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美國軍艦為何幫不了國軍?

2020-12-15 華山穹劍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擊沉國軍3艦、擊傷2艦

前文著重分析了三次海戰的指揮關係,接下來分析三次海戰的指導思想。縱觀三次海戰戰術運用,人民海軍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下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稱讚。

一是充分運用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一重要戰術思想。面對敵大型艦艇,利用我機動較快的優勢,在運動中,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即在局部對敵形成數量和火力優勢。「五·一」海戰派出4艘護衛艇,又有南昌艦與4艘護衛艇配合,兵力與敵形成相對優勢,但由於指揮上的失誤,形成的優勢並不大,未能擊沉敵艦,這為後兩次海戰提供了借鑑。「八·六」海戰中,4艘護衛艇共同打擊「章江」號,5艘魚雷艇、3艘護衛艇攻擊「劍門」號,相對優勢明顯,「崇武以東海戰」亦是如此。

二是部隊靈活領會了「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的精神要義。在「八·六海戰」中,考慮敵目標大小,為方便魚雷攻擊,計劃先打大型獵潛艦「劍門」號,但在實際戰鬥中,由於「劍門」號留下「章江」號先逃,使得「章江」號形成孤立態勢,於是我攻擊兵力把握戰機迅速攻擊該艦,然後再打「劍門」號。

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攻擊兵力先打火力較弱的「臨淮」號,後打火力稍強的「山海」號,通過穿插、分割等戰術,達到了消滅敵有生力量的目的。

三是部隊始終堅持「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這一作戰原則。三次海戰中,人民海軍觀察通信和情報工作表現非常出色,不僅為部隊夜間作戰提供了準確的引導,而且敵艦剛出航,行蹤就被我掌握,保證了指揮機關及時下達作戰決心。

戰鬥中,敵艦對我情況一無所知,我軍由此具備了信息優勢。多年後,對岸當局媒體在總結1965年三次海戰教訓時,專門提到,「當中共觀通系統發現我軍行蹤,奇襲優勢消失,那麼我們就輸定了」。

以上三點,反映了人民海軍在戰術指導思想上的先進性。除此之外,三次海戰中人民海軍戰術方面最主要的創新,就是在實踐中摸索了護衛艇和魚雷艇部隊的協同作戰方法並運用於實戰。人民海軍成立初期,受裝備限制,很難在與國民黨海軍的戰鬥中取得顯著戰果。隨著蘇制魚雷艇列裝,人民海軍陸續取得擊沉敵「太平」號、「洞庭」號、「臺生」輪和擊傷「中海號」等重大戰果,但由於缺乏護衛艇支持,魚雷艇在單獨接敵過程中,一旦被發現,受火力限制,往往會付出很大傷亡,如在擊沉「臺生」輪戰鬥中,我1艘魚雷艇沉沒,艇長以下7人失蹤。為此,人民海軍在魚雷艇、護衛艇協同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

在擊沉「沱江號」獵潛艦戰鬥中,人民海軍魚雷艇、護衛艇探索了協同對敵打擊方案,但由於缺乏協同經驗,被敵發現後仍由魚雷艇首先發起攻擊,後由護衛艇進行打擊,實際仍是各自為戰,為此,人民海軍付出了2艘魚雷艇被擊傷沉沒的沉重代價。

人民海軍參加的8次重要戰鬥彈藥消耗表

從人民海軍參加的7次重要戰鬥彈藥消耗情況來看,魚雷艇作戰效能要比護衛艇突出,擊沉敵艦僅需1-2雷。護衛艇擊沉敵艦需要消耗大量彈藥,每艇僅37毫米炮彈平均需消耗一千發左右,而此炮理論戰鬥射速為50發/分,所以,如果單獨依靠護衛艇作戰,不利於快速實現預期戰果。

