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無酒不成席」,中國製酒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中國傳統文化悠悠千年,關於酒的傳說更是數不勝數,那麼,酒究竟是如何走進中國人的生活的呢?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故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於儀狄」之說。
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儀狄何須人也?比起杜康,古籍中記載儀狄的要一致些。在《世要論.節慾》:「儀狄獻旨酒而禹甘之。」顯示儀狄是夏禹時代的人。那麼他到底是擔任什麼職務呢?是司酒的「工匠」還是夏禹手下的大臣。他生於何地死於何地,都無證可考證。
但是在《戰國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這段記錄的大體意思是:夏禹的女人,命令儀狄去監造釀酒,儀狄經過自己的努力,最後做出來的酒,特別好喝,然後進獻給禹,但是禹喝後,雖酒好喝,但沒有獎勵有功的儀狄,反而疏遠他,不再重用儀狄,也從此滴酒不沾。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這幾句意思是說,他倆作的是不同的酒。何者為「醪」?它是一種用糯米經過發酵加工而成的醪糟湯。性溫味甜,多出於江浙一帶。就算現在也有不少人家有這樣的習慣,仍然自己製作醪糟湯,醪糟潔白細膩,醪糊可以當做主食。
「秫」,高梁的別稱。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將儀狄或杜康確定為酒的創始人的話,只能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
那末,除了儀狄的黃酒與杜康的秫酒,古代有沒有啤酒呢?
啤酒的發音是英文「beer」的音譯,所以不少人會認為啤酒是個舶來品,其實我國遠古時代就有啤酒了,那就是醴(IT)。 「醴」就是酒精含量低的酒,古代啤酒的做法叫做「櫱法釀 醴」。《管子》裡說:「以櫱為酒。」《尚書》記載:「若作酒醴,汝(你) 為(通惟)曲櫱」。「櫱」是什麼呢?發芽的大米或小米,它們都是高營養的糧食,這就 是「醴」為什麼甘甜的根源。
當然了,古代的啤酒,跟今天的啤酒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如我國啤酒行業的領軍品牌華潤雪花啤酒,始終踏準時代的步伐,用匠心打造精品,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對更高品質、更多元化的口味的追求。
近日,京東啤酒節正如火如荼的舉行,雪花啤酒全新推出新品馬爾斯綠500ml聽裝,將在7月26日首發,這款馬爾斯綠500ml聽裝專為國內消費者打造,與京東國際啤酒節一同在夏日引爆啤酒狂歡盛宴!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的全國性的專業啤酒公司,總部設於中國北京。目前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經營98家啤酒廠,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個區域品牌。繼2011年企業總銷量突破1000萬噸後,2013年雪花啤酒品牌銷量達到1062萬噸,企業總銷量與雪花品牌銷量連續四年突破雙千萬噸。
中國的酒文化傳承了數千年,至今依舊繁榮,在中國人的傳統中,喝酒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日常的交際還是平時的飯桌。但在人們注重健康的今天,更多的人愛上了醇香的啤酒,而華潤雪花啤酒用匠心打造精品,從而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