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學習者:請叫我中文名字

2020-12-21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漢語學習者:請叫我中文名字

  留學生們很自豪地展示自己的中文名字。

  於國寧攝

  近日,新浪微博「@北美新浪」提到了一個現象讓人們關注:一方面,兩岸三地的白領中流行取英文名字,有的人共事數年,只知同事英文名字而不知其中文名字;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外國漢語學習者熱衷於取中文名字,還有專門幫人起中文名字的網站,名叫「Get Your Chinese Name」。

  「我想要一個真正的中國名字」

  如果你在大學校園裡結識一個外國留學生,十有八九他會告訴你他的中文名字,並強調說:「請叫我的中文名字。」事實上,一般外國人在剛開始學習中文的時候,往往都會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這樣既可以激發自己學習中文的興趣,又可以使自己儘快融入中文的語境當中。羅馬尼亞錫比烏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願者小王說:「我所教的班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漢語名字,一般是由他們的第一任漢語老師根據他們羅馬尼亞名字的諧音給起的。」

  其實,外國學生更願意將自己所喜歡的人或事物融入中文名字中。筆者認識的一名留學生,因為喜愛熊貓這種中國獨有的憨態可掬的動物,他的中文名字就叫「熊貓」;還有愛吃餃子的外國學生,就乾脆把自己的中文名字起成了「餃子」。

  正在北京學習漢語的英國同學關雲長這樣解釋自己的這個中文名字:「我特別崇拜關雲長,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說罷,還擺出了關公經典的捋鬍子動作。「另外,我在家裡行二,和關雲長在家裡的位置一樣,所以,我叫關雲長再合適不過了。」據他的同學介紹,他也的確如關二爺一樣,平時喜歡舞槍弄棒,習得一身好功夫。

  而起名字的最高境界要算是把自己本名的音和意都融入其中。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在讀博士、美國留學生吳明風趣地說:「我的英文名字叫Daniel,很多中國朋友讀起來都是『呆鳥』,我也不喜歡直譯成丹尼爾,而是想要一個真正的中國名字。我很喜歡《水滸傳》裡的吳用,他很聰明,還有這樣一個謙虛的名字。我就把『吳』理解成口上天,代表上帝的言語,和Daniel的意思很相近,和我的姓Worlton的發音也類似。而且『吳明』又諧音為『無名』,默默地做個無名英雄,也很成功啊。」

  政商人物愛取「很中國」的名字

  政界人物中中文名字叫得最響亮的當屬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他在微博中這樣解釋自己中文名字的來歷:「上大學的時候,中文老師替我選擇的。他說陸克文跟Kevin Rudd很像。他還說『陸』強調我非得了解中國大陸不可。他又說『克文』強調我非得克服中國文學不可。」美國多任駐華大使都有一個「很中國」的名字:恆安石、芮效儉、李潔明、洪博培……

  這些政要人物熱衷於給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字,並且還要中國味道十足,甚至「典出有故」,讀起來古意盎然。這樣做的確展示了他們對中國人民的親近和對中國文化的尊重,迅速地拉近了和中國的距離。

  作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名列前茅的經濟體,中國早已成為各大跨國公司爭相「討好」的對象。在外國商界領袖中,也有些人希望取個既與自己名字諧音,又很有意思的中國名字,使自己的在華生意興隆起來。德國西門子公司中國區前任總裁Richard Hausmann的中文名字是郝睿強。中錄華納總裁Tony Vaughan的中文名字是範東林,他說,他希望公司業務如東方的樹林,越發茂盛。

  中文名字背後的身份認同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聞亭老師認為,名字是一個人的標記,外國漢語學習者的中文名字體現了他們對於自己身份的認同態度。進入到不同語言文化環境後,有的人採取努力保持原有身份認同的方式,希望被別人看作是一個外國人,所以在起名字的時候會努力保持原有名字的痕跡。而更多的外國漢語學習者和來華留學生,則希望儘快地融入中國社會,所以在起名字時就希望有中國特色。

  名字只是一種稱呼、代號。母語的名字往往是父母和家中長輩給予的,沒有選擇性,但是第二語言的名字,則可以由自己做主。雖然中文名字裡只有短短的兩三個漢字,反映的文化信息有限,但是世界上這麼多漢語學習者,每個人的中文名字都是中華文化的展示,匯合起來就是一次蔚為大觀的中華文化傳播。並且將來這個中文名字還將一直伴隨著他或她,他們如果在中文環境中繼續工作和生活,這個名字將是他們最好的名片。說到底,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字,表達了這個中文名字所有者對中國社會以及中國文化的尊重和認同。

