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歐洲為公元1221年十字軍的勝利而歡欣鼓舞的時候,沒人能料想到,20年後,成吉思汗領導的蒙古大軍會把中東變成戰場,並向西方進發。《蒙古帝國的興起及其遺產》是一部關於蒙古民族崛起與徵戰、輝煌與衰落的歷史著作,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宏闊的歷史圖景,崛起於蒙古高原的遊牧族群如何徵戰歐亞並建立起橫跨兩大洲的龐大帝國,又如何衰敗隕落,留下了怎樣的影響和遺產。全書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重點講述了幼年鐵木真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蒙古帝國的卓越領導者;第二部分講述了蒙古帝國對內的統治以及對外的徵伐;第三部分講述了三大汗國內部的統治狀況;第四部分講述了來自察合臺汗國的帖木兒如何將自己塑造為成吉思汗的繼承人,一步步徵服並統轄了原本隸屬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的27個亞洲王國的歷程;第五部分簡述了蒙古帝國的遺產,並將其分為有成吉思汗後裔和沒有其後裔的繼承者土地上的遺產的故事。
作者麥可·普勞丁(Michael Prawdin) ,俄裔德國歷史小說作家。
譯者趙玲玲,內蒙古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
出版時間 2020年9月
目 錄
開篇 歐洲等待大衛王
第一部分 成吉思汗
幼年鐵木真
擴展權力
與克烈部聯盟
危機四伏
成吉思汗
對蒙古人的集訓
伐金
西方世界
對戰波斯王
殲滅戰
中國哲人
返回蒙古
成吉思汗的遺產
第二部分 蒙古帝國
偉大的治國公
蒙古人在歐洲
韃靼人內部
成吉思汗的孫輩
全面侵襲
忽必烈汗
「百萬先生」馬可·波羅
第三部分 三大汗國
帝國瓦解
伊利汗國的統治
元朝
金帳汗國
中部地區
第四部分 帖木兒
汗國之間的土地
騎士英雄
河中之王
對戰脫脫迷失
五年戰爭
花甲之年
統治世界的夢想
第五部分 遺產
繼承者們
黃金家族譜系圖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序
直到16世紀中葉,綽號為「惡魔」的伊凡四世才對從13世紀初葉就徵服了俄羅斯地區的蒙古人發動了一次成功的反擊。
喀山(1556)和阿斯特拉罕(1557)陷落的主因是大炮的使用。大炮是一種新型的致命武器,可以打破亞洲高地這些遊牧族群曾經的軍事優勢。來自東方遊牧族群的這股浪潮持續了2000多年,現在這股力量從西方開始逆轉。在蒙古人崛起之前很多年,匈奴以及其他阿爾泰族群和說突厥語的遊牧部落對中原、波斯、印度和拜佔庭來說都是一種威脅,他們時不時地會入侵並徵服這些地區和帝國。
早在公元前4世紀,匈奴人成功地襲擊了中原北方。遊牧部落入主中原建立北魏王朝。印度的古普塔王朝在侵入波斯的白匈奴的施壓之下於公元5世紀沒落,而此時黑匈奴早已深入西歐腹地。因為懼怕羅馬軍隊的強悍,他們就此止步。從6世紀到10世紀,東歐和拜佔庭需要一次又一次打起精神來對付遊牧族群的入侵:阿瓦爾人、保加利亞人、佩切涅格人、欽察人、匈牙利人。說突厥語的來自中亞的人們漸漸深入中東,他們的繼承者們建立了長久的帝國——塞爾柱王國、伽色尼王國等。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衝突就是遊牧族群和定居族群之間的衝突。中亞成為世界的地理軸心地區,其對歐亞大陸的影響在古代和中世紀是巨大的。
