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癮如毒癮 戒酒如戒毒

2020-12-28 大河網

  □記者 劉永生  

  

  無酒不成席。經濟發展了,生活提高了,公家宴席、私人宴席皆成家常便飯,而且,吃多少次宴席,就要喝多少次酒。喝酒若成習慣,不喝就會想,於是就在家裡自己喝。久而久之,就喝上癮了。

  成年男人,至少有一半不拒絕酒,至少有1/4喜歡喝酒。人到中年,人到老年,酒量逐漸下降,以為是身體素質下降使然。其實,從醫學上看,這種現象倒是好事,且不說減輕了對身體的傷害,更重要的是,不會得上「酒依賴」這種病。「酒依賴」這種病的特徵之一就是,酒量越喝越大。

  

  「酒依賴」是一種精神疾病

  

  喝酒上癮的人是這樣的:他們幾乎每日都必須喝酒,每次喝酒必須要「喝透」,五兩酒甚至一斤酒下肚,暈乎乎、飄飄然感覺很好;他們雖然平時少言寡語,但喝到酒醉狀態時,面紅耳赤,情緒激昂,信口開河,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酒醒之後,這些人又常常自責,情緒陷入消沉、頹廢之中,覺得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毫無意義,甚至想自殺;他們想戒酒,卻總是戒不掉,因為不喝酒就難受,甚至出現幻視、幻聽等現象。

  精神科醫生對「酒依賴」進行認定根據七條標準:1.對飲酒有渴求心理;2.一喝醉就鬧事,自我控制力低下;3.飲酒的樂趣高於一切生活或工作需求;4.越喝越多,酒的耐受量不斷增高;5.清晨空腹也要飲酒;6.飲用量不足或突然停飲會出現種種戒斷症狀,如周身無力、噁心、失眠、心跳過快等;7.戒酒之後又反覆,酒成為一天生活的中心。

  如符合上述特徵中的三條,即可認定為酒依賴患者。

  

  精神病醫院裡的戒酒者

  

  記者在河南省精神病醫院實錄了一些來此戒酒的「酒依賴」病例,長期飲酒者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這些症狀。

  長期飲酒者突然戒酒有可能患上酒精戒斷症候群,常在最後一次飲酒後12~72小時發生,輕者出現手抖、出虛汗、坐立不安、頭腦不清、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重者出現意識模糊,四肢震顫。有時,也可能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如發熱、多汗、瞳孔散大、心跳過快等。

  還會出現認知障礙,產生大量生動逼真的幻覺,多為幻視或幻聽,如命令性幻聽,耳邊聽見有人讓其砸東西、打人等。幻視多是看到小動物,如螞蟻、青蛙、小蟲子、蛇、老鼠等在床上、地上爬,或看到牆上、房頂有馬、鹿、汽車等在跑。這些統稱為「酒精幻境」。記者親眼見到的這樣的病人如下(以下病例均為化名):

  

  ◆病例1:

  黃民,35歲,有15年飲酒史,他患了酒精性幻聽。醫生介紹,入院前,他出現了戒斷症狀,總是對著牆「打電話」。其實他兩手空空,但他自己認為握著手機,他瞪著眼睛告訴別人,這樣就可以和遠在南陽的妻子通電話。「別說南陽,現在要北京也能要到!我知道你不信,事實會讓你相信的。」

  記者採訪當天,黃民又揪著衣服「打電話」了。他見到河南省精神病醫院成癮科副主任徐建強便大聲說:「我啥事也沒有,馬上辦出院。」徐主任說:「出院必須直系親屬籤字。」黃民接著躺在床上,揪著胸前的毛衣,又開始給妻子「打電話」。「喂,餵……」「手機」還未接通,黃民等了一會兒,「聽見沒?幹嗎呢?