如「五·一」海戰中,人民海軍新型護衛艇首次參戰,該艇由於裝備了雙57毫米和新型61式雙37毫米火炮,提高了作戰效能,僅2艘護衛艇即成功壓制了「東江」號此類大型艦艇火力,對敵造成大量傷亡,但由於戰鬥時間過長,且火炮口徑小,需部隊近戰才能發揮威力,不可控因素多,於是出現了577艇在戰鬥中被己方艦艇撞壞的極端情況。「八·六海戰」吸收了該戰法經驗,並創造性地運用了4艘護衛艇壓制敵艦火力,再由魚雷艇發展勝利的戰法,首次真正實現了護衛艇和魚雷艇部隊的協同作戰。

「山海」號官兵 為劫後餘生歡呼

「崇武以東海戰」沿襲了「八·六海戰」的戰法,國民黨海軍艦艇見此戰術,「山海」號立刻丟下「臨淮」艦逃跑。戰鬥中,由於指揮員魏垣武受傷,護衛艇失去指揮,不得不由魚雷艇單獨接敵。

新式魚雷艇首先加裝了12.7毫米機槍和25毫米炮,擁有一定的自衛火力,其次僅面對「臨淮」號1艘火力不是很強的軍艦,兩個戰鬥小組4艘艇通過奇正相輔的戰術,射中敵艦1雷,後我護衛艇及時趕來,很快擊沉敵艦。此戰讓魚雷艇單獨接敵是不得已的選擇,為此,編隊也付出了兩艘魚雷艇被擊傷,數名官兵受傷的代價。

恩格斯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的改變甚至變革」。隨著我護衛艇和魚雷艇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通過「技術決定戰術」,充分反映了人民海軍尊重戰爭規律,把握戰爭辯證法的高超戰術藝術。

反觀國民黨當局卻未能把握這一簡單的戰爭規律,一味依靠大量美國二手輔助艦艇來充實自身海軍力量,為「反攻大陸」壯膽,殊不知此類艦艇是結合二戰期間海上作戰規律設計,主要對手是德日等海軍強國,擔負的主要是大規模海上戰役中反潛、護航等單一作戰任務,武器配備因考慮有其他艦艇護航,相對單薄。如「山海」「臨淮」等艦,雖配備76毫米主炮,但射速慢,在沒有炮瞄雷達情況下,很難對我高速艦艇實現有效打擊。副炮口徑20-40毫米,每艦一般列裝8-9門,雖管數略多於我單個護衛艇,但對我艦艇毀傷效果有限。