相關焦點

  • 你的中文名字叫什麼?
    外國人學習中文時,往往也需要一個中文名字來幫助他們融入到漢語環境之中。筆者通過與一些老師和外國漢語學習者的交流,發現要起一個地道的中文名並不容易,需要深入地了解中文和中國文化。我想有個中文名字不論是在工作學習中,還是日常交流中,我們都需要使用名字。
  • 埃及青年「我說中文」創立論壇,幫助當地漢語學習者
    埃及青年「我說中文」創立論壇,幫助當地漢語學習者  近日,一個名為「我說中文」的網絡論壇在學習漢語的埃及人中流行開來。
  • 我的兩個「漢語迷」學生:把去中國當做「回家」
    她叫安娜,如今在阿伯丁大學讀大四,是我們孔子學院的優秀學員之一。一年前,我開始擔任她的漢語教師。在第一節口語課上,我讓安娜分享了她最近正在閱讀的中文著作,我看到她的筆記本足足有100多頁,上面密密麻麻地用漢字記滿了讀書筆記。
  • 上海ipa國際註冊漢語教師為老外學中文保駕護航
    上海ipa國際註冊漢語教師為老外學中文保駕護航我國的強大導致了「漢語熱」的興起,這也讓漢語教師出現了不足的局面。據可靠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將超過兩億人,至少需要500萬名漢語教師,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參加ipa國際註冊漢語教師培訓就成為了眾多人的選擇。有人說,只要自己掌握漢語,那麼教授外國人說漢語則是件容易的事,事實並非如此。郭老師認為:「對外漢語教學有其自身的規律,在教學目的、內容、方法等方面都有特殊性,與普通的中文教學相比區別明顯。
  • 怎麼根據漢語名字起英文名字
    英文如同中文一樣是現在的必學語言,而如何起相應的名字,也是現在人們所在意的地方,因為名字會給人留下第一印象,如同名片一樣。所以怎麼根據漢語名字起英文名字,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怎麼根據漢語名字起英文名字隨著我國不斷發展變化,漢語文學也列印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 我在瑞士開了一家漢語學校,海外華人很多,能教漢語的很少
    工作三年後,我去了瑞士修讀了英語語言學碩士。在國外,大家對學習漢語的需求挺高,所以在求學期間,我就開始接觸了對外漢語的教學工作。我的學生來自不同年齡段(3-50歲)和語言背景。我曾教過初學者,HSK/YCT備考者和商務漢語學習者。漢語教學瑞士的情況我覺得瑞士的生活非常舒適,節奏相對比較慢,讓我能夠更加靜下心來享受生活。
  • 這些菜名,「漢語9級」的人也難念對,圖三的名字叫「咯咯面」?
    這些菜名,「漢語9級」的人也難念對,圖四的名字叫「咯咯面」?念錯了的話就快快糾正過來哦,這些菜名,「漢語9級」的人也難念對,圖四的名字叫「咯咯面」?醪糟(láo zāo)第二個就是醪糟,醪糟其實是一種甜酒的叫法,只不過大部分地方都是叫甜酒,很少人叫醪糟,不知道大家平時是怎麼念的,小編一直以為這個字讀作「料槽」這個音,經常念錯,很多人還笑話過我,可以說很尷尬了,醪糟衝蛋是一種特色的美食,大家可以在炎熱的夏季冰一瓶醪糟來喝,味道特別不錯,大家能夠念對這兩個字嗎
  • 教育觀點:諧音注音學中文利弊何在
    其實,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為了迅速掌握中文,有些外國漢語學習者也會嘗試用自己的母語或者其他語言來標註漢字的讀音,「膝蓋」被標註為「she guy」,「海洋」被標註為「hi young」等。這種標註諧音的中文學習法雖然簡單而易於掌握,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效果如何?又有哪些弊端?
  • 老外學中文:走進字詞世界
    老外學中文 走進字詞世界對外國漢語學習者來說,字詞是學習中文的敲門磚,但要想儘快地掌握中文字詞卻需要付出相當努力。這樣能幫助我更快、更容易地記住複雜的生字。」上海外國語大學對外漢語教師彭鶯說:「語言是人類的交流工具,漢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是順暢交流的基礎,因此學好字詞非常重要。」字詞學習難在哪兒波蘭人崔燦在上海同濟大學交換學習,在她看來,漢字「學起來很難」。
  • 外國人:字詞是學習中文的敲門磚
    原標題:走進字詞世界 敲開中文之門對外國漢語學習者來說,字詞是學習中文的敲門磚,但要想儘快地掌握中文字詞卻需要付出相當努力。彭鶯告訴筆者,在字詞學習中,形近字和多音字是外國漢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難點之一,「即使是漢字文化圈的學生在面對形近字時也會出現分辨不清的情況」。來上海交換學習之前,崔燦在德國波鴻大學學習漢語,在學習初期每天至少要花6到7個小時反覆練習漢語聽、說、寫。「我們的漢學專業除了現代漢語課程之外還包括文言文,對我來說非常難。」
