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商人被稱為酒神,一天能喝一缸,和尚:你這是病,得治

2020-12-04 暮有文化

劉富貴總覺得自己前半輩子都活在醉生夢死之中,每天睜眼便是喝酒,然後迷迷糊糊地把所有事情都幹了。

劉富貴在城郊有300畝地,每次都會拿出一半來種釀酒用的黍子,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每天都喝一大缸酒,可家產依舊富有,周圍人都嘖嘖稱奇。

當初他朋友聯合八個人想在酒席上放倒劉富貴,最後的結果是:八個人都被僕人從桌子底下抬了出來,再看劉富貴,像沒事人一樣,端著一壺酒哼著小曲走了回去。自那以後,沒人敢和劉富貴比拼酒量。

最近有個西域和尚住在附近的村子,聽說很有本事,能算人生死禍福,劉富貴特意跑去找他算命,那和尚看了劉富貴的面相後大驚:「你是否對酒有一種異常的渴望,一天喝很多,但從沒有喝醉過?」劉富貴很驚訝,問他為何知道。和尚說:「你身體內有個酒蟲,正是這酒蟲的緣故,才讓你有永遠喝不醉的能力。」

劉富貴聽了大驚,覺得這酒蟲對身體影響很大,求和尚醫治,和尚說道:「其實治這酒蟲很容易。」

和尚將劉富貴放在太陽底下俯臥,把他手腳都捆起來,在離他頭大概半尺的地方放了一壇好酒,不一會兒劉富貴便覺得自己又熱又渴,特別想喝酒。

此時酒罈子離劉富貴不足半尺,酒香撲鼻,勾的劉富貴饞火熊熊燃燒,可就是苦於手腳被捆,一直喝不到。

劉富貴煎熬了大概一刻鐘,突然覺得喉嚨很癢,隨後「哇」的一聲吐出了一個東西,那東西「撲通」一聲掉入面前的酒罈中。

和尚給劉富貴鬆綁,隨後端著酒罈子嘖嘖稱奇。劉富貴只覺得自己渾身虛弱,像被餓了三天三夜一樣,再往酒罈看,只見那酒蟲大約三寸長,肉是紅色的,在酒裡蠕動著,像極了一條魚。劉富貴連連感謝和尚,給和尚銀子他也不要,只說要壇中小蟲。

劉富貴問這蟲有何用,和尚回答:「這蟲乃是酒中精華,甕裡放上水,把蟲子放進去攪拌,就能製成好酒。劉富貴心想要這蟲子也無用,便給了和尚,和尚告辭離開,此後再也沒人見過他。

從此以後,劉富貴非常厭惡酒,一聞到酒味就哇哇大吐,逐漸的人也消瘦了,隨他一同消瘦的,還有家產。劉富貴被取出酒蟲以後,生活開始走下坡路,不得不變賣田產維持生計,甚至到最後連飯都吃不上了,餓死在了街頭。

蒲松齡說:每天能夠喝一缸酒,卻依舊家境富裕,那些滴酒不沾的人。卻越來越窮困,難道這就是命?

也有人說:劉富貴之所以吃喝不愁,完全是因為這酒蟲,那酒蟲正是劉某的福氣,寄存在他身上,讓他衣食無憂,這並不是病,那和尚其實居心不良。故意治好了劉富貴,成就了自己,得到了酒蟲,他才是最大的贏家。