  打麻將?……打麻將連電話都不接?明天來接我出院。」黃民開始不滿意妻子的行為,啪的一聲把「手機」掛斷(掛斷電話的動作)。

  

  ◆病例2:

  王祥,54歲,他是酒精性痴呆症患者。老王是高級知識分子,從事行政工作多年,飲酒20年,成癮10年。入院前,老王多次出現戒酒後的「震顫譫妄」症狀(其特徵為,意識錯亂、定向障礙、偏執觀念、妄想、錯覺、幻覺等)。因治療不及時,老王的病發展為酒精性痴呆。老王中午吃什麼飯記不清,簡單一位數加法不會算,經常在大街上拉開小轎車門就往裡鑽,他說那是他的車,還說他家和中央領導是親戚。

  入院後,老王只能記起眼前的事兒。別人問他幹什麼了,他常常信口胡說,不是他愛說謊,而是他記不清稍遠一點的事情,卻把一些沒做的事當成真實發生的事。

  

  ◆病例3:

  陳軍,37歲,飲酒15年。他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喝酒,酒不喝足,啥也不想幹,手發抖,身上沒勁,頭腦不清楚,心裡亂七八糟。喝了酒,人立刻精神起來。陳軍把這酒稱為「回魂酒」。

  可是,喝酒傷肝、傷胃、傷身體。陳軍於是決心戒酒。他在紙上寫了一句話:「要酒不要命,要命不要酒。」還拿出一把刀,對自己說:「再喝酒,就自殺!」

  可是,比自殺還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戒酒一天後,陳軍眯著眼睛躺在床上。突然,地上出現5個長頭髮的小姑娘。「她們還不到我膝蓋那麼高,長得可好看,在地上蹦。一個小姑娘還招手讓我過去。我一起床去摸她們,『噌』的一聲全沒了。」陳軍回憶時,對那「噌」的一聲印象格外深刻。「後來,又跑進來4隻狼狗,都穿著衣服,一隻狗對其他狗說,『噓!有人』。另一隻狗卻哭著說:『咱們走吧,人家對咱不錯。』」陳軍當時沒敢碰這些狼狗,他心裡想:「只要不咬我就中。」

  對於這些場景,他開始只是感覺有些奇怪。戒酒4天后,更可怕的場景讓他懷疑家裡是不是鬧鬼了?「那4條狼狗又回來了,它們像蠶一樣吐絲,把廁所門堵得嚴嚴實實,但我靠近時,狼狗瞬間又無影無蹤。」

  「等我回到床上,突然發現一個長發美女坐在床邊,她一邊笑一邊嗑瓜子。我遞給她一杯水,她還喝了一口。我一拉門,她『噌』的一聲又沒了。」陳軍這一次把他看到的、聽到的告訴了妻子,但妻子什麼也沒見到。陳軍找來風水先生,但風水先生經過一番查看,認定「房間裡沒鬧鬼」。    

  ■專家解說「酒精幻境」

  河南省精神病醫院成癮科副主任徐建強說,那些奇異景象,實際上是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幻視和幻聽。這是「酒依賴」患者剛戒酒時的常見症狀。酒精對大腦有抑制作用。人喝了酒,大腦就需要分泌一種讓人興奮的物質,抑制與興奮,二者相對抗才能達到平衡。長期酗酒的人,突然減少酒量或停飲,抑制減輕了或者沒有了,大腦還會繼續分泌興奮物質,打破了這種平衡,於是就產生幻境。

  

  戒酒治療 驅趕幽靈

  

  「我喝酒,100個人哭泣;我戒酒,100個人歡笑。」徐建強的工作日誌上記錄著一個「酒鬼」的獨白。這是一個成癮12年的酒依賴患者決心戒酒後,對酒友說的話。

  徐建強從事精神疾病臨床治療近30年,專攻戒癮治療9年,共治療了2000多名酒依賴患者。他說,每個酒徒的經歷大致相似,喝壞了身體,喝沒了工作,喝跑了朋友,在醉酒中走向頹廢和孤獨。此外,他們背後,是一個不得安寧的家庭。酒瓶是一隻魔瓶,一旦酗酒成癮,酒徒的生活就會被酒控制,酒成為生活的中心。

