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海戰:民國海軍的海空聯合作戰絕唱

2020-12-17 網易新聞


1937年,隨著中日戰爭的爆發,孱弱的民國海軍也被拖入了殘酷的戰場。他們驚恐的發現,自己的武器與水平可能還不如小小的泰國。而所要面對的敵人,卻是世界第三規模的龐大艦隊。在不長的時間內,民國海軍就在青島與長江口選擇自沉了大部分老而無用的艦船。隨後將剩餘兵力龜縮到長江下遊與珠江口的虎門之內。其中,珠江口的守軍因為不是南京方面的嫡系而備受忽視。

然而就是在這個差點被人遺忘的角落,民國的海軍完成了他們唯一的一次海空聯合作戰。

抗戰前夕的虎門

1830年的虎門風景畫

作為海防的前沿,虎門一直扼珠江之咽喉,是海外來敵的必經之門戶。1912年,中華民國海軍成立後就將這裡作為廣東的海防首要基地。經歷了民國初期的風風雨雨,在永豐艦事件中表現出色的陳策,脫穎而出。

然而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民國海軍不僅遭受國際上大部分國家的武器禁運,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新的裝備。大部分軍艦都是前清遺產,即便是偶爾打擦邊球補貨,也只能買到陳舊的淘汰產品。陳策所能做的,就是利用廣東內部政局的穩定,為虎門要塞進行以修繕和整頓,補苴罅漏 。終於算是恢復了基本的江防、海防軍事職能。這成為了他日後擊退日軍的基礎。

虎門之戰的指揮官 陳策

在當時,虎門要塞的臺防和艦隊都由江防司令部統轄,下屬的軍艦數量倒是不少。總計有肇和、福安、海瑞、執信、堅如、江大、江鞏、安北、海虎、廣金、舞鳳等20艘艦船。但年久失修的老傢伙們,大都很難繼續維持戰備狀態。海瑞、福安、廣金、江澄、得深、智利等艦,就被先後裁列廢艦。害的廣東江防所轄軍艦,只剩下10餘艘,排水量均在千噸以下。

雖然南京政府在30年代,陸續購買了一些較為先進的裝備。但基本上都只是填補福建人把持的中央海軍艦隊。而地處廣東的地方艦隊,則根本沒有這樣的待遇。若非珠江口的位置更為重要,廣東海軍可能在戰爭爆發後就要像東北海軍一樣,靠自沉來保持氣節了。

在江陰自沉的民國軍艦 類似的情況其實也在青島和珠江口發生

1937年,中日戰爭無可避免的爆發,廣東海軍只能將全省範圍內可以搜集的艦船集中起來,統一指揮。除了較新的魚雷艇和水雷部隊外,陳策發現他手裡可以用來巡航的艦艇只有2艘:肇和號巡洋艦與海周號炮艦。

前者是20世紀初下水的老式巡洋艦,就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標準,都已經是陳舊落伍的裝備。但在1937年,這艘老船已經是當時廣東地區最大的戰艦了。船上依然在使用渦輪透平主機驅動,速度慢的如同內河炮船。2門150毫米的主炮,在火力上比同時代的大部分輕巡洋艦都要弱小,射速更是慘不忍睹。

剛剛下水時的肇和號

至於可以伴隨肇和號巡航的海周號炮艦,原本是1艘法國人淘汰的老式掃雷艦,被以海關緝私船的名義買來。船上的主要武器,只有一門127毫米炮,戰鬥力連很多國家的內河炮艦都不如。

因而,廣東海軍的策略只能是在珠江口的有限水域內活動。在這個範圍內,他們可以得到要塞炮兵和少量空軍的援助。一旦情況危急,還可以立即向上遊龜縮。加之日本海軍一直反對陸軍陷入大陸的長期戰爭,對於支援作戰並不上心。所以廣東的海防壓力在初期,還算輕鬆。

長期作為緝私船使用的海周號

大敵當前

日本海軍完全具有碾壓民國的實力

1937年8月,新的戰役在長江口的上海打響,日本海軍被迫開始在福建和廣東沿海巡弋。但除了派出航母到杭州灣增援上海的戰事,在其他地方巡航的往往只是由輕型巡洋艦率領的水雷戰隊。

