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在閩江:水面以下,生活以上

2020-12-11 騰訊網

"

等魚咬鉤、和魚角力,是垂釣人斷不掉的念想。

而在閩江邊,就算擁有稱手的釣具、知道何時何地容易釣上魚,常來此釣魚的人還是接受,在幾小時甚至幾天內都要經歷掛餌、拋線、等待、收竿、一無所獲的循環。

面對江闊魚稀的情形,有人依然守望不可期但強烈的快感。但包括他們在內的多數人都平心靜氣:沒釣到魚很正常,反正也是想找個安靜的江邊吹風透氣。

在這裡,有魚或沒魚,結果都挺好。

"

在江濱的許多休閒活動中,釣魚是很吸引目光的存在。一些過路人會駐足觀看,順便問:釣到魚了沒有?

「沒有。」就算偶爾能釣上魚,一些垂釣人還是把它們放歸野外。

我想:那有什麼可釣的?或者說,這些人真的在釣魚嗎?

乘著入夜前後的江風,我在南江濱和北江濱公園和幾個垂釣人聊了聊。

對於來福州半年的小博而言,手裡的魚竿是用來解悶的一種工具。

在閩江邊一家酒店裡工作的他,因為人生地不熟,休息日通常在宿舍度過。

△在休息的小博

「每天在裡面上班其實挺憋的」,他並不喜歡長期呆在室內的狀態。因此,如果得到一段較長的休息時間,自己又恰好想釣魚,他就會帶上竿子和魚餌去附近放風。

與我印象中的釣魚不同,小博雖然手握魚竿,但魚線上既沒有浮漂,也不掛餌料。他糾正說,自己玩的是「路亞」:不用食物當誘餌,而是通過人工控制魚型小亮片(假餌)來吸引攻擊性強的魚類。

距小博一百多米外的沿江步道上,是黃叔常來的釣點。他喜歡在夜色降臨時前來,「空調吹太久也不好,晚上吃過飯了就來這裡透透風,感覺還不錯。」

△黃叔

五十多歲的他以駕駛旅遊巴士為業,但因為年歲的增長,逐漸成為團隊裡的「閒散人員」。約三四年前,他入手拋竿,開始把在江濱釣魚當作日常消遣。

拋竿無需手持,也不用緊盯水面的動態。只要將掛好魚食的鉤子甩進江裡、把釣竿固定住,黃叔就可以在附近歇息。

△下午6點半左右,黃叔已來到江邊調試釣竿

在閩江邊,不管使用的魚餌是否溶於水,大部分垂釣人向江面甩去鉤和餌時,往往把日常的愁苦和乏味也一同拋出,希望它們被水分解後向東遠去。

不過,恐怕沒有哪位釣魚人希望,自己在放空的同時,水裡的鉤和餌在幾個小時裡也孤獨飄蕩。

「路亞玩兒的就是一種感覺。」小博一邊感嘆,一邊轉動魚線輪。雖然沒有進一步描述所謂的感覺,但他看見魚兒躍起時的水花就暗自驚呼。視野裡,假餌依然被回收的魚線牽拉,在緩慢浮遊的同時反射著夕陽。

△小博的同事通過旁觀學習路亞的玩法

對我這位近視的圍觀者來說,如果不是讓目光順著魚線追尋,其實很難發現廣闊江水裡有一個約兩指節大小的亮片。但聚精會神的釣魚人往往敏於捕捉江面和魚竿的動靜,進入狩獵狀態後就很難分心去回想生活的乏味一面。

把六根拋竿一字排開後,黃叔坐在花壇邊聊天、抽菸、看手機,偶爾起身散步,有時只是朝江面的方向望去。

△夜裡的閩江或許已包容過無數心事

黃叔最初選擇買拋竿玩,是因為它解放人力。不過,他還是始終要留心一個竿頂上下晃動、警報鈴規律響起的時刻。那是有魚咬鉤的信號。

「就是把魚拉上來的感覺才過癮啊!」從小沿河長大、自製魚竿和餌料的他,深知這種鮮明的快感。而根據小博的描述,「感覺到魚咬鉤的時候,要是帶著智能手錶,能看到的心率起碼在160!」

