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瑪琳菲森到女巫新時代 黑暗魔法何其多,女巫文化知幾何...

2020-12-07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特稿 烏鴉、手杖、森林、咒語、黑夜、魔法、公主、精靈……伴隨著《沉睡魔咒》的上映,我們又看到了這些熟悉而遙遠的元素,更重要的是我們又迎來了一位與眾不同的「新女巫」。影片以《睡美人》故事為藍本,從女巫的視角對童話進行了重新演繹,卻冠以「不要相信童話」的宣傳語,走上了一條另類的「尋求真愛」之路,似乎有意開啟女巫影片新時代。近年來,女巫越來越頻繁地出現於美國的影視劇中,看著滿屏幕的黑暗魔法特效,對於女巫文化,各位看官又了解多少呢?

      Part 1  關於女巫……

【女巫的起源】


史前女巫是智慧的化身

 西方關於巫術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兩河流域、古埃及以及古希臘的宗教祭祀活動,由於在人類社會中,母系社會存在的時間十分之久,因此在巫術文化中女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產生了後來關於女巫的神話與傳說,由於史前女巫能夠治癒疾病、尋求寶藏與愛情、掌控天氣與命運、又掌握生育與繁衍,因此被當作智慧的化身。

【女巫的三種原型】

       在希臘神話中,瑟西(Circe)被認為是最令人畏懼、也是最著名的女巫,後來成為女巫、女妖和巫婆的代名詞。她具有強大的魔力,能通過藥草的協助,誦念咒語召喚神明來施法,可以藏住月亮與太陽讓大地一片漆黑,使冒犯她的人會變成動物;美狄亞(Medea)則是由愛生恨的復仇女巫,她曾是女祭師又是月亮女神的乾女兒,因而懂得許多黑魔法,面對伊阿宋的移情別戀,她滿腔怒火地製作了毒藥禮服給伊阿宋的未婚妻,還親手殺了自己的兩個孩子,電影《美狄亞》已將這段故事搬上了銀幕;卡珊卓拉(Kassandra) 是特洛伊的預言家,她預言若是將木馬迎進城內,特洛伊必遭毀滅,卻無人相信。阿波羅賜予了她預知未來的能力,但由於自己的

示愛遭到拒絕,所以又對她下咒,讓所有人都不相信她的話。《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的佔卜課老師西比爾·特裡勞尼就是卡珊卓拉的玄孫女,而她的一些預言也通常不被人理會,結果卻一一應驗。

【女巫史上之殤】


 教會對女巫的殘酷獵殺

 隨著父系社會的逐漸形成與宗教神權的影響,中世紀的歐洲對女巫進行過大批量的獵殺。原因有二:其一,在氣候突變帶來的饑饉與瘟疫下,人們陷入了對各種恐懼的幻想,教會則將災難與女巫聯繫起來,認為她們與魔鬼交易,四處散播災難,女巫成為轉嫁危機的替罪羊;其二,彼時是基督教發展的早期,與各個教派之間的權力爭奪導致對異端的不寬容精神。對巫術的恐懼使獵殺女巫的活動在中世紀達到巔峰,教會甚至還出版過「講解如何分別與獵殺女巫」的手冊,即《女巫之錘》,並連續再版三十餘次。《女巫季節》即是對這一時期的描繪,《韓賽爾與格蕾特:女巫獵人》對整治女巫的各種方法如火燒、割皮、通過身體是否有腐爛來判斷身份等有所表現。

【女巫文化小科普】

女巫集會

 近期熱播的《美國恐怖故事》第三季「女巫集會」是繼《東鎮女巫》、《吸血鬼日記》、《東區女巫》後又一部集中展現女巫文化的美劇。女巫聚會稱為COVEN,通常由十三人組成。召開被稱為「主日」的大規模女巫集會是女巫的義務,這意味著加強女巫的「約束」力量。巫術活動通常由韻律與圓舞編織而成,每逢滿月夜舉行的「女巫祭典」(Sabbath)有裸體的傳統,在火把熄滅後還有性交的儀式 (Benevento),然後享用新月形蛋糕——在現代女巫集會中被稱為月光蛋糕(moonlight cake),它象徵著大地女神的身體。女巫的傳承大多來自於母親的血統,像《吸血鬼日記》中邦尼的母親、外婆都是女巫。「逆五芒星」是女巫施展法術的常見符號,五星的尖角倒掛意味著把人的精神指向下,即地獄,同時也代表撒旦。

