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最後張一曼瘋了,但是全片只有她是清醒的!

2020-12-15 幻象影視團

根據開心麻花同名話劇改編的《驢得水》講述了一個關於鄉村教育的故事。

作為一部喜劇,《驢得水》不僅局限於調動觀眾的感官,還利用諷刺和荒誕的藝術手法令人產生更深的思考。

電影的時間設定在1942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四位有理想的教育者投身鄉村教育的建設中,充滿了雄心壯志。

校長為教育事業付出了半生心血,裴魁山將改變農村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總會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周鐵男則願意捐出自己的工資來為學生發獎學金,張一曼天真爛漫,親手為學生製作漂亮的校服。

至於「呂得水」老師,實際上只是一頭驢,一直被說成是個人,目的是多要一份工資來維持學校的運轉。

然而,國民教育司的特派員突然要來視察工作,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找來銅匠來冒充「呂得水」老師,一場鬧劇由此展開。

張一曼,作為唯一一位女老師,代表了身體與意識已經覺醒的女性,衝破封建的枷鎖構建起女性主體形象,在與不同男性角色的互動中,她分別擔任了男性的反抗者與啟蒙者,是一個具有高度寓言特質的角色。

雖然鄉下條件艱苦,一曼依舊每天微笑面對生活,穿著漂亮的旗袍,平時喜歡唱歌跳舞。

最重要的是,一曼把自由看得很重,正是因為不堪忍受世俗的目光,所以她來到了這片窮鄉僻壤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曼超前的性觀念在當時人眼中是傷風敗俗的,但她完全無視這種幾千年來延續下來的性道德對女性的壓迫,她只享受性為她帶來的身體愉悅,而並不將其作為一種愛情的保證或婚姻的籌碼,也不用封建社會的貞操觀念來約束自己。

無論是與裴魁山還是和銅匠的結合,都僅僅是為了生理愉悅。她不僅直接地拒絕了裴魁山的表白,還主動去「睡服」銅匠,對她而言這種行為完全不與道德或責任產生任何關聯。

一曼將掌控身體的權力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對中國幾千年以來的男權主導下的社會意識的反抗,反對將女性作為男性的附屬品,拒絕承認男性對女性身體的所有權,她對身體權力掌控由此成為女性主體生成的一個關鍵環節。

一曼的放蕩只是一種表象,她對美好而真摯的愛情充滿了嚮往,但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出現值得她愛的男人:裴魁山自私自利趨炎附勢,屢屢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銅匠也是個欺軟怕硬、毫無擔當的人。

實際上不僅是他們兩個,影片中其他男性角色也是如此:

從前脾氣火爆的周鐵男在武器面前放下了一切尊嚴,連一曼要被強姦的時候都不敢站出來;校長的委曲求全看似出於無奈,實際上也不斷讓出底線,為達目的一再退縮;特派員利慾薰心,憑藉權力為自己斂財。

一曼在這樣的現實中根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愛情,但她對男性的拒絕與反抗也遭到了徹底的失敗,她承載著作為一個女性的悲劇命運。

一曼的悲劇結局令人感到唏噓不已,即便身處窮鄉僻壤,她也無法逃過世俗價值觀念的束縛,更敵不過權力和利益下的人心所向。

最後一曼瘋了,但她卻是唯一一個還保有自我的人,其他人都在權力、金錢或暴力的裹挾之下妥協了,放棄了自己原來堅持的東西,難道相比之下他們可以算清醒的人嗎?