  徐建強有兩個英文網名,一個是alcohol,另一個是ghost。這兩個單詞的意思分別是「酒精」、「幽靈」。為什麼要取這樣的名字?也許,和他的工作聯繫起來可以得到答案。酒精傷害了中樞神經系統,「幽靈」鑽進了人的大腦,精神科醫生的工作就是驅趕這些「幽靈」。

  

  河南:300萬人已經或正在成為酒依賴患者

  

  酒依賴是醫學術語,也有人把它稱為「酒精依賴」。如果一個人對喝酒有癮,這說明他在精神上和身體上對酒有了依賴,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物質依賴。如果不使用這些物質,就會感到不舒服,如同毒品、鎮靜催眠藥、止痛藥等依賴一樣。我們大多數人都喝過酒。在喝酒的人中,約有10%的男性、5%的女性是酒依賴患者;而長期大量飲酒的人,10年左右就會發展到酒依賴的程度。

  成為一個酒依賴患者要經過四個階段,分別是社交性飲酒、濫用性飲酒(也稱危害性飲酒)、酒依賴和酒戒斷,第三、四階段是同時出現的。

  社交性飲酒:飲酒者都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一般不構成疾病,而且酒後不產生危害家人和社會的行為,但可能是酒依賴的後備軍。

  濫用性飲酒:是酒問題最輕的一種,因為對酒量的控制能力下降,常常因飲酒過量導致家庭和社會問題。

  到了「酒依賴」階段時,已經成為一種疾病,這個階段最嚴重的是心理渴求,導致每天多次獨自喝酒,常酒後鬧事,對身體亦產生危害。

  酒戒斷:突然中斷喝酒後,產生的精神、生理反應。

  記者在河南省精神病醫院採訪了解到,該院從1992年~2007年的15年裡,共收治酒依賴患者1673例。1673,這只是酒依賴患者的冰山一角。河南總共有多少酒依賴患者?這個數字目前還只能靠推理。

  2002年河南省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對河南人飲酒模式進行了調查。據估計,河南15歲以上居民約有1093萬飲酒者。超過三成的飲酒者每天或幾乎每天都飲酒。這樣算來,約有300萬居民每天都飲酒,這300萬人有些已經成為酒依賴患者(但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另一部分人如果繼續飲酒,將是「酒依賴」患者的「後備軍」。酒依賴患者的確切數字無法統計,但是肯定超過吸毒的人。全國有吸毒者近百萬人,按人口比例推算,河南或有10萬人,而有酒依賴的人肯定高於這個數字。

  目前,我國約有480萬人患有酒依賴病,但是其中90%以上的人卻不知道酒依賴也是一種病。

  

  戒酒第一步 承認「我是一個病人」

  

  因喝醉酒被送到醫院急診科輸液甚至搶救,人們覺得是丟人的事,因喝酒住進精神病醫院,這更使許多酒依賴患者覺得丟人,這正是他們不願意接受治療的原因。

  戒酒第一步是,一定要承認「我是一個病人」。但是,說服酒依賴患者把自己當成病人並不容易。在成癮科,這樣的病人很多。

  劉鵬,酒精成癮10年。家人勸他去精神病院戒酒,他一聽就火了。總不能把他捆起來送去,於是,家人就投其所好,把他灌醉後送到醫院。劉鵬清醒後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是什麼地方?我來這兒幹什麼?」一聽是精神病院,劉鵬拔下針頭,鬧著要出院。他說,說他是「酒鬼」可以,但說他「有精神病」,就沒法再見人了。

  住院患者一般要接受7到10天的藥物治療,用脫酒藥物消除酒精戒斷症狀,病人可以暫時擺脫「酒精幻境」的困擾,但治療遠未結束。戒毒需要戒心癮,戒酒亦如此。

  「目前很多病人及家屬甚至有些醫生還存在藥物戒酒的夢想。」徐建強說,一些醫生治療酒依賴,倚重藥物,某些廣告宣傳也在製造這樣的神話,這對患者及其家屬是誤導,以致許多家屬追著醫生問:「有沒有一種藥,吃了就可以讓他討厭酒?」

