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時期,饒州有個著名的寺院叫妙果寺。一百多年來這個寺院一直香火不斷,遠近來燒香、拜佛、還願的人絡繹不絕,寺院裡的和尚最多時達到近兩百人。這個寺院裡出了不少德高望重精通佛理的和尚,但是也出了一個瘋和尚。
說起這個瘋和尚來,倒也有他的可愛之處。他每天喝酒吃肉,全不把佛門戒規放在眼裡,但是他對佛學的經典卻了如指掌,不論是香客還是寺院裡的小和尚向他請教佛學的道理,他都能講得頭頭是道。真算得上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在我心」了。
除此之外,瘋和尚從不在僧房裡睡覺,每天露宿在山門之下,說是要和金剛作個伴,每天晚上都是趁醉數落寺院中一天的大小事情,對院中管事的長老進行批評褒貶。好的地方他不說,專說長老的錯誤之處。
寺院長老們都怕他這一手,所以每天做事都小心謹慎,不敢出半點差錯,否則,當天晚上就要被瘋和尚講出來,在眾人面前出醜。瘋和尚的這一手倒是起了重要的監督作用,使寺院裡的大小事情都做得公正無私,恰到好處。
寺院裡的住持對瘋和尚真是又恨又怕,恨起來時恨不得立刻趕他下山,但又怕他把寺院裡的不光彩的事情傳揚出去。有時感到他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就容忍了他在寺院裡的所做所為。
終於有一天,寺院的住持忍不住了。
這一天,天還沒亮,突然寺院裡的鐘鼓一齊響了起來。
寺院裡的和尚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重要事情,一齊趕到大殿,只見瘋和尚端坐在佛祖的神像面前虔誠地向佛像祈禱,看見大家都來到了大殿,就恭恭敬敬地向佛像行了個禮,轉身對來到身邊的住持和尚,用少見的嚴肅神情說:「大師父,小僧在廟裡打擾已久,現在想離寺外出雲遊,所以擊鼓敲鐘來跟大家告個別。」
住持和尚一聽,心中暗想:「我一直不敢趕你走,現在你自己提出來要走,這不是正好嗎。」於是就高興地說:「你既然想外出雲遊,這當然是好事,只是出外不要再瘋瘋癲癲的,不要破壞佛門戒律,把你的知識向大眾做些宣傳,不要盡幹些不得人心的事。」
瘋和尚哪裡聽得進去這樣的勸告,見住持一本正經的樣子,就隨口答應著。等住持和尚講完,他就提出要找一個和尚當挑夫,和他一起去雲遊。
住持和尚一口回絕說:「你不要胡鬧了,雲遊的和尚都是隨身帶一個化緣的缽盂、一件遮體的袈裟雲遊天下,哪裡有什麼其它的東西要帶,更用不著什麼挑夫!」
瘋和尚回道:「我出外沒有挑夫,你出外怎麼就能帶著眾多的僧眾?」
「我是住持,自然不同一般。」主持和尚嚴厲地說。
「你是住持,也是和尚。我是和尚,也是住持。」瘋和尚笑嘻嘻地說,「你住持眾僧,我住持一人,因此我只要一人跟隨。」
住持見瘋和尚在僧眾面前尋自己的開心,不由氣得臉色一陣白一陣紅,就大聲喝斥他說:「既然如此,門前有兩個金剛泥塑像,你可以帶一個走,做為你的隨從。」
沒有想到瘋和尚立刻大聲地回答說:「小僧恭敬地接受你的指令。」說完就退出了大殿。
住持和尚見瘋和尚已走,就吩咐大家散開,各自做自己的功課。很快,大家都把瘋和尚的這些話忘掉了。
當天晚上,瘋和尚照例喝得大醉,接著就一五一十地列舉妙果寺多年的失誤和不足之處。說完就用繩子系住自己的一把破扇子、一隻酒葫蘆、兩雙破僧鞋,找來梯子,爬到門前金剛的肩上。
然後對著金剛的耳朵說:「老夥計,長老派你跟我作隨從,明天一大早,咱們就動身,再也不留在這個地方了。好嗎?」說完,瘋和尚把東西掛在金剛的肩上,又拍了拍金剛的腦袋,就順著梯子下來了。
寺院的和尚們看見瘋和尚這些舉動,個個都捧腹大笑。瘋和尚毫不理睬別人的譏笑,倒頭就在金剛的前面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天剛亮,瘋和尚醒來以後,大聲對面前的金剛說了一句:「老夥計,咱們走吧!」
說完,瘋和尚抬腳向外就走。金剛掛著瘋和尚的幾件東西緊隨他的後面。走到門口,金剛頭上的帽子撞到門框上,「嘭」的一聲碰掉了一個角。金剛見瘋和尚已走出山門,就顧不得這許多,急忙大步追了上去。
門框的響聲驚醒了看門的和尚。他目瞪口呆地看著瘋和尚和泥塑金剛一前一後地走出了山門,立刻連滾帶爬地跑進住持的僧房裡報告。
「大師父,不……不好了……瘋……長老和……左邊的金剛下山了。」
住持和尚一時還不明白,等搞清楚怎麼回事時,這才著起急來,立刻叫起寺院裡所有的和尚並通知周圍的居民,各自帶著棍捧,去追瘋和尚。
大家遠遠地看見瘋和尚已經走到河邊的大路上,泥金剛一步一步地跟在後面,瘋和尚走上十幾步,金剛只要走一步就趕上了。
瘋和尚一邊走著一邊還對金剛說:「老夥計,你慢一點,我快一點,不然的話我就成了你的隨從了。」說完大笑起來。
遠處追來的人們大聲吆喝著:「不要帶走金剛,不要帶走金剛!」
瘋和尚看見後面有人追來,就對泥金剛說:「快,咱們從田裡穿過去。」
沒有想到,泥金剛走到田裡,就陷在鬆軟的土裡,拔不出腳來了。
瘋和尚看了看,說道:「老夥計,看起來你得留在這裡了!」說完就拿起金剛肩上的東西,轉身飛快地走了,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只有高大的泥金剛留在原地。
泥金剛望著瘋和尚遠去的身影,嘿嘿笑了兩聲,就一動也不動了。
趕來的人們用盡了一切辦法想把泥金剛運回大殿,可是誰有這麼大的本領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有人說:「要先造一輛大車子,才能把金剛運回去。」
「可是誰能把這麼大的金剛放到車子上去呢?」一個和尚問道。
「就是上了車,運到山下,也無法搬上大殿啊?」看門的和尚說:「他的帽子還在門框上碰了一下,你們看,帽子的左邊缺了一個角。」
大家都去看金剛的帽子。突然,一個人叫道:「這金剛在笑呢!」
大家都去看金剛的臉。果然,原先金剛怒睜的雙眼變得慈祥了,咧開的嘴半合起來,嘴角還留下一絲笑紋,怒目金剛變成了笑金剛。
大家就向妙果寺的住持請求,要把那尊金剛留在這裡。住持和尚知道瘋和尚不是一般的人,他把金剛帶到這兒來,是有用意的,就同意了大家的請求。
鄉裡的人們就在金剛所在的地方建起大殿,把金剛放在大殿的中央。後來又不斷地增修僧舍,慢慢地大家就把它叫做金剛寺。金剛寺後來也香火不斷,成了和妙果寺同樣著名的寺廟。
參考資料《湖海新聞夷堅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