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橫店
撰文/周平浪
這裡不是北京,這裡的天安門沒有毛澤東像,這裡的人們,也從毛時代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主義者,變成了名利的追隨者。這裡是橫店,亞洲最大的影視基地,號稱中國好萊塢。僅2014年,這座小鎮接待了超過1300萬遊客,150個劇組,15家影視企業正在上市。
伴隨產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來此追夢。他們多數來自農村,家境普通,學歷不高,往往只能從最底層的群眾演員開始做起。他們努力地奮鬥著,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和尊嚴,追趕著遠處若隱若現的財富和名聲。
故宮內,遊客如潮,歌舞昇平;故宮外,艱難謀生,舉步維艱。欲望、焦慮和迷茫掛在年輕的臉龐上,他們或許一輩子也成不了明星,卻用自己的人生演盡了這個時代的躁動與瘋狂。
「因為我想在橫店,能生存下來。」
餘長清,21歲,安徽安慶人,武行群頭。
在東莞混跡酒吧五年,吸毒的陋習讓與他相戀多年的女友絕望離去,只留下一個年幼的女兒。強制戒毒後為了遠離曾經的朋友圈,餘長清決定橫漂,努力賺錢給女兒一個更好的生活。但為了在橫店真正落足,他不得不跟隨一個老大,白天開工晚上陪酒的生活令他疲於奔命。
「副導演助理這種……都跟我說,要不來我房間洗澡吧。」
劉思涵,26歲,湖南長沙人,女演員。
北漂做了幾年模特,劉思涵在圈內也曾算小有名氣,但因為一起炒作事件中斷了模特生涯。
隨著年歲漸長,她換了個名字來到橫店,打算從頭再來,夢想成名、賺錢、找個好老公,然後出國生活。
發嗲可愛是她示以外人的形象,她甜言蜜語,開著各種玩笑,只求博得那些能夠左右她命運者的好感。但在影視圈,除了形象、演技,還有太多其他因素影響著一個演員的發展。
「這個社會麼,一定要拼命往上爬,屌絲太多!」
徐俊,24歲,江西九江人,小導演。
他13歲就離校闖蕩社會,扛過磚、睡過街,開過髮廊、混過黑道,八年時間跌打滾爬,從北漂群眾演員做到橫漂小導演,夢想著成為大導演,實現屌絲逆襲、「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人生終極目標。
但是在橫店,他不得不與演員、投資商等人苦苦周旋,勾心鬥角。生活中像是有一隻無形的手,操縱著徐俊的一舉一動,牽扯著他的喜怒哀樂。在他看來,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沒有錢,沒法拍出證明自己的作品。
「橫漂」追逐夢想的年輕人
「我們要超過好萊塢!」,80歲的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在2014橫店影視節文榮獎頒獎典禮現場,他上臺頒獎、致辭,威嚴而親和,臉上漾滿微笑。
徐文榮以其一手創建的橫店集團聞名於世,集團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囊括影視、旅遊、電子、電氣、醫藥、化工等諸多產業。憑藉始建於1998年的山寨故宮和免費提供場地,橫店每年都能吸引上百個劇組,累計生產過42000多部影視劇,小鎮也在集團的帶動下,從一個只有一條不足百米的街道,迅速膨脹為一個充滿活力、初具規模的繁華城市。
與此同時,每年都有數千名年輕人來到這兒,追逐他們的夢想。
這些人多數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未成年便進入社會打拼。有限的教育背景、微薄的經濟收入、殘酷的生存環境以及逼仄的發展空間,使得他們面對著自身在物質和文化上的雙重貧困。他們消費文化,又參與生產,作為文化產業一環,他們拉動了經濟文化發展,卻也是迷茫的一代,他們有夢,卻只是夢。
徐俊想成為大導演被大家認可,劉思涵想成名賺錢出國生活,餘長清想賺錢給女兒一個好的生活,每一個夢想都顯得那麼真摯樸實。但在努力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遇到了各自的困難,有的人咒罵著生活,在欲望裡漸漸麻木,有的人咬緊牙關、在噩夢裡苦苦支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