相關焦點

  • 《驢得水》裡張一曼為什麼不得善終?透過她,我們看到了什麼?
    電影《驢得水》看似是一部喜劇,實際上卻是一個讓人值得深思的悲劇。我認為《驢得水》這部片的「梗」可以濃縮為一句話: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而張一曼的最終死亡也極為突出了這樣一種小人物的悲劇。這部電影裡的角色,都在動蕩中扭曲變形,只有張一曼沒有變,她是始終如一的。但是張一曼沒變,對,她是瘋了。那是無法承受現實破滅、寄託坍塌的精神崩潰,單純善良嚮往自由的內核並沒有變,反而還被放大了,山間採花,安靜地在屋裡縫衣。
  • 《驢得水》裡的張一曼
    然而《驢得水》最光彩照人的還是眾多飽滿鮮明的人設裡,獨獨有一個讓人由厭生愛,愛憐疼惜的女人——張一曼。比如老上海灘永安百貨的四小姐郭婉瑩,文革時即便刷馬桶也要穿著旗袍,沒有蒸具,她也要用飯盒蒸聖彼得堡風味的蛋糕。比如《驢得水》裡的張一曼,在嚴重缺水物資匱乏的西北荒漠,她依然燙著上海灘流行的大波浪,沒有裁縫店就自己縫製合身的旗袍,要求中山裝的第一顆紐扣必須扭好。
  • 《驢得水》中張一曼「睡」過的兩個男人……
    這頭驢取名「驢得水」,村民們都不願集資養這頭驢,校長就將「驢得水」用「呂得水」的名字申請成一名老師來吃空餉。教育部派特派員來視察,要見「呂得水」老師,為了隱瞞吃空餉的事,臨時找了一名銅匠來冒充英語老師。銅匠在女老師張一曼的配合下用蒙語代替英語瞞過了特派員。
  • 她是《驢得水》的女主角,自稱是毫無顏值演員,觀眾卻覺得很美
    任素汐在電影中扮演張一曼,作為全片最耀眼的人,這個角色被稱為「國產片最汙的女主角」。張一曼在電影中是一個先鋒者的角色,她像茶花女,也像尹雪豔,愛惜自己的美麗,所以背後的時候才會精神失常。這個角色任素汐來演,最合適不過。她自己也曾經表示,沒有人會比她演的更好,因為是任素汐創造了張一曼。
  • 《驢得水》中一曼救火就已暗示她的結局,她的毀滅由誰主導?
    《驢得水》中一曼救火就已暗示她的結局,她的毀滅由誰主導? 他們為了隱瞞驢得水老師只是一頭驢的事實,就開始想盡辦法去隱瞞,但是一位鐵匠的出現讓他們對這件事看到了希望,沒想到這位鐵匠才是這件事情裡最大的麻煩。
  • 你好,我是張一曼
    第二代「張一曼」惠青文不僅是一名好演員,也是一名優秀的導演,她出演過《驢得水》《梵谷自傳》《東北往事》《給未知戀人的愛情簡訊》等多部舞臺劇,還從事著多部電視劇的導演工作,並且是著名導演陳銘章團隊的執行導演。  第三代「張一曼」孫小冉,出演過多部戲劇及影視作品,除了演員的身份,還是一位戲劇教育工作者。
  • 《驢得水》裡出現了六種人,你屬於哪一種?
    當被問及你是怎樣看完《驢得水》的?有的人會說:「笑著笑著就哭了。」也有人會說:「從笑得流淚到只剩苦笑。」不難看出,《驢得水》絕非一部典型的喜劇。與其說它是黑色幽默,不如說它的基調是灰色的。故事被設定在了1942年,但這時間也只是個沒有太多實質意義的符號,片子並沒有因時代背景而蒙上紅色基調。
  • 票房1.72億的《驢得水》:打著喜劇「幌子」,展現的卻是心酸
    ▲《驢得水》中的三民小學在簡陋的教室中,加上校長也總共只有4名老師,還有一名「英語教師」——「驢得水」。▲《驢得水》劇照張一曼在劇中是最具有悲情色彩的女性角色,她在性觀念上很開放,和學校的男老師都發生過關係,在她看來這是自己的人生「自由」,她唯一珍視的只有她的頭髮
  • 《驢得水》:電影中的銅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電影《驢得水》劇照銅匠本來有個老婆,但是銅匠瞞著老婆和張一曼睡在了一起。銅匠愛上了張一曼,為了幫助張一曼,銅匠偽裝成「呂得水」老師來欺騙特派員。但是通過美女張一曼的「睡服」,銅匠愛上了張一曼,銅匠可以為張一曼做任何事,所以儘管在銅匠眼裡,拍照會讓人短命,在張一曼的請求下,銅匠還是答應了他們拍照的要求。因為銅匠心中的女神張一曼的「睡服」,銅匠不顧短命的危險,堅持拍完了照,說明銅匠是一個好色的人。
  • 驢得水從未存在,銅匠愛情虛無縹緲,每個人不過是命運的一顆塵沙
    《驢得水》可以算作話劇作品轉變成電影比較成功的典範了。一首《我要你》也在無數人口中傳唱。故事發生在民國,因此電影色調的設置以及場景的選取以及演員的裝扮都十分貼切。校長帶著幾位老師一起在鄉村興辦學堂。校長的女兒亞男是一個在父親教育下活潑善良的女孩子。驢得水是學堂的一頭驢子。
  • 《驢得水》女主角任素汐:對角色不做自我閹割
