二種是單音量詞大都能兒化。

例如:一支兒、一隻兒、一斤兒、一錢兒、一分兒、一塊兒、一份兒、一張兒、一堆兒、一根兒、一墩兒、一鏟兒、一包兒、一對兒。

3、第三種是帶有疊音詞綴的形容詞末音節往往兒化。

例如:癢酥酥兒、白生生兒、麻乎乎兒、辣乎乎兒、幹酥酥兒、薄菲菲兒、火巴弄弄兒、粉嘟嘟兒、溫嘟嘟兒、木杵杵兒、短杵杵兒、齊杵杵兒。

4、兒化詞帶有表示厭惡,鄙夷,輕慢,戲虐等感情色彩。

例如:瞟眼兒(斜眼人)、刁氣兒(挑剔,過分講究)、冬瓜兒(糊塗蟲)、打幌手兒(做假動作)、偷瓜兒(小偷)、爛癮兒(在社會上胡混的人;耽於惡嗜好者)、閒經兒(多話;談是非)、日白生兒(說大話、謊話的人)、藥媽兒(巫婆)、憨包兒(傻子)、癟嘴兒(嘴巴扁平的人)等。

二、從詞彙上

瀘州方言詞彙十分豐富,地方特色很強,每年出現的新詞新語也很多,充分體現出了瀘州人豐富的日常生活帶來的詞語變化。

1、形容顏色的詞有: 曲黑、曲麻答黑(很黑) 訓白(非常白) 綠陰綠霞(非常綠)雀青(臉色黑) 焦黃(很黃) 非紅(很紅);

2、獨具特色的動物名稱:曲寺兒(蚯蚓) 丁丁貓兒、馬馬丁兒(蜻蜓) 油爪母兒(蚱蜢) 格蚤(跳蚤) 金啊子(知了) 渠貓兒(青蛙) 賴格寶(蛤蟆) 巢衝(蛔蟲) 偷油婆(蟑螂) 叫雞兒(蛐蛐兒) 爪豬兒(蜘蛛) 孫猴生兒(螳螂) 推屎爬兒(屎殼郎) 鹽耗兒(蝙蝠) 號雞雞(老鼠) 新姑娘兒(瓢蟲) 魚擺擺、擺擺(魚);

3、四字的形容詞:做迷打樣(做作) 哈批爛實、哈迷日眼、日不攏聳、日瘋倒顛(很傻) 裝瘋迷翹(裝瘋) 日門倒拐(討厭) 假巴意思(假裝)。

瀘州方言詞彙瀘州方言在語詞方面保留了一些古蜀語,也保留了一些中原地區和南楚地區的古漢語詞。瀘州方言詞彙與普通話詞素有很多相同之處,但也存在一些差異。首先是詞素完全不同。如瀘州方言瀘州方言「討」,普通話為「摘」;瀘州方言「茨菇」,普通話為「荸薺」;瀘州方言「臉殼」,普通話為「面具」;瀘州方言「瓢兒果」,普通話為「梧桐籽」;瀘州方言「娃兒書」,普通話為「連環畫」。瀘州方言與普通話詞素部分不同。如:瀘州方言「聲氣」,普通話為「聲音」,瀘州方言「土老肥」,普通話為「土財主」。

但是瀘州方言與普通話的詞素也有完全相同的。如:瀘州方言「正真」,普通話為「真正」,瀘州方言「鬧熱」,普通話為「熱鬧」。瀘州話「歡喜」,普通話「喜歡」意思一樣的。

瀘州方言,土味十足,但是有別具味道,你要是用瀘州方言讀古文特別是古詩詞其實很押韻,這種上古音的保留也算瀘州話的特色,其實今天的瀘州人說的瀘州話,跟三十年前的瀘州人已經有很大的區別了,就是把一些鄉間俚語基本上被規避掉了,我們在接受了更多普通話的薰陶以後,就是說瀘州話中已經把很多發音跟普通話重疊了,雖然還是瀘州腔調,但是跟過去的瀘州方言已經不是原來的味道了。不過與時俱進,也沒有什麼不好。

另外瀘州的四縣三區沒個地方的方言差別都比較明顯,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補充。今天我就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來把方言文化再熱起來,也算是會雙語的人撒。

