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花紋常誤認是黑魚「變異」,以前少有人敢吃,如今50元一斤

2020-12-13 一米視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在飲食上大家不僅要求吃得飽,還要吃得營養健康。許多農村地裡的野菜,山上的野果,河裡的野生魚,成為稀罕野味被端上家庭餐桌。說起農村的野味來,自然繞不過河裡的野生魚,農村植被茂密空氣新鮮水質清澈,因而野生魚的肉質比養殖魚口感更細膩營養更為豐富。在農村山澗中有一種魚全身是花紋,人稱「章公魚」,常誤認是黑魚變異,以前少有人敢吃,如今50元一斤。

章公魚

這種魚體形細長背鰭從魚頭至魚尾,魚鱗細小光滑外形上看像黑魚,與黑魚不同的是章公魚全身有斑紋,草綠色的斑紋上間雜著金色的斑點,像是秤桿上的戥星,當地人又叫它星光魚,秤星魚,蛇頭魚山花魚。章公魚全身是花紋而且魚頭長得蛇的頭,不熟悉的人第一次看到章公魚,常誤認是變異了的黑魚或者有毒而不敢吃。

溪流

章公魚學名月鱧,一般分布於廣西山區,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澗深潭是章公魚最佳的棲息地。章公魚是夜行性魚類,不像常見的魚整天東遊西逛覓食,章公魚隱藏在石塊底下或幽暗深潭中巖石縫中,夜間出來覓食,捕捉青蛙及小型魚為食,咬住獵物後瞬間又藏回石縫裡,一般難以見到。

章公魚

章公魚是一種生長在山澗溪流中的珍貴野生魚,肉質細嫩滑鮮,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用來煮湯有滋補強身,活血生肌促進癒合傷口的作用,是身體虛弱者或術後康復恢復體力者的首選,民間稱章公魚是「魚中珍品」。

章公魚

章公魚對水質要求高只生長在廣西地區的山澗溪流中,肉質細膩鮮美沒有常見淡水魚的土腥味,煮魚湯時不用去腥而味道鮮美。章公魚是夜行性魚類,平時躲在山澗石縫裡夜間覓食,很難被發現並捕獲它,即便是捉到了,出水後章公魚在很短時間裡會死掉。因為章公魚的這些習性,導致數量稀少而且很難人工養殖。如今,野生的章公魚一斤賣到50多元。

