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光緒二十年)9月17日鄧世昌在和日本人爆發的「黃海海戰」中,為了能夠撞沉敵人的「吉野號」主力艦,對全體官兵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然後駕駛「致遠艦」撞向「吉野艦」試圖同歸於盡,但遭到敵人的猛烈轟擊,其中一枚炮彈擊中「致遠艦」,鄧世昌因此飲恨而終,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殉國。
光緒帝賜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那麼這艘死裡逃生的「吉野號」後來怎麼樣了呢?
在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吉野艦為了躲避俄軍的水雷,被自家的春日號裝甲巡洋艦撞沉在了黃海海域。甲午戰爭後,由於日本與沙俄帝國的關係日趨緊張。為了防備有可能爆發的戰爭,日本海軍便制定了一份在十年期間內,打造出了一支擁有六艘戰列艦、六艘一等巡洋艦的擴艦計劃。
根據這份計劃,日本海軍將排水量三千五百噸以上,七千噸以下的艦艇,全部劃入二等巡洋艦之列。也就是說,當年參加過甲午海戰的日本軍艦在甲午後,全部退出了一線(吉野艦的排水量為4150噸)
日本在甲午之後瘋狂擴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洋水師的定遠號和鎮遠號實在太過於亮眼。兩艦中彈200多發,居然還能開回去,防禦堪稱一流。而當時的一艘日本軍艦中了它們一炮,就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兩艦的火力也是超強。正是由於兩艦的戰鬥力給日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至甲午海戰後,日本海軍就把之前的九艘主力艦全部劃入二線了。
舊的去了,新的就要來。為了對抗沙俄,日本政府便以1500萬日元的天價(約合150萬英鎊),從義大利安薩爾多公司熱那亞造船所購買了兩艘滿載排水量為8100噸的春日級裝甲巡洋艦。這兩艘軍艦的其中一艘,就是後來撞沉吉野號的春日號。
1904年1月7日,這兩艘春日級裝甲巡洋艦正式竣工。遂即,由英國水手操縱,將這兩艘裝甲艦開回日本。(日俄戰爭中,英國支持日本打沙俄)不過,由於時局緊張的原因,此二艦還在開回到日本的路上時,戰爭就爆發了。
1904年2月8日夜間,日本海軍在東鄉平八郎的率領下,向停泊在旅順港的沙俄遠東艦隊旅順分艦隊發起襲擊,以圖一戰將俄艦隊全殲。不過由於俄軍也有防備,再加上日軍的準備也不充分,日軍的偷襲式攻擊只是損傷幾隻俄軍艦艇,並沒有為俄羅斯艦隊帶來重大的損失。
因而,偷襲戰便打成了要塞圍困戰。日軍的偷襲作戰以魚雷為主,但是由於俄軍在港口鋪設了防魚雷網,所以日軍發射的魚雷大部分都被雷網攔截,沒能對俄國艦隊的主力造成太大的威脅。這次偷襲就是後來日軍珍珠港的模版。
此後,沙俄旅順分艦隊依託旅順要塞的岸防優勢進行抵抗。日軍無法強攻,只能在港外實行封鎖。既然是封鎖,日本的戰略目的就必然是完全切斷旅順港內的俄軍與外界的聯繫,不能讓一艘俄軍艦逃出旅順港。而俄軍見無法逃出去,便乾脆不出去了,在港外狂撒水雷,不讓日軍進港。
這就樣,旅順要塞圍困戰打了四個月,期間日艦隊向旅順要塞發動了十幾次進攻。1904年5月15日的上午,日本聯合艦隊再次向旅順港發起進攻。這一次,吉野號和春日號都參加了輔助進攻。
攻擊開始後,日軍的初獺號、八島號等五艘主力軍艦在旅順口外側擺開陣勢,用所有的炮火向港內的俄國軍艦進行猛烈炮擊。打到下午一點鐘左右時,炮彈打完了,這五艘日艦開始返航。
當時也是巧了,就在它們返航時,海面突然起了大霧。而更讓它們沒有想到的是,五艘日艦在濃霧中,竟然不長眼的竟駛進了俄軍布置的雷區。於是,五艘軍艦分分中雷,初獺號戰列艦首先觸雷爆炸。其他各艦紛紛放下舢板去搶救艦上的船員,並冒著危險向初獺號靠近。
不久,八島號戰列艦在初獺號觸雷線上連觸發兩枚水雷,海水大量湧入。兩艘日艦同時燃起了大火,艦上日軍亂成一團。此時就在附近的吉野號聽到水雷爆炸後,萬分驚慌,在濃霧中想儘快撤離到安全區,結果在逃跑途中,被正在高速航行的春日號裝甲巡洋艦攔腰撞中了右舷中央。
吉野號為了追求航速,其在設計上本來就對撞擊有缺陷,此時撞上它的又是滿載噸位兩倍於它的春日號。因而受到撞擊後,吉野號自然而然的就被撞開了一道十來米長的大口子,海水則順著口子,大量湧入,使得吉野號的艦體嚴重傾斜,很快就沉入了海底。
當時,吉野號上有413名士兵,其中只有99人被其他軍艦救起,包括末任艦長佐伯誾倉在內的314人都同吉野號一起沉入了它多次航行的中國黃海。事後,有日本人把1904年5月15日這一天稱為是日本海軍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因為日本戰前費盡苦心打造的「六六艦隊」,其主力艦在這一天之內竟然損失了三分之一,「六六艦隊」變成了「四六」艦隊。這對於國疲民困的日本來說,是絕不能承受的損失。(八島號和初獺號都是萬噸級戰列艦)
日軍艦隊之所以會進入俄軍雷區,是因為海戰的前一天,俄軍阿穆爾號艦長伊凡諾夫不聽上級指令,擅自決定超出計劃布雷區域,在離港十海裡處進行布雷。結果陰差陽錯之下,他的擅自做主,就報銷了日本三艘軍艦。不過由於日軍封鎖了消息,俄國方面不知道自己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戰果,伊凡諾夫艦長也沒有受到獎勵。
八島、初獺、吉野沉沒後,日本海軍的噩運沒有結束。三天後的5月18日,炮艦「大島」號被「赤誠」號撞沉;驅逐艦「曉」號也觸雷入水。同年9月,2100噸級的炮艦平遠在鳩灣洋面觸雷沉沒;11月,2440噸的防護巡洋艦濟遠在同一地點再次觸雷沉沒。
12月,4160噸的高砂在執行旅順港封鎖作戰時在港外南邊的雷區觸雷沉沒。不過,這些日艦沉沒的原因,都是觸碰水雷或者是被自己的軍艦撞沉的,沒有一艘是被俄軍擊沉的。用日本人的話說: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北洋水師和俄國艦隊取得的戰果還不如一艘布雷艦取得的大。
親,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實用的話,點讚收藏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