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紀,崛起於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以武力實現了大漠南北蒙古各部的統一,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汗國。1219年到1225年,蒙古帝國開始第一次西徵,歷時五載,強烈震撼並擾動了整個亞歐大陸文明世界。
在第一次西徵中,蒙古帝國滅掉中亞帝國花剌子模,徵服河中地區和阿富汗,同時襲擾了波斯東部、北部和西部等許多地方,掃蕩了欽察草原,佔領了北起鹹海、阿姆河下遊,南近波斯灣,東自帕米爾,西止高加索山的廣袤地區。在中亞建立起了政治統治......
擴張的中亞帝國,花剌子模
位於中亞阿姆河下遊三角洲的花剌子模古國,在公元前6世紀,還是作為波斯帝國的一個省,直到公元前4世紀初才獨立。到了9世紀中葉以後,東波斯和中亞地區先後出現以阿富汗巴爾赫地區為中心的薩曼王朝和以阿富汗加茲尼地區為中心的哥疾寧王朝。
花剌子模一開始是臣屬薩曼王朝,但後期薩曼王朝被突厥奴將領推翻後,花剌子模開始臣服於哥疾寧王朝。到了1040年,塞爾柱人擊潰哥疾寧王朝主力,花剌子模落入塞爾柱帝國的管轄,開始了忽都不丁·摩訶末統治花剌子模時期。
花剌子模王朝,在塞爾柱帝國內部崛起,也在反塞爾柱帝國和哈剌契丹王朝的鬥爭中壯大起來。1127到1128年,忽都不丁·摩訶末死,其子阿齊思即位,在西遼的幫助下,阿齊思宣布花剌子模獨立,舉起反叛業已衰敗的塞爾柱帝國旗幟。
阿齊思在位時期,花剌子模興盛起來,以玉龍傑赤為都,控制著西波斯、呼羅珊、阿富汗和河中地區廣袤土地。到了1177年,臣服於西遼的花剌子模趁西遼內亂之機,積極向西擴張,率軍進攻內沙布爾。
到了摩訶末時期,可謂是花剌子模的全盛時期。在東面,摩訶末與西遼聯合,擊潰赫拉特地區的古爾王朝主力,奪取赫拉特,使得古爾王朝臣屬花剌子模帝國。在西面,摩訶末威脅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甚至要求哈裡發向自己稱臣。
摩訶末還派遣其弟阿里沙進軍裏海各省,使巴萬迪王朝( Bavandid)成為帝國的藩臣。到了1218 年,蒙古大將哲別消滅了在河中地區立國兩百年的西遼,佔領了西遼東北部廣大地區,花剌子模帝國趁機佔有直至訛答刺為止的西遼西部土地。
導火索:被害的蒙古商隊
花剌子模帝國掌控了波斯西部、呼羅珊、阿富汗和河中地區,實力臻於極盛。此外,由於蒙古帝國滅掉了兩者之間的西遼,與花剌子模帝國變成了兩強毗鄰,全線接壤。於是,兩大帝國開始了「外交時期」。
為了了解蒙古人的真正實力,1215年摩訶末派使團出使蒙古。當時,成吉思汗希望與花剌子模建立友好的商貿關係,還從居住在蒙古草原的中亞人中挑選3位作為使者回訪花剌子模。另一方的摩訶末也特意將蒙古使者召進宮,進一步了解成吉思汗和蒙古的情況。
1218年,成吉思汗根據蒙古和花剌子模兩國達成的通商協議,派出由450人組成的大商隊,用500峰駱駝馱著金、銀、絲綢、駝毛織品、海狸皮、貂皮等貴重商品,帶著成吉思汗給花剌子模國王的信前往花剌子模。
然而,商隊行至錫爾河上遊的訛答剌城(位於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境內)後,該城守將想要將這些錢財據為己有。於是將商隊扣留,並派人報其國王摩訶末,說商隊中有成吉思汗的密探。國王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便下令處決商隊成員,並沒收其全部財產。
被殺害的蒙古商隊成員中,只有一人從牢裡逃出,向成吉思汗報告了商隊被害的經過。成吉思汗本想和平解決此事,又派出三名使臣前往花剌子模交涉,譴責花剌子模的殺人越貨行為,要求花剌子模交出兇手。