8月18日,4架日機出現在虎門上空,算是拉響了戰爭的警報。到8月19日,再次光臨虎門的日機,投下兩顆炸彈,造成數人喪生。8月31日,又有7架飛機分別在廣州、天河的兩機場和炮兵陣地投彈。空戰中,民國空軍利用主場優勢,擊落了敵機1架。種種跡象都在表明,日本海軍準備在珠江口進行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增援廣東的霍克3戰鬥機

當時,海周號炮艦奉命運載獨立第2旅增防海南島。在回航途中,發現有日本軍艦遊弋。很快,南京方面就調撥飛行中隊增援廣東的地方空軍,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做最後準備。

為切斷南京政府的海上補給線,日本海軍從1937年9月開始向廣東發起進攻。廣州作為重要港口,成為首個目標。但出於對當地防禦力量的輕視,充當急先鋒的艦隊連1艘輕型母艦都沒有配備。這在後來的戰鬥中,讓日軍吃了不小的虧。

9月14日凌晨,守衛珠江口的肇和號巡洋艦和海周號炮艦,開始例行巡邏警戒。但剛剛駛出舢板洲錨地不久,她們就在達大角與沙角一線的海口發現了日本水雷戰隊的3艘軍艦。由於技術原因,在他們望見敵艦時,自己的行蹤也被日本軍艦察覺。還沒來得及反應,第一發炮彈就已經命中了海周號。

珠江口的複雜水道給守軍提供了地利優勢

一邊倒的水面戰

著名的夕張級輕巡洋艦

發起這次突然襲擊的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夕張號,2艘驅逐艦疾風號和追風號。這些船都屬於20年代後下水的著名船型,對於日本海軍從一戰過度到二戰水準,有著裡程碑式的作用。

其中,作為旗艦的夕張號,雖然只是輕巡洋艦,卻擁有6門140毫米主炮和3000噸級的排水量。完全力壓了老態龍鐘的肇和號。35節的高航速,更是完爆了勉強不趴窩的對手。4具61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只需要命中一發,足以讓全廣東最大的軍艦解體。

神風級驅逐艦的單艦戰鬥力就在廣東海軍所有軍艦之上

至於編隊裡的2艘驅逐艦,同屬著名的神風級系列。37節的高速,幾乎可以繞著海周號炮艦轉圈。4門120毫米速射炮與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在面對民國海軍的巡洋艦時都不落下風。擊毀海周號,就更不在話下了。

面對這樣的對手,民國海軍的2艘老船很快就支撐不住。訓練有素的日軍在開戰不久後,就數次命中了肇和號。後者在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只能利用對航道的熟悉,調頭向上遊撤退。而海周號因為航速太慢,連及時撤退的機會都不曾有過。在日本驅逐艦的圍攻下,幾分鐘內就開始下沉。幸好該處水淺,讓她勉強坐礁而沒有立刻沉沒。

這樣一來,珠江口的第一道防線已經被日軍輕易突破。3艘軍艦利用高速,很快就追上了正在撤退的肇和號。如果沒有意外,廣東海軍的旗艦也將被迅速擊沉。

同時,日軍的運兵船甘丸號開始出現在戰場上。船上搭載著數量不多的陸戰隊員,準備在珠江口登陸,從陸上夾擊虎門要塞的岸防炮。根據日軍在戰前搜集的情報,要塞火炮的射程約在12000米,尚不足以覆蓋這時的戰場。所以日軍的艦艇一邊準備收割戰果,一邊讓運兵船下錨,慢條斯理的組織起登陸。

30年代的日本海軍陸戰隊

艱難的險勝

殘留的虎門要塞大炮

然而就在此時,一發150毫米的炮彈從虎門要塞射出,正中甘丸號的船艏。在日本船長還未作出任何反應時,第二發炮已經集中了船上的中艙。不少正在準備登陸的陸戰隊員,死傷慘重。一頭霧水的日本船長,只能先下令砍斷錨鏈,帶著滿船烈火逃出珠江口。

