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鄧世昌和致遠號沒有撞沉的吉野號,原來是這麼個下場!

2020-12-19 夢圓的金窩

公元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當中,大清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卻仍然輸掉了這場戰爭。打贏大清的日本,在當時的清朝人眼中無非就是一個蕞爾小邦。大清跟這樣的小國作戰,居然還輸得如此不體面。

戰敗以後在談判的時候日本獅子大開口,李鴻章李中堂最後在日本挨了刺客一槍,才使得戰爭賠款少了1億兩白銀。這樣的事不僅對於當時的大清國民而言,是一個莫大的羞辱,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也仍然是一個難以抹去的恥辱。

而在中日甲午海戰當中,大清的北洋艦隊面對崛起的日本聯合艦隊損失慘重。北洋艦隊雖然在戰術和戰略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在裝備上不僅數量更少,而且中近程的火力密度很低,間接造成了甲午海戰的失敗。在這場海戰當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跡。其中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在戰艦無法挽回的情況下,下令衝撞日艦吉野號。可惜最後功敗垂成,但此舉給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官兵強烈的感觸與震動。

那麼這艘從致遠號未遂的衝撞之下倖存的吉野號,最後又是怎樣的一個命運呢?幸運之神仍然能夠保護讓他壽終正寢嗎?可惜呀,吉野號最後仍然是毀於軍艦衝撞,而且下手的還是自己人。

甲午海戰以後,吉野號出現在八國聯軍侵華行動當中

甲午海戰以後,大清獲得了屈辱的遭遇。人力、物力損失慘重,還要付給日本幾億兩銀子的賠償,並被迫割讓了臺灣。此時的大清可謂是破鼓萬人錘,越是積貧積弱的現狀,越是容易引來遠方的惡狼。

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在1900年5月中旬,八個列強聯合起來藉口義和團運動影響了各國利益,出動幾萬兵力,再次開始入侵大清。雖然清軍拼死抵抗,但八國聯軍仍然順利的打到了北京。在這其中吉野號跟隨八國聯軍其他幾十艘艦艇,一起集中炮轟的大沽口炮臺。

在吉野號等八國聯軍艦艇的轟擊之下,八國聯軍陸戰部隊順利靠近大沽口炮臺。清軍雖然拼死抵抗,守將羅榮光和大部分將士陣亡。吉野號在這一系列行動當中,又很是耀武揚威了一把。

日俄戰爭當中吉野號被撞沉!

時間轉眼到了1904年,日本和沙皇俄國因為分贓不均和其他問題,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生了軍事衝突。日本為此開始賭上國運,大量調集陸軍及海軍對於東北地區的沙皇俄國軍隊進行攻擊。而俄國毫不示弱,通過鐵路大量運輸軍隊來保衛自己在我國東北地區的軍事基地。

雙方在幾個地點打得有來有往,而當事國大清對此無能為力,不管是當地的政府還是國民,都只能默默忍受,因為日俄兩國發生戰爭而造成的各種苦難。然而日俄雙方毫不在乎,兩國為了這次戰爭投入了大量兵力,吉野號也出現在這次進攻的艦艇當中。

在一次作戰行動當中,因為海面大霧瀰漫,俄軍在海面上布設的水雷,引爆了一艘日軍艦船。而這艘叫「初獺」號的軍艦被引爆以後,其它各艘日艦準備相救,結果,日軍「八島」號觸發水雷也爆炸了,兩艘船艦幾乎喪失了航行能力,也讓整個行駛的隊列出現了混亂。

吉野號為了逃避水雷,擅自駛出規定的隊列,結果被高速航行過來的日本「春日」號攔腰撞中,艦身瞬間出現了巨大的裂口。軍艦內部大量進水,幾乎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沉沒。隨艦400多名船員,只救起了不到100人,鄧管帶可以瞑目了!

結語:本來應該被大清買回,並用於北洋艦隊的吉野號,因為各種算計和大清的財力不足,最後被日本買回國內,成為了日本聯合艦隊的一員。然而雖然他在日本服役,最後終結他命運的也是日本人!真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其實憑良心講,如果吉野號被大清買回來,用於北洋艦隊當中。因為綜合國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差距,在原有的歷史軌跡之上中日爆發甲午戰爭,吉野號也難逃被擊沉或者是被俘獲的命運。只有國家底蘊深厚,國民擁有覺醒的民族意識,這個國家哪怕此時仍然積貧積弱,但仍然可以在較低的起點,迸發出最亮的光!

