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信陽毛尖 多名專家再向「小渾淡」開炮

2020-12-10 環球網

右邊是過度追求「小、細」的茶,茶湯渾;左邊茶葉茶湯則較清澈明亮。痴迷茶文化的茶農趙凡國認為,清湯是好毛尖,口感好。

河南商報記者 程國昌

實習生 索旎/文

記者 唐韜/圖

4月29日,在信陽毛尖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周年座談會上,信陽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宋效忠說,現在亟須轉變信陽毛尖的「芽頭觀念」。在他看來,過度追求「物以稀為貴」的芽頭茶,不利於信陽毛尖的發展。

與宋效忠比,中國著名茶葉專家歐陽道坤批評意味更濃。他說,認為信陽毛尖是「小渾淡」,是對信陽毛尖的誤解。在過去10多年裡,信陽毛尖一直走在「歧路」上,對茶農、消費者以及信陽毛尖品牌,都是極大傷害。

被誤解的信陽毛尖

前幾天舉辦的信陽茶葉節上,信陽市商城縣茶農趙凡國設了擂臺,要跟得金獎的信陽毛尖公開「鬥茶」,他針對的是市場上認為「毛尖茶湯越渾越好」的不正常現象。

趙凡國從18歲就開始研究茶葉,對茶葉及茶文化痴迷。

信陽毛尖是「小渾淡」的說法,似乎已得到普遍認可。連續多日,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市多家茶城的多個信陽毛尖茶葉店走訪,推銷人員介紹信陽毛尖的特點時都大同小異,「好的信陽毛尖細圓緊直,條形越細越好。」「喝起來鮮爽,湯比較渾,芽小,白毫很多,信陽毛尖就是『小渾淡』嘛!」「越渾的毛尖越好。」……

認為信陽毛尖「越渾越好」,令「茶痴」趙凡國難以接受。從2009年開始,他在鄭州茶葉市場做了三年多的調查,發現最受商家歡迎的信陽毛尖大都是渾湯。而他自己做出的清湯茶,卻找不到願意代理的商家。

信陽毛尖被誤解了,趙凡國說,無論是陸羽的《茶經》還是後來學者對茶葉的論述,都沒有「信陽毛尖是渾湯」的表述。

被過度追求的「小渾淡」

中國著名茶葉專家歐陽道坤發現,對信陽毛尖的誤解從2000年左右就已出現。此前,他在信陽毛尖集團任副總裁,曾多次公開批評信陽毛尖發展走入了誤區。

「過度追求小芽頭、不帶葉,而且衝泡過後是渾湯,認為越渾白毫越多。」歐陽道坤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那之前,「小渾淡」正是對劣質信陽毛尖的評價。歐陽道坤分析,一味追求信陽毛尖的芽頭,是因為芽頭確實胺基酸比較多,喝起來更爽口。太小的芽頭還沒完成生長,茶多酚含量少,喝著沒有苦澀味。「芽頭的外觀也確實比較好看。」他說,片面追求外觀,導致單獨芽頭的茶葉有了市場需求。

信陽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宋效忠是信陽市茶葉協會名譽會長,他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說,從口感上來比,芽頭茶不如一芽一葉的口感好。由於只重視外觀,最應被強調的口感反而被忽略了。

宋效忠說,中國綠茶的不正常發展,跟中國文人與茶結緣有關。「中國的茶葉繼承了文人身上的不少劣根性。」他說,與口感相比,文人更在意的是外觀和精神感受。

他舉例說,宋徽宗就在《大觀茶論》中說,「凡芽如雀舌穀粒者為鬥品,一槍一旗為揀芽,一槍二旗為次之,餘斯為下。」宋徽宗認為,芽小如雀舌、穀粒的是極品。「皇帝的讚賞會導致很多人開始跟風。」

宋效忠說這其實是一種誤導,唐代「茶聖」陸羽就認為,茶葉不是越小越好。

「渾茶肯定不是好茶」

歐陽道坤說,有了市場需求,追求利益的商家就會大肆推廣。靠茶葉為生的茶農們,也只能跟著市場跑。

信陽農林學院茶學系主任郭桂義並不反對芽頭茶。他介紹,正在實施的信陽毛尖標準中,就有一個「珍品」的等級,要求85%以上為單芽,其餘為一芽一葉初展。但在這之前的標準制定上,最高級別是「特優」,要求95%以上一芽一葉初展,其餘為一芽一葉。

