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是我國南宋著名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楊萬裡的詩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語言風格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這也是楊萬裡獨創的「誠齋體」特徵。譬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平野無山遮落日,西窗紅到月來時」,「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小池》,便是楊萬裡此類風格作品中的一首佳作。並且它還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楊萬裡便是運用了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化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圍自然景物的特徵與變化,表現了楊萬裡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美到讓人心醉。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首先,詩的第一句「泉眼無聲惜細流」,即泉水從泉眼中流過,沒有一絲聲響,是因為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從它的意思來看,我們可以得知楊萬裡主要寫的是小池的源泉。而泉水從泉眼中涓涓流出,本身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但楊萬裡卻著一「惜」字,便將無情物化為了有情物,似乎是泉眼愛惜泉水,才吝嗇地捨不得它多流出一點兒。如此一來,它便極富有情趣。
然後,詩的第二句「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裡同樣著一「愛」字,將本身極其平常的事,變為了有情物做的有情事。即樹蔭在晴朗柔和的日子裡遮住小池,是因為它愛惜小池中的泉水,以免水分蒸發而乾涸。這樣寫的好處,同第一句一樣,無疑也是使得詩變得有情趣,且富有人性。而這種情趣俱是楊萬裡的心思細膩給予的,因此它體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最後,詩的三四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則是將視角從小池轉到了更小的池中小荷及荷上的蜻蜓上。它的意思是說,小池中的小荷才剛把她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沒想到就早有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了上面。倘若小荷的勃勃生機,所展現的就是春光的美好,那麼早早立在上面的蜻蜓,便可以看作是想要第一眼看到春光一樣。
而楊萬裡自己又何嘗不是像蜻蜓那樣呢?他之所以會說:「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又發現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便是為了不放過大自然中那些微笑而稍縱即逝的美好。故而楊萬裡這兩句詩,還告訴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常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所熟悉的一切,這樣才能發現到不同尋常的美好。
綜上所述,楊萬裡這首詩,把大自然中極為尋求的一些細小景物:泉眼、小池、小荷、蜻蜓、樹蔭等,寫得相親相依,富有幽默情趣。總的來說,楊萬裡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充滿了詩情畫意。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