相關焦點

  • 這種魚很像黑魚,以前敢吃的人很少,如今1斤80元,釣友:吃不起
    這種魚全身布滿花紋,給人一種星星點點的感覺,從外觀上來看,這種魚跟黑魚極為相似,但由於體貌特徵的不同,因此更像是「變異」的小黑魚。由於其長相獨特,因此敢吃它的人並不是很多,如今想來卻是錯過了難得的美味。這種魚體型雖小,但對生活的水質卻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這種魚也只有在山溪中才有。
  • 常誤認成「黃辣丁」,以前翻開石塊就有,如今300元農村少見
    山裡一種「黃辣丁」,城裡300元一斤有人要,為啥農村無人願意抓?在日常生活中黃顙魚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肉類食物,黃顙魚又叫黃骨魚,俗稱戈雅魚,其肉質細膩肥美而魚刺少,同時含有優質蛋白、鈣、磷、鋅,胺基酸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元素,有助於兒童骨骼發育及智力提高,對老人及體弱者有不錯的滋補功效,營養價值方面不輸甲魚。在農村山中溪流裡一種野生魚,常被誤認成「黃辣丁」,以前翻開石塊就有,如今300元一斤,可惜農村少見了。
  • 稻田1種小魚,常被誤認成小雜魚,卻賣50元1斤,人稱「水中人參」
    導讀:南方1種小鯉魚,體重難超半斤,常被誤認成小雜魚,卻賣50元1斤 文/農夫也瘋狂 各位網友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鯉魚嗎
  • 它常被誤認是「小龍蝦」,以前捉到就扔了,味道極鮮卻少人知
    長得像小龍蝦,常誤認是入侵物種,鄉下小孩捉到就扔了,殊不知味道極鮮在日常生活中一旦說到吃,相信許多人都會津津樂道,每個人的心裡也都有一本心儀的菜譜,在所有的食譜裡面小龍蝦可是網紅美食,許多人夏天時候隔三差五的都會去大排檔裡為其打卡。
  • 我國特有的魚,常誤認是「小雜魚」,卻是魚中珍品50元一斤
    導讀:長在稻田裡,酷似鯽魚帶有禾花香,曾是朝廷貢品如今1斤50元。說到吃,相信大家都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生活好了,在飲食上我們不再拘泥於吃飽而是有了更高的需求,綠色健康正成為飲食新時尚。農村地裡的野菜、野果、溪流中的自然生長的野生魚如今成了稀罕美食。說到淡水魚,很多人認為都是長在池塘、溪流或湖泊裡,而有一種魚卻喜歡生長在南方的稻田裡,人稱「禾花魚」,酷似鯽魚帶有稻花香,曾是朝廷貢品如今1斤50元。
  • 人稱「刀鰍」,常以為有毒不能吃,殊不知價值珍貴50元一斤
    人稱「刀鰍」,常以為有毒不能吃,殊不知價值珍貴50元一斤。在我國山川河流眾多,地大物博淡水魚資源豐富,在農村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魚兒生長,山澗溪流、湖泊或水庫中淡水魚種類多到數不勝數。
  • 個頭不大,常誤認是小雜魚,卻要80元一斤,沒點勇氣不敢吃!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除了常見的青草鰱鱅魚之外,溪流或湖泊中以前少人問津野生魚如今成為稀罕貨,比如今天說到的這種野生魚,個頭不大長得醜俗稱「老頭魚」,賣80元一斤,卻少有人知其價值。
  • 像黑魚的魚,之前一直沒人敢吃,現在吃不起了每斤80塊錢
    因為自然環境被人類慢慢改變了,有很多以前常見的魚都已經消失不見了,甚至有些魚類,簡直是有錢都難看到,在南方一年4季都是分明的,而且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很多哺乳動物,有些從小在農村生活的人小時候就喜歡釣魚,有一種魚全身都是花紋,從外形上來看和黑魚非常的像它的體型特徵都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的,而且會變異他的長相很獨特。
  • 兒時誤以為是黑魚,如今野生難尋覓,幾十元一斤還買不到
    今天咱們來說一種魚類,兒時誤以為是黑魚,如今野生難尋覓,幾十元一斤還買不到。在兒時的時候,每一次發大水,就會看到湖面上有一群小魚苗在遊動,大人要是看到後就會說這下面有大的黑魚在遊動,只有大魚在下面的時候,小魚苗才敢這麼規律的遊動。偶爾幾次,還會看到它們浮上水面,對於這種魚類是記憶猶新的。
  • 果實像蜘蛛,以前不敢吃,如今網上賣120元一斤,又是炒作?
    導讀:果實像蜘蛛,以前不敢吃,如今網上賣120元一斤,又是炒作?野果是很多農村娃兒時常吃的東西,儘管這些野果沒人管理,但它們的味道和營養卻不輸於人工種植的水果,因此很多野果都深得人們的喜愛,現如今更是發展成了市面上常見的水果,比如樹莓、桑葚、刺梨等野果,現如今就有很多農民朋友專門種植,在市場上也很熱銷。
  • 酷似食人魚,1年能長3斤,常被誤認成名貴海魚,5元1斤少人吃
