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的這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短短4句美到讓人心醉

2020-12-19 慶餘說詩詞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是我國南宋著名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楊萬裡的詩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語言風格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這也是楊萬裡獨創的「誠齋體」特徵。譬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平野無山遮落日,西窗紅到月來時」,「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小池》,便是楊萬裡此類風格作品中的一首佳作。並且它還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楊萬裡便是運用了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化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圍自然景物的特徵與變化,表現了楊萬裡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美到讓人心醉。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首先,詩的第一句「泉眼無聲惜細流」,即泉水從泉眼中流過,沒有一絲聲響,是因為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從它的意思來看,我們可以得知楊萬裡主要寫的是小池的源泉。而泉水從泉眼中涓涓流出,本身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但楊萬裡卻著一「惜」字,便將無情物化為了有情物,似乎是泉眼愛惜泉水,才吝嗇地捨不得它多流出一點兒。如此一來,它便極富有情趣。

然後,詩的第二句「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裡同樣著一「愛」字,將本身極其平常的事,變為了有情物做的有情事。即樹蔭在晴朗柔和的日子裡遮住小池,是因為它愛惜小池中的泉水,以免水分蒸發而乾涸。這樣寫的好處,同第一句一樣,無疑也是使得詩變得有情趣,且富有人性。而這種情趣俱是楊萬裡的心思細膩給予的,因此它體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最後,詩的三四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則是將視角從小池轉到了更小的池中小荷及荷上的蜻蜓上。它的意思是說,小池中的小荷才剛把她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沒想到就早有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了上面。倘若小荷的勃勃生機,所展現的就是春光的美好,那麼早早立在上面的蜻蜓,便可以看作是想要第一眼看到春光一樣。

而楊萬裡自己又何嘗不是像蜻蜓那樣呢?他之所以會說:「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又發現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便是為了不放過大自然中那些微笑而稍縱即逝的美好。故而楊萬裡這兩句詩,還告訴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常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所熟悉的一切,這樣才能發現到不同尋常的美好。

