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你哪裡不舒服嗎?」老大爺搖搖頭;
「大爺,你現在在醫院裡治病呢」,大爺點點頭;
就這樣,平度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二區護士綦笑笑用紙和筆與老大爺交流了一晚上。用護士綦笑笑的話說「老大爺很可愛,是個文化人」。
來源 平度市人民醫院
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下,由於長時間不能與家屬見面,重症監護室裡的患者常常會出現一些情緒變化。如何調整好患者的心情,讓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早日與家屬團聚,成了重症醫學科護理工作的一個重點。
這幾天,平度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病房裡來了一位90歲的老大爺,由於大爺年齡大,病情重,就從普通病房轉進了重症醫學科繼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救治,老大爺的病情略微好轉,神志也清醒了,但由於大爺既往的心肺功能就很不好,仍需要呼吸機支持。整天躺在這陌生的病房裡,見不到親人,護士們發現老大爺最近的情緒不是很穩定,有時候比較煩躁。
一天晚上,值班護士綦笑笑發現老大爺情緒又有些煩躁,手腳不停的亂動,護士趕緊匯報給值班醫生,經過反覆檢查老大爺的病情很穩定。今晚如何調整老大爺的情緒呢?看到桌子上的紙和筆,綦笑笑想到了一個溝通策略:用文字和老大爺交流。
來源 平度市人民醫院
「大爺,你哪裡不舒服嗎?」老大爺搖搖頭;「大爺,你現在在醫院裡治病呢」,大爺點點頭;「大爺,您的病快好了,孩子們都在門外等著您呢」,老大爺點點頭……。就這樣,一晚上,綦笑笑用紙和筆不停地寫著,老大爺或是點頭、或是搖頭,漸漸地,老大爺平靜了下來,心電監護上的心率、血壓也穩定了許多,不知不覺中一夜過去了。老大爺的情緒比前幾天穩定了許多,在沒有鎮靜鎮痛的情況下,夜裡還睡了三四個小時。第二天,白班護士看到桌子上的一摞「紙張戰績」,問道綦笑笑昨晚發生了啥?綦笑笑微笑著說:「大爺很可愛,是個文化人兒,咱得用文的方式和大爺交流溝通。」看著這一摞小紙條,再看看旁邊睡熟的這位「可愛的大爺」,大傢伙不由得笑起來,也為綦笑笑豎起了大拇指。
重症病房,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也是一個醫患齊心同病魔與死神搶奪生命的地方,更是一個經歷生死離別、迎接新生活開始的地方。疫情常態化以來,平度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二病區在護士長的帶領下,護理工作時刻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積極發動護理人員集思廣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臨床護理效果為目的,盡全力讓患者舒適,讓家屬放心。信網記者 楊宇宣 通訊員 重症醫學科二區
[來源:信網-商訊編輯: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