  徐建強說,家屬所指的方法叫「厭惡療法」,目前單一用這種療法很難有效治療酒依賴,治療酒依賴這種精神疾病,要從改變「飲酒動機」和「認知行為」上下工夫。要擺脫舊的生活,重建一種新生活。這即是心理學上的「動機-行為」治療。簡單地說,一方面,需要患者自身產生強烈的戒酒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患者將戒酒的動機轉化為認知和行動。

  「用我的嘴改變你的大腦。」可以這樣概括心理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徐建強說,心理治療遠比藥片重要,但別把它當成普通的「談心」或「思想教育」,這種治療是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    

  如此看來,戒酒癮真如戒毒癮一般。    

  下轉15版

  上接14版

  

  互助戒酒活動 

  

  國外有一種戒酒組織,叫匿名戒酒協會,源於美國。在這種活動中,戒酒者分享各自的經歷、體驗、力量和希望。這樣,他們才能解決共有的酗酒問題。

  戒酒互助活動對參加者唯一的要求是具有戒酒的願望。大家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證自己不再嗜酒,同時也幫助他人達到此目的。

  戒酒互助活動的宗旨是:自己保持每天清醒,並幫助他人保持每天清醒。可以說這是戒酒者成功的關鍵一步。通過這種形式,戒酒者要完成心靈上的覺醒。同時,他們要把這一信息傳達給其他嗜酒者,並在自己的生活中身體力行。

  戒酒互助活動也不是一劑萬能藥。據國外1992年的統計,戒酒互助活動的成員中堅持5年以上不復發者僅佔31%,還有許多人不能堅持下來。

  

  國外如何禁酒?

  

  在近幾十年的各國首腦中,葉爾欽最貪杯,也因為貪杯鬧出不少笑話。他有一次出訪愛爾蘭,飛機到達愛爾蘭後,卻遲遲不露面,讓愛爾蘭官員站在停機坪上傻等。雖然他的助理解釋說是因為累的,但熟悉他的記者們猜測,一定是喝多了。就在同一年,在最後一批俄羅斯軍隊從德國撤軍的儀式上,葉爾欽的舉動震驚全場。在午餐時喝多了香檳的葉爾欽踉踉蹌蹌地一把搶過軍樂隊指揮手中的指揮棒,要親自指揮。

  葉爾欽最終因為喝傷了身體,而不得不戒酒。1999年退休後,他曾到我國大連戒酒、治病,直到2005年才徹底戒掉酒癮。

  葉爾欽當政期間曾頒布政令限制國民飲酒。其實,俄羅斯的戒酒運動早在1985年戈巴契夫執政時就已開始。俄羅斯人喜歡喝酒地球人都知道,他們喝的伏特加是烈性酒。因為喝了太多的烈酒,俄羅斯男人的平均壽命只有60歲,所以這個最好酒的民族下決心戒酒。

  通過國家行為進行禁酒的還有美國,美國早在1920年就頒布了相當嚴厲的禁酒法案,違規者不但要被罰款,還要進監獄。雖然美國各州後來又先後取消禁酒令,但直到現在,在美國公開飲酒仍然是違法的,21歲以上的人才可以買酒(包括啤酒),買酒時要出示年齡證明,而且只能在限定地方買到。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兩個女兒曾經因未成年飲酒而舉國譁然。

  美國人禁酒最初是源於宗教,早年的第一批移民多為清教徒,清教徒就是敬畏上帝、節儉度日的人。他們認為,飲酒不利於法律的執行和秩序的穩定。禁酒被看做是重塑美國精神、摒棄歐洲人惡習的一種方式。所以,他們主張用法律手段懲罰那些貪杯的人。

  其實,世界各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的教義裡也都嚴格禁止飲酒。信徒出於對神的虔誠和清修的需要,才視之為教規。

  

  中國古代的禁酒與限酒

  