綜上所述,楊萬裡這首詩,把大自然中極為尋求的一些細小景物:泉眼、小池、小荷、蜻蜓、樹蔭等,寫得相親相依,富有幽默情趣。總的來說,楊萬裡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充滿了詩情畫意。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黃庭堅登上高樓眺望,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美到令人心醉!
    譬如,李白《夏日山中》的「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楊萬裡《夏夜追涼》中的「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秦觀《納涼》中的「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由此可見,想要擁有一片清涼,就必須要擁抱大自然。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鄂州南樓書事》,便是一首夏夜乘涼的佳作。它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秦觀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所描繪的春景,便美到令人心醉
    在這首詠春詩中,秦觀主要描繪了春雨過後的春景。即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尤以芍藥、薔薇的描摹傳神,最為動人。總體來說,秦觀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所描繪的春景,便美到令人心醉。《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 唐伯虎這首雞詩古代沒什麼名家看得上,卻入選課本,學生喜歡得很
    這首詩在明清的詩評家那裡,幾乎無人提及,即便是進入20世紀以後,也鮮有人提及唐寅這首詩。因為從文字上而言,這首詩更像是一首民間的「打油詩」。不過,結合唐伯虎玩世不恭的人生態度,和沉鬱悲憤的生活境遇,這種「俗」,也是一種瀟灑風神的體現,誠如他自己的名句所言「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那麼這首詩有沒有什麼我們普通人看不穿的深意和美感呢?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
  • 楊萬裡賞「月季花」的一首詩,短短4句語言平淡,卻讓人想念老家
    一家人搬去了縣城,葡萄藤枯死,月季花也被拔掉,爺爺奶奶在地上種了新的柿子樹和青菜,但是回了老家,還是不由得想起曾經的那幾株並不太好看的月季,大概人天然就是念舊的吧。一直到今天,讀到這首寫月季的詩,漂泊在外的孩子,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故園之思。也明白了古代那些羈旅行役的詩,藏了多少遊子的熱淚。【臨其詩境】詩的作者是楊萬裡,宋代詩人中很出眾的一個,在當時唐宋詩歌幾乎已經遍及的小角落裡,自成一家,受到了當時人們的,也被後世的人們喜愛著。
  • 小詩人在牆壁上寫了首謾罵詩,全文無一髒字,卻年年入選小學課本
    這是史上最諷刺的一首詩,僅28個字偷偷寫在牆壁上,寫成時連名字都沒有,卻句句都是千古名句,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流傳了千年。首先,在了解這首牆頭詩之前,我們要對該詩的創作背景有初步的認知。據史料記載《題臨安邸》是南宋紹興年間一位不知名的小詩人林升所作,正因為林升在當時並不出名,所以後世對其生平事跡記載並不詳細。
  • 唐伯虎有一首詩,非常俗氣,看似沒水平卻年年入選小學課本
    《畫雞》 晚年唐伯虎過著一種看似平淡,其實充滿了憂愁的生活,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其中就有這首《畫雞》,這首詩初讀的時候會覺得很俗氣,整首詩就像是一首沒有水平的打油詩,但是通俗易懂,讀來也是朗朗上口,為此也是年年入選了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熟悉的一首詩: 頭上紅冠不用裁
  • 楊萬裡夏夜乘涼,寫首短詩教授獨特解暑方式,短短4句清新可愛
    現在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都吹不了空調,吹到空調風就渾身上下的不舒服,這也算是現代科技帶來的一個弊端吧。在古代,人們的選擇少了很多,既然沒有科技的幫助,要麼就求諸於簡單粗暴的扇子和夏天偶然的涼風暴雨,要麼就求諸內心,求一個「心靜自然涼」結果。其實大家覺得「心靜自然涼」這句話對不對?
  • 文壇最後一篇拿得出手的五言絕句,打敗了幾萬唐詩,入選小學課本
    但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學,不可否認自元朝以來,通俗文學開始展露頭角,到了清朝拿得出手的詩詞作品已是少之又少。目前在小學課本上僅有三首清朝古詩,一首是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一首是鄭板橋的竹石,最後一首就是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舟夜書所見》。要知道《全唐詩》共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入選小、中、高課本的不過一百多首,能打敗幾萬首唐詩入選,可見這首《舟夜書所見》的魅力。
  • 楊萬裡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寫出了我們嚮往的生活
    如在這首詩中,所描寫的就是楊萬裡閒居鄉村,初夏午睡後,悠閒地看兒童戲柳的情景。 從這兩句詩中,我們便可以清楚地感知到楊萬裡的一種閒適、慵倦的情緒。而這種情緒,除了他本身所具有的閒散意態外。
  • 「一枝紅杏出牆來」年年入選課本,卻被誤讀千年,真正意義無人知
    「一枝紅杏出牆來」年年入選課本,卻被誤讀千年,真正意義無人知 前言: 在古代的時期裡,出現了很多的詩人,他們所塑造出來的詩句,總是會被我們現代人進行著學習,但是很多的句子都被現代人進行著惡搞,更是被人們隨意點去改編。
  • 唐伯虎畫了只雞,順手題了首詩,不料流傳千古,還入選小學課本
    畫上題詩,是唐伯虎畫作的一大的特色,這在明清兩代很流行,然早在魏晉時期,就有題畫詩的雛形。當時的文人,常為畫扇、屏風題詩,許多學者將之視為題畫詩的起源。不過還有部分學者,認為題畫詩起源於杜甫,在其留存的一千多首詩中,有二十多首題畫詩。
  • 詩詞大會考楊萬裡的《稚子弄冰》,難住58人,觀眾:命題組調皮了
    《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清新之美,《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絢爛之美,《宿新市徐公店》中「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童趣,都有一種別樣的自然美。因為自然、通俗,楊萬裡的作品入選中小學課本的不少,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稚子弄冰》。
  • 24歲李白第一次離開四川,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傳誦了千年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峨眉山月歌》,便是24歲李白第一次離開四川時創作的一首思念故鄉山水的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當時李白正處於離開四川赴長江中下遊的舟行途中。所以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便是通過對李白在舟中所見到的夜景的描寫,來表達李白心中難捨的故鄉情。雖然只有短短4句,卻是一首傳誦了千年的名作。
  • 楊萬裡兩首絕美的詠雪詩,雖然有一些冷門,但是美得令人心醉
    唐詩裡面比較著名的詠雪名篇有韓愈的《春雪》;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白居易的《夜雪》等等,那都是詠雪裡的絕美之作;不過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兩首詩比較冷門的詠雪詩,那使得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的《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這首詩儘管很冷門,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寫出了不一樣的雪景,美得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 楊萬裡的這首讚美田園風光的小詩,寫出了最真實的鄉村風景!
    楊萬裡的詩作相信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小池》,那是一直出現在小學的課本裡,儘管小的時候讀這樣的詩作並不懂得其中的意思,但依舊還是能夠感受到詩作中的那一份美,這也正是楊萬裡詩作所傳遞出來的一種視覺效果,他的詩作大部分都是描寫鄉村的風景,寫得很是直白,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朗朗上口,寫得很是簡練,充滿了無限的意境。
  • 楊萬裡這首詩,看似寫春,卻處處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令人動容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光明史冊,詩詞能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情懷,而書法能增進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在這裡有朗朗上口的詩詞和飽含氣韻的名碑名貼,趕快來看今天的文化鑑賞吧!說到楊萬裡這位南宋詩人,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對於我們孩童時期的影響甚至不亞於李白這位詩仙。因為尚年幼時,我們便學習他最經典的一首抒情詩《小池》。
  • 路遇小雨下個不停,楊萬裡調皮地寫下首詠雨詩,開篇7字就驚豔了
    在兩宋文人中,誠齋先生楊萬裡是挺有趣的一位。詞作那麼風靡,他卻偏以寫詩為樂,據說一生共寫了兩萬多首詩作,這個數量是《全唐詩》的一半。雖然存世的只有4200多首,但卻經典頗多。光是入選課本的詩作就有3首,成為了南宋入選最多的詩人。
  • 王昌齡的這首詩,短短4句,氣吞山河,令人熱血沸騰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總有一首是你喜歡的。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古從軍行七首·其四》,便是古典詩詞中比較經典的一首邊塞詩。它出自於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之手,是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第四首。
  • 「千裡鶯啼綠映紅」年年入選課本,大文豪指出第一個字就用錯了
    1000多年前,詩佛王維寫了首經典五律,詩名叫《使至塞上》,其中有一句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詩寫得美不美?美!但卻硬是有人挑出了它的毛病。先是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香菱之口表示:「從來沒有見過煙是直的,大漠上風沙那麼大,怎麼可能孤煙直」。後又有物理學高材生表示:「落日都是扁的,沒有圓落日一說,這與物理折射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