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裡的一位玩友發來一張圖,說自己手中的橄欖核花了一片,搞得自己非常糾結,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花核",簡單來說就是在把玩過程中,核雕作品表面出現了顏色深淺不一、反差較大的情況,相信不少玩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問題是因為核不好麼?其實不然,今天小辛就跟各位玩友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出現"花核"的原因:
(一)用油不當導致"花核"
橄欖核盤玩過程中是可以上油的,但是有些油是萬萬不能上的,例如食用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動物油、凡士林等等,因為這些油脂含量過高,特別容易造成油陰和皮色發暗,再有就是氣味特殊(我們北方話說的"走油"了想必各位玩友都有體會)。盤玩橄欖核最好是用嬰兒潤膚油,也可以用護膚橄欖油或者護膚霜,主要目的是用來保持橄欖核表面溼潤不開裂。
(二)不按時清理導致局部"髒"
多盤多刷是盤玩核雕的正確方法,但如果長期不刷就會使得核雕縫隙裡積藏很多的油和灰塵,從而導致橄欖核變花,所以我們各位要多考慮一下是不是對自己手中的核雕照顧不周?在以後的盤玩過程中要記得及時定時清潔核雕,這樣玩出來核雕才會更加漂亮。
(三)上油過多陰積導致"花核"
橄欖核不用上太多油,每次上油一兩滴就足夠了,不論是用手盤玩上油還是用刷子,都切忌上油過多,因為上油的目的是防止核雕開裂,對於核雕包漿上色的作用不大,所以沒有必要把上油來做包漿的輔助。有的玩友剛入手一串橄欖核雕為了防止開裂直接放到油裡去泡,那結果可想而知...
(四)核質本身問題導致"花核"
皮色為乳白色的新核或雕刻刀深地方很白的那種,到手後即便不上油也很容易被盤花,因為刀工深的地方就離橄欖核仁較近,白色又說明質地不夠成熟,說白了就是長成的橄欖核,這樣的核密度就小,非常容易造成橄欖核內部的油浸,形成深色斑點,不過這種核多見於批量加工的機雕橄欖核,而手工雕刻會提前將這些核篩選掉。
如何避免和解決"花核"問題?
(一)控制浸油速度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拿一把噴壺對著一塊木板均勻地噴2分鐘,木板表面很難看到差異;而如果我把把這塊木板丟掉水裡浸泡2分鐘再撈出來,其表面會迅速產生顏色差異,說這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各位玩友控制上油量;把油弄一兩滴在手上,兩手搓勻再把玩橄欖核,最後用幹刷把積油處、未上油處統統刷一遍,儘量做到少上,這樣能極大的避免迅速產生花核。
(二)控制上油頻次
其實核花並不可怕,它是一個正常現象,花核是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在上油頻次方面要做到"少量多次",不少玩友手中的核雕出現花的問題顯然是一次上油上的太多了,所以哪怕我們就上了一次油就花核了也並不奇怪,肯定也會有玩友說:"那我乾脆就不上油了,這樣不就花不了!"在這裡小辛想跟各位玩友說的是如果核要花是控制不了的,但因為怕花就不上油了使得新核一不小心開裂了,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三)辨識核質好壞
了解核雕作品核質的好壞,在我們入手前就可以多做對比分析,雖然這種方法仍然沒辦法完全避免橄欖核由於密度原因造成吃油快慢而引起的色差,但是可以做到緩解及縮小差異,這樣在後期追平色差過程中會節省不少時間與精力,各位玩友可以參照之前分享的文章:刀尖上的藝術——橄欖核原料分類(上)和刀尖上的藝術——橄欖核原料分類(下)
在盤玩過程中顏色深的地方可以少盤會,色淺的地方多注重盤玩,時間長了顏色慢慢追平,花斑越來越多連成片,顏色就會一致,核花了並不是就一定意味著核不好。盤玩橄欖核雕需勤刷勤盤,使核雕作品每個部位都均勻受力、均勻盤磨,這樣顏色才會均勻不會盤花。在把玩一年半載後,整體顏色都會變紅,花斑也會隱淡最後消於無形,所以各位玩友一定要耐得住性子,時間會還以最美麗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