遊牧族群之中,蒙古人是最可怖的。中國、伊朗、俄羅斯以及南亞的部分地區被蒙古人統治長達兩個世紀之久。中亞的騎射強兵將遊牧族群的戰鬥方式發揮到了極致:機動靈活、易於管理以及毫無瑕疵的交通運輸方式。正如麥可·普勞丁在《蒙古帝國的興起及其遺產》一書中所描述的,遊牧族群的天才——成吉思汗將遊牧族群的戰鬥特點進一步訓練並加強。
成吉思汗誕生於公元1165年,他進行了10年艱難的政治鬥爭,使得曾經相互爭鬥的蒙古部落一致擁戴他為蒙古汗王。在這樣的威望之下,成吉思汗成為「所有居住在蒙古包的人們」的領袖。然而直到13世紀,和講突厥語的族群相比,蒙古人在中亞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成吉思汗首要關心的是鞏固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權力。他把原來部落間的聯繫打破,通過嚴格的律法建立起新的部落聯繫。他通過籠絡和獎掖出身卑微的戰將來獲得他們對自己的忠誠。他重新制定了法典並為法典設定了一系列新的內容,法典名為《大札撒》。
和中亞的其他遊牧族群一樣,蒙古軍隊的組織是十進位的:十人稱阿如本(蒙古語),百人為朝日袞(蒙古語)。成吉思汗制定的是一套非常嚴苛的紀律,目的是建立在他之前從未有過的凝聚力。義大利天主教小兄弟會僧侶柏朗嘉賓受教皇英諾森四世派遣,於1246年來到蒙古人的宮廷,他的記錄如下:
當他們作戰時,如果十人戰隊中的一人、兩人、三人或更多的人逃跑的話,十人都會被處死。如果百人編制中的十人戰隊逃跑的話,百人團中剩下的作戰人員都會被處死。總之,除非集體撤退,否則任何人逃亡都會被軍法處死。同樣的,如果編制中的一人、兩人或者更多的人奮勇前衝,其他人不跟隨的話會被軍法處死;如果有人被俘,其他人不營救的話也會受到軍法處置。
軍法嚴明體現了平等之精神,軍法面前人人平等,無論軍銜的高低和身份的貴賤。平民和他們的上司吃著同樣的食物。除了嚴重的問題,軍官們不準苛待自己的士兵。成吉思汗鍛造的軍事機器是他成功的關鍵,蒙古人並沒有戰術上的革新。他們採用的都是最普通的遊牧戰爭方式:消耗戰、側翼機動戰和聲東擊西等戰術。當時的成吉思汗掌握了權力,並且徵服了鄰近的柯爾克孜人和畏兀兒人,他們是當時很有實力的兩個部落:一個位於蒙古帝國的南部,在中原附近;一個位於蒙古帝國的西方,在花剌子模。
第一場直接針對中原的戰役非常順利,蒙古人攻陷了北京,但1216年的這場戰役並不徹底,成吉思汗從中原退出,將中原交給了他特別信任的大將木華黎進行餘下的戰役。蒙古人在戰爭之前進行了周密的準備。軍事間諜都化裝成商人來收集信息、散播恐怖謠言,並使人們放心絕對可以獲得軍事自由,他們也勘察地形地貌。部隊將主要精力放在進攻花剌子模上。
蒙古人在4個月前攻破花剌子模,佔領了布哈拉、撒馬爾罕和烏爾根奇,一路向南到達印度河岸邊,時間是1221年。與此同時,成吉思汗派出他的兩員大將——速不臺和哲別奇襲高加索山脈的羅斯南部,在那裡他們所向披靡。
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他在生前已經選定好自己的繼承人。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時期佔領了亞洲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伊朗和阿富汗北部以及中國北方。成吉思汗的兒子們按照約定俗成的方式佔領著帝國的屬地。第二任大汗窩闊臺繼位(1229),第二輪徵服開始。蒙古人對中國南方的徵服頗為艱難,花了將近40年時間才令南宋滅亡。至此,蒙古人完全佔領了中原並建立元朝,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將都城定在北京,元朝入主中原近一個世紀。此時朝鮮也臣服於蒙古人,同時一員猛將在西方繼續開疆拓土。