於是有人質疑是質量標準向市場妥協,過度強調單芽茶葉。

趙凡國也不反對芽頭茶。他說,芽頭、一芽一葉都能做出好茶。他最反對的是把「渾茶」誤認為是毛尖特質。他稱,這種誤解是商家與企業不負責任只追求經濟效益的結果。

郭桂義說,「渾」是為了追求小、細,過度碾制導致白毫脫落。

趙凡國與歐陽道坤都不認可「湯渾是白毫脫落」的觀點。歐陽道坤說,其實「渾」是茶葉本身的塵土,在過度碾制時脫落了,並非什麼營養。

不過,包括郭桂義在內的多位茶學專家都說,「渾茶肯定不是好茶。」

「一些商家不負責任,過度強調單芽毛尖,有的一斤賣好幾千(元),導致消費者花了錢,還喝不到好茶葉。」歐陽道坤說。

無奈跟風的茶農

對信陽毛尖的種種誤解,在歐陽道坤看來,這是對市場、對茶農,更是對信陽毛尖品牌的損害。

在信陽市溮河區溮河港鎮,一位茶農說:「『小渾淡』,現在市場上都興這個。」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茶葉交易中,茶商首先會看幹茶,條形越細小越好賣,條形大了其他再好也不好賣,茶商、消費者認可「小渾淡」,茶農們也就生產「小渾淡」。

「市場在變,茶農只能跟風。」信陽茶農苗幼國說。苗幼國有好幾十畝茶樹,以前每年產茶3000多斤,在市場流行單芽茶後,產量降了一半左右。苗幼國說,主要是採芽頭的人工成本太高了,採一斤芽頭需要四五個人採一天,人工成本就四五百元。

成本高了,茶葉的價格自然就高。「茶價變高了,採茶制茶的成本更高,利潤反而降低了。」他更擔憂的是,市場一旦有波動,芽頭茶賣不出去,一年就白忙活了。

一位茶商說,上世紀90年代,信陽毛尖逐漸開始追求品相,最近幾年,純芽毛尖開始盛行。「純芽好看,送禮也有面子。」

由於芽頭稀少,價格自然就高,這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買茶的基本不喝茶,都是用來送禮的。

另外,公款消費也佔了很大比重。信陽市茶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夏國宗也意識到,前幾年信陽毛尖發展中,形成了一種畸形消費。

4月29日,在信陽毛尖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周年座談會上,宋效忠公開表態說,現在亟須轉變信陽毛尖的「芽頭觀念」。在他看來,過度追求芽頭茶,會導致信陽毛尖的產量低、成本高,並且口感不一定好,不利於信陽毛尖發展。

2015信陽國際茶博會上,幾名顧客在挑選茶葉

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河南商報記者 程國昌 實習生 索旎

著名茶葉專家歐陽道坤一直在為信陽毛尖大聲疾呼,希望信陽毛尖能告別「小渾淡」,回到正道上。

信陽市茶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夏國宗也承認,之前的毛尖市場確實存在非理性行為,政府與企業也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積極倡導毛尖發展轉型,回到平民化、大眾化的發展軌道上去。

逐漸轉變的銷售方式

信陽市原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效忠的一個朋友,曾委託他幫忙買兩盒信陽毛尖,點名只要商城的茶葉,「因為他懂茶,知道商城的毛尖泡出來不是渾湯。」

事實上,不僅是商城,信陽不少大型茶企業也不再製作渾湯茶,而是逐漸引導消費者認識真正的信陽毛尖。

信陽鯤鵬茶葉常務副總孟偉權說,真正的信陽毛尖泡出來的顏色應該是嫩綠、淡黃、清澈明亮,鯤鵬茶葉在賣茶時,就會特意給消費者解釋。

痴迷做茶20多年的信陽茶農趙凡國說,湯渾是製作工藝中出現了問題,最需要的是提高制茶的技術,讓老百姓喝到真正的信陽毛尖。

在信陽茶葉節上,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轉變「細、小」的觀念,引導消費者轉變「小渾淡」的認識。

龍潭茶葉一名工作人員說,龍潭一直走的都是平民路線,「做的茶葉大都是一芽一葉,不再追求單芽茶。」該工作人員稱,這樣成本降低了,但通過提高技術,製作出來的茶口感並沒有變差。

另一品牌的參展人員也表示,公司會把相同質量的茶葉做成兩種形態:一種迎合市場需求,碾製得很細很小;另外一種則不再碾得非常細,保證不出現渾湯。他說,在賣茶葉時會優先向消費者介紹後一種茶葉。

越來越難做的「高端茶」

河南商報記者走訪時發現,信陽毛尖定價最高的一斤能達到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但主要還是中檔茶葉賣得比較好,一斤1000塊錢之內的。」某品牌茶葉店的工作人員說。