原來,虎門的守軍在戰前就對岸炮做了少許改動。指揮官陳策請來火炮專家指導,經過減輕炮彈彈頭的重量,並傾斜炮座和改善火炮仰角等改造後,將射程硬生生的提高到了15000米。面對已經下錨停泊的甘丸號,守軍從容射擊,比較輕鬆的就擊中了目標。

民國海軍裝備的魚雷艇

隨後,4艘廣東海軍的新式魚雷艇奉命出擊。這4艘小船分別引進自英國和義大利,擁有40節的高速,瞬間就將戰場的焦點轉移到自己身上。在同日本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纏鬥中,魚雷艇利用高速躲過了120毫米與76毫米炮的攔截,進入自己的射程。但高強度戰鬥的壓力,也讓匆匆釋放的魚雷無一命中。只能繼續在速射火炮形成的水柱襯託下,撤回了原先的隱藏位置。

作為日軍旗艦的夕張號,在躲過魚雷威脅後,開始攻擊虎門要塞。雙方在遠距離內展開對射。但作為20年代的老船,這艘巡洋艦上沒有用於幫助校準的水上飛機。在顛簸的水面上進行遠距離射擊,精準度沒有保障。而炮臺的守軍同樣沒法在如此遠的距離上,確保命中高速移動的軍艦。雙方的單挑就成為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示威。

可以掛在炸彈的霍克3戰鬥機

戰役的最後時刻,從廣州機場趕來的霍克3戰鬥機加入了戰場。作為一款源自海軍艦載機與陸戰隊標準的戰鬥機,霍克3雖然主要用於防空,卻可以攜帶一枚227千克重的炸彈。這就讓這款飛機具備了當時民國空軍大部分其他機型所沒有的俯衝轟炸能力。

從杭州增援而來的中隊,先後四次嘗試命中夕張號。然而,除了疑似近失彈的戰果外,並沒有對日軍戰艦造成更大的損傷。

1艘夕張級不可能搞定虎門要塞的立體式防禦

但對於期望獲得一場輕鬆勝利的日軍來說,他們這一天裡遭到的抵抗強度,遠遠超過了戰前預估。尤其是搭載陸戰隊的運兵船撤退後,登陸戰已經無從談起。日軍也不清楚廣州地方上究竟集結了多少反擊力量。出于謹慎和無奈,只得在虎門要塞的炮火禮送下,撤出了珠江口。

此後,日軍的水雷戰隊依然在珠江口為巡遊,卻已經不敢再冒險深入。至此,民國海軍終於艱難的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對日本海軍的勝利。儘管代價高昂,卻也已經是超常發揮了。

肇和號躲過一劫卻也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後記

1938年日軍重返珠三角

在珠江口的虎門之戰後,當地在日本海軍不時的封鎖中,又度過了一年多的和平歲月。一直到1938年10月,下決心封鎖南京政府對外聯繫的日軍,才再次大舉進犯。

肇和號巡洋艦在戰鬥中受損後,就一直停泊在更靠上遊的黃浦躲避。她最後的命運,就和據守長江下遊的其他大部分民國軍艦一樣,成為日軍轟炸機的實戰演練目標。在新時代的戰爭樣式前,完成了自己風雨飄搖的一生。

海周號則在坐沉後徹底報廢。船員將那門127毫米火炮搬到了岸上,構築了一個新的臨時炮臺。但這個炮臺也沒有什麼可以發揮的機會了。

在日軍的下一輪猛攻中,大批登陸部隊從大亞灣登陸,繞道攻佔了廣州。虎門要塞及附近的所有對海防禦工事,堅守到最後一刻,卻也回天乏術。虎門海戰也就成為了民國海軍的絕唱。在之後的歲月裡,他們再也沒有獲得類似的機會。


