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必看的18條忠告》《年輕人必讀的20本書》《30歲前,你必須要完成的50件事》大清早一睜眼,就看見這樣的推文在家庭群裡刷了屏,再仔細一看,發送時間:凌晨5:28。
輕輕嘆口氣,回復了個點讚的表情包,仿佛完成一項神聖的使命。
自從爸媽學會玩微信,這樣的「雞湯」投餵就成了日常。
每每打電話回家,父母噓寒問暖過後也總不忘叮囑一句:
「我發你的文章你都有好好看吧?一定要好好讀一讀,這都是過來人的經驗,不會錯哈!」
真·叫人頭大。
爸媽,你們的關心和希望我懂,可有些「過來人的經驗」,對我無益。
畢竟,勵志的雞湯千篇一律,自己的人生萬裡挑一。
01 有些雞湯聞起來美味,卻不適用每個人
中學學妹,大學畢業在家待業兩年,還沒參加工作。
前幾天問了下近況,她飄悠悠地回了句:「在準備公務員考試啦,報名1000+的崗位只招3個人呢。」
記不清這是她參加的第幾次考試了,畢業後研究生、公務員、教師資格證……她次次報名,但從不盡心準備。
我問:「考試競爭這麼激烈,別人都頭懸梁錐刺股了,你怎麼一點都不著急?」
她一臉雲淡風輕:「不必著急,想要的都會到來,生活總會給你答案,只是時間早晚。」
我險些忘記了,這是一個在「雞湯」中泡大的姑娘。
她從小堅信自己是最棒的,是典型的理想主義性格,自信但不務實。
填報各種志願永遠選擇最難的梯度,從不去考慮自己的實際水平,失敗後倒也不沮喪,相信下次一定能成功。
雞湯雖好,卻不頂飽。
「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你可以在別人的經歷中獲取經驗,但沒人能夠替你經歷人生。
02 有些人生看起來很爽,但我不喜歡
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裡,女主林天驕人如其名,從小在母親嚴格要求下成長。
她的人生不允許失誤,母親幫她算好了每一步。
看似前景無量、盡在掌控,卻處處掣肘、毫無退路。
她心底熱愛的,是母親眼中不切實際的天文學。
「天上的破石頭有什麼好研究的?你怎麼能有這樣離經叛道的想法?」
片中另一個姑娘的夢想,也遭到了質疑:
在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已經是被普遍接受、默認通行的一條道路。
可做一個家庭主婦,成為一名好妻子、好媽媽,為什麼不能稱之為夢想呢?
敢於直面內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已經足夠了不起了。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03 那些有主見的孩子,把自己活成了雞湯
逆襲神作《哪吒》的導演楊宇,經歷就像電影中的哪吒一樣,打破成見、扭轉命運、證明自己。
他本科學的是藥學,畢業後做個藥劑師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他卻轉行搞起了動畫,一度悶在家裡啃老3年8個月,為此,沒少聽親戚朋友的閒言碎語:
「放著好端端的鐵飯碗不要,跑去搞什麼動畫,國產動畫能有什麼前途?!」
無業的他沒有收入,媽媽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還完債只剩300,可他偏偏就咬著牙堅持下來了。
憑著一股不服的韌勁,他帶著團隊克服了無數困難,歷時3年,劇本修改66次,創作出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了電影史上的奇蹟。
對他來說,沒有秘訣,沒有前人指引,也沒有成功的案例做參照,他只是想去做這件事,然後死磕到底。
「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但我曉得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沿著前人走過路的前行可能會容易得多,但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更酷。
布萊希特說:「不論我們踩什麼樣的高蹺,不用自己的腳是不行的。」
與其當別人的觀眾,不如學著做自己的英雄。
畢竟,這個時代,能勇敢走好自己的路,已經足夠精彩。
願我們都能有主見、有目標地前行,活出「雞湯」一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