歐陽道坤說,2013年之後,高價格的消費正在逐漸減少。「這跟中央出臺一系列規定,抑制公款消費有關。」夏國宗在調研時發現,這兩年茶葉市場確實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其實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信陽毛尖。2013年,西湖龍井、竹葉青、六安瓜片、碧螺春等名茶春茶上市後,接連大幅跳水。

尤其是2013年西湖龍井新茶,價格由之前的1斤1萬元,跌到了1斤不足1萬元。

一名茶商分析,往年會有一些政府機關單位購買大量新茶,但從2013年開始,這種消費就幾乎沒有了。

「以前很流行的單芽茶成本很高,比如採制一斤單芽茶,需要4個人採一天,人工成本都要500元左右。但要是採摘一芽一葉或者一芽兩葉,一個人甚至可以採好幾斤。」夏國宗說,買家少,成本居高不下,導致「高端茶」越來越不好做。

貴的不一定是好茶

趙凡國這幾年在市場調查時發現,不少高價茶都是為了迎合消費者不懂、虛榮的心理,以價格為噱頭進行炒作。

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市北茶城走訪時,一名茶商表示:「現在消費者都追求小芽茶,覺得好看,送禮有面子。」但信陽本地產的小芽茶量少、價高,很多人消費不起,不少茶商就收購湖北的茶葉,按信陽毛尖的工藝製作出來,冒充信陽毛尖賣。「這樣的茶價格低、樣子好看,但是口感肯定不如信陽本地產的毛尖。這是對信陽毛尖的另一種傷害。」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劉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好茶不一定貴,貴的不一定是好茶。劉勇說,可以預測,那些質次價高、渾水摸魚的所謂「好茶」將會被市場淘汰。

信陽茶農苗幼國回憶,早在1985年茶山分產到戶時,當時信陽毛尖的青雕大多採摘的是手指長短,以大葉片為主,最貴的每斤才7.5元,銷路很好,產量也高。「茶葉畢竟是大眾消費品,老百姓都喝了,才能賣得好。」他說。

提高產量 做大眾茶品

信陽農林學院茶學系主任郭桂義認為,做高端茶還是平民茶,這是市場的選擇,商家與茶農都會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什麼茶葉好賣,就會生產什麼茶葉。

夏國宗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現在茶葉回歸理性的時機已經到來,「更何況,從專業品茶的角度來說,一芽一葉的口感可能更好,價格成本也低。這正是信陽毛尖需要向大眾消費轉型的原因。」

信陽官方也在通過多種措施,鼓勵茶企轉型,引導茶葉走向大眾消費。當地政府為了擴大茶葉產量,降低成本,正在推廣機械化採茶。「對購買採茶機器的企業,國家財政補貼13%,信陽市財政也會拿出同比例的財政資金補貼,鼓勵企業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夏國宗估計,轉變了芽頭觀念後,信陽的茶葉產量可以增加30%~50%,企業與茶農的收益也都會有保障。

