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遇難地日本藤澤市鵠沼海岸舉行聶耳紀念活動(圖)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聶耳遇難地日本藤澤市鵠沼海岸舉行聶耳紀念活動(圖)

2015-07-11 17:44: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參加紀念活動者一同默禱。 王健 攝

  中新網日本藤澤7月11日電 (記者 王健)在中國國歌作曲者聶耳溺水遇難的日本藤澤市鵠沼海岸,11日下響起《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

  由中國駐日使館和東京都日本中國友好協會共同主辦的聶耳逝世80周年紀念活動,當天下午在這裡的聶耳紀念碑前舉行。

  1935年7月17日,因躲避追捕而暫居於此的聶耳,在鵠沼海岸的海邊遊泳時溺水遇難,年僅23歲。

  來自東京等地和藤澤市當地的日本民眾,中國駐日使館外交官和旅日僑界人士等,當天共聚這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臨海小城,追思這位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譜寫出時代強音的傑出音樂家。

  中國駐日使館公使郭燕在致辭中表示,在今年這個值得紀念的年頭裡,共同緬懷聶耳的偉大業績,對凝聚呼籲和平友好,正確認識歷史的共識,具有重要意義。她說,聶耳和聶耳的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聶耳所處的時代,正值中華民族面對生死存亡關頭。其創作的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以音樂的力量喚起全中國人民發出怒吼,共築新的血肉長城。

  郭燕指出,在那個時代,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給中國等亞洲鄰國帶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和平友好不再發生戰爭,是戰後中日兩國民眾的共同願望。在此背景下,以藤澤市為代表的日本各界人士,建起了聶耳紀念碑,並每年在此舉行紀念聶耳的活動,以傳揚聶耳事跡與和平友好的理念。1981年,聶耳的出生地中國昆明市與藤澤市結為友城,令雙邊交流更為活躍。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希望有更多充滿活力的草根交流,進一步促進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

  參加活動的人群頂著烈日,在藤澤市鵠沼海岸邊的聶耳紀念廣場凝聽、追思這位中國音樂天才的生平傳奇,並依次在聶耳紀念碑前獻上一束鮮花。

  當地市民團體——聶耳紀念碑保存會的事務局長古橋宏造告訴記者,他已參與該會事務已有25年了。對於藤澤市的人們來說,聶耳的存在可說是一種緣分,讓藤澤和聶耳的故鄉昆明成了友好城市。也由此在日中友好交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而長年精心保護這個紀念碑,在當地自然災害頻發,且兩國關係時有波折的情況下,是非常耗費精力的事情。

  紀念碑前的儀式結束後,在藤澤市民會館內舉行的紀念演講會上,作為知名聶耳研究專家的日本前中京學院大學教授岡崎雄兒,以《中國國歌作曲者聶耳與日本》為題,作了內容詳盡的學術演講。(完)