相關焦點

  • 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為何決意撞沉日軍吉野號?原因令人深思
    沉睡海底100多年的致遠艦,於2003年被打撈,再一次喚醒了我們關於甲午海戰的回憶。我們開始重新思考,當時中日兩國都處在怎樣的環境中?戰敗的為什麼是中國?鄧世昌又為何要撞沉吉野號?19世紀末,日本剛剛經歷了明治維新,國力日益強勁,海軍實力得到飛速發展,國家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擴張,確立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 鄧世昌沒能撞沉的吉野號,最終被友軍撞沉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肯定學過一篇課文,那就是甲午海戰中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巡洋艦,在身中數彈,戰力喪失的情況下,奮勇的撞向日本海軍的旗艦吉野號,結果最終在撞擊前未能如願,被敵艦擊沉,鄧世昌本人和艦上官兵也全都壯烈犧牲的故事。
  • 鄧世昌想要撞沉的「吉野號」戰艦,後來下場如何?
    1894年(光緒二十年)9月17日鄧世昌在和日本人爆發的「黃海海戰」中,為了能夠撞沉敵人的「吉野號」主力艦,對全體官兵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然後駕駛「致遠艦」撞向「吉野艦」試圖同歸於盡,但遭到敵人的猛烈轟擊,其中一枚炮彈擊中「致遠艦」,鄧世昌因此飲恨而終,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殉國。
  • 鄧世昌不是想撞沉吉野號,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朝鮮豐島海域突然襲擊北洋水師的濟遠和廣乙兩艘巡洋艦,隨後擊沉了英籍高升號運輸船,俘獲操江號炮艦即豐島海戰,甲午戰爭隨即全面爆發。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爆發,這場歷時五個小時,不論其兵力之多,時間之長,以及戰鬥的激烈,的確都是近代世界海戰史上所罕見的。海戰的結果,北洋艦隊共損失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廣甲五艦,死傷兵員約八百餘人。
  • 鄧世昌真有把握撞沉日本的吉野號嗎?鄧公的心裡其實非常的明白
    我們從兒時的歷史課本之中,就知道了在一百多年以前的那次甲午海戰之中,我們的民族英雄鄧世昌在最為危難之時刻,在自己的致遠號已經受重傷的前提之下,率領全船以最快的馬力向日本的主力戰船吉野號撞擊的歷史故事,當時對於鄧公之偉大,記憶非常的深刻,對於那句「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輓聯也是記憶猶新!
  • 甲午悲歌:鄧世昌真的下達了撞沉吉野的命令嗎?
    主艦致遠艦更是在黃海海戰中表現尤為悲壯,欲撞向敵主艦吉野號同歸於盡,本文就探討一下這種可能性。在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海戰中,清國以沉沒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和傷亡八百餘人的代價,重創了日本聯合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艦,傷亡三百餘人。這不得不說已經是北洋水師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做到的最好成績了。
  • 當年鄧世昌本可全身而退,為何仍撞上吉野號?致遠艦殘片揭開答案
    對中國窺視已久的日本以清軍入朝為藉口,派遣日軍攻佔朝鮮,清朝被迫對日宣戰,甲午中日戰爭就此拉開帷幕。甲午海戰歷時近9個月,清軍陣亡31500餘人,其中就有著名的海軍將領鄧世昌。在甲午海戰爆發一個多月後,黃海之戰正式打響,北洋水師慘敗,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駕駛軍艦衝向日寇的吉野號,最終以身殉國。
  • 如果當年鄧世昌駕駛的是定遠艦,有可能成功撞沉吉野嗎?
    雖然傳統說法上認為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試圖撞擊吉野,但是在中途被日艦炮火擊沉。不過根據現在對戰場態勢的復原,有觀點認為鄧世昌實際要撞擊的日本旗艦松島,並非吉野。
  • 「撞沉吉野」!這著名的怒吼來自鄧世昌,來自李默然,浩氣永存!