但是,花刺子模國王拒絕賠償和交出肇事者,並再次開啟殺機,蒙古正使被害,二名副使侮辱性地剃去鬍鬚後被逐回蒙古。摩訶末這一極端做法使成吉思汗狂怒不已,決定向花刺子模沙下達戰書。
橫掃中亞的鐵騎
1219年6月,蒙古大軍從克魯倫河畔出發,朮赤、察合臺、窩闊臺、託雷及大將速不臺、哲別等隨行,總計兵力不到20萬人,但成吉思汗對外號稱60萬大軍。反觀花剌子模古國,其兵力為蒙古的2倍之多。
摩訶末命各城堅壁清野,沿錫兒河岸邊防禦,以總兵力的一半重點防禦新舊兩都,意在以逸待,在撒馬爾罕決戰。而成吉思汗為吸引摩訶末主力,隱藏真實進攻意圖,命哲別率5000騎兵誘敵。
哲別的部隊取道畏吾兒、喀什噶爾(今喀什)、拔汗那(今費爾幹納),進入阿姆河上遊,造成進攻花剌子模東南,斬斷河中地區與阿富汗聯繫的假象。摩訶末中計,派出其主力開進費爾幹納對付哲別。
調開花刺子模主力後,蒙古軍隊針對錫爾河的寬大正面,分軍為四,同時突進,造成錫爾河岸據點處處告急,守軍各自為戰的局面。第一軍以察合臺、窩闊臺為將,繼續進攻訛答剌地區。
第二軍以朮赤為將,沿錫爾河下遊進攻氈的(今不存,遺蹟在哈薩克斯坦克孜勒—奧爾達東南錫爾河東岸)。1220年3月,朮赤等人全部佔領了錫爾河兩岸的城市。第三軍由阿剌黑、速格禿、脫海三將統之,進攻別納客忒(訛答剌東南方向)。
錫爾河畔諸城的布置完成之後,成吉思汗與託雷取中路,渡錫爾河,向西南橫渡紅沙漠直逼布哈拉城(今烏茲別克斯坦第三大城市),意在切斷摩訶末與河中地區的聯繫。1220年2月,成吉思汗與託雷率領眾人攻下中亞細亞的大城市不花剌(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城)。
1220年5月,蒙古四路大軍合圍撒馬爾罕。摩訶末聞大軍將至,先行逃去,但城中尚有守兵四萬,成吉思汗等人經過6天的苦戰,才得以攻克撒馬爾罕城。7月,窩闊臺率領的5萬兵馬攻打烏爾根奇。
城內守將是忽馬爾,統帥著11萬大軍,日夜堅守。蒙古軍在城周圍安營紮寨,一面遣使詔諭居民投降,一面忙於做攻城前的準備。待攻城的器械齊備後,蒙古軍立即向城內發動了全面進攻,並於當日破城。而後經過7天的激烈戰鬥,最終佔領了全城。
蒙古帝國繼續擴大版圖
成吉思汗消滅花剌子模後,一路攻城略地,燒殺擄掠,將版圖擴展到了中亞地區和南俄。此外,還有一路軍拉開了遠徵西歐的序幕。哲別、速不臺兩位蒙古大將奉命統帥其軍約3萬人繼續向亞塞拜然長驅直入。
亞塞拜然君主向蒙軍求和,送去大量金銀財寶和牲畜,哲別、速不臺接受求和,改向喬治亞進軍。但通過提比里西城的道路十分艱險,難以行軍。速不臺只好移師東進,向高加索以北進軍。
然而,當蒙古軍到達了阿蘭人居住的貼雷克河流域時,卻遭到了阿蘭人和欽察人聯合軍團的迎擊。 蒙古大將哲別以金錢財物收買及「同為氏族」的誘騙方法,離間欽察人和阿蘭人,而獲得大勝。 而後,欽察人逃往羅斯,蒙古軍佔領了北高加索一帶。
勝利的蒙古軍,由欽察草原向克裡米亞進軍,又佔領裏海港口蘇達克,引起了全歐的震動。為了抵禦蒙古軍的入侵,南俄加裡奇大公穆斯提斯拉夫出面邀請基輔大公等,決定聯合起來共同抵抗蒙古軍。
羅斯國軍隊前期殲滅了蒙古千人的先頭部隊,速不臺則採取了誘敵深入的策略,將軍隊退出近20天的路程,把羅斯和欽察人的8萬軍隊引到加爾卡河東岸。經過7天交戰,羅斯和欽察軍全部被殲滅。
在這期間,成吉思汗為加強對徵服來的廣大國土的統治,將它們分封給了諸子。這三個封國即是後來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寶慶元年(1225年)春,成吉思汗回到蒙古,結束了持續7年之久的第一次遠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