相關焦點

  • 瀘州方言雜談,那些曾經的土味,才是地方文化的精髓
    寫下這樣的題目,必須有一個表態,我們不是語言學家,對我們來說,方言就是母語,說方言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我們當然也會說普通話,推廣普通話對於與外地人交流是很必要的,可以說,我們從不排斥推廣普通話,只是希望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不要忘了土生土長的方言,或者講,不僅僅是不要遺忘那麼簡單,而是要重新拾起來,將方言成為日常對話的第一語言。
  • 從「納」到「他」,淺談漸漸消失的瀘州話和鄉土文化
    在瀘州的環境下用家鄉話一點不奇怪,但是你走出去,如果全國有一種通用語言你不用,那麼你要嘛膽怯要嘛自負。但是我們那個鎮的鎮長,卻全程用瀘州話跟人交流,我還成了翻譯。如果這位鎮長是個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瀘州人,我還能體諒,父輩們很多確實缺少這種外來交流,但是她是八零後,我覺得這就有點說不過去,還有的勉強說普通話,自己人聊天立刻又轉化了,結果搞得不倫不類,而外來的朋友,也覺得他沒得到尊重,不知道我們背地裡議論了什麼。
  • 經典瀘州話大集錦,幽默和智慧四川方言領域的一朵奇葩
    看著這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地方,除了喝酒有時候搞得日瘋倒癲以外,其他時候我們都是比較靈醒。瀘州人的語言裡包含的土味成分充滿了幽默和智慧,你要是沒有警割(瀘州話察覺的意思),今天江陽沽酒客就來給你總結一盤。
  • 「雄起」和「汃耳朵」——瀘州男人,性格裡的矛與盾
    其實瀘州話裡「雄起」和「汃耳朵」平常用的都不多了,說不多的原因是這個普遍的四川方言,並不算瀘州人的專利。當然也不能說不是瀘州話之一。《古微書》輯漢緯書《尚書帝命驗》云:「有人雄起,戴玉英,履赤矛。」不可否認的是,「雄起」現在仍然具有雅俗兩種含義,但是它至少在雅的層面上已經返本歸根,同它在漢代時的用法對接了。此外,雅文化與俗文化本是雙向互動的關係,如果我們更多的人對"雄起"一詞雅的含義有一個清晰無誤地了解,就可能促使此詞俗義的用法逐漸萎縮、甚至消失。
  • 你知道瀘州說「日白」是啥意思嗎?來聊聊關於「日白」的事
    日白是一句四川典型的方言,大概因為不太上檯面的問題,在舞臺表現中也不多見,但是作為地方土語,它還是被普遍應用,至少在瀘州話裡,日白的概率使用很大,僅次於錘子。更多的時候是表達:這個人特別能吹牛,侃大山,但是又不靠譜,滿嘴跑火車。以前關於日白,瀘州民間還編了一首順口溜,跟今天李伯清常常表演的假打有異曲同工之妙。
  • 瀘州民間傳說告訴你,關於貓和老鼠如何從相愛到相殺
    因為今年是庚子鼠年,之前江陽沽酒客曾經寫過一首關於老鼠的打油詩,很多朋友覺得蠻有趣的,又因為今年一開始的疫情,讓大家越發不待見鼠年,認為它不吉利,甚至有人希望把十二生肖鼠給去掉,用貓來代替,雖然有點搞笑,但是也是大家壓抑的一種發洩方式吧。
  • 一道家常豆花鯽魚,瀘州美食的奧義,盡在民間的廚房裡
    豆花是川南大多數人民喜愛的家常菜,看起來跟豆腐似的,但是它真的不能簡單認為是豆腐。我們吃完豆花以後,總會有剩下的豆花材料,沘幹豆花多餘的水分,剩下的就可以再做其他的美食。 比如麻婆豆花(豆腐)、家常豆花(豆腐)、當然也有二面黃,也可以用來讀魚。
  • 都說瀘州味道獨成一脈,但是現在的瀘菜又在哪裡呢?
    中國是一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度,並不是中國人好吃懶做,反而是因為我們懂得飲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一種對食物有一種特殊的眷戀。在歷史的長河,逐步形成了四大菜系。又有南方精緻,北方豪邁的說法。一般而言四大菜系分為:一、四川菜系,簡稱川菜。
  • 除了豬兒粑和黃粑,號稱瀘州漢堡的渾水粑和蜘蛛粑你吃過嗎?
    疫情來臨過後,我們已經很久沒出門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整個人感覺有點頹廢。當然沽酒客精神意志是沒有垮掉的。最近發覺就那麼一點出息,原來人在禁錮的時候,還是飲食男女那點欲望,沽酒客雖然不是太會吃的人,但是這個時候就是越發懷念其實平時並不怎麼吃的瀘州小吃。
  • 四川「最難聽懂」的城市方言,一個是樂山話,一個是在瀘州的縣中
    ,但實際上,四川有很多城市方言不同,他們也很難聽懂,所以介紹四川最難聽懂的三種城市方言。3.樂山語,樂山是四川一個地級城市,也是四川發展不太好的城市,全國最有名的是擁有樂山大佛,另外,也有利於城市旅遊業的發展,而且,即使是樂山人說的樂山語也很難聽懂,因為有地區特色,所以到目前為止一直保持著古代五音的方言,所以遊客很難聽懂。
