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老師會做飯的人設,因為翻拍版《深夜食堂》而徹底崩塌了。
目前這部電視劇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2.3,而且還有一路走低的趨勢。大家的槽點也異常的集中:明明講的是在國內深夜食堂的故事,為什麼要穿和服啊?而且臉上的刀疤也和原版裡小林薰一模一樣,但是配個上了二斤髮膠的夜店髮型,怎麼都看不出來是飽經世事的模樣。
當然,最重要的槽點還是落在了我們大「吃國」人人都有資格點評的食物上:莫名的魚鬆拌飯是什麼情況?給黑社會大哥上了五個小拇指大小的炸香腸就要收三十塊,不怕大哥把店給拆了?當然,還有比演技浮誇的「泡麵三姐妹」和黃磊在後廚拆碗裝泡麵的場景,看到這裡,全國的段子手們都看不下去了。
我覺得微博上@反褲衩陣地說得很好啊:
「中國的『深夜食堂』難道不是只賣餛飩、髒串兒、麻辣燙嗎?就算戴十個銀鐲的女子也點不出魚鬆拌飯這種東西啊!」
放眼全國能稱得上是深夜食堂的地方,基本上都不像《深夜食堂》裡演得那麼乾淨。
我們內心中對於夜宵的認識,和電視劇的編劇們,以及原版《深夜食堂》裡呈現的日本人有著極大的偏差。
無論我們對於晚餐這事有多麼認真,哪怕兩個人吃飯也恨不得找個低消800塊的包廂來展現私密和尊貴。但到了夜宵攤上,所有人對於面子這事都進入了「賢者模式」——無論你穿得是AMANI還是班尼路,都得是蹲坐在小馬紮上,等著老闆的呼號自己去拿烤熟了的串。
在這裡人人平等,人人也樂於平等。很少會有富人在這耀武揚威,就算是你有錢把整個燒烤攤都包場了,你看其他食客會不會上來打到你滿地找牙。
而那些深夜裡開超跑來吃夜宵的,要麼是來體驗和自己生來隔絕的市井氣息,要麼是離開這個氛圍太久,想回來找找親切感。
之前SCC的創始人寬寬就曾對《ELLEMAN》說過:「有錢也是人啊。撕開財富的外殼,都喜歡接地氣兒的東西,往馬紮上一坐,就像哥們兒聊天,氣氛一下講就能變得很輕鬆。」但他們也很尷尬,就好著吃一口烤腰子,結果無意間捧紅了好多家燒烤攤。
保利大廈旁邊曾經有一家老李烤串,SCC的寬寬和可樂是這家的老主顧。別看老李是個燒烤攤老闆,骨子卻絲毫不減老北京人的倔強,每天烤的小腰有定數,來晚就沒了。結果寬寬他們硬生生被慕名而來的食客們搞得沒有小腰吃,於是轉戰到瞭望京。
宜家東邊有個十字路口,挨著的幾家沒名的燒烤攤都可以叫望京小腰。也就是在這空闊的馬路上,來多少超跑都停得下。有了SCC的加持,望京小腰瞬間成了坊間熱議的夜宵據點,最火的時候聲勢足能蓋過簋街。
除了眾多富二代開著超跑來體驗小腰的樂趣,也有無數打扮豔麗的女生拎著秀水街買來的LV,在這尋找人生的上升通道,結果很有可能是被另外一群開著八手超跑的另外一群人給撿了便宜。
而望京小腰們最終也沒逃得過越來越嚴的城管,後來有些老闆鑽進了胡同深處、工地旁邊。其中被喚作「眼鏡」的老闆相當有戰略眼光,把望京小腰開進了九朝會。
從此,這一脈成為瞭望京小腰的正統,矗立在數十家「老店」「總店」「旗艦店」「創始店」「冠軍店」望京小腰之中。每年賣出去的烤串,連起來能繞地球好幾圈。
而當年和「眼鏡」一起擺攤,為帝都PM2.5做貢獻的其他正宗望京小腰老闆們,如今還在各條不知名的小胡同內。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著像望京小腰這樣被名人帶火了的夜宵攤,食客們紛至沓來並不是為了這家的夜宵有多好吃,而是為了嘗嘗這家的夜宵為什麼會在名人的嘴巴裡那麼好吃。
上海霍山路上的豆漿油條,最火的時候停車得停在三條街之外,當時晚上十點開門前就有人排隊在等。
人家本來一個好端端的、早上五六點鐘開業的早餐鋪,生生被夜場結束後填肚子的李晨和潘瑋柏們帶成了夜宵攤。開業時間從凌晨一路提前到傍晚,估計遲早會變成二十四小時營業。
圖片來自攝影師楊寬
就在豆漿油條店的馬路對面有一家新疆人開的燒烤攤,烤的羊排是外焦裡嫩、相當好吃。
當時還在雜誌工作的時候,這裡因為離同事家近、味道正宗而且食客少,就成了我們收工之後填飽肚子的好去處。我們也曾在做完敞篷跑車的對比試駕之後,把那些車一溜停在那燒烤攤旁邊,看看會有多少人因此從豆漿油條店轉戰過來,結果是還真有不少。等我們下次再去吃烤羊排的時候,已經坐在了五張桌子開外的地方了。
在上海說起開車超跑吃夜宵,那不得不提幾句柴爿餛飩。柴爿餛飩和望京小腰這兩個詞有著基本相同的詞組結構,前兩個字代表著虛無縹緲的地點,後兩個字指的是充滿誘惑的食物,組合在一起之後居然可以具體的夜宵攤名,堪稱神奇。
這家柴爿餛飩好吃之處,在於那口熬豬油調出來的湯鮮香四溢。再加上薄如蟬翼的餛飩包裹著一團小鮮肉,這碗餛飩連湯一起下肚,足以安撫一顆從夜店出來躁動不止的心。
而柴爿餛飩所在的局門路麗園路可不像是望京宜家旁邊的路口那麼寬敞,如果在路的一側違章停車的話,基本上就佔了半條路的寬度。所以當時坐在馬紮上一邊吃餛飩,一邊看各種超跑練習側方位停車也是一出盛景。
當然也有過手潮的新手,在停車的時候油門轟大了,撞了後面另一輛超跑。結果就是引起道路兩側吃餛飩群眾雷鳴般的掌聲。
但如今無論在哪座城市,開著超跑吃夜宵的場景越來越少見了。倒不是因為夜宵店變得更高檔、也不是因為有錢人們更加高冷了。而是因為在深沉的夜幕下,也儘是餓了麼和美團們的電動車飛奔的場面。
文 | 萬湑龍
圖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