只要經歷過這樣的一剎那,釣魚就成為念念不忘的事。

為了更暢快地感受拉起魚竿的美妙,垂釣老手往往不吝於購置稱手的釣具。

黃叔一次性花了近三千元:「最貴的拋竿大概五六百,有四把都是,有的魚線輪都值幾百。便宜的不好釣,我買的到現在都用得好好的。」

配置一根好用的路亞竿更加複雜,因為魚線輪的款式、線的材質和竿體的硬度都要根據釣魚的需求來匹配。為了追求更好的手感,小博手上的釣具已從兩三百元升級為六七百元。

△碳纖維路亞竿

但一個多小時過去,黃叔只釣上兩條魚,小博則一無所獲。

雖然垂釣人可以優化拉魚上岸的體驗,但魚獲的有無和種類則既受魚鉤附近的水量、氣溫、水域環境等自然環境的影響,也和魚的數量、習性有關。

△也有人偏愛早起去釣魚

因而,釣魚極少有定律,他人經驗則要根據複雜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學習。至於把所學落實到閩江,釣魚的結果就成為黃叔口中的不確定——

-會有魚上鉤嗎?

-「那不一定哦。有時候一個晚上都沒有,有時候這邊在拉魚,結果那邊的竿又有魚過來。」

-大概能釣到什麼魚?

-「也不好說。今天用的是釣白鰱和鯉魚的魚餌,但是把非洲鯽魚引來了。」

△釣魚的準備工作

為了捕捉有魚咬鉤、和魚角力的強烈快感,許多閩江邊垂釣人可盡力的,只有看準潮汐和天氣,帶上合適的釣具,找到容易上魚或是自己習慣的釣點,把鉤和餌向遠方的江面甩去。

儘管這是片江闊魚稀的流域,許多垂釣人依然願意留心魚兒上鉤的信號、小心地和魚糾纏,付出幾小時甚至幾天的耐心。

也因為釣上魚的可能性太縹緲,一些人被修煉出平和的心態,接受掛餌、拋線、等待、收竿、一無所獲的循環。

△釣魚人期待的時刻

拋竿愛好者何畢認為,自己就受益於釣魚的修身養性。

最初,他為了排解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失意而選擇釣魚。領悟到其中的樂趣後,他發現自己不再期待能釣上什麼,釣上魚後也只是順其自然地激動一陣子,又投入下一次等待,就算長時間沒有收穫也不會破罐破摔。

他把這種心態遷移到生活中,發覺自己褪去了一些浮躁。「身邊釣魚的人都帶有這種感覺。」

無論是被釣上魚的快感吸引,還是得益於等魚來的修煉,「釣」的過程更受垂釣人的重視。至於如何處理偶得的魚獲,垂釣人有各自的喜好,也根據魚的種類、來源、大小等要素區別對待。

