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避難三鄉

2020-12-23 大河網

插圖/王偉賓

  □谷礦強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首被人無數次引用、感動了無數人的《摸魚兒·雁丘詞》,其作者是元好問。

  元好問(1190—1257年),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元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說起元好問,他與河南宜陽縣也有關係。他曾避難寓居於宜陽三鄉,其間一群文壇巨士聞風而至,談詩論道,切磋學問,三鄉古鎮一時間星光璀璨、文風大盛,後世稱之為:一代文星照三鄉。

  金章宗明昌元年,元好問誕生在忻州一個世代書香的士大夫家庭。由於他的兩個叔叔都沒有兒子,元好問兄弟三個,他又最小,所以根據當時傳統,在他七個月大時,過繼給了叔父元格,元格隨即把他帶到掖縣。

  據記載,元好問天資聰明,7歲能寫詩,被譽為「神童」。他11歲時,得到了翰林侍讀學士兼知登聞鼓院路擇的賞識,路擇「愛其俊爽,教之為文」。14歲時,元好問又師從陵川人郝晉卿,逐漸博通經史、淹貫百家……

  元好問生活的年代,宋金元連年交戰,地處晉北的太原、忻州,更成為蒙金戰爭蹂躪之地。他從16歲起開始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第。貞祐四年(1216年)五月,為避兵禍,27歲的元好問攜全家渡過黃河,寓居宜陽三鄉。當年十月,蒙古軍攻克潼關,元好問與家人南渡洛河,避難於女幾山(今稱花果山),直到年底蒙古軍北歸,他才重返三鄉。

  三鄉是唐代大詩人李賀故裡,唐高宗時設三鄉驛,轄區內有漢光武廟、唐五花寺塔、竹閣寺等名勝古蹟。元好問寓居三鄉,除了三鄉文化底蘊濃厚、相對安定外,還有一個原因:這裡是他引為「平生三知己」之一的辛願的家鄉。辛願,字敬之,金代著名詩人,居住在女幾山下,號女幾野人,又號溪南詩老。元好問對辛願的推崇喜愛,在他的《自題中州集後五首》中表達得明明白白:「愛殺溪南辛老子,相從何止十年遲。」

  在三鄉避難期間,有感於家國動蕩、民不聊生,元好問承襲杜甫的現實主義風格,寫下大量情感真摯、慷慨悲壯的詩詞。他與當時詩壇名士麻革、陳賡、陳庾等人經常登高懷古、詩詞唱和。

  興定二年(1218年),元好問離開生活了兩年多的三鄉,移居登封嵩山。摯友辛願為他設宴餞行,寫下《送裕之往許州酒間有請予歌渭城煙雨者因及之》:「白酒留分袂,青燈約對床。言詩真漫許,知己重難忘。爽氣虛韓嶽,文星照許昌。休歌渭城柳,衰老易悲傷。」其中「文星照許昌」,乃是元好問最初擬往許昌,後來發生變故,遂改道登封。

  1221年,32歲的元好問進士及第,任國史院編修,留官汴京。1226年,調任河南鎮平縣令,次年,改內鄉縣令。任內鄉縣令期間,他重視農桑、關心百姓疾苦,帶領百姓修築堤壩、抗旱排澇,身體力行發展農業生產。在元好問的治理下,亂世之中的內鄉呈現出少有的繁榮。

  正大八年(1231年),元好問調任南陽縣令,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成績斐然,《河南志》讚揚他「知南陽縣,善政尤著」。此後又升任尚書省令史、左司都事、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官至翰林知制誥。「為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是他的品德與操守,也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

  1234年,元滅金,元好問隨金朝大批官員被俘。晚年重回故鄉後,他隱居不仕,於家中潛心著述,編成《中州集》,這是一部金代詩歌總集,收錄金期的詩人詞客以至布衣百姓的詩詞2116首,他還為250餘名作者寫了小傳,填補了中國文學史的空白。

  1244年冬天,55歲的元好問從洛陽出發,再回三鄉。此時,距他離開三鄉已有26年。昔日群賢宴集之地,如今人去樓空,一個個好友知己或駕鶴西去,或流亡他鄉。特別是好友辛願的辭世,更令他悲重萬分,發出了「兩都秋色皆喬木,一代名家不數人」的感慨。元好問這次故地重遊,既是對三鄉寓居生活的重溫,也是對知己辛願「昌谷煙霞久寂寞,歡遊還肯到三鄉」的回應。

  元憲宗七年(1257年)九月四日,元好問在獲鹿寓舍逝世,享年68歲。

  元好問一生顛沛流離、遭遇坎坷,但他始終清廉自守、勤於政事,深受文人士子和群眾的愛戴,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清代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遺山集》中評價元好問:「才雄學贍,金元之際屹然為文章大宗。」


