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甲午中日海戰現場,張張真實慘烈,圖8是被擊毀的日本軍艦

2020-12-18 騰訊網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戰爆發,因當年是甲午年,歷史上稱為甲午中日海戰,由於日本蓄謀已久,加日本軍艦強大,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最後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當年日軍軍艦上的隨軍攝影師拍攝了一組極其珍貴罕見的海戰場景,真實記錄了甲午海戰的現場情形。圖為1894年9月17日,日軍隨艦攝影師從西京丸號拍攝到的海戰場景,遠處的北洋水師軍艦已經起火,正冒起滾滾濃煙。

參戰的日本軍艦有12艘,集中了日軍全部主力。據記載,當年日本軍艦的發射速度是北洋水師的六倍,日本軍艦的綜合實力超過北洋艦隊的三倍。圖為日本隨艦攝影師從拍攝到的黃海海戰場面,遠處北洋水師的四艘戰艦已經起火冒煙,但仍在堅持戰鬥。

戰鬥開始後,北洋艦隊「定遠」艦由於年久失修,被日艦一炮把艦橋震塌,丁汝昌摔傷,但丁汝昌帶傷堅持在甲板上督戰,主帥的氣概感染了所有官兵,在丁汝昌的帶領下痛擊日艦「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號。圖為當時已經起火冒起濃煙的北洋水師軍艦。

日艦利用航速優勢繞攻北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二艦相繼被擊中起火,退出戰鬥。日艦「吉野」也被北洋艦隊擊中起火,但很快被撲滅。13時30分左右,「超勇」沉沒。圖為從日艦西京丸拍攝的超勇沉沒時的悲壯情形。在照片中,遠遠地只能看到超勇號留在世間最後的一縷濃煙。

「定遠」「來遠」「經遠」重創「比睿」「赤城」。「赤城」艦長坂元八郎太當場斃命。「西京丸」也受重傷。「赤城」號炮艦的命名源自日本關東北部的赤城山,屬於摩耶級炮艦。不同於其他叄艘摩耶級炮艦的木質船體,赤城號炮艦採用了全鋼材質。圖為被北洋水師四炮連擊重創的「赤城」號炮艦。

赤城號被北洋水師集火重創,海戰中被擊中31彈,死11人傷17人。艦長坂元八郎太被擊斃。圖為被北洋水師擊中右舷後甲板所留下的彈痕。

赤城號由日本小野濱海軍造船廠建造,開工於1886年6月,1890年8月竣工並交付日本帝國海軍,被定為一等炮艦。相對於北洋水師基本進口,日本此時已經能夠製造軍艦,大清與日本的近代化高下立現。圖為被北洋水師擊毀的大桅和煙囪。