在裝備處於如此技術條件下,國民黨海軍仍不及時調整戰術,每次都心存僥倖派遣1-2艘艦艇執行任務,一旦我護衛艇和魚雷艇實現有效協同,國軍軍艦難逃被殲命運,這也是美國軍艦也幫不了國軍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海軍第一個大勝仗:擊沉美國售臺軍艦,斃敵將軍;毛主席:打得好
    新中國海軍成立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全部擊沉美國賣給臺灣作戰性能先進的軍艦,當場擊斃臺軍一名少將,活捉中校艦長等33人。接見海軍英雄時,毛澤東主席高興地說:打得好!是以小打大,是螞蟻啃骨頭啊!這不,早在1965年8月5日凌晨,臺灣海軍巡防第2艦隊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就向大陸偷襲而來。
  • 馬裡亞納海戰:日本航母損失殆盡 美國海軍終於打了一個翻身仗
    在太平洋早期,日本海軍的作戰表現遠遠超過了美國海軍。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美國海軍在與日本海軍交戰的過程中頻頻吃苦頭,即便戰爭進行到中期,美軍雖然能夠獲得一些勝利,但是往往都是一些慘勝。不過馬裡亞納海戰之後,美國總算是打了一個翻身仗。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不可一世的海軍力量,曾經最高綜合噸位達到120萬噸位列於世界第三,但日本海軍在二戰太平洋戰役的亮點確實不多,1941年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時期,卻陰差陽錯的正面挑戰了,當時位於美洲的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行在一次無差別擴大,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絞肉機之中,日本海軍在巔峰時期的唯一作為就是主動出擊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
  • 海上先鋒艇:人民海軍海戰「先鋒」 首創小艇打大艦
    央廣網4月20日消息(記者彭洪霞 王銳濤 左明星 袁萌婷 胡晶)海軍新會艇前身為海軍某護衛艇大隊先鋒1號艇。1950年5月,人民海軍創建後的第一仗---萬山海戰,「先鋒1號」艇首創小艇打敵大艦,以劣勢裝備戰勝敵優勢裝備的成功戰例,取得了跳幫抓俘虜、迫敵艇投降的輝煌戰績。1965年5月24日,國防部授予該艇「海上先鋒艇」榮譽稱號。
  • 今夏爽爆的海戰大片《灰獵犬號》,背後大西洋之戰歷史解析
    對1939年二戰爆發到電影表現的1942年大西洋海戰歷史做一個掃描,從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解析,有助於理解電影中的情節。護航隊——英美盟友的博弈與合作1.二戰剛開始,英國統治階層和軍方還在爭論不休,對用於進攻的皇家海軍來給商船隊護航態度不積極。此時,英國軍艦為商船隊護航已經開始,但並未形成固定體制,還是以反潛編隊巡邏為主。
  • 人民海軍邁向大洋深處;奉勸有些人不要亂跳,礙著我們看風景
    1954年11月14日,新生不久的人民海軍取得了一次重要的勝利,華東軍區海軍魚雷艇第31大隊,在浙江以東海域大陳島與漁山島之間海域設伏,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在雷達站的引導下迅速出擊,一舉擊沉了國民黨軍「太平」號護衛艦。這是一次小艇打大船的成功戰例,也是人民海軍魚雷艇部隊首次成功戰例。
  • 1974年的今天,人民海軍為馳援西沙,第一次穿越臺灣海峽
    深度摘要:中國海軍雖然在1974年西沙海戰中取得了勝利,但也暴露出南海艦隊缺少大型水面艦艇的短板,因此中央急調東海艦隊3艘護衛艦直接穿越臺灣海峽,南下馳援。這也是人民海軍第一次穿越臺灣海峽,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 不懂軍艦,如何治海軍史?
    其年輕的代表為陳悅,而年長者,非馬幼垣先生莫屬也。我是在2000年威海的一次北洋海軍史的學術會議上初識馬幼垣的。那時,他剛從夏威夷大學退休,又到香港嶺南大學任教,我卻不知道他的本行是研究中國古典文學,更不知道他專攻的方向是《水滸》。我們興致勃勃地聊天,聽他介紹他搜集的各類西文的海軍史資料。
  • 韓戰結束後,國軍不斷騷擾大陸,解放軍當即決定:炮擊金門
    一路順風順水的三野自從渡江後並沒有遇到過什麼像樣的抵抗,信心膨脹再加上缺乏海戰經驗,沒有海軍和空軍的掩護雖然重創了金門守軍,但登陸的3個團及船工、民夫大部犧牲少量被俘。在準備下次進攻期間韓戰爆發,解放軍不得不把重心轉移到抗美援朝戰爭中。
  • 中國海軍史:從「借船」到成為世界前列
    90年,「人民子弟兵」一次次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浴血奮戰;90年,「人民子弟兵」勵精圖治,自強不息,以令世人震驚的發展,揚我國威——從建軍思想,到兵種建制;從武器裝備,到科研技術……為迎接「八一」的到來,為紀念建軍90周年,為弘揚我軍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本報自25日起至「八一」,以每天兩個整版的規模推出「再造軍魂」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中國海軍或將迎來重大突破,能否超越美國,未來7年的發展很關鍵
