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馬南)在父親的引導和帶領下,他報名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並與一位患者配型成功;第一次體檢不達標,他改掉喝酒、熬夜的不良習慣,積極鍛鍊身體,不僅第二次體檢達標,給患者提供了希望,自己也有了意外收穫:「感覺精神頭足了,走一大段路腿也不疼了。」10月26日,來自邢臺市隆堯縣的冀冰冰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成為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第49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為捐髓救人,他改掉種種生活習慣
記者10月26日見到冀冰冰時,他正安靜地躺在病床上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終於等到捐獻的這一天了,心裡踏實下來了。一天沒完成捐獻,我心裡都不踏實。」29歲的冀冰冰笑著說。
2017年5月25日,在隆堯縣紅十字會組織的造血幹細胞採樣入庫活動中,冀冰冰在父親的提議下,報名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今年7月,冀冰冰接到邢臺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通知他與患者配型成功,詢問他是否可以捐獻。「接到這個電話,我還挺激動的。能用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挽救一條生命,我感覺很值。」冀冰冰回憶說。
河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郝建強為冀冰冰頒發榮譽證書。
然而,第一次體檢,冀冰冰沒能順利通過。
「可能是因為經常熬夜的原因,轉氨酶有些高。」冀冰冰說,他沒有放棄,「就差這麼點事兒就能救人一命了。」
戒酒、按時睡覺、每天堅持跑步鍛鍊……冀冰冰改掉了自己長期以來的生活習慣。等到第二次體檢時,冀冰冰很有信心:「自己都能明顯感覺到身體素質不同了,精神頭足了,走一大段路腿也不疼了」。
果不其然,在第二次體檢中,冀冰冰身體狀況全部符合條件,體檢通過!
「一直想改掉的不良習慣居然因為要捐獻造血幹細胞而改掉了。」冀冰冰笑著說,自己會把好的生活習慣堅持下去。
4歲的女兒:「爸爸是大英雄」
捐獻成功的冀冰冰與家人合影。
就在記者採訪時,冀冰冰的愛人董女士帶著4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來到病房,前來探望冀冰冰。
見到爸爸,兩個孩子高興得不得了。冀冰冰告訴記者,他從未曾與兒女分開這麼久。在石家莊的這幾天,他每天晚上都要和兩個孩子視頻聊天。
「每次視頻,他倆就喊著『要找爸爸』,想從家裡來石家莊找爸爸。但是,因為怕影響他們爸爸休息,我一直沒讓孩子過來。」董女士說。
在冀冰冰準備來石家莊時,他告訴一雙兒女「爸爸去捐造血幹細胞救人」,兩個孩子應道「好啊」。「其實,倆孩子這麼小,什麼都不懂,就看我出發時挺高興,所以也很高興地那麼應我。」冀冰冰笑著說。
看到爸爸躺在病床上,身上扎著導管等,兩個孩子有些疑惑。董女士小聲地向孩子們解釋爸爸在做什麼。
「爸爸是大英雄!」聽了媽媽的解釋,4歲的小姑娘開心地說。
從當日9時開始採集,一直到13時20分採集結束,冀冰冰共捐獻造血幹細胞懸液267毫升。
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冀冰冰。
兒子捐髓成功,父親激動中有些羨慕
接受記者採訪時,冀冰冰不斷提到他的父親冀英群。
「我父親從2007年就已經報名留樣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我第一次獻血是在2013年,我父親帶我去的。」
「我是聽了我父親的話,留樣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的。」
「我與患者配型成功,我父親比我還激動。」
「我第一次體檢不合格,我父親成天盯著我鍛鍊。晚上我一出去,他就叮囑我『別喝酒』。」
……
在冀冰冰的眼裡,他的父親冀英群是一個「只做不說」的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獻血,可是我光知道他在做好事,卻不清楚他具體做了些什麼。後來,家裡買了車,我父親經常四處宣傳義務獻血,每等獻血者湊夠一車,他就開上我家的車,帶著大家一起到石家莊獻血。」冀冰冰說。
冀英群不僅是一名獻血者,也是紅十字會志願者,不僅在老家自發組織公益活動,還經常到石家莊參加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服務,兩次獲得中華骨髓庫五星級志願者表彰。曾兩次獨自一人飛馳千裡,將採集好的造血幹細胞懸液護送到患者所在地,助力「生命種子」在最短時間內輸入到患者體內。
2011年,冀英群加入石家莊無償獻血志願服務大隊機採分隊。2013年,他在網上和全國一批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志願者,成立了全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諮詢群,在網上講解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2016年隆堯縣無償獻血志願服務分隊成立,2018年邢臺首支造血幹細胞小分隊成立,冀英群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冀英群為兒子冀冰冰點讚。
10月27日,記者聯繫到正在邢臺的冀英群。說到兒子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冀英群激動中帶著幾分羨慕。
「非血緣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機率僅有幾十萬分之一,他能與患者配型成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冀英群說,按照規定,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年齡是18到55周歲,「我今年50歲,還有5年時間可以捐獻。希望這5年內,我也能夠配型成功,用我的造血幹細胞去挽救他人生命。」說這些話時,冀英群滿心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