【女巫符號化】

 一位中世紀的牧師曾認為,「如果一個老女人長著一張有皺紋的臉,眉毛看起來像羊皮,嘴唇長有軟毛,尖牙斜眼,具有尖利的嗓音、難聽的音調,還有一隻狗或貓在身邊,那麼無須懷疑,她就是一位女巫。」於是在童話電影中,我們眼前的女巫皆是醜陋又狡猾的老婦人,如《白雪公主與七矮人》中的巫婆,《綠野仙蹤》中的西方女巫,她們尖牙利齒,聲音嘶啞,瞳孔散發出幽光,有著尖鉤一般的鼻子和下巴,一襲黑色的長袍遮住乾枯的身體,更少不了圓錐形尖帽、黑色長襪和尖皮鞋。她們棲居在森林深處,奪取男人與小孩的生命,破壞家庭關係的和諧,詛咒整個村莊等等,此時的女巫已被妖魔化成為黑惡勢力的象徵,形象與心理都等同於「變態老女人」。

女巫之祭


孩子們在萬聖節扮作女巫 

 獵殺帶來的大量冤魂棲息在歐陸大地,五月時節人們會製作女巫模型加以焚燒,這是至今依然普遍可見的習俗之一,這項風俗以及許多慶祝春天來臨的儀式,都是為了紀念那些不幸的犧牲者。美國的萬聖節除了慶祝秋日豐收,也有祭奠亡靈的目的。節日期間,孩子們會騎上掃帚扮作女巫,提上點著蠟燭的南瓜燈,到鄰居家要糖,這一西洋「鬼節」的傳統習俗被成為「trick or treat」。

【女巫的「重生」】


 銀幕女巫新形象

 為了反抗資本主義工業化和現代性,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英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掀起了「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隨後擴展到世界各地並發展為一場復興東方思想和原始文化(以巫術為代表)的精神覺醒運動。因而在現代的女巫觀中,巫術並非「復活」,而是一種對抗幾千年來支撐歐洲倫理的基督教的反體制文化(Counter Culture)。結合了歐美女性主義思潮,女巫搖身一變成為抵抗男權與體制的化身。影視作品中,女巫漸漸祛除又老又醜的形象,成為《女巫莉麗:龍與不可思議之書》中古靈精怪的蘿莉、《東區女巫》中對婚姻不滿的少婦、《哈利波特》中溫柔慈愛的母親與威嚴正直的麥格教授,《沉睡魔咒》中亦正亦邪、美麗冷豔的瑪琳菲森更是顛覆了女巫的傳統形象。