  • 瀘州酒心糖,藏著特曲的醇香,那是我們兒時的味道
    酒城瀘州,以酒聞名,但是除了酒,我們還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板眼」,今天沽酒客來跟大家說一個跟老窖酒相關的土特產——酒心糖,那可是老瀘州人兒時難忘的美味記憶。口腹之慾與心智之養的關係,口腹之慾是物質層面,心智之養是精神層面,物質滿足了能促進精神層面的更多享受,當然物質不足,精神也可以有獨立的一面,也可以有精神的享受,所以二者相互影響,又相對條件下獨立。所謂飲食男女,雖然粗鄙但是很有道理,酒心糖大概就是這樣的產物。
  • 這家店在瀘州36年了
    在瀘州你要說哪裡早餐最好,問十個人,怕有十個不同的說法,對於早餐的習慣來說,雖然味道佔了絕大部分原因,就近原則還是比較多。不是瀘州人懶,也不是瀘州地方太大,而是早點其實很多人講究快捷,趕著上班,好在瀘州每一條街大約都有幾個過得去的早餐店,方便了周圍的群眾。
  • 這家店在瀘州36年了
    在瀘州你要說哪裡早餐最好,問十個人,怕有十個不同的說法,對於早餐的習慣來說,雖然味道佔了絕大部分原因不是瀘州人懶,也不是瀘州地方太大,而是早點其實很多人講究快捷,趕著上班,好在瀘州每一條街大約都有幾個過得去的早餐店,方便了周圍的群眾。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瀘州沒有那麼多早餐店,那個時候主城區就那麼大,特別時候八十年代初期,剛剛改革開放,個人經商的都在試水。但是敢於第一個嘗螃蟹的人,大多數還是得到甜頭了的。
  • 瀘州的「畫雞腳杆」,喝「豆豆酒」和「打會」,知道是啥嗎?
    一群人想吃某樣東西,錢不夠怎麼辦,就湊在一起,用紙團寫上金額,其中一張是跑腿,就是雞腳杆,金額是買這個吃的總價,進行不同分類,比如五塊錢,分成一塊、五毛不等,最後有一張是跑腿不出錢,搓成團,大家抓取,如同北方說的抓鬮一樣。我們叫畫雞腳杆。
  • 瀘州味道何處尋?今天我們對於美食的態度,跟老一輩瀘州人的鴻溝
    本文較長,希望進來的有耐心閱讀,喜歡可以收藏,歡迎關注江陽沽酒客一個接地氣的人文民俗文化原創作者。首先,這篇文章不是給餐飲界寫的,沽酒客沒那個能耐,我們是消費者,消費者就是記住它吃過的味道,我也是民俗文化愛好者,始終覺得地方飲食也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老一輩人的味道記憶,我也樂意收集。
  • 淺談湖南時尚方言詞語及其文化心理透視
    淺談湖南時尚方言詞語及其文化心理透視近年來,由於湖南電視、廣播傳媒事業的飛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特有的時尚方言詞語在湖南流傳。它們具有形象性、通俗性、流傳性的特點。反映的內容主要有:(1)反映湖南人交際變化;(2)反映湖南人稱呼變化;(3)反映湖南人經濟活動變化。它們折射出湖南人求新、求異、從眾等社會心理。   近年來,受到湖南電視、廣播傳媒飛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一些有湖南方言特色的時尚詞語非常流行。
  • 瀘州冬季四大白水素菜,實惠營養,加上海椒蘸水比吃肉還下飯
    瀘州是四川的一部分,當然不可能不感染這樣的氛圍。沽酒客是瀘州人,雖然在吃上面只是略微懂點,到底還能寫上幾句,今天我們談的是一些普通的食材,不貴,也不難的,而且還是素菜,但是哪怕就是一個菜,瀘州人都能讓它做得特別下方。
  • 方言網絡文藝別沉溺於「土味」-光明日報-光明網
    像網絡空間裡大受歡迎的陝西方言民謠《西安人的歌》、微電影主題曲《重慶的味道》、低苦艾樂隊的《蘭州蘭州》,用方言演唱配上地域的風土人情、美食美景,不僅是自媒體內容生產者表達鄉音、寄託鄉情的載體,也是網民了解城市文化的有效路徑。    方言網絡歌曲為方言的傳承找到了舞臺,同時也讓方言褪去了「土」和「俗」的標籤。川渝風味的說唱,三秦大地的搖滾,成為網生代追捧的新時尚。
  • 方言真的很土嗎?江西方言不但文雅,不少還是古漢語
    「方言」這個詞,好像一聽上去就自帶土氣,其實方言中存在粗鄙之語是很正常,包括普通話也存在不少髒話,要說方言土氣,其實只是刻板印象,有些地區的方言甚至存在不少驚喜之處。那些習以為常的方言詞彙,非但不土,反而相當文雅。
  • 方言表情包:網絡青年「土味」表達 讓方言來「網際網路+」
    離開家鄉19年後,80後創業者肖飛(化名)在老家河北省正定縣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將「土得掉渣」的方言製作成「正定方言」表情包,瞬間「霸屏」正定人手機。生活在北京的80後張利明,是河北省磁縣人。去年他製作推出了3款表情包。第一款只有一人下載,就是他本人。但「邯鄲方言」卻好得出奇,累計下載總量已超45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