相關焦點

  • 走進元好問故居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元好問,文章獨步天下三十年。他博大精深的文化成就和歷史貢獻至今受到國內外人們的深切敬仰。元好問故居位於山西忻州西張鄉韓巖村,這裡是研究元好問思想和學習精神、及實地感受的重要場所。院落四周用三米多高的磚框土坯牆圍成方形,向南開啟的拱形磚砌大門上方鑲嵌著晚清名臣徐繼畲題寫的「野史亭」。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那麼這首次的原作者,這就出自當時年僅十六歲的天才詩人元好問之手。元好問(1190-1257 ),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 。
  • 武漢三鄉工程網全面助推武漢「三鄉工程」「網際網路+」
    為促進鄉村振興,武漢市於2017年創新實施了「三鄉工程」,推動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三鄉工程」受到中央農辦肯定,並在全省推廣。2018年,武漢市推動「三鄉工程」拓面提質三年(2018-2020年)行動計劃。
  • 傳統「三鄉」美食再現
    三鄉,這裡有發達的經濟,這裡有豐富的飲食文化資源,傳統的食品更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使會做傳統食品的人越來越少,市民能嘗到傳統菜餚、小吃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日前,中山溫泉賓館請來有多年做中山菜經驗的老師傅,推出了多款以傳統手法炮製的傳統菜式以及三鄉特色食品,或許我們可以從今昔菜式的變化中,感受一下三鄉人生活的變化。
  • 元好問:醒來賞明月,醉後拂清風
    詩人元好問趕考路過并州,看到一個獵人捕殺了一隻大雁,另外一隻大雁因為失去的同伴而自殺。感慨之餘,元好問買下了這一對死去的大雁,並將他們埋葬。於是,元好問寫下了這首詞。這就是可憐人李莫愁每次出場自帶的BGM《摸魚兒·雁丘詞》。強調下,我不是要說什麼愛情。前面只是引子。
  •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相關鑑賞
    沒錯,這句詞出自金朝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第一次聽到這句詞,直覺上是描寫人類愛情的悽美,並沒有聯想到天上飛的大雁。元好問自己在創作這首詞時估計也沒有想到,整首詞因為這句話而流傳千古,成為歌頌愛情的千古絕唱。
  • 那個寫出「情為何物」的元好問,究竟是怎樣的人?
    寫這首詞的時候,元好問十六歲。那一年他第一次參加科舉,年少氣盛,躊躇滿志。赴試途中聽到兩隻大雁的浪漫故事,遂替雁兒壘石為雁丘,並寫下《雁丘詞》。元氏本是北魏皇族,家世顯赫,元好問祖上歷代為官,他的生父元德明雖不曾入仕,但也飽讀詩書。第三子元好問出生七月,便過繼給無子的叔父,掖縣縣令元格。元好問在生父母和養父母雙倍的關愛下長大,八歲即能作詩,有神童之稱。養父母遍求名師以教子,十六歲就送他赴試,然而榜上無名。對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而言,一次科舉失利大概不足以構成嚴重的打擊。然而他還不知道,這只是個開始。
  • 食在三鄉新體驗
    近日到三鄉吃飯,才知道以往認識還有待提高。 原來,三鄉餐廳數量太多,飲食業比石岐還要激烈,以致延伸出一種超級「貼身」服務,如果你想到哪間餐廳吃飯,打個電話到餐廳報出自己在哪,預約好時間,到時自然有車來接,吃完飯還把你送回去———不另收費。免費專車接送最初是一些餐廳發起,針對雅居樂這類住宅小區內自己沒有交通工具的香港人推出的,哪知竟成了三鄉餐廳的基本服務。
  • 古代詩文裡的瘟疫(4)元好問救助白樸
    封面新聞記者 李貴平元代文學家、戲曲家白樸的《天籟集》中寫道:他的好朋友元好問曾經在一場瘟疫中救過自己:「嘗罹疫,遺山晝夜抱持,凡六日,竟於臂上得汗而愈,蓋視親子弟不啻過之」。戰亂與瘟疫之中,是元好問忘我的堅持與悉心的照顧,救生命於垂危,將白樸從死神手中奪回,元好問無疑給了白樸第二次生命。混亂的1232年,也就是金哀宗天興元年,在同蒙古軍大戰中輸掉三峰山大戰後,為了守住這最後的都城汴京,哀宗下令將城外的軍民、南渡的將士家屬以及附近城市的軍民全部遷入汴京,並全城戒嚴。
  • 三鄉有支大媽歌詠隊
    她們活躍於三鄉各村(居)舞臺,憑著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贏得了觀眾們一致稱讚和好評。她們從1月13日至17日之間,共有9場預訂的演出。春節期間,她們的演出訂單「爆棚」。    這支自發成立的草根文藝團隊,就是三鄉「鄉之韻」歌詠隊。自去年6月正式成立以來,成為三鄉全民修身活動的一大亮色。