本文來源:冷炮歷史 作者:路過蜻蜓 責任編輯:安梁_NN2061

相關焦點

  • 虎門海戰:抗日唯一海戰 中國老巡洋艦力抗強敵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的時刻,八年抗戰中,中日唯一的艦對艦海戰——虎門海戰,再次被重新提起。  據了解,在民國抗戰檔案《粵海軍虎門作戰史實》《虎門要塞給中央國民政府的電文》中記載八年抗戰時,中日唯一的海戰就發生在廣州虎門海口,戰鬥以中國海軍艦艇在海防炮臺的支援下取得勝利而結束,粉碎了日軍由水路攻佔廣州的戰略目標。
  • 最早海戰為"跳幫戰" 擄獲敵船為作戰目標(圖)
    最早的海戰是「跳幫戰」  一提到海戰,人們的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一隊隊軍艦在海上相互炮擊的場面。其實,這種以火炮射擊為主要作戰樣式,以擊沉或擊傷對方艦艇為戰術目標的海戰樣式是很晚才出現的。  在人類近兩千年的海戰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裡主流的作戰樣式是「跳幫戰」,也就是戰鬥雙方的船艦相互追逐、相互接近。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聯合艦隊設想戰時以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攔截由本土前來增援的美海軍艦艇編隊,憑藉大和級戰列艦強大的460毫米艦炮,在兩國海軍戰列艦世紀大戰中擊敗美海軍。其實,日本海軍對於大和號級戰列艦的運用,自身也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日本海軍較早地運用了航母+艦載機執行海戰,且取得了透襲珍珠港的成功,重創了美海軍太平洋艦隊,意味著航母+艦載機取代了戰列艦+巨炮的作戰模式,日本人認識到了航空作戰的重要性。
  • 帶你了解東莞海戰博物館-虎門諸炮臺
    海戰博物館海戰博物館的交通方式:虎門 16路06:30-20:00黃村工業區—陳村虎彩集團—黃村村委—旭新百貨—樂詩廠—快捷駕校訓練場—北柵西坊—北柵小學—北柵高速路口—龍眼路口—龍眼加油站—虎威加油站—創豐大廈—樂購—柏景豪庭— 虎門 公園—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空襲行動,僅僅發動兩撥空襲就草草結束了。而艦隊前線司令官南雲忠一,有如此雄厚的兵力,居然慫了,下令撤退,這讓當時還在珍珠港附近的美軍航母艦隊逃過一劫,而由日本海軍開創航母時代的新打法,最終反而讓被迫進行航母決戰美軍艦隊,在中途島戰役給予日本嚴重打擊,至此日本聯合艦隊開始走了下坡路。
  • 海軍料理帖No.2 中途島海戰時戰列艦「霧島」的戰鬥餐
    在太平洋戰爭最初半年中,日軍連戰連捷,攻城略地,但是在珍珠港奇襲中逃過一劫的美軍航母始終是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的心腹之患,特別是1942年4月18日,從美軍航母上起飛的B-25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更讓山本堅定了殲滅美軍航母的決心,為此擬定了中途島作戰計劃,以攻擊美軍前哨中途島為誘餌,引出美軍航母艦隊加以消滅。
  •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美國軍艦為何幫不了國軍?
    三是部隊始終堅持「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這一作戰原則。三次海戰中,人民海軍觀察通信和情報工作表現非常出色,不僅為部隊夜間作戰提供了準確的引導,而且敵艦剛出航,行蹤就被我掌握,保證了指揮機關及時下達作戰決心。戰鬥中,敵艦對我情況一無所知,我軍由此具備了信息優勢。
  • 馬裡亞納海戰:日本航母損失殆盡 美國海軍終於打了一個翻身仗
    在太平洋早期,日本海軍的作戰表現遠遠超過了美國海軍。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美國海軍在與日本海軍交戰的過程中頻頻吃苦頭,即便戰爭進行到中期,美軍雖然能夠獲得一些勝利,但是往往都是一些慘勝。不過馬裡亞納海戰之後,美國總算是打了一個翻身仗。
  • 日本聯合艦隊慘遭打臉的戰役,中途島海戰,日本悔之晚矣!
    當時的日本海軍胸有成竹,認為自己本就是臨海國家,在海戰方面自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平日中的訓練一定沒有白費,在實戰中,一定能將美軍打回去。但是,日軍被之前偷襲美軍珍珠港的勝利裝暈了,在中途島戰役的部署中,沒有制定詳細地作戰計劃,面對部署周密的美軍,日軍引以為傲的聯合艦隊練練失利。本身日本若是利用自己的自身優勢,用自己的6艘航母重點逮著美軍的航母打,還有可能獲勝,但是日本卻使用了部分航母打擊,部分航母掩護、支援的作戰方法。