除了赤城號外,西京丸也受到北洋水師的重創。圖為被炸毀的西京丸甲板慘狀。

圖為黃海海戰結束後的9月18日,被炸毀的西京丸號甲板上的日軍水兵。

相關焦點

  • 讀圖|甲午海戰雙方軍旗軍服圖式
    甲午120周年,新書《甲午海戰》以大量的一手資料,揭秘清軍在這場慘烈海戰中的技戰術狀況。
  • 甲午海戰:鄧世昌下令撞擊日本軍艦,其真實目的現在才被知曉
    甲午海戰:鄧世昌下令撞擊日本軍艦,其真實目的現在才被知曉   文/玉露論史   現在的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世界都承認了中國的實力和地位,但是在幾百年前的晚清,中國經歷過一段很黑暗的歷史,在這段時期,歐美切槍借著工業革命後取得的成就和技術,來大肆侵略中國
  • 「致遠艦」複製艦將重現甲午海戰古戰場
    當年致遠艦全景。(圖片轉自:京華時報)   新華網瀋陽8月2日電(徐揚、郭毅)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率「致遠艦」與日本軍艦在黃海上激戰5小時,直至彈盡受創,終被日軍魚雷擊沉,同艦官兵246人殉職,僅7人生還。120年後,「致遠號」的複製版將重現甲午海戰古戰場,該船耗資3700萬元,由民間籌措。   中日甲午黃海海戰戰場,就在今天丹東港外不遠處的海域。
  • 中日甲午海戰,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曝光,網友:精確程度堪比GPS
    清朝末年,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一些有志之士也是意識到只有發展科技才能救國於水火當中,洋務運動就此展開,然而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也宣告近代化工業終結,西方列強趁機大肆瓜分。
  • 甲午海戰,鄧世昌和致遠號沒有撞沉的吉野號,原來是這麼個下場!
    公元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當中,大清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卻仍然輸掉了這場戰爭。打贏大清的日本,在當時的清朝人眼中無非就是一個蕞爾小邦。大清跟這樣的小國作戰,居然還輸得如此不體面。戰敗以後在談判的時候日本獅子大開口,李鴻章李中堂最後在日本挨了刺客一槍,才使得戰爭賠款少了1億兩白銀。這樣的事不僅對於當時的大清國民而言,是一個莫大的羞辱,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也仍然是一個難以抹去的恥辱。而在中日甲午海戰當中,大清的北洋艦隊面對崛起的日本聯合艦隊損失慘重。
  • 甲午口述|廣乙艦管帶林國祥(上):唯一參加過馬尾和甲午兩場海戰的...
    但在123年前,林國祥作為廣乙艦管帶曾勇戰甲午第一戰—豐島海戰,並打出了北洋艦隊擊中日艦的第一炮。在133年前,作為濟安艦管帶參加了馬尾海戰。在143年前,23歲的林國祥成為船政培養的第四位近代艦長,隨即作為琛航號的管駕,參與了對抗日本侵臺事件,往來臺灣和大陸運送兵員和軍火,當時25歲的鄧世昌是他的大副。
  • 若單純從裝備和戰術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裡?
    前面我們從用人的角度,對比了甲午戰爭時中日雙方的區別,可以看出北洋水師的將領跟日本聯合艦隊的將領差距。他們更擅長拉幫結派,權謀鬥爭,但從海軍專業度上來看,是不如日本聯合艦隊的。我們拋去大清內部的政治因素,官兵的意識,朝廷的意志,以及戰爭後期消極求和等等,單就北洋水師裝備和戰術的角度分析,北洋水師究竟敗在了哪裡?
  • 甲午海戰的高光時刻:曾俘獲日本艦艇,那些日軍不願人知道的真相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甲午戰爭,說起這個話題,關於這場發生在100多年前的海戰,想必大家都並不陌生,它是中國人永遠的痛。可以說,就是這一場海戰,讓大清帝國毫無懸念地徹底倒下,從此再也沒有翻身之力了。讓我們把時間退回到兩個甲子之前的1894年,當時在日本人的精心策劃之下,他們開始入侵朝鮮,並且試探中國的反應。到了9月17日,日本海軍與派往朝鮮運兵的北洋水師發生了遭遇戰,甲午海戰的第一場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 甲午海戰:鄧世昌下令撞沉日艦,直到現在,才明白他的真實意圖
    甲午海戰:鄧世昌下令撞沉日艦,直到現在,才明白他的真實意圖文/花花歷史屋隨著現在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我們會通過一些高科技的技術來恢復出土文物以及利用更多的技術手段去探究真理,剝開歷史的迷霧,告訴世人歷史的真正面目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致遠艦曾射擊直至沉沒(圖)