對於本文,你是怎麼看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讚關注吧!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瘋和尚與泥金剛
    一百多年來這個寺院一直香火不斷,遠近來燒香、拜佛、還願的人絡繹不絕,寺院裡的和尚最多時達到近兩百人。這個寺院裡出了不少德高望重精通佛理的和尚,但是也出了一個瘋和尚。說起這個瘋和尚來,倒也有他的可愛之處。他每天喝酒吃肉,全不把佛門戒規放在眼裡,但是他對佛學的經典卻了如指掌,不論是香客還是寺院裡的小和尚向他請教佛學的道理,他都能講得頭頭是道。真算得上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在我心」了。
  • Dota2:老隊友緣分,酒神的小西瓜與馬甲家寶寶僅隔一天出生
    而現在看下來,酒神無疑在這十年裡取得了相當的成功。 最開始酒神是作為職業選手在賽場上掌控雷電,兵鋒所向,戰無不勝;隨後是作為解說、視頻作者繼續為Dota事業發光發熱;最後努力從商收穫大筆財富,成為電競圈首屈一指的商人,也是商人裡電競打的最好的。
  • 這個《聊齋》故事告訴我們:有的人還真不如一條魚
    在周星馳的《美人魚》裡,張雨綺扮演的若蘭說:「我有錢有身材,追我的人從這排到法國!你居然去泡一條魚?」。其實,在很多故事裡,有些人還確實比不上一條魚。《美人魚》咱就不說了,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聊齋志異》裡面一個人魚之戀的故事。
  • 民間故事:急病遇著慢郎中,老和尚當頭棒喝,錢和命誰重要
    胡嘉清最拿手的就是治療癰疽疔癤,別人看不好的疑難雜症,他只用幾文錢的膏藥往往就能治好。但也引起其他同行的不滿,背後說他各種壞話。所以別看他醫術高,有錢人從來不找他看病。有一天,胡嘉清遇到了一個患者,喉嚨潰爛,別說米水不進,連呼吸都十分困難。
  • 林黛玉是什麼病,癩頭和尚都治不好?只因寶釵冷香丸裡藏著個秘密
    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 林黛玉的病,癩頭和尚治不好那就一定沒治。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居然寫過瀘州的故事,這是真的嗎?
    該朋友告訴沽酒客,最近看見有人談了這個事情,自己雖然沒系統讀過《聊齋志異》的書,但是總覺得對《聊齋》裡的故事還不陌生,怎麼就從來沒有發現過呢?這是真的嗎?並且把發布人的連結給我看,只是大家問他到底是哪一篇介紹了瀘州相關的故事,這個發布者又不明說,有點吊胃口。於是跑來問我。
  • 現代版「酒神」:他一次喝7斤白酒,為戒酒用鎖鏈鎖住自己
    文人靠著酒寫下了千古名句,商人靠著酒天下的無數合同。沒有酒就沒有了文化,沒有了酒就沒有了酒桌上的樂趣。 歷史上的李太白號稱千杯不醉,並且被稱為酒仙,曾經在喝醉了以後,讓高力士脫靴,讓楊玉環磨墨,而且醉酒嚇蠻兵,可謂是創造了無數的傳奇。
  • 《聊齋》青娥:讀完這個故事,我終於知道了「挖牆角」是怎麼來的
    第二天,一位道士來到他家門口,他說他和霍桓有關係,他給了霍桓一把鏟子,把鐵鏟得像泥一樣,挖到牆角後,石頭軟得像塊豆腐,心裡喜出望外:「如果用這鏟子把牆挖個洞,不就可以看見青娥了嗎?」照你說的做!當晚霍桓在夜裡跑到青娥家,輕鬆地挖了兩堵牆,直到青娥的閨房自由了。看到清娥從窗縫裡換衣服上床睡覺,趕緊把燈吹滅了。
  • 蒲松齡--著作《聊齋志異》--被稱為「聊齋先生」的原因
    說到《聊齋志異》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呢?我想到的是它的作者蒲松齡。清初大作家蒲松齡,除去被人們稱為「蒲留仙」、「柳泉居士」以外,還常常被稱為「蒲聊齋、「聊齋先生」、「聊齋」。這些與「聊齋」有關的稱號是怎麼來的呢?
  • 《聊齋志異》中小翠的故事,如果出現在你身邊,會有怎樣的感受?
    《聊齋志異》中小翠的故事細思極恐,一個長得和你一模一樣的人,如果有一天突然出現在你的家人身邊,代替你繼續生活下去,結局會怎樣?王太常的獨生子傻兒王元豐,經常被人戲弄,家裡人都特別操心,可是卻沒有什麼好辦法。
  • 總裁豪門文:你不喜歡我是病,得治 我喜歡你也是病,不過沒得治
    總裁豪門文:你不喜歡我是病,得治。我喜歡你也是病,不過沒得治青春無語,卻煥發活力,鮮花無語,卻散發芳香,春雨無語,卻滋潤大地。好了,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推薦5本總裁豪門文:你不喜歡我是病,得治。我喜歡你也是病,不過沒得治,喜歡這類小說的小主趕緊收藏起來了,關注小編更有每天好文推薦哦。1.《霍先生愛到最深處》作者:流雲梨白精彩內容:她不能坐以待斃,豁出去了,猩紅著眼,瘋了似的去抓男秘書的臉,跟他扭打成一團,「你們這些人渣,敗類!」