在廣闊而複雜的江水裡,衝著某類品種或內心期望大小釣魚,實在艱難。就如何畢說:「如果你很重視魚獲,那就不要來這邊釣魚了。」

△黃叔的魚獲之一

在夜晚的南江濱和北江濱,休閒者男女皆有。但魚竿密集的路段裡,只活躍著男士的身影。

我曾經過一段百米左右的江濱步道。分散而坐的十幾人裡,有三四位女性。她們雖然都陪同愛釣魚的伴侶或朋友前來,但和釣魚少有關聯,或獨自休息,或與同行的男性聊天。

提起釣魚,她們篤定地搖頭說:不感興趣。一位中年女子的回答更為具體:「我喜歡看,但不懂具體操作。反正看的時候就當是自己在釣了。」

在福州釣魚七八年的鄭國強告訴我,市裡有一些女釣友,但不多見。也許是考慮到自身安全,女性不傾向於夜晚出門釣魚。

江邊的垂釣人總說:釣魚的人來來回回就那麼些。儘管這些老少男士萍水相逢無數次,大部分人仍然選擇在江邊保持距離,釣魚時展現義氣。

△竿主人散步去了,大叔聽到鈴聲後幫忙收竿

雖然江岸很長,但適合釣魚的地方卻不多,釣友們一般都在固定的三四個據點聚集。在同一空間,為了避免水裡的鉤互相糾纏,魚竿通常要間隔2~3米,給垂釣人劃出隱形的邊界。

身處其中的垂釣人通常專注於眼前的景象,偶爾和附近的釣友攀談。這些人因地緣和趣緣相識,但關係的頂點通常只是互相臉熟。小博初到閩江邊玩路亞時,得到一位「師傅」的指點。但是,小博並沒有留下對方的聯繫方式,也摸不清「師傅」偏愛何時來釣魚。

對許多垂釣人而言,有釣魚期間限定的聯結就夠了:交流魚情和釣魚技術,在附近的釣友有事離開時接管他的魚竿。

△兩位釣友交流經驗

面對同一條江,他們普遍期待著同一種心率飆升,即使是身邊的人釣到魚也為其激動,因而習慣於互相幫助。在這裡,沒人認為自己是「專業釣魚的」,也不因年齡、裝備和流派構成鄙視鏈,因為自己所掌握的只是釣魚這個大圈子裡的冰山一角。

一些江邊的男士稱,自己來此「野釣」。

所謂的「野」,既指明江邊釣魚的環境更天然,也意味著競技釣魚中的精細方法論未必適用。加上垂釣人的隨性,它們一同構成了閩江釣魚的「野」趣。

在南江濱公園,金山大橋以西的沿江步道由兩派垂釣人共享。

向西,是拋竿玩家的大本營,東邊的盡頭則會有人翻越護欄或蹚過覆蓋淺灘的江水,坐在離岸邊不遠的亂石上玩臺釣——拿著手持竿、緊盯浮漂的傳統釣法。這類釣法的魚線普遍比拋竿配備的短,只有更靠近江心,才能觸及更深的江水。

△橋邊的臺釣愛好者

同樣在夜間釣魚,有的人借著路燈安裝釣具,有的人會頭戴探照燈、用自帶螢光的警報鈴鐺。

△夜光使竿頭的晃動更醒目

面對上鉤的非洲鯽魚,黃叔認為,魚在閩江裡生活得久,乾淨且不會有「臭土味」,因此可以拿回去吃或者送人。但一位在對岸玩臺釣的先生既不把它放歸閩江,也不把它帶走,「這是從內河流過來的,不太乾淨,而且這是外來入侵的魚,閩江裡越少越好。」

△被臺釣玩家冷落的非洲鯽魚,看起來失去了夢想

黃叔也不會把釣上的魚都帶回家。假如是釣上紅色和黃色的鯉魚,他會馬上把它們放歸江裡,「拿了也沒什麼用。」

這個活躍於江邊、都懂野釣之樂的鬆散群體,幾乎包容一切。

除了電魚的。

△鄭國強看著這艘船感嘆:我說晚上怎麼沒見到電魚船呢......

在一個雷雨剛停的夜晚,幾十根拋竿佔滿了南江濱步道的護欄。但一個小時後,這些魚竿毫無收穫。

「說明閩江的魚快被電魚船搞沒了。」鄭國強嘆息,「雨後是最好釣魚的,南江濱也沒人放地籠,本來應該很容易有魚來才對......」

與用捕網撈魚不同,電魚除了大小通收,還讓雌魚失去繁殖能力,故嚴重性不亞於毒魚、炸魚。按現有的規定,這種行為在任何時期、任何流域都是被禁止的。撇開釣魚體驗的下降,閩江的生態正因此遭到不可逆的破壞。