  • 盤點二戰十大海軍名將
    盤點二戰十大海軍名將二戰中,不止有陸地戰,還有海戰。而在海戰中,又有哪些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將軍呢?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美國海軍名將,十大五星上將之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
  • 海軍副司令員重讀甲午:還北洋海軍將領公正評價
    甲午海戰是整個甲午戰爭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保衛戰,北洋海軍投入了幾乎所有戰艦和兵力,與日本聯合艦隊進行了殊死較量,特別是黃海海戰,中日雙方主力戰艦全部參戰,激戰持續時間近5個小時,北洋艦隊在損失5艘戰艦的情況下,死戰不退,擊傷日艦7艘,其中重創了包括日旗艦「松島」號在內的4艘戰艦,迫使日艦隊先行撤離戰場,削弱了日艦隊實力,遲滯了日艦隊行動,使日軍進攻中國的作戰計劃一再做出調整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
  • 抗戰初期,為什麼民國海軍軍艦面對日機空襲毫無還手之力?
    事實上民國海軍對空襲的認識並不滯後,二十世紀二十、三十年代南京國民政府曾竭力購入新式高射炮和高射機關炮為海軍艦艇增加防空火力,比如為「應瑞」號巡洋艦、「楚」字號炮艦、「永績」/「永健」號炮艦添裝維克斯40.5毫米機關炮,為「江」字號炮艦
  • 古希臘海戰,有哪些特點?古羅馬又是怎樣把海戰引進的陸戰的
    【古代的海戰是怎樣進行的?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海戰就可見一斑】修普底德在《伯羅奔尼撤戰爭電》第一卷第一章就向我們論述了那個時代希臘「海上勢力的重要性"。希臘是個半島國家,海上貿易發達,發展海軍對付海盜,進行海外擴張,是很必要的。
  • 各國海軍水面作戰艦艇都是如何配置?
    飛機不能在天空持續巡航太久,人機都需要一定的休息時間,水下的潛艇也不能在水下持續巡航太久,人在密閉空間裡太久非常危險,所以,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依然以水面艦艇為主。世界海軍的發展史,以二戰為重要分界點,二戰前的海軍艦艇大多各具作戰特點、各司其職,在空軍時代還未到來的情況下,主要以水面艦載大炮正面轟擊為作戰手段,噸位和排水量成為了海軍實力的重要標誌。
  • 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最後的「大BOSS」,為何是一艘不起眼的輕巡?
    如果將舊日本海軍比作一個遊戲,那麼"聯合艦隊旗艦"應該就是那個所謂的"大BOSS"。不過,最後坐上這個位置的,不知為何竟然不是大型戰列艦,而是一個不起眼的輕巡洋艦"大澱"號。直到一戰,由於無線電通信技術落後,發生海戰時,旗艦總是立於艦隊前頭,利用旗幟和發光信號一面進行聯絡一面展開炮戰。當然,那時的旗艦也是最容易受到敵人瞄準攻擊的目標。為此,旗艦必須選擇戰鬥力最高的戰艦。舉個例子,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選擇了戰鬥力強的戰列艦"三笠"號。
  • 二戰攻擊型驅逐艦的巔峰 日本海軍雷擊作戰思想的執念
    島風級驅逐艦(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作為對雷擊作戰思想已陷入偏執境地的日本海軍,如何創造更快、更強的雷擊驅逐艦便成為所有設計師的的執念。當航速達到28節的美軍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服役後,日本海軍便將雷擊主力的驅逐艦航速要求提升到了40節。由此誕生了人類海軍史上「雷擊能力最強」的驅逐艦——島風級。戰艦世界中的島風級島風級驅逐艦(僅建成一艘「島風」號)標準排水量2560噸,最大航速40節,續航能力6000海裡/18節。
  • 海戰世界全新科技樹曝光
    大和級終極形態的「超大和」級、頂級航母「信濃」及魚雷發射速度不凡的潛艇「淡水鯉」等日系、美係數十種新增名艦都將與你一同出戰,演繹全新的海空潛域爭奪大戰!圖4:10級 大和級終極形態 R系「超大和」  不次於超大和 M系「伊利諾伊」  「伊利諾伊」號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