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和大將速不臺佔領了莫斯科、弗拉基米爾、梁贊和基輔,隨後轉戰中歐。1241年,他們率領軍隊在萊布尼茨打敗條頓騎士團、聖殿騎士團以及波蘭軍隊,繼而在格蘭附近打敗了匈牙利的貝拉國王。此時此刻,哈喇和林傳來窩闊臺汗去世的消息,這一消息迫使蒙古人返回首都。第二年,蒙古人打敗了伊朗的蘇丹。
在窩闊臺去世到忽必烈繼位(1260)不到20年的時間裡,旭烈兀建立了伊利汗國。旭烈兀平定了穆斯林的刺客組織並且佔領了阿拉穆特。1258年,他佔領巴格達並洗劫當地兩個星期。兩年後,旭烈兀協同一位十字軍將領波希蒙德以及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佔領了大馬士革。
蒙古人在徵服途中有幾次重要的挫折。其中一次是在1260年,一支蒙古軍隊在馬穆魯克人佔領的敘利亞城市艾因賈魯被擊潰。30年後,蒙古人無法攻克安南(今越南)北部,後來他們也未能進攻日本,他們的戰艦在日本附近的港口被颶風摧毀。成吉思汗死後,兩代子孫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和穆斯林關係密切的蒙古人信仰了伊斯蘭教,在他們看來,宗教上的聯繫比血緣上的聯繫更加緊密。佔據中原的忽必烈則皈依了佛教。
蒙古帝國的開國兩代人,從政治上考慮,對其臣民採取宗教自由政策是非常有意義的。蒙古人儘量避免和其屬民在宗教事務上產生衝突,並對所有的宗教代表人士的聲音都保持開放的態度。然而隨著這些南徵北戰的遊牧族群開始接受他們所徵服的人群的宗教時,他們就開始走上分崩離析的道路。
可汗在14世紀首先失去中原和波斯的領地。蒙古人保留最久的地區仍然是遊牧族群的傳統領地——亞歐大草原,從蒙古到羅斯南部。蒙古人所建立的帝國在14世紀中葉到達了頂峰,他們建立了一個從歐洲到中原可以自由安全通行的大帝國。麥可·普勞丁的研究並未隨著蒙古帝國的衰落而終結,而是將著眼點更多地放在遊牧帝國擁有權力的階段。帖木兒大帝(1336~1405)並不是蒙古人,而是察合臺汗國兀魯思部的一個突厥語族人,是虔誠的穆斯林,他將自己塑造為成吉思汗的繼承人。
帖木兒登上王位稱自己為埃米爾,他維護著自己是成吉思汗後裔的說法。作為一個穆斯林,他驅逐了統治區域內的其他宗教。他將中亞和中東的聶思脫裡教派驅逐出境,但他保留了成吉思汗的法典——《大札撒》。帖木兒成功地利用了一段權力的真空時期。從1258年到13世紀末,沒有一個大汗出現,巴格達在旭烈兀屠城和洗劫之後也沒有一個哈裡發出現,哈裡發被埃及的馬穆魯克劫持並控制。
帖木兒首先在察合臺汗國的兀魯思部慢慢建立並鞏固自己的權力。他在建立威望之後,頻繁將自己的將領和軍隊派出去打仗。他將原來權勢家族中的成員派到邊遠地區,同時讓這些貴族留在身邊方便控制他們的動向。和所有的統治者一樣,帖木兒急於建立一種新秩序,他鼓勵受他恩惠的新興階級出現。帖木兒的軍事活動基本上都非常成功。他打敗了徵服途中的所有強敵:馬穆魯克人、突厥語族人、德裡的蘇丹以及最強的勁敵——金帳汗國的脫脫迷失。脫脫迷失精通遊牧族群的所有作戰技巧並且擁有和帖木兒一樣強大的軍隊。帖木兒帝國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疆域從中亞到印度,他野心勃勃想徵服中國,比肩成吉思汗,但在開赴中國的路上去世。這就是頗具文學敘事天賦的麥可·普勞丁講述的歷史。此書閱讀起來像一部扣人心弦的政治小說,並讓人重視亞洲高原的遊牧族群卓越的軍事才能。如果需要再多寫一筆的話,有一點需要我們增加了解,那就是這些草原上的遊牧族群一旦定居下來是可以建立起非常穩固持久的帝國的,例如馬穆魯克、奧斯曼帝國或者蒙古帝國。
傑拉德·恰利昂
整理 石石
原標題:《書訊 | 麥可·普勞丁《蒙古帝國興起及其遺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