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是嬰幼兒護理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腸胃問題,在冬季發生較為頻繁。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全國各地陸陸續續都開始降溫,大人們出行都裹緊了棉衣,更不要說一直是「重點保護對象」的小朋友了。
在寒冷的冬季,媽媽們要操心的不僅是保暖穿衣這點事,許多原本就是「吃飯困難戶」的寶寶,積食現象也變得嚴重,對於這一點,還需要媽媽們在寶寶的飲食上多費心。
寶寶一到冬天就積食?媽媽要給腸胃「減負」
女兒的吃飯問題一直是蕭蕭心裡的「頭等大事」,夏天的時候孩子有「苦夏」的毛病,好不容易到了冬天,蕭蕭總想著給女兒好好補一補。
但是不論自己怎麼努力,「小公主」吃飯總是少得可憐,最近不知怎麼吃錯了東西,孩子總說肚子漲得難受,打嗝也有異味,蕭蕭就知道,是孩子又積食了。
帶孩子去看醫生,照例是從前的那些方法,醫生看她愁眉不展,好心提醒,不要一到了冬天就給孩子「大補」,有些食物不能常吃,解決積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腸胃「減負」。
孩子積食如何判斷?三個動作立刻分辨
1. 聞氣味
所謂的「積食」,其實就是寶寶吃下去過多食物,一時無法消化,這些食物貯藏在寶寶腸胃中時間過久,自然會給寶寶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積食造成的腸胃不適很好辨別,寶寶會變得經常打嗝或排氣,氣味濃烈有「臭雞蛋」味,口腔中也會有明顯腐敗味道。
2. 看變化
積食的寶寶多數會面頰發紅,看起來和發燒很像,但體溫沒有異常,伴隨著舌苔變厚、食慾變差等明顯變化。
3. 問不適
有積食症狀的小朋友通常會出現腹脹、腹瀉現象,睡眠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如果寶寶已經具備語言能力,媽媽可以仔細詢問,綜合判斷。
為什麼冬天是兒童積食高發期?與寶寶生理特徵有關
兒童腸胃功能在4個月~3歲之間逐步向成年人靠攏,6~8歲時接近成年人消化水平,在此之前消化能力通常較弱。
而在寒冷的冬天,隨著氣溫降低,人體需要散發更多熱量來維持基本生命活動,這就導致身體其他器官的活動能力也會降低,腸胃功能首當其衝。
冬季是人體最易發生消化問題的季節,尤其寶寶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全,在兒童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防止積食這幾種輔食別多喂,影響吸收難長個
◆ 生榨蔬菜汁
為了給寶寶補充維生素,媽媽都喜歡讓孩子吃些新鮮的水果蔬菜。但是生榨的蔬菜汁,尤其是綠葉類型的蔬菜汁中含有大量草酸。
蔬菜中的草酸不耐高溫,在開水裡焯一遍能去除40%~70%左右的草酸。
如果不經烹飪、加熱,草酸會被大量保留下來,一旦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會生成沉澱物,增加腸胃負擔。給孩子喝蔬菜汁,儘量避開生榨的芹菜汁、菠菜汁這一類含草酸較高的蔬菜。
◆過多葷食
冬季因為臨近過年,飲食上不由自主地會偏向於大魚大肉,再加上喜歡給孩子多補充營養才能長高的思想,寶寶的輔食也會偏向於葷食多一些。
腸胃消化肉食要比素食費力得多,吃太多肉類會給腸胃帶來很大負擔,消化速度也會大大減緩。同時葷食過多,孩子體重容易上漲,體內脂肪含量過高同樣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反而有礙於身高發育。
◆ 過多粗糧
多吃粗糧更健康的思想如今已經深入人心,但別忘了孩子的消化功能本就不如成年人,幼齡兒童吃太多粗糧反而無法將食物快速消化,腸道蠕動變得困難,加重積食症狀。
糖果媽媽叮囑:
而孩子的日常飲食多要依賴媽媽,自己無法對食物種類及烹飪方式有太多選擇權,一旦飲食結構出現問題,就會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積食等現象。
《兒童長高食譜》,讓娃吃得營養健康長高個
許多寶媽一股腦地給孩子準備各種食材,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最大程度地保持營養成分,也不懂搭配。勉強給孩子做了,他又不愛吃。
這年頭做個寶媽必須得「十項全能」,養殖業、種植業、廚師……樣樣都得精通。
我身邊一位寶媽,也是我以前的老鄰居,去年帶著一歲的娃去體檢,身高、體重都不合格,回來急得大哭。她和孩子爸爸都不矮,可孩子不愛吃飯,誰也沒轍。
從孩子6個月吃輔食起就在「糊弄」,更別提吃大人飯了。後來我給她推薦了這本《兒童長高食譜》,是健康大講堂主編的,內容權威,指導性強。
寶媽下狠心給娃「做大餐」,2歲時體檢,孩子竟然達到了同齡寶寶中的「最高級」,可把她高興壞了。
東西買回來還得做不是?這套食譜中有38種增高食材,還針對各月齡寶寶進行了合理的搭配以及做法鑽研,不積食長大個,193道菜譜半年都不重樣,點擊上方購買吧。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