    1885年加入北洋水師,該艦第一任管帶方伯謙為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畢業生,因在豐島海戰中率艦遁走而被日本海軍史學家平田晉策稱為「善於逃跑的名家」。實際上濟遠艦在豐島海戰中表現不錯,曾擊中敵艦吉野機艙,大副沈壽昌、二副柯建章等英勇戰死。方伯謙後因在大東溝海戰中再次先走,被清廷問斬,繼任管帶為林國祥。
  • 甲午戰前北洋艦隊已落後於日本海軍
    甲午戰爭黃海海戰是中國近代海軍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也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全部由蒸汽動力軍艦參加的海戰。甲午黃海戰敗,深深刺痛了國人的心,以至於直到今天,對此戰戰敗原因的探討仍不絕於網上,有的說是政體腐敗、有的說戰術失誤、有的說士氣渙散、有的說情報乏力、有的說指揮呆板、有的說艦艇缺乏保養……這些都有道理,後果也都在戰爭中有所體現。本文只想談談裝備問題。
  • 甲午海戰百年後,中國海軍規模達日本的1.5倍,領先日本只是回歸歷史...
    近日,日本《軍事研究》期刊發表文章稱,海上自衛隊的實力已被中國海軍甩在了後面,並且這種落後不是暫時的,而是長期的,甚至是永久的,日本將徹底失去對中國的海上優勢。這篇文章讓許多精日分子感到三如(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他們拋出了許多奇談怪論,如「沒有美國的壓制,日本怎麼可能被中國超過?」等等,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 日本人拍攝的甲午戰爭照片流出-還原真實的甲午戰爭之黃海戰役
    其中北洋水師實力最為強大,其他各支水師除廣東水師的三艘小型巡洋艦滯留北洋參加了海戰以外,因實力貧弱,在戰爭期間無所作為,坐視北洋水師的覆亡。日本海軍各支艦隊於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夕統一整編為聯合艦隊,由伊東佑亨海軍中將擔任聯合艦隊司令。聯合艦隊的編隊分為以下小隊:本隊第一小隊、第二小隊、第一遊擊隊和第二遊擊隊。
  • 還記得電影甲午風雲裡的吉野號嗎,它差點成了北洋水師的一員
    電影《甲午風雲》電影甲午風雲中鄧大人命令致遠艦撞沉吉野的一幕令小夥伴們熱血沸騰。 致遠艦復原CG圖其實吉野號和致遠艦有很近的血緣關係。雖然兩艦設計者不同,但前者沿襲了前者的設計思路,並作了升級整合,噸位增加,航速更快,火炮為速射炮。
  • 甲午戰爭旅順屠城細節公開 僅剩36人埋屍體(圖)
    廣東省博物館舉行「甲午海祭」展 展示從日本民間購回的大量圖片實物  250張照片,60多件珍貴實物,真實地記錄著120年前發生在中國黃海的甲午戰爭,通過這些日本從軍記者的記述,日軍旅順屠城細節第一次被公開。 文/ 記者黃丹彤 通訊員宋敏  為期兩個月的「甲午海祭——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4日。
  • 媒體刊文反思中日露梁海戰:應剷除軍國主義土壤
    媒體刊文反思中日露梁海戰:應剷除軍國主義土壤 文章指出,縱觀露梁海戰及整個壬辰戰爭,持續6年,中朝和日本雙方兩敗俱傷。日本軍國主義從未為此反省感動,反而在釣魚島問題上頻作文章。  以下是文章全文:  我們在反思中日甲午海戰的同時,也應當重新審視露梁海戰——中日間爆發的另一場海戰衝突,以史為鑑。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之敗,是否是丁汝昌指揮失誤所致,還是另有原因
    在黃海海戰中,他就主動退居二線,讓劉步蟾負責指揮,自己主要是站在顯眼處鼓舞一下士氣。因此海戰指揮不管對錯,和他其實關係都不大。其次來說,北洋水師的指揮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細節上有一些瑕疵。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採用了橫陣對敵。橫陣的機動性較差,因此批評的聲音確實不少。
  • 在雅虎日本輸入「中日戰爭」會出現什麼?
    雅虎日本是日本雅虎株式會社運營的一家門戶網站,這種情況與中國的百度非常類似,均是國內搜尋引擎和門戶網站的老大哥,因此在日本,基本每一位日本人都知道雅虎,也都使用雅虎。特別是在日本雅虎網站輸入「中日戰爭」其顯示的結果,更是讓無數中國人憤怒,通過雅虎網站輸入中日戰爭四個字,首頁出現的中日甲午戰爭,排在第二的才是1937-1945年的中日戰爭。
  • 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為何決意撞沉日軍吉野號?原因令人深思
    沉睡海底100多年的致遠艦,於2003年被打撈,再一次喚醒了我們關於甲午海戰的回憶。我們開始重新思考,當時中日兩國都處在怎樣的環境中?戰敗的為什麼是中國?19世紀末,日本剛剛經歷了明治維新,國力日益強勁,海軍實力得到飛速發展,國家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擴張,確立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