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奧會臨近尾聲,採訪間隙,我們點開平昌冬奧會獎牌榜,忽覺眼前一亮——位居金牌榜前兩位的挪威和德國,分別獲得13金,關鍵是他們獲得的金牌項目高度集中。其中挪威隊的13枚金牌中有11枚來自雪上項目,德國隊除一枚雙人滑金牌外,其餘12枚全部來自雪上項目。
一招鮮,吃遍天。冬季運動強國用事實詮釋了一個淺顯而實在的道理。
如同武俠小說中那些武功卓絕的高手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一樣,奧運會上體育強國也都有各自的優勢項目。正是因為各有「撒手鐧」,才保證了他們多年來在各自優勢項目上擁有立於不敗之地的實力。平昌冬奧會上挪威、德國雙雄的金牌分布,正是這一現象的生動註解。
某些國家在部分運動領域擁有雄厚底蘊,就會形成「江山代有才人出」的集體稱霸模式。荷蘭隊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憑藉在速度滑冰項目上的人才優勢,荷蘭隊在平昌冬奧會上已經拿下7枚速度滑冰金牌,讓其他國家運動員幾乎無法染指這一項目的金牌。
在競技場上,不乏個別運動員憑藉自身強大實力在某個項目上統治多年的事例。像美國單板滑雪傳奇肖恩·懷特從都靈冬奧會開始,連續參加四屆冬奧會拿到三屆冠軍,成了男子單板滑雪U型場地賽的金牌「釘子戶」。
這個現象給我們以啟示——與其想著多點開花,不如盯著重點突破,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如同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個世界也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不同國家各有自己擅長的體育領域。歐美國家在雪上項目中仍然擁有無法撼動的優勢,而我們的奪金希望,依然集中於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雪上空中技巧等傳統優勢項目上。
還有4年,冬奧會就將來到北京,我國正努力拓展冬季運動,「3億人上冰雪」的踐行,讓我們對下屆冬奧會有了更多的期待。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極力促進冬季項目全面發展的同時,不能鬆懈我們的傳統優勢項目。
在體育領域,「一招鮮,吃遍天」或許並不過時!
(本報韓國平昌2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