△執法畫面(圖片來源於「12345」便民服務平臺)

儘管常有釣魚人和路過的人投訴,但巡邏船一離開,尾部裝了電瓶的小漁船還是照樣出沒,屢禁不絕。

△「12345」平臺上,與電魚相關的部分投訴

但面對廣闊的閩江,有人相信:江裡還是藏著挺多種類的魚,只是比較難釣罷了。加上一些組織會在閩江邊舉行魚類放生活動,因此這裡還是存在野釣的樂趣。

如果忘掉魚獲,只為守望一個不可期但強烈的快感,那麼只要還有魚,這些平和而隨性的人也許還是會一直在閩江邊釣魚吧。

*文中受訪者姓名皆為化名

近期回顧

福州古橋圖鑑:廊橋之上聽風雨,笑看稚童戲溪魚

城中到處小河溝,垂柳人家夾岸幽。

學生時代勾你饞蟲的街邊店,你和它上一次見面隔了幾年?

懷念一所學校,可以從他的專屬味道開始。

在元帥路過夏天,任蹄髈烤肉蔥餅擔仔麵的香味拂面而來

願我們都能夠好好吃飯,認真生活。

-END-

相關焦點

  • 野釣大羅非十六問答,快來看吧!
    答:個體大的羅非與其它魚類相似,警提性越高,吃餌非常慎重,造成輕口較多,抓口以下頓口為準,上頂浮漂不打,有下頓口打,特別是較沉穩的下頓口,那種快速下頓口基本是小羅非,較沉穩的下頓一至二目,甚至半目都有可能是大羅非咬鉤的漂相,這種漂相可以不加考慮起竿。 12,野釣大羅非在魚咬鉤時如何起竿?答:有可能你會說這個問題問的太無水平,魚咬鉤傳遞到浮漂產生信號就起竿嘛!
  • 野釣:2種選擇鉤號的依據,讓鉤餌入口飛快
    對於釣魚人來講,野釣充滿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從「永遠不知道下一桿中什麼魚」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野釣的誘惑力有多大。野釣中,對於直接入魚口的魚鉤來說,型號的選擇是很重要,因為這直接關乎著魚兒就餌時,能不能順利入口。
  • 野釣:如何尋找魚道?
    回到釣友的問題「野釣中,如何尋找魚的通道」為更好、更全面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1、魚道形成的因素及特徵2、野釣中,如何更快、更好選擇魚道魚道形成的因素及特徵首先魚道並非固定不變的,它與水溫、水質、食物豐富度及水體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
  • 水面以下看見的水面是什麼樣子的?這款遊戲告訴您!附科學原理
    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考慮過一個這樣的問題:從水面以下看到的水面是什麼樣子的?不過可能只是考慮過,現實生活又很難有機會真正到水下去看,筆者現在都還不會憋氣呢。但是現實中做不到的,不代表我們就不可能知道了,因為我們可以去遊戲裡看看。
  • 夏天野釣鯪魚訣竅!掌握這四招,想不爆護都難!
    一、垂釣鯪魚的季節鯪魚是暖水性魚種,在水溫15-30度的時候食慾最旺盛,低於14度食慾就開始減退,水溫在7度以下就會死亡,因此,在廣東包括整個華南地 區,4-11月份都是垂釣鯪魚的好時間,尤以5-9月份為垂釣鯪魚的黃金季節。
  • 藥酒窩料誘魚,製作配方詳細教學,野釣爆護50斤野生大魚
    藥酒窩料誘魚,製作配方詳細教學,野釣爆護50斤野生大魚。窩料想必是每位野釣達人必備的野釣彈藥了,有句話叫做「要想魚上岸,必須糧食換」,還有一句話叫「要想釣到魚,必先誘來魚」。可見一款實用的窩料必將使你的垂釣之旅事半功倍。