  • 漢語拼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而在中文信息處理領域幾乎同步有效地使用漢語拼音輸入法解決了「字處理」問題。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1977年,漢語拼音開始走上國際舞臺,逐步由國內標準變為國際標準。進入21世紀,由我國主導修訂的《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國際標準於2015年12月15日向全世界公布。
  • 一個日語學習者的自白:我為什麼學習日語
    其實作為中國人的我對日本感到既陌生有熟悉,熟悉的是在歷史上,中國和日本已經打了多年的交道,作為一名日語學習者,隨著學習不斷深入,我發現其實生活中充斥著很多的日語詞彙,無論是在「政治」、「科技」、「數學」、「物理」等引用自日語詞的常見漢字詞彙,也有經常利用諧音在網絡紮根的詞彙,例如「搜嘎(そっか)」「嗦嘚思乃(そうですね)」等,可以說中文和日語已經有了交叉和融合
  • 人工智慧上陣 「黑科技」助力對外漢語教學
    人工智慧和對外漢語教學結合新技術應用展與漢語教學資源展現場,孔子學院總部與好未來教育集團打造了一間臨時教室。「這次大家的成都之旅就由我和可愛的川川帶著大家逛一逛。」教室的大屏幕上,白老師和動畫人物「川川」正帶著大家「暢遊成都」。
  • 中文逼死老外系列!據說只有漢語十級的人才能看懂
    今天英大帶大家來練練嘴皮子,中文實在太優秀,英大已經嘴瓢陣亡... 據說下面這些句子,只有漢語十級的人才能看懂。 看到這裡,我已經不會斷斷斷斷斷……句了! 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你們為什麼就這麼優秀? 漢語真是博大精深,一個字都可以有好幾個讀音,不同讀音的同一個字連在一起,都能組成通順的句子。
  • 乾貨|2020年漢語國際教育這個行業到底怎麼樣
    漢語熱席捲全球的原因,細細說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①世界漢語學習需求急劇增長②孔子學院總部高度重視③國家政策支持01、世界漢語學習需求急劇增長目前,全球華人共5000多萬,全球共2萬個中文學校,學生400人以上的佔50%。
  • 法國「漢語國際班熱」 法國學生趣味學中文
    兩姐妹的爸爸雅克也陪同前來,他為自己的女兒們能學習中文而感到驕傲:「我認為學習中文十分重要,因為現在中國不論是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得到了極大發展,它在亞洲,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和女兒們曾經去過中國的上海、北京,呆過六年,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回法國前,我希望她們能在法國繼續學中文,如果她們掌握中文,今後會有很很好的發展前景。所以我就為女兒們在法國尋找開設中文課程的學校,繼續學習,這很重要。」
  • 那些超經典的中文神翻譯,漢語真是博大精深
    漢語是世界上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它的博大精深為世人所公認,同一個意思,漢語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僅如此,對於一些英語,漢語還能形象生動地翻譯出來,甚至賦予它漢語所特有的深層意蘊。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一些經典的中文翻譯,讓人不禁感嘆,漢語還真是博大精深!
  • 學中文很簡單?美國學生:我的漢語試卷,中國學生也不會
    記得在我上學的時候,英語課和自然、政治一樣,還僅是副課,可是,自從來到出自,英語就變成了主課,而且還是最讓我頭疼的課。每次在上英語課的時候,我都經常會問自己,為什麼一個中國人要學英語呢?不過,到最後為了能有一個好成績,也只能接受學英語的現實。
  • 看了外國學生學漢語的吐槽後,我才突然發現,原來中文有這麼難學
    前陣子,我看到了一組外國學生學漢語的統計數據(應該是不完全統計的數據),總結起來大概是這樣的: 義大利的註冊漢語學員超過了3萬人; 西班牙4700萬人口中,有接近千分之一的人在學漢語; 英國2020年學習漢語的人數,約為40萬左右。
  • 成都海歸團隊創業Clab,打造「滴滴」版漢語學習社區
    中國的發展正不斷聚焦著世界目光,2019年初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學習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視為一項不錯的投資。根據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統計,截至2020年,全球的中文學習者將達到2億人次。而在對外漢語教育市場中,也出現了諸如儒森、TLI(中華語文研習所)以及孔子學院這樣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