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就在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淡水「虹鱒」是否屬於「三文魚」舉行討論會的同一天,挪威海產局與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企業盒馬鮮生在上海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強化雙方在挪威海產供應與銷售鏈條中的合作。為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新鮮的挪威三文魚產品作為雙方合作的主力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將在包裝上明確標註中文學名「大西洋鮭」。
挪威是世界上第二大海產品出口國,在漁業和水產養殖管理方面全球領先,有高標準的食品監管和質量要求,挪威三文魚更是為中國消費者熟知。
挪威海產局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總監博薇婭(Victoria Braathen)表示,今年上半年,挪威三文魚對華出口量顯著提升。中國於7月3日進一步擴大挪威三文魚的市場準入,取消挪威三個省的三文魚進口禁令。到2025年,中國市場對三文魚的年消費量將達到24萬噸,有望成為挪威最大的三文魚市場之一。
因此,挪威海產局將與以新零售企業盒馬鮮生為代表的行業夥伴合作,實現「2025計劃」——於2025年前提高挪威對中國海產品出口額至總計100億元人民幣。
博薇婭(挪威海產局大陸和香港地區總監)與黃玲(盒馬全球直採總監)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對於中國市場上正在熱議的「虹鱒」與「三文魚」之爭,據上觀新聞報導,博薇婭進行了回應:就消費習慣而言,被廣大消費者所熟悉的「三文魚」是大西洋鮭。為了確保消費者知情權,挪威海產局將引導相關企業在其供應市場的三文魚產品上明確標註規範的中文學名「大西洋鮭」。
盒馬生鮮採銷部全球直採總監黃玲也表示:「在盒馬銷售的三文魚,包裝上均標註了具體品類的中文學名,充分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虹鱒」與「三文魚」之爭來源於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8月10日牽頭髮布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該標準將虹鱒魚歸為三文魚。
三文魚的中文名稱,來自於粵語對「Salmon」一詞的音譯,其拉丁詞源意為「奮力躍起」。大西洋鮭每年需從海水中洄遊進歐洲沿岸的河流裡產卵,因此得名「Salmon」。
虹鱒雖與大西洋鮭同屬鮭科,但是是一種冷水性塘養魚類,美國FDA明確表示虹鱒在銷售時不能標註「salmon」。
「虹鱒」躋身「三文魚」引發的一個健康問題是,淡水虹鱒能否像大西洋鮭一樣生吃。所有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有寄生蟲的可能,但海水魚的寄生蟲種類少,海水的滲透壓高,到人類體內往往因環境不合適,不會長成成蟲,淡水魚的寄生蟲與人體的生長環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