這正是趙凡國希望看到的,連續幾年,他都在茶葉展上擺擂臺,跟獲獎的茶葉比拼,普及信陽茶葉文化,但4月28日那天,他的鬥茶廣告被人撤掉了。他說,這是生產渾茶的人覺得損害了自己的利益才撤掉的。這讓他意識到,讓真正的信陽毛尖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小混(渾)蛋(淡)」會把信陽毛尖帶到坑裡去嗎?
    「小,是指信陽毛尖的葉片小;渾,是指信陽毛尖倒水之後茶水混濁;淡是由於採的都是明前茶,茶葉內涵物尚且沒有積蓄到位,因此味道偏淡」。我追問,信陽毛尖「小渾淡」的特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信陽毛尖「小渾淡」的說辭,儘管沒有見諸正式的文字,但是已經得到信陽茶產業界不少人的默認。
  • 信陽毛尖渾湯好還是清湯好?專家:應該回歸口感,淡化外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珂文圖)上周,信陽文新茶業老總劉文新一句話「渾濁而明亮才是好毛尖」,引發茶圈子一個話題事件。毛尖茶湯究竟該不該渾,茶葉究竟是不是越小越好,諸如此類的話題討論多年了,公婆各執一詞,吵吵個沒完沒了。
  • 劉文新解讀信陽毛尖遭質疑
    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文/圖一直以來,「小渾淡」才是優質信陽毛尖的說法,備受茶葉專家和茶農詬病,信陽毛尖龍頭生產企業——文新茶葉老總劉文新近日在定義信陽毛尖時,認為一杯上好信陽毛尖應該是「湯色有毛,渾濁而明亮」,這個觀點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被指「不懂詞義也不懂信陽毛尖」。
  • 信陽毛尖來自北方的茶,湯清香高味濃色綠,為什麼有清湯渾湯之說
    晾水:綠茶多鮮嫩,不宜高溫衝泡。在公道杯中注入燒開的沸水,降溫至衝泡所要的溫度後,備用。投茶量:以1:50的基本投茶比例,再根據:人數、茶葉的粗細老嫩、茶具的大小、個人喜好、等因素綜合確定。明前信陽毛尖以下付費內容目錄:【信陽毛尖】為什麼有 「清湯」 與 「渾湯」 之說?
  • 信陽毛尖商城高山茶標準發布
    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楊緒偉作為信陽毛尖中的一匹黑馬,信陽商城高山茶近年來顛覆了人們對信陽毛尖「小、渾、淡」(芽小、湯渾、味淡)的認知,深受資深茶友追捧。12月1日,信陽商城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商城高山茶》團體標準實施新聞發布會,請茶葉專家對該標準進行了解讀。因為葉片肥壯,商城高山茶才好喝與常規信陽毛尖不同,商城高山茶以「芽頭大,湯色清,味道濃,耐衝泡」著稱,在茶行業享有獨特優勢。
  • 信陽毛尖為何被稱為「小混蛋」?最上等的茶,晚採一天就跌40塊
    信陽毛尖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有著綠茶之王的稱號,之所以叫毛尖是因為這種茶剛剛長成一個小尖兒的時候口感最好,最適宜採摘,而此時的茶葉,還沒有完全成熟布滿了細小的絨毛,以貌取名就叫做毛尖。信陽憑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種植出的毛尖茶入口微苦,回甘持久,口感順滑,滿口留香。
  • 綠茶信陽毛尖的三個特性,兩個類型,一種功能,你了解多少?
    在信陽地區眾多的產茶地,雖然都把春茶稱作信陽毛尖,但信陽毛尖也分成三六九等,以大別山區的高山茶最為出色和正宗。信陽毛尖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有著「綠茶王」之稱號,之所以叫毛尖,是因為這種茶葉剛長出時還沒有展開,葉芽布滿了細小的絨毛,以貌取名故叫做毛尖。此時的茶葉最適宜採摘,營養豐富口感最好,信陽憑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種植出的毛尖茶入口微苦,回甘持久,口感順滑,滿口留香。
  • 「信陽毛尖」舉世聞名,但不懂茶的人卻不會喝:這茶怎麼不乾淨?
    最近,我就來到了河南省信陽市的「信陽毛尖」原產地,一方面親身體驗「信陽毛尖」的整個採摘、製作過程,一方面也是想來細細品嘗這「綠茶之王」的味道,看看到底有什麼玄妙之處。喝茶需要儀式感,這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信陽毛尖的口感特點,10種不同信陽毛尖的口感!
    1、明前信陽毛尖(開採第一周的信陽毛尖)通常無苦,或微苦,回甘和耐泡度都最好。2、雨前信陽毛尖(開採第二、三周的信陽毛尖)通常入口微苦澀,回甘能到喉部,茶湯的柔和度和平順度都要比明前茶要差。3、春尾信陽毛尖:通常入口滋味濃烈,稍微有回甘,大部分有火味,茶湯粗糙。4、夏茶信陽毛尖:從頭到尾就是兩個字:苦澀。5、秋茶信陽毛尖:味道淡,通常有澀味。
  • 「恕我直言,信陽毛尖天下第一!」
    今天,就跟著風物君一起來探探「信陽毛尖」裡藏著的驕傲與深情吧~毛尖是信陽人骨子裡的驕傲信陽的茶好,得益於大自然的饋贈。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信陽的山水,為茶提供了絕佳的棲息之地。高山雲霧出好茶,作為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區,雨熱同季造就了蜿蜒山丘間的雲生霧化,仿若仙境。憑此天時地利,自古以來,信陽都是茶葉的主要產區。