相關焦點

  • 日本藤澤市奏響中國國歌紀念聶耳 希望中日友好
    日本藤澤市奏響中國國歌紀念聶耳 希望中日友好   中新網7月18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7月17日,日本藤澤市的聶耳紀念廣場奏響了中國國歌。
  • 風雨無阻:日本藤沢市昨天舉行聶耳逝世85周年祭念
    風雨無阻:日本藤沢市昨天舉行聶耳逝世85周年祭念 東亜信息網東京報導昨天7月17日,是人民音樂家聶耳逝世85周年紀念日,曾經拜祭過雲南昆明聶耳墓的本網記者,當天發表了《歷史上的今天:1935年7月17日,國歌作曲聶耳在日本溺水身亡
  • 紅色音符抗戰故事|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
    返回昆明後,聶耳仍然通過各種方式從事革命活動,不久便引起了反動派的注意。1930年7月,為了躲避危險,他頂替自己做會計的三哥,隨雲南一個商人逃離了昆明,幾經輾轉最終到達了上海。在這裡,聶耳遇到了「中國近代歌舞之父」黎錦暉。
  • 日本神奈川縣海邊烤肉活動出現55人食物中毒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6月15日報導,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14日在鵠沼海岸舉辦了地拉網捕魚及海邊烤肉活動,參加活動的2個團體共計55人均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其中,雖有1人因病情嚴重住院,但現已病情好轉。據報導,在55名患者體內均檢測出了諾瓦克病毒(也稱之為「諾如病毒」。
  • 義勇軍進行曲:不止是國歌|安娥|義勇軍進行曲|田漢|聶耳|國歌|易漱瑜
    聶耳當然不懂世界怎麼了。4歲的他,甚至連父親病故後家庭陷入的哀傷、困頓與惶恐,也是懵懵懂懂。△ 聶耳父親聶鴻儀在昆明開的中藥鋪「成春堂」而在中國去往日本的渡輪上,一對戀人卻目標明確,因而心潮澎湃如海。△ 玉樹臨風的文藝古惑仔他是田漢。△ 表妹她是易漱瑜。
  • 體驗「溫良恭儉讓」的日本
    藤澤緣分  很少有人知道,聶耳是在東京完成《義勇軍進行曲》的最後譜曲的。當時國內許多進步文藝工作者被捕,他計劃通過日本和歐洲轉道蘇聯。在日期間,他積極參加進步戲劇活動,還到神奈川縣的藤澤市找朋友玩,每天去鵠沼海濱遊泳。1935年7月17日,他頂著大風浪去遊泳,再也沒有回來,年僅23歲。
  • 《為國而歌》觀影會在聶耳故鄉舉行 再現國歌創作動人歷史
    圖為活動現場 李秋明 攝  中新網昆明9月29日電 (杜瀟瀟)29日下午,電影《為國而歌》觀影會在昆明舉行,千餘名各界代表現場同唱國歌,並參加了觀影活動。  愛國主義影片《為國而歌》由雲南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攝製,以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成長及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青年用熱血和音符鼓舞世人覺醒,激勵前方戰場戰士浴血奮戰的故事。電影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定檔10月中旬全國上映。
  • 昆明老街上的聶耳故居,國歌創作於日本,23歲意外離世
    位於昆明老街的甬道街73、74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聶耳的故居。就在他出生的前一年,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辛亥革命爆發,隱隱之中,這位少年的命運也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深受家庭環境的薰陶,聶耳從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聶耳故居|20平的小醫館,18年的青春
    下樓來到最後一個展廳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和幾個友人在日本藤澤市遊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國歌成為了他最後的絕響,本應前往歐洲學習,正值青春年少大好時光的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聶耳在日本穿的衣物
  • 聶耳生前用過的這把小提琴,是雲南省博物館當之無愧的「國寶」
    聶耳生前用過的小提琴。省博物館供圖1931年的冬天,上海的天空烏雲密布,一個年僅19歲的小夥子心裡卻樂開了花。在位於黃浦江邊的一個二手市場,衣衫襤褸的他匆匆穿過擁擠的人群,把剛淘來的小提琴緊緊抱在胸前。這一刻,他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 ...演繹青年聶耳《故事裡的中國》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轟炸機經過明月歌劇社的樓頂,「那個時候聶耳先生的日記裡面寫到,他一抬頭就可以看見俯衝的日本轟炸機中飛行員那張猙獰的臉」,青山回憶道。1934年底,田漢接手創作了一個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劇本《風雲兒女》,並在劇本原稿的最後一頁,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版歌詞。
  • 聶耳:事業在前婚姻在後,未待功成名就,摯愛出嫁,他亦英年早逝
    圖 | 聶耳歲月靜好1928年,聶耳17歲,邂逅了16歲的袁春暉。這是袁春暉第一次吃「巧克力」,也是聶耳第一次用心地給小女生買東西。戀人已達表面上看,聶耳和袁春暉是朋友,但實則關係好得像情侶。或許,這個時候的聶耳,還不懂什麼是愛,只是單純地想和袁春暉玩。而袁春暉,或許也不懂什麼是喜歡,只是天真地想把所有好東西留給聶耳。
  • 《義勇軍進行曲》作曲者聶耳:因只談戀愛不想結婚,錯失一生所愛
    擁有極高極高音樂天分的聶耳也是如此,他只活了短短23年便意外身亡了。至今,聶耳的死依舊是個無法解答的謎案。有人說,他死於謀殺,原因是他創作了太多抗日曲目,引發了日本人的仇恨。也有人說,他是遊泳不慎導致的溺水身亡。還有人說,他的死,是他自己想不開。
  • 尋訪聶耳故居「成春堂」:笛聲化作民族魂
    他,就是著名音樂家、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聶耳。   甬道街邊的聶耳故居很平常,三間土木結構的房屋,好在是座兩層樓。嚴格地講,這不是聶家的祖業,是房東楊家的房產。光緒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從玉溪來到昆明行醫,租用此房開了一個中藥鋪,取名為「成春堂」。十年後的一個春日,聶耳就出生於這裡。他天真爛漫的童年也在這裡度過,直到十八歲振翅遠飛。
  • 雲南文化寶藏地,雲南省博物館,除了聶耳小提琴,還有啥值得看?
    本期「款款說」,介紹珍藏有聶耳小提琴的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是雲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這裡展示了雲南悠久而厚重的歷史文化,是人們了解雲南歷史的重要窗口。聶耳先生使用的小提琴圖中聶耳使用過的小提琴,可以說是是雲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聶耳先生曾用這把小提琴演奏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就包括《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我們熟知每個人都會唱的國歌
  • 天氣溼熱「小黑蟲」增多 雲南玉溪聶耳公園上演人蟲大戰
    25日,玉溪市紅塔區人民政府網發布了關於封閉聶耳公園消殺「小黑蟲」的通告。  26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聶耳公園,此時,聶耳公園的出入口已全部封鎖,每一處出入口,都放置有告示牌。「聶耳公園於2017年9月26日早6點至27日晚上12:00封園,進行藥物防治小黑蟲。」告示牌上說,期間任何人不再進入公園內。
  • 來上海油雕院典藏作品展,看淮海路街心花園的聶耳雕塑「背後的故事」
    圖說:展覽現場 官方圖展覽在「多元與融合」這一主題下,按作品的風格與意涵分為「時代之像」、「風景內外」、「靜觀之態」、「形之律動」四個單元。展出作品題材多樣,有人物、靜物,也有風景;形式風格多樣,有具象、寫實,也有表現甚至抽象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