  許多人喜歡把「酒文化」掛在嘴上,他們把酒場上的種種規矩看成「文化」,並以此勸酒。這種泛文化論,會讓人誤以為古代的文化人個個都是酒仙,如劉伶、李白……如今要把這「文化」發揚光大。只談酒文化實在是不懂酒的歷史。

  酒的發明人是誰?多數人會回答是杜康。杜康婦孺皆知,曹操有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傳說杜康是春秋時期的人。

  也有人說是夷狄造酒。夷狄比杜康早,是夏朝人。傳說夷狄釀了酒進貢給禹喝,禹喝了之後,覺得味道不錯,再喝就有點上頭,就說了一名言:「後代一定有因為喝酒而亡國的君主。」自此,禹不但疏遠了夷狄,而且滴酒不沾。禹的預言不幸在後世應驗,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歷代都不乏因酒誤國的昏君。

  昏君多沉湎於酒色。事實上,君主好色不一定誤國,明君也好色,但好酒一定誤國。夏桀以酒為池,讓三千人共飲,最終亡國;商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讓男人、女人裸飲,以此為樂,最終亡國;陳後主「不愛江山愛美酒」,隋軍兵臨城下,他正和寵妃們喝得七顛八倒、不省人事,前方戰報被他扔到地上,顧不上理睬……因為飲酒而荒廢政事的例子舉不勝舉。

  明君皆禁酒。周公詔告天下,頒布了最早的成文的禁酒令《酒誥》,規定平時不可飲酒,只有祭祀時,才能飲酒。凡聚眾飲酒,抓起來就殺掉。西漢為恢復國力、民力而禁酒,規定「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文景之治時代,從中央到地方,厲行節儉,唯逢喜慶日子,才允許飲酒,窮人買不起酒,官府還送糧、送肉、送酒。

  歷代禁酒,都是從禁釀(禁止生產)、禁酤(禁止銷售)、禁飲(禁止飲用)三個方面入手。禁酒的目的,有的朝代是為了節約糧食,有的朝代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蘇轍當過一個縣的「鹽酒專賣局局長」。

  

  加重酒稅 難以限酒

  

  如今,從世界範圍看,各國都不再以禁飲或國家專營來控制酒類消費。多數國家採取「稅酒」這種方式來限酒。稅酒,就是對酒課以重稅。稅重了,商家就會把價格提高,你還喝嗎?經濟原理就是這樣的,但是,這不適合中國的國情。經營者稱:「高端白酒消費群體非常穩定,即使漲價也難以撼動其市場佔有率。」真是一語中的,在中國,酒類消費最大的買單者是「公款消費」。只要反腐敗不反吃喝,酒的消費就不會下降。