    飾演張一曼的女演員任素汐對來自觀眾的不同聲音十分坦然,她認為張一曼只是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罷了,並沒有那麼多所謂道德的約束。在過去的五年裡,她演了200多次張一曼,從話劇到銀幕,她都不希望這個角色被閹割。對於張一曼,任素汐也早就知道「她一定不被很多人接受」,但她喜歡張一曼,她不願為了被接受而成為一個道貌岸然的人,她自認張一曼底線不高,卻是為數不多守得住底線的人。
  • 《驢得水》:一個人的成長悲劇
    在《驢得水》中,最令人心酸的鏡頭莫過於連續兩次出現的集體合照:五個人都穿著紅白相間的喜慶衣服(似為開學的場景),在動態、搖晃、跟隨的鏡頭慢慢趨向靜止和聚焦的鏡頭,最終展現出五人站好、整理衣服的畫面。作為背景的教室正是整部電影發生的基本場所,在這裡看起來是那樣的平常、祥和,完全看不出之後會發生的腥風血雨。
  • 驢得水:張一曼、裴魁山和小銅匠
    《驢得水》裡非要選顏值擔當的話,大概要選孫佳,不過孫佳張得實在太小,說實話也很不能能讓我看著動心。至於張一曼的面容,甚至在路人裡都算有點小丑,並不是那種會讓人眼前一亮心頭蕩漾的主。然而她會撩啊。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這道理甚至適合整個動物界,雄性只有爭搶交配與繁衍權的,沒有拒絕雌性提供交配機會的理由。人類是唯一有理由的動物,坐懷不亂?非禮勿視?這理由名為道德,名為忠貞。
  • 為獲上面高額補貼,小銅匠變身呂得水,張一曼受盡羞辱
    《驢得水》這部電影演繹的是1942年一個小山村學校裡面的故事,小山村裡面資源匱乏,為了多收一份工資所以學校謊報了一名老師的存在,這名老師的名字就叫呂得水,而原型則是驢棚裡的一頭驢,有了這個驢得水的工資,他們可以補貼用度。
  • 《驢得水》刪減戲份曝隱秘 #一曼日記#引圍觀
    電影《驢得水》正在全國熱映,各網站評分一路攀高,豆瓣評分更堅挺地保持在8.4;影片票房表現亦不俗,連續登頂單日票房冠軍。影片以「有種有料」的內涵品質引發巨大反響,無數觀眾為電影劇情和人物展開自發討論。片中女主角張一曼更是以獨特的魅力俘獲無數觀眾,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 驢得水:蕩婦張一曼自殺背後,除了反社會的情慾,還有隱蔽的人性
    最近在打卡豆瓣電影TOP250,自然而然也就重溫了在豆瓣被評為「2016年最佳華語影片」的《驢得水》。說實話,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真的沒怎麼用心,也就沒想去深究:為什麼在一切塵埃落定後,張一曼還是選擇了自殺?
  • 電影《驢得水》中這些細節和暗示你看懂了嗎?
    之前已經給大家安利過《驢得水》這部電影,拋去連貫精雕細琢的故事情節和演員精益求精的演技不說,單單是電影中大膽的粉刺手法、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處理就值得讓我們多刷幾遍,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電影中的細節和暗示。
  • 《無名之輩》《驢得水》為什麼最後人 「笑」 了也 「瘋」 了
    願意站在前面捨身為己的人,最後成了個笑話,成了所有人的笑話,也成了自己的笑話。成了個最大的笑話,最後真心跟真誠成了最沒用的東西,社會「笑」了,人「瘋」了。所有人成了真正實現想要成為的人。而她義無反顧但是最後的結果呢?只要結果勝利,誰又會在乎過程如何?但誰又會在乎正義是什麼樣子,誰又會在乎那個站出來犧牲一切才有的最後結果的人。誰也不在乎,最後正義死了留下活著的「意義」。
  • 豆瓣7.6分,《半個喜劇》口碑尚可,卻難以複製《驢得水》的成功
    影片宣傳期間,就以《驢得水》原班人馬為賣點,為這部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蓄勢。電影《驢得水》作為一部拍攝成本不到1000萬元的小成本電影,在2016年上映時一舉取得近兩億元的票房,還以8.3分的評分成為2016年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此次《驢得水》的編劇、導演周申、劉露,主演任素汐繼續擔任《半個喜劇》的主創,的確令人期待。
  • 因為我們沒看懂《驢得水》,他們只好又拍了《半個喜劇》
    《驢得水》的巨大成功並沒有帶給他們「巨大的快樂」,特別是周申,這個精瘦的、長一張娃娃臉、經常被朋友們開玩笑眼睛瞪得像銅鈴、特別喜歡魯迅的青年導演,對於兩億票房、豆瓣評分,都沒那麼在意。他特別在意的只有兩件事,演員任素汐的表演得到了大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