相關焦點

  • 女巫?魔女?女魔法師?魔法少女?區別?
    如果當我們提到這些稱呼的時候,我們的腦海中都會出現相對應的形象,這些形象都是通過我們所知所學的知識來定義的。所以可能每個人所理解的也都不一樣。接下來,本人以自己的見解來分別說一說這四種稱呼的區別。女巫女巫在歷史上和影視作品中,大多數都是反面角色。所以當我們提到女巫的時候,我們總會想到她們是壞的。
  • 森林女孩的色彩魔法:浪漫的女巫文化,水彩畫中的魔幻宇宙
    她們知道自己是誰,她們是女巫,也是自己的皇后。」是的,這段簡短又個性的獨白,來自一個相信魔法與冒險的森林女孩所創造的女巫世界。在自然與人類相遇的地方,她發現了新的魔法,並用水彩探索著奇異的宇宙奧秘。這可愛的森林女孩就是美國藝術家凱特·費多拉(Kat Fedora)。才華橫溢的她從大學開始畫油畫,並獲得了美術專業的學士學位。
  • 從《睡美人》到《沉睡魔咒2》:迪士尼女巫的重生之路
    故事講述了魔女瑪琳菲森和沉睡公主愛洛聯手對付新反派,保護森林王國的故事。《睡美人》是一個典型的歐洲中世紀(公元5世紀-公元15世紀)故事,無處不凸顯出中世紀女巫文化的黑暗面。《沉睡魔咒》第一部拋棄傳統設定,予以顛覆性的重構,其實有巨大的進步意義;而《沉睡魔咒2》的劇情卻相當俗套。
  • 恐怖來襲,西方的女巫文化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西方文化中的女巫是個怎樣的存在,以及女巫在銀幕中的諸多形象......Part 1 關於女巫......【女巫的起源】西方關於巫術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兩河流域、古埃及以及古希臘的宗教祭祀活動,由於在人類社會中,母系社會存在的時間十分之久,因此在巫術文化中女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產生了後來關於女巫的神話與傳說,由於史前女巫能夠治癒疾病、尋求寶藏與愛情、掌控天氣與命運
  • 《黑暗正義聯盟》隱藏在神靈背後的陰謀者,瑟西女巫奪得神力!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繼續講黑暗正義聯盟的故事。在《女巫之刻》的大結局中,神奇女俠想要祈求女巫之神住手。但是瘋狂的女巫之神為了重建魔法體系等了太久,只要她成功的話,所有的神靈和魔法生物都會徹底死去,為了阻止災難的發生。
  • 睡美人中女巫公然給公主施行詛咒?在中世紀的歐洲,這絕對是笑話
    事實上,加了翅膀的女巫瑪琳菲森,形象上更接近於魔鬼撒旦的形象==!。學習了歷史才知道,中世紀的歐洲,女巫簡直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如果在公眾面前,承認自己是女巫,並公然施行魔法儀式——這樣的女人一定是嫌命太長了。
  • 為女巫正名:《哈利波特》中女巫顛覆性形象的文化闡釋
    《哈利波特》:文學作品中的女巫新形象《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的開篇講到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撰寫論文,其題目便是《十四世紀焚燒女巫的做法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這一看似漫不經意的神來之筆卻清楚地表明羅琳對歷史上那些遭到迫害的女巫的同情。
  • 中世紀歐洲的女巫有多慘?世界並沒有女巫,說的人多了便成了女巫
    公元395—1500年,是歐洲最黑暗的中世紀。西羅馬滅亡後歐洲大陸長年混戰,使中世紀歐洲生產力發展緩慢。而宗教對人民各種各樣的迫害更是登峰造極。 在15至18世紀甚至還一度興起「獵殺女巫」的風潮,在整整三個世紀內,有大約十萬名「女巫」被處死。
  • 盤點四大「顛覆童話」創新奇幻電影,沒想到自己會愛上瑪琳菲森
    盤點四大「顛覆童話」創新奇幻電影,沒想到自己會愛上瑪琳菲森! 《魔法黑森林》 由東尼獎得主改編的音樂劇,結合了許多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讓《灰姑娘》與《巨人捕手傑克》、《魔發奇緣》、《小紅帽》並駕齊驅躲避大野狼的追擊
  • 盤點:25位來自電影和美劇裡的女巫,你最喜歡哪個?
    《哈利·波特》系列 赫敏·格蘭傑《哈利·波特》系列 麥格教授《哈利·波特》系列 貝拉特裡克斯《最後的巫師獵人》 (2015年) 克洛伊《魔境仙蹤》(2013年) 東方邪惡女巫伊瓦諾拉《綠野仙蹤》(1939年) 邪惡女巫
  • 《魔法壞女巫》中國處女秀獲得觀眾一致好評