  據統計,2005年公款吃喝竟然達到6000億,這個數字得到輿論認可,而新醫改一年才花2400億。有的省轄市也禁酒,僅是中午招待禁酒,一年就省一個億。

  古往今來,政風影響行風。所以,限酒應從公家做起。喝公家酒的,少幾個「酒依賴」不好嗎?喝自己酒的,要限酒,只好學美國,學古代,靠立法。

相關焦點

  • 網癮,菸癮,酒癮都比不過毒癮
    而日常生活中的網癮,菸癮,酒癮,遊戲癮等也都道出了人性中墮落貪婪的一面。之前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日本衝繩的兩兄弟一起飲酒時發生爭執,爭執不休之際弟弟用菜刀刺傷哥哥而被警察抓捕。這則新聞吸引我的點是自控力。也就是說弟弟很可能在酒精的作用下自控力變弱,或者完全失去自控力,進而將刀揮向了自己的親哥哥。
  • 因為安眠藥會「成癮」,危害甚於酒癮
    我們常見的安眠藥如巴比妥類(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等),苯二氮卓類(如地西泮即常說的「安定」、氯硝西泮、蘿拉西泮、阿普唑侖等),唑吡坦、佐匹克隆及咖啡因都屬於第二類精神藥品。精神藥品由國家指定的生產單位按計劃生產和銷售,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精神藥品的生產和經營活動。
  • 糟糕,酒癮可能已經很重,該逼自己戒酒
    酒精攝入過多是影響身體健康的行為,因為酒精這種物質有較強的刺激性,攝入之後有可能會對肝臟這個重要器官功能造成影響,平時應該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遠離酒精的方式來維持身體健康狀態,如果本身存在酒癮過重的表現,應該採取一些應對措施來幫助戒酒,才能避免身體健康受影響。
  • 中國最能喝白酒的三個人:酒桌上送走8個人,用鐵鏈鎖住自己戒酒
    一:張政,《魯豫有約》有一期節目名為《酒神戒酒》,嘉賓正是被稱為「中原酒神」的張政。妻離子散後,張政痛下決心戒酒,中間的艱辛過程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之後張政經常上街勸人戒酒,被稱為「中國反酒第一人」。二:楊曉楠,百度百科楊曉楠的名字後面還跟著一個括號,括號裡面寫著「中國第一酒鬼」。
  • 嗜酒如命1斤白酒2口喝下,鎖上鐵鏈也難戒,肚脹如球跪地求醫
    在安徽省蚌埠市,這個被用鐵鏈鎖在屋內的青年小張,卻因為嗜酒如命,每天必須喝酒,而且每次一斤多,喝的不醒人事,時間長了身體都傷了。沒有辦法,他讓母親用鎖鏈栓著,可即使這樣,他依舊戒不掉。圖為小張展示他喝酒後受傷的照片。
  • 探訪戒酒中心:腦電波戒酒 堪比戒毒所
    48歲的他,來到這裡通過治療後酒癮全無,但是只要一出去酒癮就會再犯。於是從2004年第一次進入這裡後,他一年要來上好幾趟。在該科的戒酒中心,目前住著60多位像張平這樣來治療酒精依賴症的病人。為了戒酒,有人在牆上貼了「滴酒不沾」,還有人在手上文了「忍」字。張平從2004年第一次住進四院的戒酒中心,護士長汪詠梅記得他是被兄弟姐妹們送來的,可是沒過幾天,就被最疼愛他的老父親接出了醫院。
  • 她的理想是研發出真正的戒毒藥物——馬蘭院士的科研之夢
    記者:吳苡婷 戒除毒癮似乎是一個千古難題,正是由於其困難之巨,古往今來的販毒分子都瞅準了商機,大肆靠毒品牟利。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蘭的理想就是挑戰這一領域,打造出真正的戒毒藥物,讓癮君子們回到正常的生活軌跡。
  • 「戒毒藥」竟然也是新型毒品!
    >又沒有痛苦的特效戒毒藥然而,戒斷毒癮是沒有什麼所謂的特效藥的比如,有部分人偏信的「陽光一號膠囊」「特1號膠囊」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並沒有批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查詢返回的結果)另外,非法渠道獲取的所謂「特效戒毒藥」往往添加了一些作用強的化學成分
  • 成都戒酒中心推薦:想要成功戒酒可以這樣做
    如此看來,戒酒是當務之急。 酒是一把雙刃劍,小酌怡情,大醉傷身。經常飲酒的人會對酒精形成精神依賴,就是人們俗稱的「上癮」。酒精成癮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輕者造成酒精肝,酒精肝進一步會發展成肝硬化,晚期則進一步發展為肝癌,危及生命。如此看來,戒酒是當務之急。
  • 皮特為戒掉酒癮真拼了 參加匿名戒酒互助協會已一年半