  • 叫「毛尖」的名茶這麼多?你可能只知道信陽毛尖吧……
    · 正· 文· 來· 啦· 中國十大名茶中,常與黃山毛峰聯繫起來的便是名字中同樣帶個「毛」字的信陽毛尖。 同黃山毛峰的地位一樣,信陽毛尖也是站在毛尖茶金字塔頂端的茶品。它的幹茶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香氣高爽,滋味甘醇。
  • 信陽毛尖茶葉價格,信陽毛尖多少錢一斤?
    信陽毛尖,身為毛尖茶中的良品,其價格也並不便宜。且茶葉市場上質次價高的狀況同樣是時有發生,所以要購到真正的信陽毛尖,很有必要了解下信陽毛尖的價格構成,懂得自我鑑別,華祥苑茗茶小編將與茶友們一看究竟。實際上信陽毛尖有好多種,多種水平多種價格,因此說很貴也不算過,說很便宜也沒有錯,但都不可以太離譜。通常情況下,本土茶商收購新鮮純毛尖27-29元/元上下,若按3.7斤製作而成一斤幹茶,那麼就是說104-107元/斤上下,加上加工費和煤氣電費等,生產成本可達120元/斤上下,這是夏茶,味道當比不上秋茶,更別說春茶。
  • 一篇文章弄懂信陽毛尖
    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衝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先用開水燙洗茶壺,再用壺裡的熱水浸潤茶杯,有利於去除壺內異味,輔佐揮發茶香。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 信陽毛尖的泡法與飲用 信陽毛尖如何衝泡
    信陽毛尖茶葉嫩綠透澈明亮,不含任何雜質,全身有碧綠光澤同時又密布著白毫,衝泡出來的茶湯湯色亮綠。許多喜歡飲茶的人如果引用此茶一定會稱讚其為好茶的。那麼信陽毛尖茶應該如何衝泡呢?下面來看看吧1、潔具:先用開水把茶具衝洗乾淨,這樣既可以先洗杯又可以達到溫杯的效果。
  • 信陽毛尖王子:信陽毛尖是不是越嫩越好?
    很多愛茶人士都喜歡喝信陽毛尖茶。信陽毛尖屬於綠茶中的極品。那麼信陽毛尖是不是越嫩越好呢?下面信陽毛尖王子為大家解惑!需要正宗信陽毛尖找信陽毛尖王子,茶農直供,品質保證。搜索:信陽毛尖王子,可以找到我!信陽毛尖其實信陽毛尖不是越嫩越好,還是要適合自己的口味為最好,信陽毛尖是很嬌嫩的,一次只能採摘一顆芽頭
  • 信陽毛尖怎麼泡?喝信陽毛尖選哪個牌子好?
    信陽毛尖怎麼泡?喝信陽毛尖選哪個牌子好?信陽毛尖是一種未經過發酵的茶,衝泡得當,可以保留茶葉本身的獨特神韻,品起來更別有一番風味。而且隨著種植技術的提升和人工炒制的水平提高,現如今的毛尖品質也越來越高,那麼到底要如何衝泡毛尖才能讓味道完全釋放,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信陽商城高山茶團體標準今起正式實施
    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楊緒偉作為信陽毛尖中的一匹黑馬,信陽商城高山茶近年來顛覆了人們對信陽毛尖「小、渾、淡」(芽小、湯渾、味淡)的認知,深受資深茶友追捧。12月1日,信陽商城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商城高山茶》團體標準實施新聞發布會,請茶葉專家對該標準進行了解讀。【因為葉片肥壯,商城高山茶才好喝】與常規信陽毛尖不同,商城高山茶以「芽頭大,湯色清,味道濃,耐衝泡」著稱,在茶行業享有獨特優勢。
  • 信陽毛尖衝泡出來的茶湯,為何湯色會顯得渾濁不清澈呢?
    信陽毛尖衝泡一杯,茶水渾渾不透明,不是茶葉裡的髒東西,而是茶葉嫩芽上的「毫毛」,水一衝,都掉在茶湯裡。只有信陽毛尖才會有。信陽毛尖衝泡出來的茶湯渾濁,很多人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湯色會顯得渾濁不清澈呢?其中的原因與其衝泡方式、白毫量以及製作工藝有關。
  • 喝茶之人為何鍾愛明前信陽毛尖茶?
    要理清楚這個問題,不得不先說一下信陽毛尖。信陽毛尖產自河南,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能夠被評選為十大名茶的茶葉,足以證明信陽毛尖本身的品質與口感。作為一款綠茶,信陽毛尖幹茶均整有光澤,外形幼細圓直,白毫明顯,衝泡後無論是嫩綠還是黃綠的茶湯,均湯色明澈,清香高揚,入口芬芳,鮮爽濃醇,有明顯的回甘滋味。在1990年的時候參加國家評比,被評為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
  • 譽為「綠茶中的珍品」的古丈毛尖,能跟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比嗎
    信陽毛尖茶產自河南信陽,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素有「綠茶之王」之稱,是河南省著名特產,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也是一種價格非常高的優質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