    中國海軍或將迎來重大突破,能否超越美國,未來7年的發展很關鍵要說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部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美國的11支航母戰鬥群,沒錯,時至今日美國的海軍實力仍然是全球第一,不過我國海軍也有處於世界第一的時候,在大明永樂年間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下西洋
  • 直擊甲午中日海戰現場,張張真實慘烈,圖8是被擊毀的日本軍艦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戰爆發,因當年是甲午年,歷史上稱為甲午中日海戰,由於日本蓄謀已久,加日本軍艦強大,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最後以中國戰敗
  • 飛剪、曲線、穿浪、垂直——海軍「時裝展」,不斷變幻的軍艦船頭
    軍艦是海軍的核心裝備,為取得制海權和海戰勝利,各國都在絞盡腦汁的追求極致性能。提高方法有很多種,船型設計就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槳帆戰船的巨大衝角當時海戰以接舷戰為主,遠處先用投石機扔石頭,近處用衝角撞擊,最後士兵拿著刀劍跳幫肉搏。
  • 62年前國民黨黃安艦起義 成人民海軍第一艘軍艦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軍事上有句名言:「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三軍之中,海軍花費最大,最體現綜合實力。航空母艦的出現,無疑是人民海軍具有象徵意義的歷史時刻。  這一刻,距離人民海軍的誕生已經過了62年。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蔣介石不死心,從12月起還是執行了預定計劃,先後有9支小股部隊空降到廣東,後來又有2支遊擊隊在附近沿海登陸。這些部隊就像將雪投入火爐一樣,大部分人從此沒有了音訊。大陸的資料顯示:從1962年10月至1965年1月,「共殲滅國民黨武裝特務40股,594人」。
  • 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蔣介石不死心,從12月起還是執行了預定計劃,先後有9支小股部隊空降到廣東,後來又有2支遊擊隊在附近沿海登陸。 這些部隊就像將雪投入火爐一樣,大部分人從此沒有了音訊。 大陸的資料顯示:從1962年10月至1965年1月,「共殲滅國民黨武裝特務40股,594人」。
  • 美國曾為俄羅斯造過軍艦,和我國遼寧號有一共同點
    俄羅斯海軍歷史上有一艘軍艦曾在美國費城克朗普船廠建造誕生,於1899年下水,1901年加入沙俄海軍,它和我國遼寧艦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曾被命名為『瓦良格號』,後來又都曾被改名。這艘『瓦良格號』巡洋艦在1904年日俄仁川海戰中被日本海軍重創自沉。1905年,日本打撈重修並編入日本海軍,自此改名為『宗谷』二等巡洋艦,並於1916年退役。隨後在同年五月,又改回原名『瓦良格號』重新歸還俄羅斯海軍。這艘『瓦良格號』巡洋艦可謂命運多舛,1917年因為俄羅斯爆發十月革命,而被英國海軍趁機扣留。最終在1925年被一家德國造船廠拆解,結束這一生。
  • 面對美國軍艦,俄羅斯海軍艦隊能否打破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封鎖?
    目前,美國方面很有可能會採取進一步的措施針對委內瑞拉,這樣一來,很有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的對抗衝突,所以,很多人覺得美國的這一做法是非常錯誤、危險的,但是,美軍卻並沒有就此收手,不僅如此,他們為了消除俄羅斯在委內瑞拉的影響力,不得不封鎖了俄羅斯軍艦通往該地區的道路。
  • 今年第三次 美國軍艦又過臺灣海峽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3月25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發布聲明稱,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麥克坎貝爾」號(DDG-85)自南向北穿越臺灣海峽,隨後進入東海開展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麥克坎貝爾」號隸屬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不是「羅斯福」號航母所屬的第9航母打擊大隊麾下的驅逐艦。
  • 近代史解析:北洋海軍濟遠艦管帶方伯謙被判死刑到底是不是冤案?
    導讀:近代史解析:北洋海軍濟遠艦管帶方伯謙被判死刑到底是不是冤案?方伯謙是北洋海軍濟遠艦的管代,也是甲午一役唯一被清政府處死的艦隊艦長。後世為他翻案的聲音不斷湧現,福建甚至出現了他的故居,他到底死的冤還是不冤?讓我們先從北洋海軍的日常來感受一下方伯謙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