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實習生 高芷瑤 記者 張瑜)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停車難如何解決?12月15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三年,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車泊位超過57.48萬個,其中2020年新增超過16萬個,省內大多數設區市的機動車停車泊位與機動車擁有量之比已達到1.2:1以上。據了解,下一步江蘇將研究推動各地停車立法,鼓勵和吸引個人和企業資本更多地參與公共停車場建設和管理;同時,在全省推廣「停車指數」,將其作為鞏固停車治理成效和推動建立停車治理長效機制的重要手段。
△發布會現場
今年江蘇全省新增泊位超16萬個
停車越來難,你知道現在江蘇汽車保有量多少麼?最新數據顯示,從從2005年到2019年,江蘇省機動車保有量從192萬輛增加到1919萬輛,增長10倍之多,但停車設施增長明顯滯後,導致停車矛盾凸顯,難以滿足需要,特別是老城區的停車難、停車不便捷問題越來越成為民生痛點。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 陳浩東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浩東介紹,為推動緩解停車矛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省委省政府2017年制定了《全省城市治理與服務十項行動方案》,要求推進實施「停車便利化工程」,並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增城市公共停車泊位10萬個以上,城市機動車停車泊位與機動車擁有量之比達到1.2:1至1.5:1的目標。
「可以說,三年行動確定的目標任務已經完滿收官。」陳浩東介紹,近三年,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車泊位超過57.48萬個(其中2018年19.22萬個、2019年22.26萬個、2020年已超過16萬個);省內大多數設區市的機動車停車泊位與機動車擁有量之比已達到1.2:1以上。
挖邊角地塊、建P+R停車場,各地使出「十八般武藝」增泊位
老舊小區停車矛盾更加突出,江蘇各市如何解決的呢?據悉,各地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增加停車泊位,推進停車整治,南京市累計整治老舊小區717個,新增停車泊位1萬餘個,受益居民超25萬戶;常州市利用城市邊角和空閒地塊新增停車泊位近1000個,緩解周邊小區停車壓力;泰州市優化老舊小區停車資源,通過開展老舊小區「微整治」,有效緩解小區停車矛盾,共計增建、改建停車約12000個;宿遷市積極推行機關企事業單位院內停車資源開放共享,已有35個機關單位庭院停車泊位向市民開放,釋放停車泊位近6000個。
對於醫院、學校、景區等重點區域,各地通過積極推動人防工程綜合利用、建設P+R停車場、閒置地塊利用、窗口單位內部停車泊位置換等方式,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緩解學校、醫院、景區等重點區域停車矛盾。比如常州市建設人車分流的學校地下接送中心,創新接送體驗,實現高效有序、安全舒適接送;比如揚州市出臺文件節假日免費開放揚州市政府東大院、西大院、市政協等11個單位內部停車場供遊客臨時停放車輛,並設置臨時接駁車,打通通往熱門景點、核心商圈的最後一公裡。還有淮安市利用橋下空間增設地面和立體式停車泊位,緩解醫院停車難題;常州市利用閒置土地改造停車場,緩解常州第一人民醫院停車壓力等。
與此同時,停車服務管理更加精細規範。針對停車資源極度缺乏的部分老舊小區,在周邊街巷、支路,設置夜間停車泊位和夜間限時停車標誌牌,為居民提供停車便利;開展侵佔停車設施專項整治、清理殭屍車專項行動、醫院和學校重點區域周邊停車秩序專項整治工作等。
江蘇將研究停車立法,推廣「停車指數」
現在利用手機APP、小程序等智慧平臺,停車繳費、找車位等越來越方便。據悉,目前全省13個設區市全部建成市級智慧停車平臺,一些城市還開發建設了停車APP、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基本實現了電子支付;太倉市建立了停車共享平臺,通過平臺實現車位共享,提高泊位利用效率;鹽城和泰州市通過建設全智能立體停車樓,提高停車效率;除地磁外,各地也在探索高位和低位視頻等新技術實時監控停車泊位,實現停車泊位無人值守;南京和淮安市率先開展ETC智慧停車試點工作,蘇州市吳江區建立了路內巡檢終端+ETC支付,方便市民實現無感支付。
通過實施「停車便利化工程」,江蘇已取得初步成效,特別是停車設施呈現快速增長,停車難、停車亂現象有明顯緩解。下一步,省住建廳將研究推動各地停車立法,鼓勵和吸引個人和企業資本更多地參與公共停車場建設和管理,共同推動停車問題解決。
已在泰州、徐州兩市開展試點應用的「停車指數」將在全省推廣。據悉,「停車指數」把停車設施如何發展、停車問題在哪裡、應當如何解決等方面內容,通過一個直觀、量化的數據指標來進行表達,通過積極構建城市停車工作動態綜合指數,促進各地城市停車供需平衡,實現停車與汽車與城市的協調發展。目前,「停車指數」已在泰州、徐州兩市開展試點應用,下一步,「停車指數」將作為鞏固停車治理成效和推動建立停車治理長效機制的重要手段,省住建廳將聯合省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建立定期公開發布制度,在全省加快推廣應用。
(省住建廳供圖 編輯 陳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