    在開票的6個月後,上海音樂劇粉絲期盼已久的一刻終於到來,關於「綠女巫」的話題也在魔都觀眾中醞釀開。《魔法壞女巫》在6個月前開票當日票房就超過了100萬,此前票房能有如此成績的便要追溯到《劇院魅影》了,也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成績。
  • 吃雞:迎來魔法時代,繼女巫套裝之後,掃把飛行器也來了!
    接下來跟大家聊的是遊戲迎來魔法時代、掃把飛行器出爐以及蹦蹦車被除名等有趣的玩家遊戲體驗。今日話題:迎來魔法時代,繼女巫套裝之後,掃把飛行器也來了!在那套時裝當中,有兩件是跟女巫有關的,由於爆料的名字無法確定,小叔把它們稱為「魔法少女」。不知道玩家有沒有想過,5月份可是有很多節日的,除了一周年玩法外,還有新賽季和所謂的「520情人節」,一套時裝絕對是不夠的。近日又有玩家爆料出新時裝,看上去像是情侶的,而且其中的飛行器也很有趣。從玩家爆料的圖片來看,飛行器居然是一把玫瑰花形狀的掃把。
  • 裝神弄鬼的混混兄弟,對上攝人心魄的森林女巫,上演黑暗童話故事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黑暗童話的電影《格林兄弟》格林兄弟二人是行騙的巫師,僱人在城鎮中扮鬼, 他們再去驅鬼,騙取高額的佣金。時間長了,他們的名聲就越來越大,生意也就越來越好。連戍守當地的將軍都特意邀請他們前去驅趕鬼怪,為保命他們不得已答應了將軍。
  • 歐洲中世紀為何女巫盛行?女巫恐慌曾有多可怕?
    巫文化是原始部落時代常見的文化現象,因此巫術在歐洲的遠古傳說中早已有之。凱爾特的神話傳說中,巫文化無處不在。凱爾特人信奉的德魯伊教的祭司便是身披長袍的巫師形象。凱爾特人信奉樹木具有魔力,因此在祭司主持儀式時會使用柳木等聖樹製成的魔杖。除了擁有魔力的器物以外,凱爾特神話中的聖者和巫師具有魔力和語言的能力,最典型也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亞瑟王的導師——梅林。
  • 歐洲中世紀獵殺女巫是怎麼一回事?生逢黑暗時代,獨身女子的噩夢
    說起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基督教一直沒有放鬆對於思想方面的壓制,宗教裁判所採取「上扛下打」的政策——下,是神學和科學之爭,是瞄準與神學較勁的人文主義者;上,是針對宗教基本盤,歐洲大陸不乏本土原始宗教,宗教與宗教之間也存在著爭奪解釋權的問題,解釋權決定信仰,信仰召來信眾,信眾帶來利益,利益這塊蛋糕,誰會願意與別人分享?
  • 焚燒女巫的中世紀,黑暗中的獵巫運動
    女巫審判又被稱為魔女狩獵、魔女審判。這是以前基督教對異教徒的一種異端審問。這場所謂的迫害「女巫"的陰影籠罩了歐洲300餘年。良家婦女一旦被誣為「女巫」,嚴刑逼供後就立刻被斬首示眾,然後焚燒屍體,不論是真是假,是否女性是被人迫害,都死於刀下。
  • 世界上最恐怖的村莊,一個男人也沒有,被稱為「女巫村」!
    在我們印象中,女巫是個很有趣的形象,會使用魔法,還有著屬於自己的專屬權杖,然而在中世紀的歐洲,女巫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她們沒有權杖也不會魔法,她們只是懂得一些醫術,可以利用土法子幫助別人治病,在缺少醫藥的黑暗時代,她們還是頗受民眾愛戴和崇拜的。
  • 歐洲新舊時代鬥爭的犧牲品,《女巫之錘》下被殘忍獵殺的「女巫」
    在歐洲黑暗的中世紀末期,文藝復興運動開始蓬勃興起,科學與藝術獲得"重生"與發展,壓抑已久的人性得以釋放和舒展。可與此同時,歐洲卻掀起了另一場大規模的「獵殺女巫」活動,到18世紀為止,期間至少有二十萬人被處死。為什麼剛剛脫離舊時代的歐洲,會出現如此大規模殘害女性的行徑呢?
  • 《魔法壞女巫》徵服上海灘 北京站520預演場開票
    在上海開演熱潮影響下,主辦方已經正式宣布《魔法壞女巫》北京站5月20日預演場開票,開票時間鎖定在4月14日10:18開票! 而對於已經購票的劇迷還有福利送出——憑有效購票憑證,前往聚橙網辦公室線下購票可享受9折優惠!首演場還有超多福利,女巫專屬綠毯,籤名合影牆,現場與明星紅人合影機會以及抽獎活動贏取女巫精美周邊禮品。4月14日搶頭彩準備拼手速吧!
  • 世界上真實存在的「魔法」,拉巴斯女巫集市,賜予你「超能力」
    玻利維亞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拉巴斯省首府。位於玻利維亞高原東部拉巴斯河谷內。海拔357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首都。所處地理位置極富有山城特色,城鎮的四周由群山包圍,整個城市建在雪峰的谷坡上,房屋層次分明,呈階梯狀,有的街道坡可以高達30—40度,像一座體育大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