  • 在三鄉邂逅美食 小城裡的大滋味
    三鄉小炒三鄉茶果水鄉蒸三寶    說起三鄉特色傳統美食,首先想到的有九大簋、三鄉小炒、三鄉瀨粉、三鄉茶果等,其中三鄉茶果已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三鄉人愛吃「三鄉小炒」,並認為「無炒不成宴」,三鄉瀨粉則中外聞名,類似桂林米粉,卻更為韌滑可口。還有時令小吃如三丫苦茶果、竹葉包兼粽、梘水兼糕、白水餃、芋頭糕、蘿蔔糕、角仔……這些鄉土滋味都讓不少僑胞魂牽夢縈。    同時,三鄉又因不少港澳鄉親和外來人口定居於此,飲食文化又變得非常多元,既有來自祖國天南海北的各式菜系,也不乏出品精良的西餐廳、港式餐廳、葡國菜、咖啡館等。
  • 在溫泉小鎮感受非遺美食 讀三鄉歷史
    ●傳統美食入選中山非遺 熟悉三鄉美食的人,對於三鄉九大簋、三鄉小炒、三鄉瀨粉、三鄉茶果等傳統美食一定有所了解。其中,三鄉茶果已申報為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鄉位於五桂山南麓,先民於北宋期間從福建一帶移居至此,因此,閩南地區的鹹茶飲食習俗得以在三鄉生根發芽。
  • 三鄉古典家具文化節昨開幕
    12月28日上午,三鄉鎮巨龍文博園內,彩旗高掛,喜迎八方賓客;鑼鼓喧天,共慶文化盛會,中國(三鄉)第五屆古典家具文化節開幕;晚上,三鄉鎮第十一屆旅遊美食文化節在三鄉文化廣場開幕。兩場盛會可謂雅俗共賞、全民同樂,擦亮三鄉作為「中國古典家具名鎮」和中山南部「文化旅遊中心」的金字招牌。
  • 元好問最豪放的一首詞,僅僅氣勢就超越了大多數豪放詞!
    說起元好問,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那句著名的愛情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一首《雁丘詞》寫盡了愛情的忠貞與生死相許,感人至深,可謂千古絕唱。元好問是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詞人,他自幼就被稱為「神童」。
  • 「神童」元好問與新鄉結過什麼緣?
    輝縣,可以說是元好問的第二故鄉,他晚年相當長的時光都在這裡度過......元好問:一代文宗 少年神童元好問,不是新鄉人,但新鄉人應該對他有更深的了解!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元好問是八百多年前的「古人」了,要了解這個作古的男人,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他的生平。
  • 我市「三鄉工程」服務中心籤約授牌
    9月28日,我市「三鄉工程」服務中心籤約授牌儀式在大別山金融中心二樓會議室舉行。副市長餘友斌出席活動。  為貫徹落實《黃岡市「三鄉工程」三年(2018-2020年)行動計劃》,我市與黃岡智慧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在大別山金融中心設立黃岡「三鄉工程」服務中心,採取「政府+市場」、「政策+服務」的運行模式,推動黃岡「三鄉工程」建設,服務能人回鄉創辦企業,創造優質營商環境。  市農辦黨組書記、主任朱冬明與黃岡智慧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詹遲送籤約並授牌。
  • 投7.8億元 三鄉人民醫院昨開建
    昨天上午,三鄉人民醫院新址建設進行奠基儀式。記者趙學民攝   3月13日,三鄉在大布村廣珠公路北側舉行三鄉人民醫院奠基儀式,三鄉人民醫院是三鄉醫院 「異地新建」項目,按三級綜合醫院標準建設,總投資7.8 億元,預計2021年完工,建成後將提高中山南部醫療水平。
  • 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推介:三鄉茶果 習俗多多
    三鄉瀨粉、三丫苦茶果、竹葉包兼粽、梘水兼糕、白水餃、芋頭糕、蘿蔔糕、角仔、葉仔、豆撈等美食糕點,是中山三鄉的特色小食,每年歲時節令,不論是三鄉本地百姓或是旅居海外的三鄉人都趕回家鄉吃茶果,形成獨特的傳統飲食文化。
  • 三鄉旅遊美食文化節28日開鑼
    記者獲悉,12月28日至2020年1月3日,三鄉鎮第十二屆旅遊美食文化節將在該鎮文化廣場舉行,本次美食節主題為「博愛中山·品味三鄉」,著重打造一個將美食與休閒消費相結合的高端旅遊文化節,深度挖掘三鄉鎮休閒旅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