  • 知道六個技巧與依據,野釣尋找魚道更輕鬆
    野釣中如何尋找魚道?這應該是每位釣友都很關心的事!何為魚道?簡單點說,就是魚洄遊、覓食的路線,也是它的必經之地。作釣時,特別是在野釣中,找到準確的魚道,會有一個事倍功半的作釣效果,更能有一個好的漁獲!野釣中應該如何尋找魚道呢?這些魚道的依據又是什麼?本文就與釣友們聊一下。
  • 野釣餌料:菜籽餅、線蟲以及糟食
    野釣,就是走出養魚池到野塘、河川、溪流、水庫、湖泊去垂釣。垂釣野外,垂釣大自然。在這些「野水」之 間,大都是林水相依,山水為伴,環境開闊,空氣清新,最適宜休閒娛樂,現在最時尚的休閒方式,就是到大自然 中去。既觀賞風光,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在這些「野水」中釣魚,樂趣無窮,不僅休閒娛樂,更能健體強身。野釣,不同於池釣。
  • 冬季野釣怎樣選魚鉤?老釣手經常用這兩種鉤,中魚率極高!
    冬季野釣怎樣選魚鉤?老釣手經常用這兩種鉤,中魚率極高!很多釣友都很糾結的一個問題:野釣要怎樣選擇魚鉤?魚鉤大了,中魚率太低,魚鉤太小了,又容易跑魚。這聽起來似乎挺糾結而矛盾,但野釣就是這樣,魚的大小不一,有大魚也有小魚。現在正值冬季,溫度低了,大魚也很少會來咬鉤,一般野釣的目標魚就是鯽魚了,這次就來聊聊冬季野釣怎樣選魚鉤,既可以保持比較高的中魚率,又可以保持比較低的跑魚率。常見的魚鉤有:伊勢尼,伊豆,關東,新關東,袖鉤,海夕,丸世等。其中比較適合釣鯽魚的魚鉤是袖鉤和海夕,就主要來聊聊這兩種鉤子吧。
  • 【關注】閩江北CBD一超高層項目完成清表工作:工地進度圖曝光
    據透露,位於閩江北CBD的「新璽中心」目前已順利完成清表工作。 新璽中心項目已完成清表工作 新璽中心效果圖 據官網介紹,新璽中心做為閩江北中央商務區的超高層項目,未來將建成集江濱休閒、娛樂生活、特色商業於一體的綜合體地標。
  • 資源好不代表你釣得好,這些野釣鯽魚的技巧請拿好,乾貨滿滿
    大板鯽以上幾點都是我們野釣鯽魚時,會遇到最典型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我們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自己的野釣鯽魚技巧。野釣鯽魚時遇到小雜魚怎麼辦小雜魚確實讓釣魚人頭疼,我們野釣鯽魚不能說完全避免小雜魚鬧鉤,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減少小雜魚鬧鉤,下面我說一說最典型的解決方法:了解小雜魚喜歡吃什麼,小雜魚生活在水域的什麼水層,小雜魚的特點有哪些?
  • 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旗山、倉山及甘蔗校區...
    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旗山
  • 長沙野釣路線圖出爐 高手支招冬天野釣講究多
    湖南是有名的魚米之鄉,釣魚大軍上百萬人,很多釣魚愛好者鍾情於野釣。  野釣,顧名思義,就是指在野外的天然溝渠、河流、湖泊、水庫等地垂釣。每年國內都會舉辦數十場大型野釣比賽,2013年12月21日到22日,湖南澧縣就迎來了全國垂釣俱樂部挑戰賽,這場比賽由中國釣魚運動協會主辦,吸引了12個省的104支垂釣俱樂部參加,湖南多個俱樂部和野釣高手在比賽中取得優異名次。