    導讀:長得像食人魚,1年能長3斤,常被誤認成海魚,5元1斤少人吃文/農夫也瘋狂大海,總是讓很多人充滿了嚮往。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人說,人的一生有三個地區必須要去,一個是西藏的高原,第二個是遼闊的草原,第三個則是美麗的大海邊看黃昏。其實去海邊,不光是這裡有美景,能感受到海天連成一線的奇觀,而且這裡還有吃不完的美食,撿不完的貝殼、海螺等。
  • 常被誤認成鯰魚,養殖地堪稱泛濫,一斤8元,農民卻說難賺
    在眾多的魚肉中,筆者最喜歡的就是鯰魚了,這種魚最大的特點就是肉多刺少,省去了吃魚挑刺的麻煩,而且鯰魚的營養也很豐富,在筆者看來,鯰魚簡直就是最好的食物了。不過市面上有一種魚,卻常被誤認成鯰魚,這種魚在養殖地堪稱泛濫,一斤8元,農民卻說錢難賺。這種魚就是塘鯴,經常聽到有人說,塘鯴和鯰魚是一種魚類,只不過叫法不同。
  • 以前農村的一種野果,常被誤認為是藍莓,如今市場賣到50元一斤
    因為每個地方的野果各不相同,比如說八月瓜只有在雲貴川一帶才有,而野生的藍莓只有在東北地區才有,野果的食用價值就和野菜一樣,都是一些比較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在以前比較貧困的時候,不管是野果還是野菜都是人們曾經的食物,野果同時也被農村人定義成了農村娃的零食,當然野果也代表著每個地方的特色,即便是名字也流露出了每個地方的傳統和習俗。
  • 常誤認是「麵條菜」,曾經被人看不上,如今10元一斤成高檔菜
    自然界裡的任何東西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平凡的野草也是如此,很多野草既可以入藥還可以當蔬菜吃。在以前,野菜是老一輩人不得已的選擇,如今備受現代人追捧,許多野菜成了稀罕的高檔菜。在農村野菜種類很多,今天介紹的這種野菜長在麥田裡,曾是窮人「救命菜」,價值高卻淪為雜草。
  • 兒時靠它換零花錢,農村娃搶著去挖,如今30元一斤卻少有人種植
    摘要:兒時靠它換零花錢,農村娃搶著去挖,如今30元一斤卻少有人知!文/農夫也瘋狂農村的山上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其中有些是農民所討厭的,有些是農民喜歡的。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種雜草,在很多的農民眼中也是一大害草,但是以前農村娃卻常去挖它來換零花錢,如今更是漲到了30元一斤很稀罕,卻少有人認識,並且知道它的價值。農民朋友應該都有聽說過半夏這種植物,其在菜地裡、果園裡、莊稼地裡都是很常見的。
  • 以前被當柴燒,如今成熱銷果,一斤50元,又有人冒險去摘
    很多堅果在以前,很少人會去種植,因為無法直接解決溫飽問題,農民朋友更多的會以糧食作為種植首選。當時的堅果,市場並不廣闊,很多都是動物的口糧,甚至被當柴燒,像松子就是如此。由於松塔含有油脂,燃燒性能好,是很多農民喜愛的柴火,作為遍布全國的大多數省份的植物,松樹枝和松塔被當柴火是比較常見的事情。松樹的品種是很多的,各地分布的品種也不盡相同,也使得它們的命運發展不同。
  • 它常給誤認成雜草,是餐桌上美味的「香菜」,人工種植賣3元一斤
    它常給誤認成雜草,是餐桌上美味的「香菜」,人工種植賣3元一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香菜。因為在農村地方大家都是明白的,能夠少花點錢吃到正經的美味有何不可?所以這種野香菜自然成了很多農村地方家庭裡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菜。
  • 它是長在地上的「茄子」,如今市場上十元一斤,以前摘到卻不敢吃
    下文轉載自作者:美食星推薦它是長在地上的「茄子」,現在市場上十元一斤,以前摘到卻不敢吃春季來臨,又是萬物復甦的時候了。每當這個時節,許多住在農村中的農民們除了料理自家的田地以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到山上去採挖一些正當時的野生植物,當然你也可以把它們統稱為野菜。
  • 人稱「救荒本草」,兒時過年才可吃,如今一斤7元,卻少有人種植
    以前的農村,感覺農民一年四季都在忙乎,即使是嚴寒的冬季,農田裡也有很多可以收穫的農產品。兒時的印象就是總有幹不完的農活,總有賣不完的農產品,但要想能吃到好的東西,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的吃。不是不想吃,是平時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條件來吃,這點相信不少兒時的小夥伴深有體會。
  • 此魚一年一死,體長不足15CM,自帶黃瓜香味,卻常被誤認成小雜魚
    導讀:此魚一年一死,體長不足15CM,自帶黃瓜香味,卻常被誤認成小雜魚文/農夫也瘋狂天氣越來越冷了,對於喜歡釣魚的朋友們來說,又要熬上一段艱難的日子了如今野生的已經很少見了,市場上要賣到50元一斤哦。經過細問才得知,他說的這種魚是入侵物種——黃瓜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