    §01「開足馬力,撞沉吉野!」這是由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默然在《甲午風雲》中所飾演的愛國將領鄧世昌驚雷般的著名怒吼!這怒吼,磅礴了半個世紀,讓我們把李默然和鄧世昌「融為」一體,無法出戲。老電影《甲午風雲》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林農執導,李默然、浦克、王秋穎、龐學勤等主演。該片真實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之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場面浩大、氣勢恢宏,講述了鄧世昌反對李鴻章主和,指揮北洋艦隊英勇抗擊日本海軍,當彈藥用盡後他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卻不幸被魚雷擊中以身殉國的故事。
  • 黃海海戰僥倖存活的「吉野」號巡洋艦 但最終還是被撞沉
    下圖為60年代電影《甲午風雲》的海報,上面出現的人物就是當時北洋水師「致遠」號巡洋艦管帶鄧世昌,這也是最被我們熟知的關於甲午戰爭的人物和事跡。今天我們不談「致遠」號和鄧世昌,我們來聊聊日本聯合艦隊「吉野」號的結局,因為他本該在黃海海戰被撞沉。
  • 甲午海戰:鄧世昌下令撞沉日艦,直到現在,才明白他的真實意圖
    甲午海戰:鄧世昌下令撞沉日艦,直到現在,才明白他的真實意圖文/花花歷史屋隨著現在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我們會通過一些高科技的技術來恢復出土文物以及利用更多的技術手段去探究真理,剝開歷史的迷霧,告訴世人歷史的真正面目
  • 還記得電影甲午風雲裡的吉野號嗎,它差點成了北洋水師的一員
    電影《甲午風雲》電影甲午風雲中鄧大人命令致遠艦撞沉吉野的一幕令小夥伴們熱血沸騰。 致遠艦復原CG圖其實吉野號和致遠艦有很近的血緣關係。雖然兩艦設計者不同,但前者沿襲了前者的設計思路,並作了升級整合,噸位增加,航速更快,火炮為速射炮。
  • 沒有被鄧世昌他們撞沉的「吉野」號,後來的下場是怎麼樣了?
    「吉野」號沒有「戰死沙場」,最後卻被自己的同胞軍艦「春日」號給撞沉了,這個結果對於日本人來說絕對是非常鬱悶的。黃海大戰「吉野」號風光無限中日黃海海戰是十九世紀末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戰,清朝北洋艦隊主力與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在黃海大東溝海域展開了史無前例的大決戰,此戰,是日本聯合艦隊主力戰艦「吉野」號第一次參與大規模的海上作戰。
  • 撞沉吉野"的致遠艦裡發現了什麼?
    電影《甲午風雲》中,鄧世昌的一句「撞沉吉野」,讓我們始終銘記那段悲愴屈辱的歷史,更讓我們無法忘記葬身海底的致遠艦。1894年9月17日,中日兩國主力艦隊發生激烈海戰。「致遠艦」在苦戰中衝鋒在前,多次重創日艦後最終壯烈戰沉,鄧世昌以及二百五十名將士中僅七人生還。
  • 鄧世昌為何指揮撞向吉野號?125年後打撈沉船,才讓人明白真相
    甲午海戰雖然飽受後人詬病,哀國之不幸,怒清廷之不爭,但在整場戰爭中,北洋水師還是很有骨氣的。 本文要講的,正是甲午戰爭中,關於北洋英雄鄧世昌為何要指揮致遠艦撞向日艦吉野號,與敵玉石俱焚的背後緣由。
  • 「致遠艦」複製艦將重現甲午海戰古戰場
    當年致遠艦全景。(圖片轉自:京華時報)   新華網瀋陽8月2日電(徐揚、郭毅)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率「致遠艦」與日本軍艦在黃海上激戰5小時,直至彈盡受創,終被日軍魚雷擊沉,同艦官兵246人殉職,僅7人生還。120年後,「致遠號」的複製版將重現甲午海戰古戰場,該船耗資3700萬元,由民間籌措。   中日甲午黃海海戰戰場,就在今天丹東港外不遠處的海域。
  • 撞沉吉野?「致遠」艦因何戰沉?
    現代國防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黎源兩個甲子之前,「致遠」艦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奮戰沉沒,成為這場海戰的轉折點之一;今天,「致遠」艦的遺骸在遼寧丹東再度發現,令我們的思緒不禁回到120年前的甲午戰場——「致遠」艦在彈盡重傷的情況下,管帶鄧世昌毅然決定撞擊敵艦「吉野」,不幸被魚雷命中而沉的情節經過各種渠道的傳播,已經為大多數人所共知。
  • 致遠艦下沉前劇烈爆炸 鄧世昌瓜皮帽設計講究(圖)
    薩蘇說:「英軍的描述再加上海底的文物的相互印證,使我們知道在這場大海戰中鄧世昌不是一個孤獨的英雄,他和他的戰友們都無愧於中國第一代職業海軍軍人的稱號。」   南京服飾史專家揭秘   鄧世昌高呼「撞沉吉野」時 戴「瓜皮帽」穿「海藍馬褂」   在黃海進行的北洋水師致遠艦水下考古,引發廣泛關注。
  • 近代風雲——撞沉吉野,鄧世昌
    在學堂,鄧世昌深得國外老師的喜愛,常常得到老師的讚揚。因為是海軍,所以很快鄧世昌便開始了人生第一次駕船出海。可能是生活在海邊的緣故吧!鄧世昌在實踐時沒有不適應的情況。在遠航中,鄧世昌認真整理筆記,堅持寫航海日記。他的航海經驗和知識閱歷得到了很大長進。兩年後他畢業了,鄧世昌開始邁向了海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