    而為了徹底戒酒,皮特甚至參加了「嗜酒者互戒協會」(Alcoholics Anonymous)。 「我正在儘可能的掌握我所能掌控的事情,所以我戒掉了喝酒的嗜好。」55歲的布拉德·皮特近日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很多人坐在你周圍,用以前我從未聽過的方式開誠布公的交流。那是個安全的地方,沒有人評判你,因此你也不會對自己進行評判。」
  • 戒毒所裡的醫生:記廈門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王水哈
    海峽法治在線-法制今報11月13日訊(記者 黃秋雲)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不僅要履行救死扶傷的職責,還要從事戒毒醫療工作,幫助戒毒人員解除毒癮,使他們回歸正常生活。他們就是廈門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下稱戒毒所)的醫生們,王水哈就是其中一員。王水哈原是廈門市精神中心的骨幹人員,1999年憑著對戒毒事業的熱愛,他毅然捨棄名利,放棄優越的條件來到了戒毒所。
  • 宋子文勸張學良戒毒:別被日本人叫東亞病夫
    張學良此時毒癮究竟深到什麼程度,他的部下王卓然曾有過回憶:「 他每日要打400多藥針,才能過癮。你知道這400多藥針有多大力量嗎?據醫生說,這400多針,若是一次給無病的人打上,每人一次打上10針,可以打死或重病40多人……」如此之深的毒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張學良回憶說:「我吸上鴉片,是在鄭州戰事之時。在那個時候,我已厭倦內戰,心中十分煩悶,戰事又不甚得手。
  • 「故事」如何讓戒毒人員遠離毒品?看看他們的工作日常(1016)
    原來,每名戒毒人員在所戒毒期間都要接受3次身體健康指標測試,即在入所時接受第一次測試,在戒毒滿一年時進行第二次測試,當戒毒人員通過診斷評估,即將解除強制隔離戒毒回歸社會之前需要進行第三次測試,通過測試,可以了解戒毒人員在所戒毒治療期間的身體健康狀況的變化情況。
  • 秦東魁於長沙市長橋強制隔離戒毒所開展國學講座
    人民網長沙9月19日電 18日,受湖南省長沙市長橋強制隔離戒毒所邀請,國際儒學聯合會儒學與企業管理委員會委員秦東魁,現場為戒毒所650名戒毒人員做了題為「你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的專題講座,並向戒毒人員贈送秦東魁老師著作《你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800冊、《弟子規》讀本1000冊,總計價值16400餘元。
  • 德國更多嗜酒者疫情期間想戒酒,匿名戒酒會電話諮詢量翻倍
    「因為隔離,大家被迫審視自己並且意識到,等等,這樣不好,」他說,「這(喝酒)實際是個問題,是酒癮。」於是,馬爾科聯絡當地匿名戒酒會。他20年來幾乎每晚都要痛飲一番,終於決定戒酒。自3月初德國「封城」以來,像馬爾科這樣尋求幫助的嗜酒者數量激增。匿名戒酒會發言人說,熱線電話諮詢量大約翻倍,從每天約10個增加到約20個。
  • 鼠尾草有戒酒功效
    新華網羅馬2月18日電 (記者丁瑩)據義大利媒體18日報導,義大利研究人員進行的動物實驗顯示,草本植物鼠尾草的提取液有幫助戒酒的功效。  位於卡利亞裡的義大利國家神經學研究院研究人員發現,取自鼠尾草根的中草藥丹參中的成分可以使「酗酒」的老鼠成功「戒酒」。實驗中,一些老鼠的基因結構使它們極易對酒精上癮。
  • 中原白酒第一人:酒桌上送走8人,5次進戒酒中心,今成為戒酒師
    張政有著「中原白酒第一人」的稱號,他以前是一名人民警察,參加工作後的張政應酬越來越多,他的酒量也越練越高,酒癮他們前前後後五次將張政送到精神病院、戒酒中心。但前四次都失敗了,嚴重的被束縛感和逆反心理讓張政一再做出破壞醫院的行為,每次從醫院出來後他都變本加厲的酗酒。
  • 北京市天堂河強戒所發揮實驗室平臺作用 推進戒毒實踐向科學化和...
    一年多以來,實驗室秉承「推進科學戒毒,服務戒治實踐」的宗旨,不斷加強硬體設施設備建設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在戒毒所內傳播先進的戒治理念、推廣先進的戒治技術,在提升戒毒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較好地服務了科學戒毒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