  • 野釣調平水釣二目,鉤餌在水底的狀態,到底有什麼實際意義
    野釣用雙鉤,調漂最常用的方法,是調平水釣二目,既調目平水,釣目取兩目,之所以這種調漂方法最常用,是因為這種調漂思路,鉤餌在水底的兩種狀態,非常靈活,可攻可守。野釣時,因為野外水域的水底,常年無人打理,所以水底情況非常複雜,淤泥多、水草多,且高低起伏,可謂情況複雜。為了適應這種複雜的水底情況,有兩種思路的調漂方法,第一種,稱餌的調漂思路,如調四釣二,調六釣二等,目的在於精準找底,準確稱餌,浮漂的漂目,有任何的變化,都有一個明確的原因。
  • 野釣找魚道的幾種技巧
    在野釣前首先要確定釣魚的區域,哪個地方的魚情更好,調中率更高。確定釣魚位置的話,首先就要找魚道,看似簡單。卻蘊藏玄機。特別是在野外釣魚,找魚道是需要技巧的,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技巧。|||— —|||根據水的流動水流波動很大的地方,一般都不適合魚兒的生活。因為水流太快的話,就不會有泥沙的堆積沉澱,這些地方的植被就比較稀少。光禿禿的地方沒,又沒有蜉蝣生物的寄存,餌料貧乏,是不會有大量的魚集聚在這裡。
  • 夏季是廣東野釣土鯪魚的好時機,解析夏季野釣土鯪魚的4大技巧
    土鯪魚是雜食性魚類,生活在水底層,多以水中的藻類為食,同時也會吃些落蟲等水中微生物,土鯪魚不耐低溫,當水溫低於7度以下,土鯪魚就開始不適應,並且出現土鯪魚死亡。土鯪魚對水質和含氧量的要求不高,因此很多水域土鯪魚都能存活,夏季要想釣獲土鯪魚,必須根據它的習性來作釣!
  • 野釣如何才能多釣幾條魚?避免這些野釣的禁忌,收穫能翻倍!
    野釣不同於釣養殖塘,收穫的多少差異很大,不過這也是野釣的樂趣所在,不知道會釣多少魚,更不知道會不會釣到大魚。不過肯定希望能多上幾條魚,尤其是大魚,享受遛魚的快樂。一、注意天氣的選擇多數釣友都只是在周末才有空出釣,釣魚癮上來以後不管什麼天氣都出釣,天氣選擇不當自然對收穫有所影響。
  • 盤點野釣最藏魚的地方,找對位置下鉤就有魚咬,魚窩都不用打
    出去野釣,最怕的就是打了窩之後沒有魚來,有時候坐上一整天一條魚都不上鉤,這是最糟心的。野釣的難點就在於如何順利找到有魚聚集的地方,找對了地方下鉤才能順利的上魚。今天小程就為大家推薦一些野釣環境裡面魚類喜歡躲藏的地點,方便大家在野釣的時候作參考。
  • 野釣不得不考慮的三要素釣位 魚窩 魚道
    五一將至,再次談及遠足野釣話題,是因為和廣大釣友一樣想在五一節日呼朋喚友來一次遊釣散心之旅,放鬆一下自己。既然是遠足遊釣,肯定玩的時間比較長,且攜帶的釣具餌料窩料等釣魚東西以及生活用品及休息用具也比較多,一旦安營紮寨後,再想挪窩就比較困難並且耗時費力了。因此抵達目的地以後,首先做的工作就是選擇釣位。了解釣場環境,而不是急於搭建帳篷和打窩下鉤。
  • 閩江口的小島,因蘆葦而得名,正成為新的網紅地
    奔流不息的閩江,在入海口誕生了許多島嶼,其中就有一座名叫粗蘆島,據考證:該島岸邊多長蘆葦,粗大如碗,因之而得名。粗蘆島四周島嶼星羅棋布,是福州天然屏障。粗蘆島位於閩江口入海處,東與馬祖一水之隔,西鄰連江大陸,南與壺江、琅岐島對峙,北臨閩江,自古以來就有著很重要的戰略地位。鄭和七下西洋時就曾在島上的福鬥港拋錨避風,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