  • 喝酸奶能緩解辛辣 喝對10種飲品治小病
    喝酸奶能緩解辛辣 喝對10種飲品治小病2015-04-28 10:03:11 來源:  人民網  導讀:喝對了飲料不僅解渴,也有增強耐力、緩解感冒症狀和胃部不適的多種功效。美國《赫芬頓郵報》最新總結出在幾種情境下最適合飲用的飲料。
  • 現今能看到蒲松齡留下的《聊齋志異》原稿,還得感謝這個人
    說到狐鬼故事,自然首推《聊齋志異》。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於魏晉,如東晉的《搜神記》等。那時道、佛兩教開始流行,時代又是處於一個非常不安的動蕩狀態,玄學風氣更瀰漫於文人之間,這時大家就開始注意各種傳奇及鬼怪故事了。
  • 中原第一酒神,河南張政,酒量到底有多恐怖?曾一次性喝七斤白酒
    世界之大啊,那是無奇不有,你知道世界第一戰神,也知道世界第一漂亮妹子,但是「世界第一酒神」你知道不?這可不是小說啊,而是真正發生在地球上的事情,這個「世界第一酒神」啊,咱還能從電視上看到他。我們中國人對酒的感情可謂是愛之極致,好酒之人肯定都聽到過這麼一句話:「酒是糧食精,越喝就越年輕!」
  • 《聊齋志異》兩則因果報應的聊齋故事
    張某陝西人,曾是辛丑年的進士,能記住上輩子的事。他經常對人說,他前生也是讀書人,可惜沒有活到壽終正寢,中年就死了。張某死後被黑白無常拘到閻羅殿,見閻王正在審案。大殿前油鍋滾滾,冒著青煙,和世上傳說的一樣。
  • 趣讀聊齋|金陵女子:你有病,我有藥,一場治癒性的人生奇遇
    一天這傢伙從城裡不知道幹了什麼鳥事回來,路上遇見一位美人哭得梨花帶雨,當下便魂不守舍地痴呆呆地看著,似乎還有點欲言又止的樣子。這美人有點惱了,本來只是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不想竟被一個陌生的男子直盯盯看著自己哭花了妝的樣子。於是雙方發生了以下這段對話:女:瞅什麼瞅?
  • 一起讀書|《聊齋汊子》:來自大地上的故事
    董均倫、江源夫婦從1953年開始,在齊魯大地上一個個村莊裡採錄故事,讓這些「聊齋汊子」得以重見天日,並成為一部厚重的巨著《聊齋汊子》。在出版人塗塗看來,中國人有採風的傳統,從詩經到樂府,傾聽的都是大地上的故事和歌謠,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董均倫和江源夫婦稱得上是這片土地上「最後的採風者」。
  • 「聊齋」酒友:一壺酒,一生心,一段故事且沉吟
    它能讓熟悉的人放下戒備與客氣,亦能讓陌生人擺脫矜持脫略形跡,以最快的速度拉近心靈的距離。一壺酒,喝下去的一份惺惺相惜,只見真情不存偽;一壺酒,見證的是我們前世今生的傳奇,熔鑄了全部的情懷故事。《聊齋志異》有個故事,名字便叫「酒友」:有個車生,家裡錢不多,但卻無比酷愛喝酒。每天晚上,他不喝乾三大杯是無法安睡的。也因此,他的床頭時常酒杯不空,美酒常在。這一夜,他飲酒後一覺醒來,發現身邊有什麼東西。伸手一摸,竟是毛茸茸的身體,似乎是貓,卻遠比貓大。
  • 明海大和尚:「五蓋」的對治方法
    ——明海大和尚 本文選自明海大和尚《無門關夜話》。 昨天講到五蓋。對於貪和嗔,我講到在禪修中,可以對貪慾的心、嗔恚的心作觀察。今天我補充一點,在平常的生活中,對治貪嗔最簡單的法門就是修布施、修供養。
  • 名著導讀《聊齋志異》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作者簡介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文學家。他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這類故事在《聊齋志異》裡為數最多,也是最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的,如《嬰寧》《青鳳》《連瑣》《連城》《魯公女》等。此類故事情節大多為富有才情的書生或公子在打發孤獨寂寞的讀書生活過程中,偶遇由鬼怪狐妖幻化成的美貌女子。兩人一見鍾情後,由於各種原因又暫時分別,此後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有學者指出,聯繫蒲松齡的個人生活情況,有理由認為這正是由他自身孤獨寂寞的際遇而生發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